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互联网分析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大数据为精准投放助一臂之力
从互联网媒体资源角度来看,提高库存媒体资源的销售率成为媒体更为关心的问题。二八法则解释着目前我国互联网资源的分布现状:
1.由购买“媒置”转变到购买“特定属性的人群”。
2、媒介资源整合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2、实时竞价交易的运营模式
DMP—数据管理中心(DataManagementPlatform):把分散的第一、第三方数据进行整合纳入统一的技术平台,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和细分,从而判断受众属性,是RTB交易模式运营的基本。
Step1:受众访问互联网媒体,浏览页面时产生相应的行为数据(即cookie)。
3、我国RTB产业链现状及各环节的盈利模式
我国RTB市场规模井喷式增长,但与美国相比体量较小。我国RTB尚处于初始成长阶段,2012年其市场规模仅为5.5亿,预计2017年将超140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1%,由此可见我国RTB市场处于井喷式发展过程中。然而,与美国发达国家RTB技术发展相比,我国RTB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RTB模式下,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盈利模式:
SSP:服务于媒体资源的SSP主要的盈利模式为向互联网媒体资源收取费。
DMP:AdExchange产业链中盈利能力较弱的环节,主要通过向数据使用方收费的方式创造盈利。
五、程序化购买势如破竹,带动DSP行业火力全开
1、程序化购买进入高速发展期,2019年预计达174.7亿元
RTB方式是程序化购买的终极目标,也是效率最大化的模式;
非RTB的方式,是基于传统购买的媒体资源,进行程序化购买的优化,包括自动出价,但不涉及到实时竞价。
我国程序化购买真正发展于2012年,但势如破竹。预计2015年,我国程序化购买市场规模可达到14.7亿元,2017年将达到174.7亿元。从购买方式来看,以non-RTB竞价为主的PPB购买模式在国内获得更为快速的发展。
PPB(程序化优选购买):主要针对优质媒体资源进行程序化购买。可以在保证优质媒体资源的同时提高精准细化的人群购买。我国PPB占比从2012年的5%提升至2013年的11%,预计于2017年达到69.1%的占比。
2、DSP快速发展,未来行业进入整合期
在程序化购买日益成熟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需求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目前国内已有几十家DSP,可分为两大阵营:
纯技术出身的DSP,如品友,这类公司的特点是胜在技术,而非媒介资源。
国内DSP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
3、DSP公司的核心技术是盈利的基础
3、RTB在美国将成为主流交易方式
爆发期(2011-2013年):美国RTB开始爆发式增长。2011年全年实现支出为9.86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49%;
4、程序化购买市场占比节节高
七、投资策略
2014年6月,日本最大DSP公司FREAKOUT将于在东京上市。
蓝色光标300058:方向明确,坚定数字化转型
公司未来数字化业务将占业务总额的四分之三。公司明确将数字化业务发展目标定为业务总额的75%,表明坚定大力开展数字化业务的决心。
目前,公司数字化业务约占业务总额约45%,未来将有至少30%的发展空间。公司的数字营销业务集中在四大方向:大数据、电子商务、移动互联和视频业务。
电子商务领域,公司可向客户提供优质全面的电子商务营销方案,以提高行业影响力。
再融资放开利好公司外延式发展。证监会于2014年3月21日《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创业板上市公司可以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发行股票,也可以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其中,公开发行股票须满足资产负债率高于45%的条件,且不存在持有金额较大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情况。2014年1季报数据显示,蓝色光标资产负债率为47%,同时不存在所列金融资产情况,已符合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因此,我们预计2014年有望启动新一轮融资计划,解决资金问题后将实现更好的外延式发展。
