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的护理问题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人常见的护理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长期护理;老年健康;健康管理

长期护理保险是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慢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安养院接受长期康复和支持护理,或在家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各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当前在我国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长期护理保险在现实保险业中仍是一个几乎尚未触及但又颇具吸引力的新课题。人口老龄化趋势引致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体现了发展快、绝对数大、“未富先老”和地区差异的特点。我国失能老人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可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趋势加快,医疗费用的飞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潜在市场将会相当可观。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在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势在必行。

三、健康管理下老年护理制度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周典,周若祁.构筑老龄化社会的居住环境体系[J].建筑学报,2006(10):11.

[2]周典,周若祁.适宜“老有所居”的城市老龄化社会居住环境建设方法研究[J].华中建筑,2009(3):79.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的进步和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性社会问题。按照联合国公布的年龄标准,当65岁以上老龄人与整人口的比例上升到7%以上,或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以上称为老龄人口,达到这个标准的社会称为老龄化社会。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又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因此老年社区护理保健工作需要全社会的重视。

1老年护理新观念

2老年人常见特殊问题的社区护理保健

2.4误吸随着年龄的增长,喉部的感知觉减退,协调功能不良,吞咽反射降低,容易发生误吸。轻者引起呛咳,重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预防的关键应根据不同个体发生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予以指导。当误吸发生现场的急救尤为重要。应拍背协助尽快咳出异物,也可以握拳置于患者的剑突下,向膈肌上方冲击上腹部,造成气管内强气流,使阻塞食道的食团咯出。必要时立即送医院,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异物。

2.5便秘常见原因有食物过于精细,缺乏机械和化学刺激,如纤维素、脂肪食物过少,饮水不足,精神紧张、缺乏锻炼和不良的排便习惯等。因此应鼓励老年人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适量饮水,适当运动,必要时腹部按摩增加肠蠕动,或给予缓泻剂、肠道菌群调节剂等药物。

2.6心理异常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症、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档住宅综合征等。应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保健,指导老人正确评价自我的身体状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认识离退休问题。全社会发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改善和加强老年心理保健服务,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

2.7医疗社区服务站要加强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保健支持,建立健全体检保健卡,及多形式的健康教育,给予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护理指导。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问题分析护理

1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1焦虑

造成焦虑原因可能为:①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等;②离退休,经济状况下降;③家庭变故:丧偶丧子等;④疾病的出现:例如高血压、高血糖等。

1.2孤独

造成孤独原因:①家庭变故:丧偶丧子等;②离退休,远离了社会人群;③行动不变,与亲友来往逐渐变少;④空巢家庭。

1.3抑郁

造成抑郁原因:①身体疾病,例如某些慢性病的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②家庭变故:丧偶丧子等;③孤独等。

1.4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给儿女加重负担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也可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2]。

1.5猜疑

老年人的心理防卫及应对能力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对外界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情绪的变化,特别是长期患病的老人,生活处理能力下降,对周围的一切反应非常敏感,听不清别人交谈时,便认为自己的病情加重,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己身上,引起无故的联想[3]。

1.6离退休综合症

老年人到了退休的年龄,不得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有些老人因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孤独等。

1.7空巢综合症

2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产生的原因

老年心理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各种生理功能的衰退,并常面临着社会角色的改变、疾病以及丧偶等事件的发生,如果适应不良,则可能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损害其健康。

2.1各种生理功能的衰退

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生理功能衰退,如心脏,随着老化进程,心肌逐渐萎缩,心脏变得肥厚硬化,弹性降低,使得心脏收缩能力减弱,不仅心跳频率减慢,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也会减少。心输出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到80岁时其功能减退约为35%。心输出量降低,输送到各器官的血流量也就减少了,供血不足则会影响各器官功能的发挥。

2.2社会地位的变化

老年人面临着退休,退离了工作岗位在家,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可使一些老人心理上暂时不能接受,而出现抑郁、孤独、自卑等心理。

2.3家庭关系变化

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于“空巢家庭”及不愉快的家庭之中,从而不仅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1]。

2.4疾病的出现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不再如青年人一般强壮,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容易生病,这使得老年人心理上造成负担,害怕自己因病而亡等等,逐渐得出现抑郁等心理。

2.5经济状况

3对有心理问题老人的干预

3.1加强健康宣教

③定期健康检查,老人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定期去社区卫生站进行健康检查,如发生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④对自尊心强和虚荣心强的老年人,应以鼓励和赞扬的口气,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患者乐于接受你的治疗和护理,适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4]。⑤帮助其确立生存意义,坦然面对,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5]。

3.2开展丰富的社区老年活动

在社区设立老年活动室,鼓励老人多参与社区活动,防止老人孤独、抑郁等心理的产生。

3.3用药护理

告诉老人及其家属用药的注意事项、疗效及副作用,应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宜停服漏服或者擅自改药,有用药不适现象及时告诉医生,做好老人用药的指导工作。

3.4饮食护理

保证摄入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忌油煎、炸及强烈刺激性食品,且少吃多餐,少饮酒,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5环境建设

给老人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室内多通风,衣被等勤晒太阳,注重身心护理,指导老人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多呼吸室外新鲜空气,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4总结

参考文献

[1]李玉红.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1):70~71.

