截至2023年底,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总规模已经突破了140万亿元的里程碑。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信托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规模均达到了20万亿元的庞大数字。随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三定"方案的实施,这两类机构现在都受到资管机构监管司的统一监管。在追求回归核心业务的同时,信托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在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发展,以及如何通过合作来实现共赢的局面,这已经成为业界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
自1979年10月改革开放浪潮中诞生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启了我国信托行业的新篇章。四十多年的风雨兼程,信托行业在资本市场和非资本市场的探索、整顿与规范中,积累了宝贵的资产管理经验。
2003年,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保险资金运用迈入了专业化运作的新纪元。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保险资管行业规模迅速膨胀,资金运用方式也日益多元化。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指出,保险资管业与信托业的合作历史悠久,双方已在投资管理、保险金信托、信用保险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实践。展望未来,双方有望在合作模式创新、产品设计、数据交流、信用评级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资管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有信托从业者认为,信托公司与保险资管公司的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专长与保险资管公司庞大的资金体量和长期的资金配置能力相结合,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
华鑫信托业务总监朱昆鹏认为:绿色信托产品与保险资管机构的投资偏好和风险偏好高度契合,是保险资管机构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为绿色信托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实现了期限的完美匹配;同时,绿色信托产品也满足了保险资金对投资收益安全稳定的追求。
信托公司与保险资管公司等保险机构的携手合作历史悠久,它们共同开拓了包括保险金信托设立、养老金融领域的探索等多个合作领域。以华南某地的信托公司为例,自2014年起,与保险资管业务的合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最大的合作项目是在符合资金运用规则的基础上,保险资管公司利用其受托的保险资金,认购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计划,这一合作模式的落地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
上海信托已与银行、保险机构共同推出了创新的"传承+养老"财富管理信托服务。这一服务充分发挥了信托账户的"受托支付"功能,实现了信托账户与养老服务场景的无缝对接。具体来说,服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养老资金管理:围绕客户的全方位养老需求,利用信托账户的功能优势,提供养老资金的储备管理、养老服务机构的对接、养老费用的转付与结算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养老资金的闭环管理,确保"安心养老"。
2.投资与风险平衡:结合客户的养老需求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合理配置投资标的,发挥保险资产和信托账户的双重优势,实现收益与风险的有效平衡,以及收入与支出的有序规划。在保值增值的基础上,为客户打造"品质养老"。
3.服务供应商筛选:通过制定严格的服务机构准入标准,挑选高质量的服务供应商,打通特殊体检、医疗服务、康健疗养等养老服务的上中下游瓶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便利化的服务,实现"贴心养老"。
信托公司与保险资管公司之间的合作不仅限于传统的资产管理领域,它们还拓展到了财务顾问服务。例如,在保险资管公司设立和管理投资计划的过程中,信托公司扮演了重要的顾问角色,提供了一系列专业服务。这包括进行尽职调查、协助撰写投资计划申报材料、销售投资计划、协助投后管理,以及与投资计划受益人进行有效沟通。
反过来,在信托计划的发起和设立过程中,保险资管公司则利用其业务优势和咨询能力,为信托公司提供保险资金投资的政策咨询,帮助信托公司对接潜在的投资项目和投资人,并协助与投资人建立联系和沟通。
此外,一些信托公司不局限于传统的信托计划形式,而是利用其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身份,从基金管理人的角度出发,与保险机构探索创新合作模式。这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S基金、不动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及新能源等项目类基金。
在中国信托业协会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的联袂会议上,双方达成了一项重要共识:将各自领域的专长和优势进行深度融合,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开拓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建信信托首席投资官王业强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见解:信托业和保险业能够联合发力,通过股权投资和资源整合,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的金融支持,加速科技产业的创新突破。
华鑫信托业务总监朱昆鹏则从绿色金融的角度出发:信托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中有广阔合作前景,金融行业将在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金融领域的五大主题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指明了资产配置的新方向。资管行业可以通过创新产品,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养老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务,以应对社会养老需求的增长。
同时,通过数字化转型,资管机构能够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业务的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