根据万德一致预期,公司2014-2016年摊薄后EPS分别为0.71,0.95和1.21,对应2014-2016年PE分别为40.13,30.07和23.57。
省广股份002400:数字领域先行者,优质客户潜力大
2008年,成立网络互动局,以网络媒体采购为核心业务,加强策划、创意、技术、SEM等数字领域的服务;
2012年5月,数字化运营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2012年7月,全资子公司赛铂互动成立。
根据万德一致预期,公司2014-2016年摊薄后EPS分别为0.71,0.93和1.12,对应2014-2016年PE分别为32.63,25.13和20.81。
思美传媒002712:加足马力发展数字业务,做中国电通
投资建议:我们中长期看好公司的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94、22.83、28.53亿,同比增速为15.60%、20.50%和25.00%;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05、1.17和1.3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231、1.367和1.541元。
我们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新天地在于互联网2.0,或者叫金融科技。网易金融目前就正在做金融科技方面的升级转型,从以前单纯做线上的理财和支付服务,转变为融合了大数据风控、智能金融,以及大数据保险等基础科技的服务平台。
我们目前已经确立了金融科技三大核心产品矩阵:智能金融、大数据风控和大数据保险。
在具体步骤上,2016年初,网易成立网易金融旗下首个大数据实验室;2016年3月份,网易金融事业部通过旗下的大数据实验室,了国内首份《新中产理财行为分析报告》;2016年5月,网易金融事业部与光大永明人寿在杭州成立大数据保险创新研究室;6月,网易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进行产品创新和研究合作;6月底,网易金融大数据实验室再次《新中产品质消费分析报告》。
金融科技,对于网易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巨头而言,就是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等多个领域的互联网技术,嫁接IT公司的渠道、技术和用户产品矩阵优势,实现互联网金融业务方面的突破。在这些方面,网易金融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网易19年以来在技术、研发和用户数据上的积累,以及集成化产品场景上的匹配。
我们非常看好金融科技在未来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前景。目前,网易金融正在围绕大数据实验室进行核心技术能力打造,未来将实现金融标准化的技术能力输出,创造一种独特的网易系金融生态。
比如,网易金融正在研发一套基于大数据基础的独有风控模式,形成以大数据和周边技术为代表的金融信用评估体系和场景化的产品开拓模式,6月份与清华金融科技中心的签约内容中也包括了这个产品研发的合作。
而智能金融则是网易金融进驻互联网金融2.0时代的另一张王牌。智能金融的最大优势除了实现信息透明、分散投资风险之外,利用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技术,还能满足互联网用户特别是正在崛起的中国新中产用户,高效便捷地进行资产配置等的金融需求。
网易金融正在开发的智能金融产品不仅是一个资产配置工具,更是一个全面的“智能金融管家”,可为用户提供一键式投资顾问服务和各项金融生活服务。
我们期待网易金融正在研发的金融科技产品能提升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用户体验,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金融需求。
经过对互联网用户的四份调查(全球调查人数估计为6.25亿,相当于全球人数的三分之一),该公司发现,社交网络的使用频率正在上升。例如,76%的社交网络用户会上传照片,33%的用户会上传视频,而去年春天的报告中,这个百分比仅仅分别为45%和16.9%.