[2]韩艳,焦守凤,张旭娟.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与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156~5157.

[3]张理义.临床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0.

关键词:老年人用药安全护理

1老年病人的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出现衰退,听力、视觉、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逐渐降低;加上精神活动能力减弱、人格的改变等多重因素,老年人在患病时会非常痛苦。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不光要照顾老年人生理,还要重视老人心理问题,对可能发生的事做出正确判断。

2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常见的风险

在老年病房里最常出现的安全风险有“跌倒、压疮、突发病情变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发生变化时常无自觉症状、自杀”等。老年护理人员在照顾老人安全用药的同时还应注意老年人的这一系列风险。

2.1安全风险。

2.1.1跌倒。跌倒是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风险,欧美等国每年有35%以上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跌倒在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因排序中,位列第6位。对北京市10个城区2895名老年人的安全调查显示,跌到的发生率为31.26%,居所有安全问题之首。

2.1.2压疮。调查显示70%的压疮见于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老年病人的压疮比较隐蔽、易继发感染、愈合困难,加之老年病人全身反应不明显,常常会贻误治疗时机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发生压疮的老年人的死亡率与未发生者比较增加了4倍,如果压疮长期不愈合,其死亡率增加6陪。

2.1.3突发病情变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发生变化时常无自觉症状。据统计35%~80%的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无疼痛;49%的老年人患腹膜炎时疼痛反应不明显,往往会延误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导致严重后果。

2.2.1老年人的药物动力学特点。药物的吸收:老年人因胃粘膜逐渐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减少,肠蠕动减弱,这些改变都能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分布于全身,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有身体结构的组成成分(水、肌肉、脂肪)。老年人随着老龄化,在结构成分上,水及肌肉成分减少,而脂肪成分增多,也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变化。尤其是老年女性,脂肪成分的增加较男性明显。

2.2.2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肝脏代谢,由肠或肾脏排出体外。肝脏作为主要代谢器官,在此主要通过各种酶类的活性,促进药物的生物转化,通过肝脏血流等决定药物代谢、排泄率。但老年人的肝脏体积和重量随老龄化而减少,功能性肝细胞和肝血流量也逐年减少,因而对在肝内代谢和排泄的药物会有一定的影响。

2.2.3多种药物相互干扰的影响。年老病多,联合用药在老年病人中十分常见。几种药物先后或同时应用,往往会使药效加强或削弱,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至诱发中毒,有时甚至属于配伍禁忌者,却误以为原发疾病的病情发展,导致生命危害。

3老年病护理风险防范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尤其是身为老年病房管理者的护士长,在工作中应充分评估老年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做好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风险预案,积极介入病房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老年病人安全知识的宣教,做到防患于未然。

5夜间主要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5.1坠床。我科通过调查,建议使用使用日本进口的八乐梦电控护理床,床两侧同时具有扶栏,升降便捷。夜间护士在患者睡前检查病床的护栏是否升起,并调整合理的床高,一般为47cm,便于患者安全地起身和躺下。

[1]老年医学委员会.实现健康老龄化迎接21世纪人口老龄化挑战.北京:中华医学会,2007:259

[2]王晓湘,张琳华,张莹,等.浅析危重患者救治中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西南军医,2006,8(2):93-94

关键词:老年人;骨折;康复;护理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老年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数的10.09%,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多。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而导致骨折,而且骨折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老年人年跌倒发生率为14%,其中6.3%发生骨折。因此,老年人骨折的问题愈来愈突出,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一旦发生骨折,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因此,分析老年人发生骨折的原因,制定干预措施,对降低骨折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老年人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

1.1跌倒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骨折发生的87%可以归因于跌倒,而跌倒中约有3%~6%会引起骨折。跌倒及其产生的后果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随着年龄增加,跌倒发生率也增加。

1.2骨质疏松目前我国老年人中约有25%为骨质疏松病患者,骨质疏松病患者在一些低能量的冲击下,就可以发生较为严重的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内环境发生了变化,肾上腺素皮质酮作用相对增强及甲状旁腺分泌增多、维生素D缺乏、钙的摄入不足等致骨钙吸收减少、排泄增多,骨组织细胞活性和数量增加,骨转换速率加快,破骨细胞的增加大于成骨细胞,使正常骨重建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被打破,骨形成远少于骨吸收,致骨小梁结构异常,骨强度减弱,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而且骨骼肌量逐渐减少,使骨骼肌力随之下降,促使骨质疏松发展造成骨折。

1.3车祸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交通工具日益增多,但由于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仍较薄弱,交通事故逐年上增;且由于老年人视力下降,听觉减退,反应较迟钝,有时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

2预防老年人发生骨折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在社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的骨折问题将越来越引人注目,针对老年人发生骨折的常见原因,我们制订了预防骨折的几项护理干预。

