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7日消息,第五大AMC获银保监会批复。3月5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投中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投中信)转型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批复。批复称,经审核,同意建投中信转型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更名为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这是自1999年中国四大AMC成立以来,再次批复成立全国性AMC。另四家全国性AMC分别为:中国华融、中国长城、中国东方、中国信达,均成立于2009年,目的为接受四大行不良资产。
3月17日下午,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在银保监会通气会上表示,新批复转型的第五大AMC仍归银保监会非银部监管,监管政策和目前四大AMC是一样的,没有特殊的安排。高管任职资格也需要银保监会核准。新的AMC业务和四大类似,没有行业限制,允许全国其全国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
批复还称,该公司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审核股东资格、办理转型事宜,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转型工作。转型工作接受银保监会的监督指导,转型期间不得从事金融业务活动。转型工作完成后,应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银保监会提出开业申请。
与四大AMC背景不同,建投中信由中信证券、建银投资于2005年共同出资成立,受让中国老牌券商华夏证券非证券类资产,以资产管理公司的标准进行经营。目前,其股东为中央汇金和中信证券,分别持股70%、30%。
分析认为,随着全国性AMC扩容,加上外资控股AMC也正式逐步进入中国市场,或对当前不良资产市场形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四大AMC市场份额。
事实上,早在2018年起,建投中信开始着手增资、在市场招揽人才,意在为转型为AMC做准备,但一直未得到官方证实。2019年12月31日,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梅在发表2020年新年贺词时表示,2019年公司成功获得股东增资,建投中信转型为全国性第五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顺利推进。
官网显示,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第一家国有“金融控股”公司。目前,中央汇金持股69.07%,财政部持股290.5%,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持股1.88%。即,截至目前,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公司的增资信息仍未公开。
2019年4月,建投中信管理层大换血,任职不足一年半的郑国生卸任董事长,由李梅出任,同时董事、经理、监事均有变动。
日前,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银河金控”)官网发布了银河金控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梅的2020年新年贺词,其中提到:2019年银河金控成功获得股东增资,建投中信转型为全国性第五家AMC顺利推进。
目前,中国不良资产“4+N+银行系”格局已经形成,N为地方性AMC(目前56家),银行系为五大行资产投资公司。
2月18日,标普全球发布评级报告《中国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业务增多而主导地位下降》认为,未来2到3年四大AMC的市场份额将降至80%-90%。
“四大AMC的地位或将随着新的行业参与者进入而被逐渐削弱,而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将给不良资产提供方提供新的选择。”上述报告称,再加上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为回归不良资管主业,而不得不压缩利润较为优厚的类贷款业务,将导致整体利润摊薄。
近年来,监管要求四大AMC回归主业,逐步剥离非不良资产业务。在多种因素影响下,2018年四大AMC净利润不限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中国华融下降94.92%,幅度最小的中国东方下降22.67%,但不良资产主业地位大大提升。
日前,建投中信在民营科创企业纾解融资困境方面已有所动作。官网2020年2月25日显示,建投中信与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签署《银河北金控海国科创纾困基金战略合作协议》,发起设立预计总规模100亿元的纾困基金,通过阶段性持股、债转股、过桥融资等方式为发展前景良好但面临暂时困难的民营科创企业纾解融资困境;通过并购重组、资源整合、升级产业等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化解经营风险。
据银保监会披露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为24135亿元。而近期疫情的暴发,预计银行不良资产还将有一定程度上升。
2005年9月30日,中信证券出资5.7亿元,出资比例为30%,中国建投出资13.3亿元,出资比例为70%,建投中信公司完成设立,受让华夏证券现有的非证券类资产,以资产管理公司的标准进行经营。到目前为止,公司股东是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是投资与资产管理、投资咨询、企业管理咨询、财务咨询。市面上极少能查到这家公司的情况,仅仅在中国银行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网站上的资产处置业务中非常简单的介绍。
与建投中信的起源有所不同,其余四家全国性AMC的成立是我国在上个世纪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一个特定产物。
1980年代开始的各类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农村经济与外贸经济转型、国企改革、银行拨改贷等),使得尚未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商业银行在宏观经济环境过热时比较激进地承担了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大规模进行放贷,并因此背负了比较严重的资产质量包袱。
特别是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这种形势变得更为严峻,而适逢中国正申请进入WTO的关键时期,严重的存量资产质量问题引发诸多担忧。
1997年11月第一次金融工作会议后,中国信达、中国华融、中国长城、中国东方,这四大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于1999年前后相继设立,任务是处理四大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