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仍然是用户互联网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网络活动自去年以来也有了增长,大多数都是那些涉及社会网络的活动。
令人惊讶的是,唯一有所下降的网络活动竟是上传视频到视频共享网站。不过,观看视频在活跃互联网用户中达到了83%的高普及率,与去年保持一致。但是,上传视频到社交网站的人数却有着明显的增长,从去年的16.9%到今年的33%。
博客似乎也已经达到了饱和点。该研究公司指出,71%的互联网用户会阅读博客,比去年只增加了1%。这似乎与研究公司ForresterResearch最近的报告相符合。ForresterResearch指出,博客阅读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没有增长。
然而,最有趣的发现却是,社交网络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增长,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却停滞不前或有所下降。互联网用户仍然会共享照片和视频,也会写博客,但这些日子他们却倾向于在社交网站上进行这些活动。
该报告还指出,美国是社交媒体的主要市场,该国家60%的活跃互联网用户会管理他们的社交网络资料,比去年同期的43.2%有着显著增长。
社会媒体的参与度不断增长,可能部分原因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加入,近五分之一的活跃互联网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当然,本报告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探讨社会媒体使用率上升的原因。(曾翠编译;中国B2B研究中心编选)
易观国际(AnalysysInternational)分析认为未来一两年移动互联网仍将保持高增速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移动应用的多样性持续激发用户需求。新兴应用激发了用户的需求,刺激用户转变成为移动互联网网民,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应用逐步从工具类应用向内容类应用和社交类迁移,例如微博、Flipboard、手机阅读、LBS、移动SNS等新兴应用的兴起,用户对此类应用不仅有一定需求,且对应用有一定粘性。
2、移动互联网终端奠定了用户高速增长的基础。智能智能终端为移动互联网用户兴起奠定了有力的基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车载导航等移动互联网终端承载了移动应用,伴随终端种类的多样性,终端价格的持续走低,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机会也将增加。
3、互联网巨头厂商的推动促使PC网民转化。移动互联网的开放不再把用户捆绑在运营商体系之内,借助互联网的开发放模式,互联网厂商及移动互联网厂商纷纷进入市场,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不再停留在"移动的互联网",更多互联网应用的迁移促使更多的PC网民转换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
综上,在移动互联网告诉发展的过程中,用户规模仍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预计2012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超过移动互联网用户数。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移动互联网将对整个互联网市场产生深远的意义,一方面伴随移动互联网厂商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加大,反过来有机会在互联网上拓宽市场,另一方面产业间的合作会不断增多,互联网厂商将移动互联网作为自由业务的延伸,新的盈利模式和新的盈利点会不断显现。
整体来看,移动互联网网民的提高会促使市场规模保持较高增速增长,有利于持续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
欲了解中国应用商店市场的更多内容,请参阅易观国际Enfodesk或联系易观国际(AnalysysInternational)客户服务部。
研究定义:
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数:每季度至少使用1次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用户,不仅包括浏览网站的用户,同时包含使用联网手机应用服务的用户,如移动IM、手机网游等用户。年度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等于当年第4季度活跃用户数
研究说明:
易观国际(AnalysysInternational)提供的产业分析,主要是在产业宏观数据、最终用户季度调研数据、厂商历史数据以及厂商季度业务监测信息等基础上,运用易观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研究、行业研究以及厂商研究方法得出的,主要反映了市场现状、趋势、拐点和规律,以及厂商的发展现状。
易观国际(AnalysysInternational)相信通过上述产业研究方法得出的数据在行业公认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可以准确反映行业走势与变化规律。
《关于2010-201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系列研究报告定制的通知》
拥有100余位国内知名专业分析师、特约研究员,以及院校专家教授、知名企业CEO、顶尖实战专家,每年度编制近百份电商主题研究报告,并接受企业定制各项报告,承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与企业委托的课题研究、项目申报等专业研究工作,并拥有领先的电子商务行业数据监测系统来实现对行业运行的数据监测、分析。
――专栏作者李易
11月27日上午,我在北京南粤苑酒店出席了一个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行业性年会。受主办单位委托,我给在场的几百位中国出版界中高端人士做了一场主题报告。
“岁月是一把杀猪刀”,这是我的开场白,台下不少同志偷笑。十几年来,国内有些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来自于海外。但由于中国的社会环境、用户习惯等方面与国外存在差异,引入的国外模式未必都能在中国生根发芽,长成大树。
先来看看亚马逊的模式。目前来看,学得最像的非汉王莫属。在会场大屏幕上,我打出了一张汉王的股价走势图,它清晰地展示出去年3月上市的汉王,在去年5月达到股价最高峰175元,而今年11月其最新股价已跌至15元。
实际上,在我眼里,汉王董事长刘迎建是个英雄,一个悲剧性的英雄。造成汉王股价大跌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平板电脑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它学习的亚马逊模式在中国不易成功。
为何这么说呢?
