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保险业应加强人身保险产品供给能力,开发将风险保障与储蓄需求相结合、具有适老化服务属性、针对特定风险或特定群体需求的保险产品。
保障需求料持续增加
基于行业调研结果,报告系统梳理了中老年商业人身保险的供给侧发展状况。截至2022年底,在保障型人身险产品中,45岁及以上的被保险人的风险保额占全年龄段的比例不足30%,其中针对中老年人高发风险的寿险和疾病险占比均为20%左右。中老年群体的有效保单数量占全年龄段总量的比例约为30%,其中寿险和疾病险的占比分别为22%和26%。考虑到45岁及以上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43%,且该群体面临的疾病、医疗、失能等主要风险的发生概率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倍上升,目前中老年群体的保障程度显著偏低。
商敬国认为,保险业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发展银发经济的大局,找准自身定位,加强人身保险产品供给能力,构建中老年人服务网络,探索“保险+养老”之路,持续推动我国中老年人保障及服务事业的发展。
报告显示,中国社会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的筹资压力正日益上升,但商业保险市场仍有待发展。推动商业保险加速发展将有助于优化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满足中老年群体风险保障与养老储蓄的双重需求。尤其是针对中老年群体面临的持续演变的健康风险,需要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其保障作用。
健全养老保障制度
报告认为,推动行业发展仍需从行业监管、养老保障制度等方面予以完善。
在健全养老保障制度方面,报告建议,逐步构建起涵盖风险保障与储蓄功能的多层次中老年保险保障体系,推动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形成有效衔接,使不同类型的保险形成相互补充、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
推动产品与业务创新
从保险行业自身看,瑞士再保险寿险与健康险再保险首席核保官杜竹麟(JulienDescombes)表示,保险行业需要以长期视角对中老年人保险业务进行规划,在数据积累、科技应用、资源投入、人才储备等方面进行战略性部署。
杜竹麟认为,保险公司需持续加强核心承保与定价能力,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推动中老年保险产品与业务创新,同时注重增强健康服务能力,共同促进中老年保险业务发展,发挥商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
报告认为,目前市场上针对中老年群体的保障型产品总体有限,建议保险公司积极创新,持续增加中老年人专属人身险产品供给。
具体看,未来的产品创新可以集中在三大方向,一是将风险保障与储蓄需求相结合的保险产品,二是具有适老化服务属性的保险产品,三是针对特定风险或特定群体需求的保险产品。此外,建议注重增强中老年保险产品的服务能力,深化保险与科技融合发展,提升保险价值,同时拓宽分销渠道,增强保险业务的可触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