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研究声2023上半年财险业发展动态分析

2023年上半年,财险业保费增速高于去年同期,整体发展态势稳中有进,成本虽高于去年同期,但整体可控,行业主体聚焦重点领域,战略合作不断加强,产品创新持续推进,气候和人为因素导致的灾害事故、波动频繁的资本市场是财险业经营面临的重点问题。政策方面,监管持续引导险企积极服务国计民生并加强数据安全防控,推动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再保、农险领域出台有力政策,进一步筑牢行业发展基础。展望下半年,行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基础稳固,预计“马太效应”仍将持续,风险防控及依法合规仍将是监管重点。

一、行业发展动态

(一)保费收入稳中有进

上半年,行业实现保费收入8854.93亿元,保费增速10.22%,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2.00个百分点,发展势头明显优于去年同期,行业整体发展态势稳中有进。分险种看,车险发展速度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4249.04亿元,同比增长6.86%,增速同比提升2.06个百分点;非车险实现保费收入4605.89亿元,增速13.52%,同比提升1.71个百分点,仍是带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趋势变化看,除1月份受春节假期前移影响,行业保费增速较低以外,其余月份保费增速均维持在10%左右,与2022年相比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但若考虑2022年二季度保费增速较低、保费基数较小影响,2023年二季度行业实际发展水平较一季度略有不足。

年初以来,受疫情放开后行业整体赔付水平上升及行业主体以高费用拼抢业务影响,行业综合成本率持续高于去年同期。上半年行业综合成本率98.38%,同比上升1.09个百分点。从成本结构看,行业综合赔付率较去年同期上升0.30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同比上升0.78个百分点,是造成行业成本同比上升的主要原因,其中车险综合费用率上升1.10个百分点,非车险综合费用率有所下降。从趋势变化看,进入二季度后,行业成本在5月份出现小幅波动上升但迅速回落,长期稳定在98.3%上下,虽高于2022年同期,但整体可控,且较2020-2021年同期有明显改善,说明近年来行业主体经营管理及成本管控水平进一步提升,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稳固。

(二)围绕重点业务领域,战略合作不断加强

年初以来,结合自身业务经营重点,行业主体持续加强与政府等多类主体间战略合作,巩固发展基础。人保持续深化政企合作,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探索“保险+”服务模式,并在所有产粮大省实现了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战略合作全覆盖。平安聚焦数字化转型,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就首版次软件保险及网络安全保险达成战略合作,并与华中科技大学正式签约共建“华科-平安产险联合实验室”。太保围绕健康、绿色、科创等重点板块,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福利会及临港新片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太保产险与联仁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深同医疗大数据企业合作。中国人寿围绕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区域发展等国家重点战略,先后与华润集团、招商局集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三)聚焦国家战略领域,业务布局不断加速

年初以来,行业主体围绕重点领域,持续加快布局,积极创新保险产品,提升保险保障能力。新能源车险领域,人保将新能源车险作为战略板块推动发展,加速构建具有人保特色的新能源车险经营模式;太保已在8个合作平台(如“蔚小理”和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区域内全面实施新能源车险新商业模式(直营模式),新能源车险的市场份额达到20%,比传统车险市场份额高出8个百分点;平安与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行业首款电池保障产品——“电池衰减”保障服务。农险领域,人保开发落地全国首单人参果地理标志被侵权损失保险和乡村堤防保险;中原农险“大农险”综合服务计划全面启动。绿色保险领域,国寿财险开创全国首单海洋生态植被救治保险(互花米草防治专用);太平开创全国首个同时保障林木碳汇存量和增量的组合产品。科技保险领域,人保在全国首创以“政府+企业+保险机构”三方主体共担科研风险的“先投后股”科技成果转化保险合作新模式;平安推出国内首单创新性的储能系统性故障保险。

(四)灾害事故不可小觑,资本市场波动较大

二是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年初以来,地缘政治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通胀及供应链风险、不同经济体间经济周期和货币周期错位等问题不断涌现,全球资本市场尤其是A股波动频繁,下半年资本市场投资收益仍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承保”双轮驱动面临考验。

二、监管动向解析

上半年,监管出台多项政策,引导险企积极服务国计民生并加强数据安全防控,推动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同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成立,行业监管迈入新时代。

(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揭牌,保险业进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监管时代,金融监管工作新局面正在逐步构建。一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后,进一步完善了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了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推动中央与地方、不同行业间监管的有效协同,持续提升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效能,推动行业主体依法合规经营。另一方面,监管坚持稳慎化解存量风险、坚决遏制增量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持续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引导金融机构牢固树立正确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助力险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步伐,以优质服务、安全的保险产品带动行业健康发展。

(二)引导险企积极服务国计民生

年初以来,监管强调大力推动各类银行保险机构回归本源,先后印发《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等文件,鼓励险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提供传统风险保障外,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一揽子风险减量服务,同时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升对小微企业服务水平,积极服务“国之大者”。

(三)加强数据安全防控,推动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四)持续提升行业发展能力,筑牢行业发展基础

二季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共同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正式启动上海再保险“国际板”。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立对于巩固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国际地位,打造对接全球风险分散的国际再保险分出分入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国内险企分散承保风险,提升抗风险能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近期,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3部门印发《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至全国所有产粮大县的通知》,进一步提高了农险覆盖率,同时明确地方财政部门应根据农业保险承保进度及签单情况,及时向承保机构拨付保费补贴资金,不得拖欠,对于提升农险保费收缴效率、提高农险保费充足度、推动农险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展趋势展望