原因很简单,亚马逊模式的本质是卖内容而不是卖硬件,即硬件亏本而卖内容挣大钱。但是,在中国当下的大环境里,汉王只能通过销售硬件获取利润,其电子阅读器的内容则必须也只能近似于免费提供。如此一来,汉王的模式早已和亚马逊的模式南辕北辙。
接下来,再来说说苹果。想成为“中国版苹果”的企业不计其数!很多硬件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方面靠销售手机、平板电脑盈利,另一方面靠应用商店构建生态系统,稳稳当当地赚更多长线的钱。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中国用户还没有养成在应用商店中付费下载应用的习惯,因此,虽然这些企业的模式与苹果类似,但承载模式发展的环境却天差地别。从这个角度讲,在中国复制苹果的商业模式的确很难。
日前,全球互联网界最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KPCB了一份全球互联网趋势分析报告,其中,一张“全球前二十五大互联网公司”的图表令人震惊,苹果位居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公司。
1调查方法
2调查结果
3调查结论与讨论
线上营销的含义:1、线上营销是把原本需要企业自己雇人实现的网络营销工作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网络营销服务商。
2、网络营销外包服务商以互联网为平台,在深入分析企业现状、产品特点和行业特征的基础上,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高性价比网络营销方案,全面负责方案的有效实施,对网络营销效果进行跟踪监控,并定期为企业提供效果分析报告。
2、在营销服务中使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互联网、电影院、户外七大媒介作为载体的营销服务为线上营销服务。除此之外的营销服务均为线下营销服务。
一、创新数字管理工具:着眼常规,夯实德育根基
常规工作是德育的根基。互联网的崛起,打破时空限制、加速信息流转速度、外显跟踪事项进度等给德育常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1.梳理部门职能,科学分工
根据学校德育部门具体情况及实际需要,我校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重新整合安排,对分管德育的各位教师进行明细分工,设立常规部、生活部、数据部、传媒部、培训部、研发部六个职能部门,搭建德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平台,在平台内部建立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学生操行分管理系统、文明班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家庭报告书管理系统五大系统,实现德育管理的数字化,同时将学生操行、活动获奖、学业成绩、教师评价等信息汇聚一起,为后期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2.发挥互联网优势,加速信息流转
3.引入智能稻莘治觯优化教育效果
谷歌Alphago的胜利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人工智能的威力,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将智能数据分析引入教育,优化教育效果。德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平台汇聚了学生海量的数据,涵盖了学生操行、学业成绩、活动获奖、教师评语、家长评价等,引入智能数据分析连接最前沿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支撑下的专业教育指引,可以分别在个体分析报告和集体分析报告中为班主任提供相似教育案例和方法指导,让班主任的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1.班主任频道:让优秀班主任以群体的形式出现
2.家校频道:让家长成为教育的专业助手
主题班会课是高中阶段德育的主阵地。我校整体规划高中三年各阶段主题班会,并提供丰富的德育素材,为班主任提供科学有效的德育数字资源。
1.主题班会系列化,增强班会课感染力
习惯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系列主题班会更能满足教育的实际需求,其效果更具持久性和穿透力。依据高中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及该时期教育需求,我校将主题班会划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了解,角色转变;第二阶段:熟识,品质提升;第三阶段:奋斗,实现梦想。各阶段主题班会由年级组统一设计制作,其中融入阶段培养目标及实施策略,学校同期也将开展配套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2.素材模块化,充实主题班会课堂
紧扣产业趋势迈向“互联网+”
本届展览面积共3万平方米,其中2.2万平方米为软件和信息服务展区,0.8万平方米为IT人才展区,展览结合展会主题设计了智慧城市展区、大数据应用展区、移动互联网展区、跨界应用案例展区等中外特色展区。