2.1医院内的护理干预

2.1.1疾病方面的护理干预护士要利用一切机会对老年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让老年人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及转归情况,教会患者识别脑部供血不足及低血糖而出现的头晕、乏力等症状及自行处理的方法。使患者学会“三步式”起床方式,即早晨醒来先在床上静卧几分钟,再坐靠几分钟,最后再下床。同时向患者宣传保持二便通畅的意义。

2.1.2用药的护理干预慎用降压、安眠、降糖等可影响步态的药物。护士应教会老年人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老年人按时、按量正规用药。对门、急诊的老年患者应进行耐心细致的用药知识宣教。

2.2社区护理干预社区护理干预主要采取老年人保健知识讲座、咨询、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定期身体检查等形式帮助老年人调整心理状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走出健康误区。

2.2.1心理干预对仍有不服老的心理,应进行心理疏导。做到定期体检,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摔倒的疾病,如心脑供血不全、性低血压、颈椎病、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酌情使用手杖。

2.2.2环境设施的干预老年人生活环境尽量布局合理,设施要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如地面应选用防滑的且最好为白颜色或单色调材料,以免造成视觉误差而摔倒;老年人使用的床铺不要过高或过低,便器、坐椅应适合老年人使用,尽可能地保证行走区域宽敞,告诫老年人不要登高取物;房间地面,尤其是厨房、厕所地面要保持干燥,以防滑倒,同时根据季节不同调节居室温湿度。

2.2.4老年人户外活动时应格外注意交通安全待车停稳后方可上下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生活不能自理或自理能力较差者出门时应有专人陪护。

2.2.5老年人饮食的干预老年人要合理补钙,除遵医嘱用药物外,还要注意从食物中补取。日常生活中要合理膳食,少食多餐,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乳类、豆类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的骨折问题将越来越引人注目,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在老年人骨折预防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应尽早探索我国老年人骨折发生的流行规律和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骨折的发生,这将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并减少治疗老年人骨折的医疗费用。

[1]罗发军.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J].微创医学,2009,4(3):270-271.

[2]孔祥标,王春.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08,20(1):70-1.

[3]姜贵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3~165.

[4]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1.

[5]马敬东.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6(19):70-74.

关键词:教学内容;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课程考核

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截至2009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30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5%,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健事业带来巨大挑战,社会对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是目前我国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员学历低、数量少,且没有接受过老年护理的系统化教育。为改变这一社会现状,我院在护理专业中开设了老年护理课程,以往基本遵循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以就业为宗旨,服务为导向”的目标,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得不到提高,毕业后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及技能都较欠缺。因此我们尝试对老年护理进行了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围绕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中的具体工作任务,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并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项目化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思路

二、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重构教学内容

三、课程的目标设计

使学生掌握老化的特点,能应用护理程序评估老年时期这一特定阶段存在和潜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并能应用专业知识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康复护理;能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以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从而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状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老年护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作为社区医院护士长,学生分4组(每组5~6人)作为社区护理工作小组,每组设有责任护理组长,负责每次工作的分配,安排工作进度,协调整个项目实施,组织人员完成具体项目。每个教学单元基本上就是为了解决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四个不同的工作任务,每组护士完成一个工作任务。

五、课程考核设计

老年护理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考核重点是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本课程考核采用项目任务考核(占80%)与期末考核(占20%)相结合的方法,从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1]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02):147-148.

【关键词】老人髋部骨折护理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差,伤前生活仅能部分自理,长期卧床容易出现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目前,手术是治疗髋部骨折的主要临床手段,可使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1]。由于老年人自身问题,年龄大,合并症多,术后恢复慢,髋部骨折后病情复杂,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风险。本文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25例经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针对护理出现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25例经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男12例,女13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3.4±11.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6例。

1.2治疗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骨牵引术治疗7例。回顾性分析其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护理出现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3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易出现的问题包括心理因素、护理人员的素质、健康宣教的困难及并发症的出现等内容,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加强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合理用药的监督、健康宣教力度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2护理问题

2.1心理因素

2.2护理人员的素质

近年来,随着高新尖端技术应用于临床骨科手术,护理人员对新技术的专业知识相对匮乏,年轻护士经验不足,缺乏与患者沟通能力和技巧,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过程中潜在危险性增加。

2.3健康宣教的困难

老年人记忆力、理解力下降,部分患者伴有耳聋眼花,不利于接受手术配合、功能锻炼等健康教育内容。

2.4并发症的出现

3护理对策

3.1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谈心,安慰、鼓励病人,培养患者乐观的情绪,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决心,配合各项治疗工作。针对老年患者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及自身病情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克服患者消极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护理。

3.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3.3加强合理用药监督

3.4加强健康宣教力度

3.5加强并发症防治

4.小结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由于老年人年龄大,器官功能衰退,并伴有多种慢性病,病情复杂,且术后并发症多,若处理不当,手术护理风险大大增加,针对手术护理中易出现的问题,应重视心理干预,加强健康宣教,预防并发症,做好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葛向煜,王君俏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50-553.

