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媒体上会读到这样的新闻:某人因生意失败,还不上银行贷款而跳楼自杀;某人炒股巨亏,倾家荡产后跳楼自杀……但我们从没有听说过,有人因为买保险而跳楼自杀。与此相反,很多家庭因为有了保险的理赔,才维护住将要风雨飘摇的家。
保险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合同行为,买保险的消费者作为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向保险公司也就是保险人,支付保险费。
保险合同规定了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的权利与义务。保险公司会根据合同约定,如在投保人的财物损失,或出现人身健康、意外等情况的时候承担赔偿。
我们应该如何做人生的保险规划?
“没出险就亏”这个说法是否准确?此外买分红险更划算吗?
保险可以根据实施方式、保险标的、承包方式等来进行分类。我将主要从实施方式的角度,与你讨论应该如何配置保险。
从实施方式的角度,保险可以分为强制保险和自主保险。什么是强制保险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五险一金”中的五险,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险等,就是保险标的不同的强制保险,它们是由政府主导、偏重社会保障性质的保险,也叫社会保险。
除此之外,我们自主自发地通过购买保险公司或合法组织设计的保险产品,就叫自愿保险。
一般自主保险是对强制保险的补充,例如很多工作单位会给员工上补充医疗保险,这类保险可以在社保的基础上给被保人提供医疗费用的二次报销。这是单位或用人机构的自主行为。
同样,很多人会给自己的孩子办理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会给自己再买一些大病险,给家里的机动车、房子等买一些财产保险。我们更看到影视明星,为了自己的容貌、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购买高额的健康险。
我们究竟该选择哪种保险呢?
正如每个人的资产组合不同一样,投保和投资都极具个人色彩,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保险规划。
最后,选择具体的保险产品,包括对保险公司信誉的考量、产品合同条款的研究,最终达到全面保障的目的。
与财富管理方案一样,不同年龄段、人生阶段的保险需求是动态变化的。我相信很多听众都有自主保险的意识,也许会在刚开始工作时就给自己配置养老保险、意外险之类的。
随后,当组建家庭后,买车买房、子女抚养教育等经济支出占据了家庭支出的重心,那么这个时候反而应该注重为自己的人身健康追加如重疾险之类的保险,或者是在原有险种上追加一些保险额度。
保险的首要目标是对冲风险、为未来的生活提供财务保障,之后再考虑投资收益等附加价值。
关于主播和课程:
金李: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国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金李教授亦是全球公司治理联盟的董事和科学委员会成员。
本专辑提炼北大课程精华,讲透财富本质,如果你懂得不少赚钱方法,却还是被金钱所困?金李首次公开在北大开设的高端核心课程精华,用财富生命周期、消费曲线等底层理论,讲透财富增长背后的本质原理,让你不再被金钱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