在会议论坛方面,将涵盖高峰论坛、趋势论坛、应用论坛、合作论坛和社交活动等板块,旨在通过展与会的呼应,探索行业变革创新方向,影响行业发展格局。
此外,组委会还将对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进行年度盘点,围绕“创新”、“智能”、“跨界”、“互联”等产业热点,评选“全新商业模式整合创新奖”、“智能生活最佳解决方案系列奖”、“服务外包成就奖”等领军企业和领军人物,网上申报即将结束。
四大关键词展望产业未来
今年初全国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对创新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如何挖掘“互联网+”带来的机会和潜力?本届软交会将聚焦四大关键词:跨界融合、移动互联、大数据、智慧城市,多角度地阐释中国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关键词1:跨界合作
关键词2:移动互联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软件业态,也为软件业带来全新的机遇和空间。IT公司如何适应、如何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新业态?如何与移动互联网公司一起,引领下一波移动智能硬件浪潮,这关乎全球IT公司的核心战略。在本届中国软交会的展览和系列论坛上,将探讨和呈现最新趋势、发展与挑战,提业趋势预测、权威分析报告及产业最新的技术与热点,为企业决策层、市场层、销售层、技术层的中高管人士提供全面而专业的资讯和参考。
关键词3:大数据
关键词4:智慧城市
12月15日消息,易观国际分析师玉轶的分析报告,预测2013年中国社交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8亿,社交游戏用户规模将达到1.3亿。而2010年市场规模达4.2亿美元,用户规模到今年年底将达到8500万。以下是分析报告全文:
据易观国际(AnalysysInternational)近期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中国社交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28.5亿元,社交游戏用户规模将达到1.3亿。
2008年中国社交网络爆发,Enfodesk易观智库数据显示,至2010年上半年,中国SNS用户规模达1.9亿。中国社交游戏用户预计在2010年底将达到8500万。
易观国际研究认为,社交游戏借助社交网络及互联网2.0化的发展,经历了模式的快速成长和用户的井喷之后,步入理性竞争阶段。易观预测今后三年中国社交游戏市场,以渠道和产品的竞争并行,社交游戏从形态到商业模式均将有所突破。预计到2012年,社交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16.3亿,用户规模达1.3亿,活跃付费用户规模增至1700万。
社交游戏用户的积累已经在2009年完成,但2009年活跃用户付费率仅有5%,由于社交游戏生命周期普遍较短,用户的付费意愿及在单游戏的ARPU较小。未来3年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付费用户的增长及ARPU的提升。
随着我国互联网2.0化的推进,社交游戏从拉动用户,保持粘性的角色,转向承载营销价值和前向收费的角色。社交游戏从“以游戏方式触碰好友”,向着兼具游戏性及社交性的方式发展:POPCAP、EA涉水社交游戏,预示着其重心向“游戏性”倾斜。社交平台也渐渐拥有“小游戏发行平台”身份。
我国社交网络用户基数大,增长稳健,而三网融合的落地,尤其是广电网的融入,将在2012-2013年前后引发第二轮用户增长。
易观国际预计微支付门槛、产品趋同和轻型游戏的竞争,将成为未来三年社交游戏产业发展的阻碍。
注:社交游戏是一种运行在社区内,通过趣味性游戏方式增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插件。社交游戏建立在社交网络之上(包含并不限于SNS网站),游戏联结用户社交网络身份,为用户提供娱乐服务,并强调用户之间的互动。易观对社交游戏市场规模的预测研究,主要为用户付费商业模式下的市场规模。基于社交游戏的营销营收将纳入IGA市场研究体系。(编选:)
[关键词]群体传播网络公益传播传播机制
一、群体传播与网络公益传播
(一)群体传播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1]
(二)网络公益传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涌现,公益的内容变得丰富,公益传播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化。网络公益传播是公益传播的一种媒介表现形式,是利用网络这个媒介平台,以声音、语言、动画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向广大网民宣传包含有公益成分,推动公益行动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性传播活动。[2]网民可在网络上探讨关于公益活动的内容,并在网络或从网络上走到现实开展公益活动。网络媒体以群体作为传播主体,为每个人都能够参与网络传播活动提供了渠道。
二、网络公益传受双方