[2]崔俊华.老年髓部骨折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2006,12(16):1488-1489.

1.1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即课堂讲授+社区调查实践,试验组则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灵活采用多元化教学法。

1.1.1案例教学

“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护理”这个单元,为督促学生主动学习,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提前1周准备好临床典型的老年疾病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7~8名为1组)抽取案例,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课前预习,搜集资料,组内成员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达成共识,最后写出案例讨论分析结果。每组推选代表在课堂上发言,老师负责引导及总结剖析各组讨论情况,最后根据教学目标梳理出理论知识点进行讲解。

1.1.2学生小讲课

1.1.3角色扮演

1.1.4题讨论教学法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养老照顾”这个单元,采用专题讨论教学法。教师在课前设计与之相应的讨论专题,如“庞大的老年人群给社会带来哪些压力、中国目前的养老现状是什么、社会和家庭如何提供有效的养老服务”等问题,将专题讨论的问题、有关要求、参考书目、网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写出讨论发言稿。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推选1~2名代表参加,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学生的讨论发言稿上交,记入平时成绩。

1.1.5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

为提升《老年护理学》实践教学质量,精心设计社区调查实践课。3~4名学生为1小组调查1名校内或周边社区老年人,选择教材中或自行设计的评估量表,对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社会、日常活动能力、安全用药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估,并要求每组成员运用所学知识对该老人进行健康教育,最后写出调查报告。

1.2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1.2.1考试成绩

学校期末用同一份试卷统一组织闭卷考试,总分100分,采取密封式阅卷。授课老师不参与命题、阅卷。

1.2.2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在《老年护理学》课程结束后,当场发放问卷116份,回收116份,回收率100%。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对多元化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描述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2.1多元化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质量

2.2多元化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我们采用的案例、专题讨论等教学法中,教师用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组织引导学生去主动讨论、质疑、分析问题,让学生在《老年护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老年护理特色的理解,并能将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表2显示,74.13%学生认为多元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84.48%学生认为多元化教学提高了各课程之间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3多元化教学法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及团队协作能力

2.4多元化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情感,增强了对老年人的关爱

病人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病人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住院的老年病人逐渐增多,老年人因身体各器官功能及应急反应与免疫能力日趋下降和衰退,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机体的总体功能下降,加之老年病人慢性病多、病程长、病情重、用药复杂等特点,使得影响老年病人安全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成为老年病人疾病康复的极大障碍。总结分析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各类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老年病人各类意外发生,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效能。

1临床资料:2007年~2012年共收治老年患者184例,其中发生安全问题28例,男10例,女18例,最小年龄61岁,最大年龄92岁。

2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因素

2.1病人方面

2.11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往往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增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喉腔粘膜萎缩、变薄,喉的感觉减退,咽缩肌活动作用减弱,咳嗽反射与喉反射减弱而导致误吸、易噎、易呛,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易引起跌倒,约为男性的2倍。王晶等的研究显示,跌倒与餐后血压下降有关,是高龄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而餐后收缩压显著下降,是老年人常见的现象。另外,步态的稳定性和平衡功能下降是机体生理功能下降的结果,它会随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

2.1.3心理性因素焦虑、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现今社会常见的空巢现象,离退休综合证,高楼住宅综合征,使老人与外界接触机会减少,导致孤独、压抑等负性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出现自杀、自伤等意外情况。

2.1.4药物性因素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用药后可能产生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也是不安全的显著危险因素。这类药物包括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铁剂以及任何影响人体平衡的药物。

2.1.5环境因素当个体功能下降时,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衰老和器官功能减退,老年人常有视力模糊,四肢活动协调性差,记忆力、理解力下降,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差。病区环境因素常常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的重要因素。

2.2设施器材方面病房灯光昏暗或直射;地面不平或有障碍物,积水,太滑;家具多棱角;病床高度不适;无床档;痤椅不稳,无扶手靠背;厕所地面湿、滑或厕内无扶手;床旁无呼叫器等。

2.3护理人员方面:告知、健康宣教不到位,缺少温馨提示等等

3健康教育

3.1制定防范病人安全问题的预案及措施

针对病人安全问题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如防范跌倒、管道滑脱、药物不良反应、烫伤等的预案及措施。以防为主,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3.2建立病人安全问题评估制度,对新入院的老年病人进行安全问题评估,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评估分值,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落实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认真做好环境的安全评估,对潜在的伤害性因素进行整改,使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如对湿滑地面的处理、床脚轮椅的稳定性、走廊扶手、如厕的方便程度、冷热水调节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举措。病人有事能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等。

3.3建立病人安全问题免责报告制度,实现信息共享。

3.4护理人员从自身做起,做好健康宣教,告知内容尽量详尽,认知风险,管理风险,降低风险。对老年病人加强巡视,观看安全教育录像,黑板报,谈心等方式对老年病人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老年病人自我检查和防范意识。安全有效的宣传教育和交流沟通往往会引导一些潜在危险因素向安全方向转化。对病人及直系亲属进行安全问题风险及后果的告知,清楚讲解并强调留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清家属的责任,并让家属在护理记录单或医生谈活记录上签名。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波动,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做好情绪疏导工作。

