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中,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管理由专业群体负责组织实施。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促成了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专业化,造就了农业经理人群体。
二、职业定义
农业经理人职业定义: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中,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
农业经理人主要工作任务:
(1)搜集和分析农产品供求、客户需求数据等信息;
(2)编制生产、服务经营方案和作业计划;
(3)调度生产、服务人员,安排生产或服务项目;
(4)指导生产、服务人员执行作业标准;
(5)疏通营销渠道,维护客户关系;
(6)组织产品加工、运输、营销;
(7)评估生产、服务绩效,争取资金支持。
三、当前就业人群分析
当前农业经理人从业人员预估超过286万人(按每经营主体配置1人测算),遍布在全国各地的乡镇和村组。农业经理人情况调查以网络调查方式为主辅以现场调研和访谈,依托第三方调研平台等方式随机发送或扩散。从2018年10月8日至11月9日开展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答卷2055份。这部分从业人群呈现以下特征:
1、【年龄分布】问卷提交者的年龄区间多在36~50岁,共1257人占61.17%。其他年龄区间为:20岁以下的4人,占0.19%;20~35岁的571人,占27.79%;51岁以上223人,占10.85%。男性1459人,占71%;女性596人,占29%。
2、【行业分布】问卷提交者所在的农业行业以种植栽培为主,基本覆盖其他行业。从农业行业结构来看,从事种植栽培的共1200人,占58.39%;畜牧兽医共204人,占9.93%;渔业生产共48人,占2.34%;林业生产共23人,占1.12%;农机服务共62人,占3.02%;植保服务共58人,占2.82%;休闲服务共46人,占2.24%;加工服务共35人,占1.7%;销售服务共91人,占4.43%;其他行业共288人,占14.01%。
3、【地域分布】调查范围基本覆盖全国。从提交问卷者的地理位置来看,除台湾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之外,均有数量不等的问卷提交。提交数量较多的省份为内蒙古、四川、黑龙江、湖北、广东、山西和河南。所处的农业发展区域为:东部267份,占12.99%;西部995份,占48.42%;中部份406份,占19.76%、东北387份,占18.83%。
4、【学历分布】问卷提交者中,受过中等学历教育的占42.48%,其中:具有高中学历583人,占28.37%;中专(技校、职高)290人,占14.11%;其他学历的提交者分别为:初中及以下共489人,占23.8%;大专(高职)共402人,占19.56%;本科共256人,占12.46%;硕士及以上共35人,占1.7%。
5、【薪资水平分布】问卷提交者中,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者共570人,占27.74%;年收入在5-6万元者共为580人,占28.22%;年收入在7-8万元者共为285人,占13.87%;年收入9-10万元者共有234人,占11.39%;年收入10万元以上人数为386人,占18.78%。
6、【岗位经营性质分布】问卷提交者主要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长期从事经营管理或生产一线的人员,近半数为现任农业经理人。从问卷提交者所在岗位的经营属性来看,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共537人,占26.13%;家庭农场共427人,占20.78%;个人承包共392人,占19.08%;农业企业共373人,占18.15%;其它共326人,占15.86%。有1012名现任农业经理人提交了答卷,占49.25%;其他人员占50.75%。
四、职业发展通道
农业经理人常常被称为“家庭农场主”“农业经纪人”“农业CEO”等等。尽管称呼不同,都指向那些“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专门人才。他们活跃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以先进经营理念和科学技术,运营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组织和管理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及其他专业化的生产形式。他们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以工资或红利的形式获取劳动报酬。在希望的田野里,他们是高素质农民群体的领军人才,是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领。对个人而言,农业经理人是晋升为企业管理层的新渠道,是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的新发力点。
五、未来市场需求
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农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中国农业,将在党中央、国务院农业发展战略指引下,变革农业生产组织、强化现代农业要素、转变农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加快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步伐。产业发展、人才优先,农业经理人作为生产一线的领军人才,已成为建立高素质农民制度为发展农业提供人才支撑的典型案例,也由此迎来职业群体成长壮大的发展机遇。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随着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绿色农业、绿色食品加工业、设施农业,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也更加迫切。
农业经理人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核心人物、农业现代化的领军人才,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光明前景,率先成为令人羡慕的高素质农民。
1.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将以年增幅10%以上的速度发展。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对农业经理人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50万左右。
2.农业经理人的职业活动领域过于宽泛。随着规模化经营的规模扩大和精度提高,职业内部可能会细化劳动分工,形成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职位,降低对从业人员的经验和胜任能力要求。
3.农业经理人年平均收入8万元以上,享有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待遇,年收入水平有明显增长趋势。
六、专家观点
华中师范大学职业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沈娟: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中,农业经理人为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管理服务,扮演着管理、沟通、协调的重要角色。他们活跃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以先进经营理念和科学技术,运营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组织和管理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及其他专业化的生产形式。在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以工资或红利的形式获取劳动报酬。他们是高素质农民群体的领军人才,是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七、典型案例
(一)张绍发:做开心田园,当开心农业经理人
(张绍发图/受访者提供)
(二)魏晓明:农业经理人为企业注入了动力
魏晓明是一个来自吉林在武汉打拼的外乡人。2003年他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虽然小有成就,但始终是不温不火。2009年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农民一起组建了黑冰专业合作社,因为没有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和创新观念,合作社举步维艰。2010年他参加了农业经理人培训,经过系统的学习,魏晓明收获颇丰。他开始在农业经营主体中实行规划管理,加大新产品培育,规范生产流程,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硬是将一个快要倒闭的合作社打造成了国家级示范社。魏晓明带领团队深入科研,不断进取,先后培育出黑冰无籽西瓜,黑冰A8红菜苔,黑冰梦甜玉米,黑冰甜王西瓜等特色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1万亩,间接为农户增收3亿多元,个人拥有专利15项。2009年,他还联合几位农业经理人一起组建了全国第一个高素质农民协会,开创了湖北高素质农民节,为灾区农民募集种子及资金。2017年12月,被评为全国农业劳模。
(魏晓明图/受访者提供)
(三)王建兵:依靠专业知识,转换生产销售模式,开启合作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