大众传播时代,公益的传播要凭借专业化的大众媒体和慈善组织才能到达受众,受众接收到信息后反馈的渠道也是单一的,程序的复杂使公益传播变得滞后。但是在群体传播的网络时代,传播者对媒体资源的利用使得传播速度变快且方式多样,受众可以及时互动,也成为了传播者,扩大了网络公益传播的范围。
(一)传播主体个体化,低门槛
(二)网络的集群行为:情绪化表达
三、网络公益传播平台多元化
(一)多元媒体提供传播平台
(二)公益众筹平台集聚效应
公益众筹项目的发起人类型多元化,包括个人、企业、基金会或其他公益组织、社会企业等,个人发起筹款成功的公益众筹项目数量最多。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集聚群体的力量,给网络公益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全民参与的渠道,充分显示出网络公益依托公益平台的强大力量。
(三)企业营销助力发起者
网络公益凭借社会效果好、互动性强、成本低等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公益传播的重要性。企业参与公益事业,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四、网络公益传播内容
(一)传播主题
从图3可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网络慈善使用率较高的是扶贫和疾病救助,网络公益活动有免费午餐、光明网的“因爱同行”、金秋助学等。网络公益传播给了社会底层、弱势群体话语权和表达权,积极表达自己的诉求,实现了网络公益传播的价值。
(二)传播内容的特点
1.个性化。
2.多样性。
3.随意性。
五、网络公益传播效果
(一)社会价值
互联网的时代也是群体传播的时代,人人都是公益的传播者。在网络公益中,普通人可以成为传播主体,普通人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同时网络公益将公益理念渗透到群体的意识当中,集聚人心,R聚力量,网络公益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创新了网络公益传播模式,降低了参与公益的门槛,群体传播的力量得到发挥。传播者和接受者变得平等,互动性增加。在双向互动的模式中,发挥群体的智慧,转变公益传播的方式,创造了公益的社会价值。
(二)存在问题
网络公益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才出现的,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法律的滞后影响了网络公益的健康发展,有一些企业、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虚假信息,甚至谣言蒙蔽受众;群体时代的匿名性、情绪化、互动性又容易形成群体集合行为,煽动网民,扰乱社会秩序和舆论环境。
无规矩不成方圆,网络公益的发展还处于初级的阶段,缺乏规范和监督。网络公益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传播主体的非专业性导致了“骗捐”的虚假公益,受众受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的影响,传播媒介的不规范导致的资金不透明、不合理,传播内容的信源无法证实。
这些问题影响了网络公益自身的发展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六、结语
互联网时代也是群体传播的时代,这为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网络公益有着不同于传统公益的传播模式,它降低了公益的门槛,人人都可以参与公益事业,实现公益的价值。但是网络公益的发展也遇到了重重问题,网络公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释: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统计报告》2013年
[2]王巍;《网络公益传播机制初探》,温州大学学位论文2014年
[3]乐国安、薛婷、陈浩:《网络集群行为的定义和分类框架初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第99-104页
目录:
前言
一:网络营销在中国
二:企业网络营销现状
三:搜索引擎营销应用
四:B2B网络贸易应用
五:其他营销工具
六:企业对于网络营销的认知
七:搜索营销之弊端
八:B2B网络贸易根本
九:网络营销趋势
十:写在最后
正文:
笔者从事互联网工作两年有余。自认为对于如今企业间互联网营销略知一二,贸然落笔,如有谬论但请直言。
互联网,在笔者眼中就是金庸老爷子笔下的江湖:派别林立,正邪难辨。三大门户网站鼎立,相互牵制;搜索营销和及时通信独步江湖,无与争锋;奇门怪派林林总总,各领。
于是乎很多企业如好武之热血青年迫不及待的寻找靠山,自认为借助门派的力量貌似就可以笑傲江湖,出人头地,金银满钵。
然而这江湖既然有如此多的派别,必定说明都有其过人之处——存在即合理,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只想假虎皮之威者,多浪费青春与金钱,一事难成;而兢兢业业刻苦修炼者,即使加入在小的门派也能叱咤武林。
网络营销是指通过互联网而进行创造以及满足用户进而盈利的一种商业行为。自互联网诞生起,网络营销服务被发掘的淋漓至尽。搜索引擎、B2B、群发、统计客服等等一系列的工具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