3.5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使用警字标识能提示病人注意某个安全环节,明确告知病人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醒医护人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老年病人随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社区老年保健服务;必要性;措施

如今,人们的寿命在逐渐增加,我国老年人人口所占的比例也在逐渐变大。而相应而来的便是如何对老年人进行合理的护理,以保证老年人的晚年可以得到较好的生活。因此,开展社区老年保健服务,满足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特点

(一)体质较弱

我国对于老年人的划分一般是在60周岁以上,此时,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都处于退化的阶段。调查数据表明,在老年人中,有80%的人患有慢性疾病,这其中有50%以上的人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而且,病情十分严重以至于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患者更是占有70%的比例。由此可知,体质偏弱在老年人群体中是一种常见的健康特征。

(二)老年人心理问题

老年人由于岁月的不断流逝,开始出现认知能力减退的现象,己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信任、焦虑和抑郁,并且产生无用感,加上可能出现的配偶去世、离退休、经济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子女外出无法沟通和缺乏照顾,以至于老人心理问题发生几率不断攀升。

(三)家庭自主养老人数逐渐减少

二、社区老年保健服务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一)社区保健服务满足多数老年患者的需求

老年人病患具有慢性病多、突发性强的特点,因此,老年人需要一些日常生活的照料和护理。许多老年家庭雇佣保姆照料生活,但保姆照料老人维持的时限是有限的,而且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缺乏专业护理知识,服务护理的水平也不高。长期照料服务主要是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等综合服务,可以有效的解决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对老年人长期照料的问题。同时,在社区中有计划的发展“家庭病床”和“家庭护理员”等项目,也是我国今后解决老龄问题重点投资的一个方向。此外,长期照料服务专业性较强,涉及到医疗、康复、护理、心理、临终关怀以及管理等多学科内容,仅靠家庭和政府是解决不了的,因此大力发展社区保健服务中的长期照料服务十分有必要。

(二)创建社区老年健康档案

(三)社区保健服务应适合老年慢性病患者

第一,老年人作橐搅莆郎的主要消费群体,社区老年保健服务工作应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使其不出家门就可以得到在医院同样的治疗,当医生检查诊断后,社区护士既可立即给药,或提供各种肌注、静脉点滴、输氧等服务,同时根据医嘱上门进行治疗和护理,给患者创造一种新环境,使疾病早日康复;第二,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各器官功能低下,一旦患病常常是几种疾病同时存在,病情复杂且危重,需卧床休息,这就需要社区保健机构有较高的医疗技术及护理质量,医生具备老年医学专业知识,而护理工作也同样重要,按时上门咨询指导,对因外伤或血管病造成的残疾患者,进行肢本训练,鼓励老年患者做适当的体力活动,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这样即可节省开支,又减轻了家庭成员的负担。

(四)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老年保健服务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心愿,还可以弥补家庭以及养老机构中对于老年健康服务的不足,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保障的问题,使老年人度过健康、安稳的晚年。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工关节置换的护理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6年6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31例70岁以上的高龄股骨颈骨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5例在护理过程存在穿刺困难、渗液、便秘、心理异常,8例失访。结论:常见护理问题都有对策。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护理问题;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口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现收集我科2003年6月~2006年6月31例住院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者(>70岁),对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分析、总结、讨论。

1一般资料

本组31例患者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70~85岁,平均75岁,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半髋置换术)。髋关节假体包括生物型和骨水泥型,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术后3d开始下床,术后1周坐直或应用座椅,但每次不超过1h,2~3周可扶双拐行走,3周时,护士可握住患者的手平起行走,开始时要2~3d下床锻炼1次,每次不超过30min。假体为非骨水泥固定型一般5~7d可下床,但绝对不能负重,2周可下床锻炼,6周后方可离床练习走路。

2护理常见问题

2.1穿刺问题

2.2渗液

2.2.1股体活动过多老年性不自主颤动、各种原因所致的尿频、老年性健忘症、痴呆、因疾病而造成的痛苦、烦躁或意识障碍等,均可引起患者股体活动过多,加之看护不周,均能使针头滑出,胶贴脱落而渗液。

2.2.2穿刺部位选择不当进针点选择在关节活动处、虎口处等。

2.2.3皮肤过于松弛远离穿刺处的同侧肢体关节活动或穿刺肢体拖拉,也能因牵拉皮肤而致针头滑出。

2.2.4非人为因素由于老年人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所致。

2.3并发症的护理问题

2.3.2便秘31例病例中,便秘多属于机械性便秘。主因:食物过于精细,缺乏机械和化学刺激物,如纤维素、食物过少、饮水不足、脂肪食物过少、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或环境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缺乏锻炼、久病卧床、过度激动等。因此应鼓励老人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适量饮水,多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要定时,要集中精力。经常按摩腹部,增强结肠蠕动,必要时使用通便剂,从而预防并减轻便秘。