(一)宏观经济形势稳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经济回升速度进一步加快。4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国内需求持续扩大,“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快实施,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将进一步增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将持续缓解,宏观经济的稳定为财险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马太效应”仍将持续

近年来,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车险综改进一步深化,新能源车渗透率逐渐提高,非车险业务快速发展带来的新产品、新模式对险企的理赔技术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对保险公司自身风险评估、定价和理赔服务能力提出了新挑战。面对日渐复杂的市场竞争形势和逐渐涌现的业务新增长点,在保险科技、风险定价、规模经济和运营成本上占据优势的大型险企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可以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形成技术壁垒、资金壁垒。而在规模、服务、品牌等方面均未建立竞争优势的中小公司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往往缺乏核心竞争力,面临着业务增长和盈利的双重压力。预计未来我国财险行业在规模、效益上存在的“马太效应”仍将持续甚至更为严重,而实施差异化经营、在细分领域打造专业发展优势、实现错位竞争或将是中小险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风险防控及依法合规仍是监管重点

面对日渐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为进一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预计监管仍将把风险防控作为工作重点,强化央地监管协同,提升穿透式监管效能,完善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体系,同时引导险企进一步健全网络、数据安全防控体系。下半年我国将进入自然灾害高发期,同时也是财险行业的高赔付期,鉴于上半年车险高手续费竞争等问题又有所抬头的现状,为进一步遏制业内市场竞争失序、虚列费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不良行为,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预计未来严监管态势仍将持续,推动行业主体依法合规经营。(中国人寿海南省分公司供稿)

THE END
1.人寿保险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人寿保险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34页内容提供方:肖四妹学教育 大小:38.22 KB 字数:约2.13万字 发布时间:2024-11-11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人寿保险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10/6050000012010243.shtm
2.2022宇博智业研究团队着眼于人寿保险(合资)行业整体发展大势,并对人寿保险(合资)行业的资源状况、行业发展特征、市场供需、行业代表性企业等进行重点解读,最终给出人寿保险(合资)行业发展趋势研判及投资策略。 《2022-2027年中国人寿保险(合资)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调取了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https://m.chinabgao.com/report/11516684.html
3.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动态与投资方向预测报告20243.3.2 美国寿险行业销售渠道分析 3.3.3 中美寿险销售渠道对比 3.4 中韩人寿保险行业对比分析 3.4.1 韩国寿险行业发展情况 3.4.2 韩国寿险行业经营分析 3.4.3 中韩寿险销售渠道对比 3.5 发达国家寿险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第4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65890289811617
4.百万医疗保险市场分析报告.pptx此外,中国人寿还通过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来提升客户满意度。中国太平洋保险太平洋保险在百万医疗保险市场上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通过推出更多元化、个性化的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同时,太平洋保险还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竞争对手市场策略分析市场趋势与机会CATALOGUE04健康...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7735166.html
1.人寿保险市场分析(精选8篇)篇1:人寿保险市场分析 中国人寿保险前台分析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属国家大型金融保险企业,公司及其子公司构成我国最大的国有金融保险集团。业务涵盖寿险、财产险、养老险、资产管理、海外业务、电子商务等多领域。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人寿的前台设置,分别是销售渠道,客户以及产品自身。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d82k00t.html
2.“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立足于当前经济整体发展形势,对新形势下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经济运行数据、主要细分市场、进出口、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等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并对“十二五”期间人寿保险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人寿保险行业今后的发展与投资策略...https://www.bjzjqx.com/IndustryInner/410902.html
3.中国人寿行业分析6篇(全文)中国人寿股票分析 技术分析(目的是获得投资时机和规模的判断)投资建议(风险提示)中国人寿09年新会计准则下实现净利润328.8亿元,对应每股收益1.16元,同比增长71.8%,每股净资产较08年底的6.15元增长21.3%至7.47元,基本符合预期。一年新业务价值177.13亿元,同比增长27.2%,基本符合我们28%的预期,略低于市场预期。09年内含价...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j5ttla8.html
4.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保险哪个好?从公司背景偿付能力保险产品方向...中国人寿保险成立于1949年,是国内巨无霸的保险帝国,深入人心,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业务遍及全国各地。国内分公司36家,大致3334家分支机构,客户想买保险,或者出险理赔都方便。 二、从保费收入和市场占比看 ...https://www.csai.cn/baoxian/1381177.html
5.我校举办2012年春季校园招聘会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是国有大型金融保险企业,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构成了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公司业务范围全面涵盖寿险、财产险、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资产管理、另类投资、保险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并通过资本运作参股了多家银行、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和非金融机构。2010年,集团合并保费收入达3506亿元,总资产达1.77...https://news.cupl.edu.cn/info/1099/19951.htm
6.「中国人寿财险怎么样」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旗下核心成员,成立于2006年12月30日,注册资本150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2015年,公司市场排名已进...https://www.jobui.com/company/11810282/
7.在中国,怎么做生老病死的生意?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的陈纯菁教授通过在上海深入细致的民族志方法,并结合前沿的文化社会学视角,以中国大陆人寿保险市场从无到有的案例,出版了《营销死亡:文化与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的形成》一书,借此与韦伯传统展开了对话,由此丰富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这一主题。该书因其丰富的田野数据与前沿的理论分析,先后获得美国社会学会亚...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35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