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农人”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孕育的新兴群体,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农人”具有新思维、新理想、新渠道、新技术。但由于互联网环境复杂及“新农人”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其培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诸多挑战。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顺应时代进步,如何培育“新农人”、如何将培育成果有效转化,进而助推乡村振兴是该文的研究重点,因此该文从培训内容、资金投入、创业环境及“新农人”辨别能力提高等方面对“新农人”培育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新农人”;乡村振兴;互联网思维;人才培育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为适应时代潮流的进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新农人”这一群体应运而生。与传统农民不同的是,“新农人”拥有新理想、新思维、新技术,是致力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1、“新农人”的基本内涵
“新农人”这一概念早期多是在新闻媒体报道中出现,且多与“创新创业”、“返乡青年”等主题词联系起来,而具体概念学界尚未统一。汪向东[1]认为“新农人”是农村的新细胞、农民的新群体、农业的新业态。张慧泽、高启杰[2]认为“新农人”是指原本生活在城市或在城市就业的人口,秉持生态农业理念,利用其互联网思维到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群体。谢艳华[3]认为“新农人”拥有互联网思维、具有市场分析能力、拥有农业基础知识且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兴群体。
综上所述,“新农人”是指互联网时代下拥有互联网思维,且具有一定农业知识技术,秉持生态农业理念,辅助农民实现农产品的市场流通的新兴群体。
2、“新农人”的基本特征
2.1人员结构新
一是“新农人”这一群体构成中青年群体占大多数。作为电商助农这一产业的标杆,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截止2021年95后“新农人”已超过12.6万人。青年一代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在微博、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上,这些年轻人充分利用互联网条件学习、交流,推广各地特色农产品。同时他们还懂经营善管理,思维开阔,具有双创精神,这些“新农人”积极返乡创业,以自身知识技术带动家乡农业发展,推动农产品绿色发展。二是“新农人”群体普遍受教育程度高。根据报告显示,新农人群体普遍具有大专、本科学历,其中不乏还有硕博士及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他们利用自身知识储备及传统农业经验,活跃于各大电商平台,成为电商产业的带头人。
2.2思维理念新
首先,“新农人”作为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孕育的新兴群体,他们主张通过互联网平台扩大农产品的影响力,进而实现生产规模化、经营现代化、营销场景化、销售精准化。其次,“新农人”始终秉持生态农业理念,坚持绿色协调发展,这是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有差异的地方,使农业生产在提高生产效率和发展水平的同时仍能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向上。最后,“新农人”希望能够通过绿色的种植方式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绿色健康、品质优胜、吃着放心的农产品[4]。
2.3流通渠道新
“新农人”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互联网平台。抖音、微博、淘宝等主流电商、社交平台,无人机、传感器、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数据技术、云计算等智能服务,均已经融入“新农人”生产经营的产业链供应链中。一方面,“新农人”的农具突破了传统的生产工具,利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用智能化自动化手段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率,足不出户便可以掌握种植数据和市场数据,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把控在市场商贩手中,农民群体所获利润很少,如若遇到经济不景气或市场饱和,导致农产品滞销,农民损失惨重。而“新农人”善于利用互联网拓展流通途径,在销售过程中,深入挖掘农产品背后的故事,进行营销推广,此外经过产品包装及农副产品打包销售等开拓中高端销售平台,吸引中高端消费者的注意,更好带来农产品的溢价增值,也增强了农产品的品牌效应[5]。
3、“新农人”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3.1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一是部分“新农人”科技素养有待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现代科技作为支撑,但除了部分原本从事技术行业的人之外多数“新农人”并未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因此在“新农人”成长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科技知识。二是部分“新农人”农业知识储备不足。由于受资本的吸引进入农业领域,但因其对农业生长规律及农业种植技术不熟悉,在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前可能会面临独自承担自然风险的困境,最后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因亏损退出市场[6]。三是销售技能有待完善。多数人对于“互联网+农业”的认识较片面,虽然具有互联网思维及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想法,但难以付诸于实践,如何借助互联网兴办现代农业,如何实现规范化管理、精准化投送、特色化展示、品牌化发展还存在困境,毕竟像“李子柒”“张同学”这样的爆款还比较少,根源在于多数“新农人”互联网认知与创新意识不足。说到底,是知识与能力储备可能遭遇天花板,难以支持其实现创业的雄心。
3.2培训转化效果有限
基于社会发展需要及“新农人”体系建设的需求,政府及企业面向各类人才及新型职业农民主体开展培训,兴办培训机构,实施惠民政策,引进技术资源、加强知识及实践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但由于受小农思想影响,广泛认为高校学生毕业后应留在大城市选择高薪稳定的工作,而回乡创业则会被认为是在大城市无法立足、能力不强的表现,因此即使经过培训,但真正能够留在乡村成为“新农人”的人太少,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无法运用于实践。此外,尽管政府在“新农人”培育方面已投入一定资金,但“新农人”作为一个新型农民群体,其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具体表现在前期设备投入、师资构成、实践机会的提供等方面,因此新农人培训计划最终落实效果可能达不到预期。
3.3培育环境有待优化