2.3.3压疮老年人因长期卧床、皮肤长期受压、血液供应不足、营养不良,易发生压疮,应注意保持床铺干燥、整洁,定时变换,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发生压疮,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创面,必要时理疗,本组无一例发生。

2.3.4心理异常老年人资历深,贡献大,经验多,在家有地位,退休后心理不适应,自尊心强,固执,易产生老而无用的失落感、孤独、寂寞、烦恼、焦躁、健忘、唠叨、反应迟钝、食欲不振、恐惧死亡等负性心理,这些负性心理必定降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3老年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随访和康复知识普及的问题

术后失访患者中,3例患者因年老、文化程度低,接受健康教育能力差,不能充分理解随访的意义,出院后离开医务人员的视线,不能得到医护人员的监督,以致不能坚持随访。5例患者体质差,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疾病,其中1例同时患有以上2种疾病,因疾病影响不能来院;2例患者家庭支持系统缺乏,子女不重视不关心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术后预期效果的设想过低,缺乏健康保健知识,存在不良习惯,认为关节的功能锻炼无足轻重,难以坚持。个别患者认为手术后就结束了治疗,如出现疼痛等不适,则自己不恰当地服用止痛药等。

4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长寿老人不断增多,由于老年人股骨近端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也随之增多。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合并其他疾病,不当的功能训练及、营养不良等因素都是导致手术及康复受到影响、以致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围术期护理质量与患者康复关系较为密切[1]。

4.1护理对策

4.1.1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沟通艺术,帮助并参与建立完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医护人员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向其讲解疾病的可控性,采取尊敬、主动和真诚的态度与之交谈,并贯穿护理的全过程,尽最大努力避免引起老年患者的负性情绪。

4.1.2苦练输液技术,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认识老年患者的血管特点,透彻理解、掌握穿刺要点,必要时用夹板固定;对少量输液者,可充分利用手背部及掌指关节血管,行离心方向穿刺;对水肿较重者,先行局部按压使水肿暂时消退,而后快速穿刺,对血管充盈不佳、硬化者可给予热敷。此外,尽量避免下肢过多、过久输液,以防静脉血栓形成。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减少输液反应。

4.2坚持随访和康复训练的护理对策

在患者出院前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情况,通过翻阅病历、会谈及出院时疾病预后评估等方式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的心理状态、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伤口情况、自理能力、康复的愿望、家庭环境、住址、子女情况、有无其他疾病以及对健康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综上所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坚持随访,采用科学而有效的康复手段,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胥少汀.骨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65.

[2]王俊,苏淑芬,顾晓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5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89.

[关键词]医养结合模式;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研究

[中图分类号]F840.6[文献标识码]B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截止2015年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提升至10.5%,同比增长0.4%,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并呈现加剧趋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仅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城市已经突出,同时在年轻劳动力输出较多的贫穷农村也相当严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护”已成为今后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把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作为发展养老服务的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又连续多个文件指导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以此来破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但医养结合模式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政府层面上缺乏立法保障与制度安排,在研究层面上专家学者只针对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论证[1]-[4],亟待需要一套配套的政策制度支持。从国内外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的实践经验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以较好的解决老年人护理、医疗照顾等一系列问题。

一、医养结合模式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构建的必要性

长期护理保险(Long-termCareInsurance,LTCI)是一种对被保险人因年老、疾病、意外伤残等原因导致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家庭成员或者护理机构提供康复与支持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5]。

(一)适应老年人日常医疗护理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升高,老年人日常护理需求也持续上升。伴随年龄老化,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老年人的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提高,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及残障老人对专业的日常医疗护理需求更为突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不论居家或机构养老都需要把医护老年人常见病的功能凸显出来,才能提升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老年人常见病的医护环节进行保障,构建专门的长期护理保险,当老年人需要预防调理或康复治疗时,可及时享受到专业的针对。

(二)减轻家庭养老照护的压力

(三)提供专门的护理保障资金

老年人日常医护费用不断升高,但当前老年人护理费用并没有完全列入医保报销目录,给老年人享受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造成了较大经济压力。许多老人在治疗完疾病后没能及时进行正规的康复护理治疗,从而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护理保障资金的帮助支持。然而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照料费用超过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调研天津市医养结合模式机构发现,收费多在每月4000元以上,入住老人多为退休的高级干部或企业经理家属,普通工薪阶层退休老人及广大农村老人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在居家式医养结合模式,上门提供医护服务发生的费用,同样也需要统筹解决。因此,建立发展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专门的医养结合保障资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二、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构建

(一)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构建的基本思路

2.广覆盖、保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老龄化程度与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补充。伴随农村生育率快速下降及年轻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农村中“留守老人”问题不断严重,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以上老人农村占比为14.98%,城市为11.69%;65岁以上农村为10.06%,城市为7.8%[6],可知农村老年人长期护理的问题比城市更为突出,因此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定要覆盖更广大的城乡居民,使制度在建立之初就考虑到起点公平。德国模式与青岛经验中,护理保险先“依附”于医保,覆盖全民,再逐步提升保障层次;制定我国护理保险制度时,可以借鉴“依附”医保强制参保,覆盖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护理保险保障,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保障层次。

