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自我松弛;基本概念;发达国家-65岁以上者
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者
老年期的阶段;我国划分老年期的标准:;是指在社会人口的年龄结构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系数增加的一种发展趋势。;老年人口系数增加导致社会老龄化。联合国规定:
一个国家和地区,年满65岁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以上,或年满60岁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0%以上,即可定为老年型社会(社会老龄化)。
中国老年报报道,我国老年人口系数已于1999年10月1日>10%,已成为老年型社会,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系数将达到20%,成为超老年型社会;1948年,WHO在其宪章中明确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而且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全安适状态”。;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须发—变白,脱落、稀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皮肤—变薄,皮下脂肪减少,出现皱纹
牙齿—牙龈组织萎缩、牙齿松动脱落
骨—骨骼肌萎缩,骨钙丧失或骨质增生
身高、体重—随增龄而降低
耳—耳屏延长,近80岁的老人耳屏平均延长12毫米;视力、听力—下降(耳蜗与听神经变性→神经性耳聋)
心脏搏出量—减少40%—50%
肺活量—减少50%—60%
肾脏—清除功能—减少40%—50%
脑—脑组织萎缩、脑沟变宽、神经细胞数减少(重量轻、脑血流量减少、大脑耗氧量↓、脑血管阻力↑)
胃—胃酸分泌量下降;动作、学习—速度减慢→操作能力↓,反应速度减慢
记忆、认知功能—减弱,人格改变→生活自理能力↓
免疫防御能力—降低→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
40岁以后逐渐减退,50岁到达顶峰—注意力不集中、注意范围缩小、联想缓慢、记忆一老的忘不掉,新的记不住。;孤独、多疑、自卑、抑郁及情绪不稳、脾气暴躁等。——由于生物性老化及其在家庭、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地位发生改变,
——社会心理问题:离退休、丧偶、生活贫困、疾病、死亡等问题常常困惑老年人,使他们陷入特殊的心态。;老年人的患病特点;两周患病率250%
慢性病患病率540%
住院率61%
高于其他年龄的人群。;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的疾病如:;①老年人两周因病持续天数是全人口平均值的两倍多。
②半年活动受限率(81‰)2.6倍
③受限日数(12.4天)1.3倍;老年人多患的是慢性病,主要病种是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这些老年病多系慢性退行性变化,有时生理和病理的界限难分,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突出表现是剧烈胸痛,;如:轻微外伤→骨折;耳聋——先对高调尖声听不清→后对一般讲话听起来吃力(耳蜗与听N变性——耳蜗管底部能接受高频声音,衰老引起的变性主要发生在底部)。
老年人患病还易产生并发症与多脏器损害,发病顺序:肺→心→肾→脑→肝→胃肠。其他年龄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心衰在前。
老年人由于代谢功能降低→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良好健康状况的保护;一个人得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内因即遗传基因,二是外因,即环境因素。;老年人良好健康状况的保护;3.推广义务工作制度:;如:呼吸操——鼻吸气、吐气、疼痛——热敷;睡眠差——睡前泡足、喝热牛奶、按摩等。;5、丰富生活内容,保持愉快情绪:;6.心理平衡;(2)人理应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风度,“大将额头可跑马”的气度;和“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量度。;一个人心态要稳定,就要正确对待自己,要把自己人生座标定位准确,既不要越位也不要自卑。另外正确看待他人,理解他人,对别人有一棵包容之心。
永远对社会有种感激之心,不要成天怨天尤人,只要这样去做,绝大部分事情都能顺利解决。如果你总是用悲观消极而不是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待世界,那整个世界都将因你而暗然失色,一位哲学家曾说过:“生活像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侯跃文相声“气人”)。;6.心理平衡;要想心理平衡,一个人既要奉献社会,还要会享受生活。这里的享受是指他需要更多的业余爱好,知识面应宽一点,业余爱好越多,那么他心理越容易平衡。就怕心理太窄。
马寅初老先生讲过两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家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这个度量很大。梁启超给谢冰心写过:“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我
教书育人是一门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看到学生们一天天成长起来,作为教师的我常感到莫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