创业环境优劣,是吸引、稳定、扩大新农人队伍的重要前提。当前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虽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城市相比在教育、网络、物流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然而“新农人”对于物流运输、网络技术、厂房管理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硬件设施条件不足也导致“新农人”顾虑重重。除了硬件设施的不健全,政府对于“新农人”政策宣传力度也不够,宣传效果不佳,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才能调动群众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
3.4互联网营销环境复杂
4、化解“新农人”培育困境的对策研究
4.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新农人”综合素质
一是应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尽管“新农人”的工具不仅仅是锄头镰刀,工作场所也不局限于土地,但利用大数据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利用互联网提高销量仍然离不开对农业基本知识的熟悉和掌握。如果“新农人”对于产品生长规律、农业发展规律不了解,也就无法抢占互联网市场,长此以往,将会被网络市场淘汰,因此“新农人”必须熟悉农业基本知识,不断学习,才能从容面对诸多挑战,进而保持市场竞争力。二是丰富培训内容,“新农人”课程要涵盖农业技术、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物流运输、营销策略等基础知识,同时可以分级分类聘请各领域专家学者,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根据当地农产品特色制定培训内容,致力于形成品牌。同时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转变其传统生产观念和思维模式,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绿色生产,避免资源浪费。
4.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成果转化实效
4.3加强基础保障,优化农村创业环境
4.4提高辨别信息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汪向东.“新农人”与新农人现象[J]新农业,2014(1):18-20.
[2]张慧泽,高启杰.新农人现象与乡村人才振兴机制构建——基于社会与产业双重网络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21(2):121-125.
[3]谢艳华.“互联网+”背景下新农人成长的瓶颈及化解[J].农业经济,2019(5):51-52.
[4]新农人:乡村振兴中的新生力量[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1(5):27-29.
[5]谢艳华.新农人的特征及成长趋势[J].乡村科技,2020,11(26):12-13.
[6]申彩红.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9(10):12-13.
[7]杨琦,张涛,陈彤.新农人开辟乡村振兴新赛道[N].新华日报,2022-7-21(A01).
[8]张雪占.基于流通视角的新农人培育路径探究[J].农业经济,2018,(4)73-74.
本文收录于《农业信息化》2022年第10期,目次43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转载|农业信息化
------------------------------------------------------
电商直播“新农人”培就一体助农赋能乡村振兴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要求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着力建设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重大工程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以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乡村振兴,核心在于针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导致乡村衰退的主要因素,注入对冲和反制力量。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振兴。人才是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人气旺也是乡村繁荣兴旺的标志。然而,人口整体素质偏低、人力资本不足以及引人留人机制缺乏,导致了目前乡村内源发展动力不足。
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新动能,应组织实施乡村人力资源提升计划,培养乡村发展带头人,留住部分本土优秀人才,引进部分外来适用人才。
发展农村电商,吸引培育一批创新创业的人才是关键。各地应充分把握电商应用契机,吸引培育更多的农村电商人才,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让新时代的农村在电商发展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如今,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国农村,农村网民数量持续增加,电商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农村的千家万户。不少地区通过建立“一村一品一店”、农村电商产业园、电商直播基地等方式,使得一批特色农产品变成大家争相购买的“香饽饽”,改变了传统农产品的流通方式,推动了农民就业创业,通过加快农村电商发展,为乡村产业兴旺注入强劲动力。
图:仙居杨梅节电商直播“新农人”兴产惠农活动
图:仙居杨梅节电商直播“新农人”兴产惠农部分参与主播直播截图
农村电商需要大量专业的、对农村有感情的人才进行运营。这些年,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很多留守农民不具备上网和开网店的技能,很难利用互联网创业。在传统“进城”观念影响下,一些专业电商人才下乡入村就业创业意愿不强,不少农村电商企业面临“难聘”“难留”“人才荒”的尴尬局面。
直播带货已经成为我国打开市场、激发市场活力的一张名片。“电商直播新农人”产业已逐步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转变的有力抓手。
电商直播“新农人”培育计划是以“培训+实践”双结合,通过完善的主播培训孵化体系、丰富的活动策划组织经验、丰富的直播基地运营管理经验、丰富的产品供应链资源,为地方村(乡镇)打造自身独属的“产业发展典型带头人IP”,形成具有县域特色“文化+产品”的直播电商矩阵体系和内容文化阵地。
以讲堂育人才,以人才引项目,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促发展。让农民当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
让本土人代表本土,带头人IP做主引加以“孵化+培训+认证+就业”四位一体实现打造形成具有县域特色“文化+产品”的直播电商矩阵和内容文化阵地,落实拉动当地产业助农销售目标。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人才振兴是基石,关键所在。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村电商要发展,离不开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队伍。我们要充分把握电商应用契机,吸引培育更多的农村电商人才,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让新时代的农村在电商发展中迸发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