(二)参保对象与护理对象

考虑到覆盖人群的广泛性,受益群体的公平性,借鉴德国模式,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对象均强制参加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建立与基本医疗保险平行的基本护理保险,在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管理经验基础上,对基本护理保险进行运行管理。

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的护理对象明确定义为: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人身某些功能全部或者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医疗护理机构或居家接受长期医疗护理照料的参保人[7]。借鉴青岛经验,将护理对象主要定位在因正常衰老及病理性衰老导致的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接受入院及居家医疗护理照料服务的老年人,同时兼顾身患重症、瘫痪在床、需要特殊医疗护理服务的群体。

(三)保费筹集

从长期护理保险长远发展角度出发,保费筹集应该建立专项的筹资体系,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缴费为主,基本医疗保险结余资金、社会福利基金、非盈利组织及个人捐助为补充。同时考虑到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赋税能力有限,普通居民保险缴费的意识及能力不足,政府应该先承担主要的保费筹资比重(有学者测算,国家有机划地筹集护理保险基金,国家财政有能力保障护理保险的顺利运营,政府用于护理服务的公共花费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0.8%[8])。通过大力宣传与政策引导,提升个人的缴费意愿与缴费水平(专家测算,15年的护理保险缴费基本能够满足老年对护理服务的统筹需要并有部分积累,个人缴纳费率以不超过个人收入或者养老金的0.6%为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转型,企业建立发展企业年金制度,从企业年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筹集医疗护理保险基金。

(四)服务内容

不论是德日模式,还是青岛探索经验,都先依据老年人具体的健康程度与自理能力划分不同等级,然后再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同时,根据医护服务资源配置情况,划分为居家护理与机构护理两种不同的服务方式。我国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之初,提供服务内容与水平应当与保费筹资能力相适应,与老年人实际需要相适应,在考虑老年人特殊生活习惯基础之上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不断提升医疗护理服务的服务水平与服务内容。

(五)运营管理

从政策制定、保险费筹集、基金运行到机构监管、服务评估等管理,都可以先依托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营管理经验,同时借鉴德日等国运营管理的可取之处,初步建立与我国实际相符合的长期护理保险运行管理制度。在运营管理的具体实际中,不断丰富完善运营管理模式,使其更好地推进我国老年护理保险事业的发展。

三、构建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建议

(一)注重居家与社区护理保障

近年来,全国各地探索适合当前国情下的养老服务方式,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葛丽英等组织的老年服务情况调查显示,成都市金牛区1000个被调查家庭,99%的老人住在家里,有92%的老人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各种养老服务[9]。提供上门的居家护理服务也是德日及青岛模式中最主要的护理服务方式,老人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比较熟悉与适应,从情感上更能接受与认同。同时,对有一定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又可以减轻机构资源配置的负担,减轻子女心理方面的愧疚感。社区作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要充分认识社区护理的平台作用,构建社区护理的配套制度与设施,形成居家与社区为基础,专业人员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的模式,增强服务的多样性与可及性,切实满足老年人实际养老护理需求。

(二)鼓励志愿者队伍的参与

(三)传统中医药的融入

[1]黄佳豪,孟P.“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6)

[2]孙雯芊,丁先存.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可行性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5)

[3]郭冬等.医养结合服务老年人的可行性探索[J].改革探索,2005(21)

[4]杨景亮.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探究[D].沈阳: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荆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J].保险研究,2010,6(4)

[6]蔡茜,向华丽.我国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6)

[7]袁彩霞.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路径研究――以青岛市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THE END
1.保险普及讲座.ppt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保险普及讲座.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文档介绍:该【保险普及讲座 】是由【相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保险普及讲座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https://m.taodocs.com/p-1114543741.html
2.保险专题培训.pptx演讲人:日期:保险专题培训目CONTENTS保险行业概述保险产品知识普及保险销售技巧提升风险评估与承保实务操作指南理赔服务流程及优化建议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教育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规划录01保险行业概述保险行业是指通过契约形式,将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业务的行业。定义根据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9203074.html
3.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需要,掌握养老及涉老岗位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现代养老机构管理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对老年人实施整体照护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老年照护、养老护理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具应用、民政事务管理等领域的...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4.社区居委会工作总结ppt在文化教育方面,组织了多次讲座,有健康知识讲座,安全知识讲座,法律讲座,社会保险政策讲座等,向社区居民普及各项知识,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 寒暑假期间,社区组织青少年开展了安全知识讲座、青少年运动会等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的假期生活。在为学龄前儿童接种疫苗工作中,社区积极组织、认真部署,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学龄儿童强化...https://www.51test.net/show/6504479.html
5.理财讲座保险晨会投资理财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本作品内容为理财讲座保险晨会投资理财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格式为 pptx, 大小14.65 MB, 页数为30, 比例16:9, 请使用软件PowerPoint(2016)打开, 作品中文字及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作品中的内容, 欢迎使彩虹办公。 http://www.caihong8888.com/ppt/p1n6qg.html
6.风险与保险主题讲座养老教案(49页).ppt主题讲座 买保险未来会成为一种趋势 保险是什么? 闹钟与保险闹钟不仅仅能叫醒你,更重要的是让你睡得踏实,因为不担心醒不来。保险不仅仅提供保障,更重要的是让你活得自在,因为不恐惧会失去。 《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意外风险 http://www.qzrbx.com/vip/124945.shtml
7.五华招聘多个职位!薪资优厚,福利好!1、入厂后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合格者可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 2、全公司工人实行一日三餐,免费包吃包住。每月15日准时发放工资; ...3、熟悉研发工程相关的模具、结构、认证、材料等知识,工程英语知识; 4、熟练使用日常办公软件和PRO-E、AUTO CAD等设计软件; ...https://6nis.ycwb.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21009/51789380.html?isView=true
1.保险知识图片大全保险知识背景图片我图网为您匹配到保险知识素材专题,提供大量保险知识图片,保险知识图片大全,保险知识素材在线下载。更多保险知识图片素材,尽在我图网。我们提供高质量正版图片供您使用,商用版权放心下载。https://www.ooopic.com/subjectinfo-521671/
2.老年人降咨询活动总结(通用9篇)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利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老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如广场互动式健康知识教育、健康橱窗展示、专题健康知识讲座、发放老年保健小册子、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老年传统医学服务进社区等,使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家庭急救、预防跌倒、老年体育活动和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等科...https://www.yjbys.com/zongjie/huodong/1325243.html
3.保险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总结(精选15篇)2022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仍在进行中,平安产险河北分公司将持续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参与及开展宣传活动,让金融保险知识走进社区,走近社会公众,切实增强社会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未来,平安产险河北分公司将持续以人民为中心,重点聚焦中老年群体,开展金融保险知识宣传科普活动,服务社会公众,履行社...https://www.ruiwen.com/word/baoxianjinrongzhishipujixuanchuanzj.html
4.开展降讲座关爱女性降消防专家同时还结合实际讲解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家庭使用燃气和煤气的注意事项。通过讲座,使广大会员学到了很多消防安全知识,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了消防安全意识。(任正艳) 固始县出台计划生育保险新举措 固始县人口计生委、计生协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口计生委、计生协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保险工作...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gfk8isf.html
5.学党史,办实事!人民银行兴宁支行做好一老一少存款保险宣传服务在叶塘镇苏京村,人民银行兴宁支行组织开展了重点针对老年人的存款保险知识宣传讲座,考虑到老年人年纪较大,理解能力较弱的情况,为提升宣传质效,围绕存款保险知识要点,通过PPT、小品等通俗易懂又幽默诙谐的形式进行讲解,让老年人能“看得懂、理得清、记得住。” 活动现场,在金融志愿者诙谐有趣的小品表演下,爷爷奶奶们...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4/29/c5190433.html?group_id=1
6.社会保险五险一金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PPT模板注:本套社会保险五险一金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由巧圣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页 我的 收藏 下载源文件 相关推荐 创意简单社保知识讲座PPT课件 查看详情 2 精美实用社保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查看详情 2 黄色精美住房公积金介绍模板PPT 查看详情 1 蓝色社保医疗保险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 查看详情 1 精美社会保险基...https://m.69qy.com/pptmoban/xmndopeULmgWndyg.html
7.煤矿安全管理讲座PPT课件煤矿安全管理题记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毛泽东科 学铸就辉煌 ---格莱格里-弗态度决定一切 --...但在我的船上不行”,意大利人多有逆反心理,说不让跳他偏要跳;对非常现实的美国人说:“跳吧,反正有人寿保险,不跳就死定了”;对中国商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821/09/79930059_1131910125.shtml
8.小学生消防知识讲座6篇(全文)小学生消防知识讲座 第1篇 发生火灾时,可采取下列三项措施:(一)灭火(二)报警(三)逃生。由于还小,还不具备成年人的思维和体力,为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国家明令禁止学校、机关和其他社会团体组织中小学参加灭火。我们就要学会报警和掌握逃生的技巧。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q6vzgqm.html
9.心理降活动方案集锦15篇在庆祝我校心理健康活动月十周年之际,为了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家长的心理素质,营造“美丽心情,阳光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充分运用学校的艺术特色的资源优势,通过运用音乐在心理调适中的作用,促进师生、家长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式,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40801081244_3935010.html
10.平潭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a2单位负责人授权书 1、企业(银行、保险、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等行业除外)、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的“单位负责人”指法定代表人,即与实际提交的“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载明的一致。2、银行、保险、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等行业:以法人身份参加投标的,“单位负责人”指法定代表人,即与实际提交的“营业执照等证明文...https://zfcg.pingtan.gov.cn/upload/document/20220707/26aa62ad37a1451dbafba608a135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