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平台财税风险深度解析

灵活用工是相对于传统雇佣式用工而言,目前暂无标准的官方定义。

那么灵活用工平台其实就是平台型用工的载体,何为平台一头连接用工企业,一头连接劳动者,平台本身并不直接提供服务,而是作为服务的中转方,一般情况下,平台也是一个企业,一方面接受企业委托,另一方面又将企业委托在平台上发包出去给劳动者。

二、灵活用工平台模式与架构核心问题

如上图所示,灵活用工平台涉及的交易架构有两个,一个是发包企业与平台公司之间的交易,另一个是平台公司与劳动者之间的交易,搞不清楚这两个交易,就无法理解平台用工的本质与风险。

1、企业与平台之间的交易

这个交易的本质就是发包企业将工作发包给灵活用工平台,灵活用工平台接到工作之后又将工作发包给平台上的劳动者,但劳动者并不直接面对企业,而是劳动者为平台服务,平台为企业服务,这样一来,平台必须同企业签署协议,同时就接手的工作向企业收取对应价款并开具发票。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工作适合外包给平台实务中灵活用工被严重滥用,似乎什么工作都可以外包,连总经理董事长工作都可以外包出去,这实在是一种很荒唐的事情,灵活用工的前提是灵活,适合于劳动者个人基本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比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送达、个人咨询、个人中介等服务,将外包工作的扩大化必然导致极高的风险,最终业务上无法解释合理性将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虚开发票。

另一个问题就是平台公司应该给外包企业开具什么发票很多平台公司在这里出现了混乱,我曾经见过无论什么服务都开具“人力资源外包”,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自然就有了结论,平台提供什么服务,就应当按照增值税对应税目开具什么发票,不能笼统开具一种类型。

2、平台与劳动者之间的交易

既然平台公司是将工作再次外包给劳动者,那么很显然劳动者并不是平台公司的员工,劳动者和平台公司也是一种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本质上也是劳动者为平台提供了某种对应的服务,这种服务一定是和企业委托的工作一一对应。

如果平台直接将工作外包给自然人,自然人收到的服务价款按照税法规定属于个税的劳务报酬类型,虽然最终年度并入综合所得统一按照3%——45%汇算清缴计算个税,但必须先就劳务报酬预扣20%——40%个税,这将使得交易无法顺利实施下去。不仅如此,还需要自然人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提供给平台公司,公司作为成本入账。实务中就自然人代开发票在各地税务机关也有诸多限制、争议,导致实务中很难顺利落地。

针对这种情况,平台公司的解决方案有三种:

第一种是将自然人注册为个体户,将交易转化为平台公司和个体户之间的交易,无需代扣代缴个税,而且平台公司所依托的地方政府或地方产业园通常还可以实现个体户的核定征收个税,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二种是为自然人办理临时税务登记,这样一来也可以将自然人应缴纳的个税转化为经营所得,可以适用于核定征收政策;

第三种是直接同地方政府和税务机关沟通,强行对于劳务报酬实施核定个税,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不仅仅如此,在平台外包工作给自然人或者个体户的同时,由于劳动者不可能去平台公司合作的产业园申报税收,所有工商和涉税工作都是委托平台公司办理,因此规范的平台公司必须拿到税务机关关于税收代征的许可文件。这一点也是判断灵活用工平台是否规范的一个条件。

三、灵活用工平台解决什么问题

搞清楚上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灵活用工平台的两个作用:

第一就是风险剥离,包括法律风险、员工风险、社保风险等;以前员工属于公司,这些风险都由公司直接承担,现在劳动者既不是发包企业员工,也不是平台公司员工,自然不用交社保,没有法律风险和用工风险,一切自行承担。

第二就是稅筹需要,由于劳动者端通过个体户、临时税务登记等模式实现劳务报酬转化为经营所得,并且实现了个税的核定征收,降低税负同时能够较为便利的取得发票。

四、灵活用工平台应用场景

灵活用工平台并不是万能的,通常适用的场景包括服务行业、电商行业、微商行业、销售中的中介行业、直播行业、低成本用工的劳动密集行业、咨询行业和培训讲师行业,这些领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常外包工作个人可以相对独立的完成,这样外包的交易架构才能够具备合理性和真实性。

那么反过来讲,有很多行业并不一定适合灵活用工平台,典型的如以下几个行业:

1、医疗行业

出于对医药代表佣金的法律风险的担心,不建议通过灵活用工操作这个领域交易,平台通常也不碰这类业务;

2、建筑行业

建筑行业的服务不是劳动者单独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共同实施,加上建筑工人管控的严厉监管,比如实名制,考勤打卡,工资专户,导致无法在灵活用工平台实施;

3、保险证券类

保险代表、证券经纪人按照税法规定只能按照劳务报酬缴纳个税,当然税法中也给了相应的特殊优惠政策,因此灵活用工平台通常在这个领域不做安排。

五、我的几点总结

1、灵活用工平台还属于野蛮生长时代,定义、规则、边界都未能清晰界定;

2、灵活用工价值在于风险剥离和税收筹划两个落脚点;

4、选择相对规范的灵活用工平台避免掉坑。

灵活用工平台如何防控自身风险?

近期,曾经风头无两的灵活用工平台频频爆雷,纷纷被公安机关和税务机关查处,出事原因主要是涉嫌虚开发票和洗钱。在数字化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于各种新兴的交易形式来说,生存的前提是经营合法合规。如果失去了合规这个前提,或许能侥幸风光几年,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侥幸多蒙混几年,也只是多给自己积攒点案底,扩大一下自己案发时要牵连的下游客户规模而已。那么,灵活用工平台在法律上有没有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如何把握合规这条主线,从而为自己的发展赢得空间这是每一个灵活用工平台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今天,本文从灵活用工平台为什么能生存,风险是什么,如何防控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

一、灵活用工平台为什么能生存、发展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灵活用工平台能给客户带来什么利益

从传统的方式来看,用工单位要获得各类劳务、服务,有两种方式,一是将人员招聘为自己的员工,将其纳入麾下,长期、固定地为自己服务;二是采购这些人员的劳务、服务。

这两种模式存在各自的痛点。前者是社保费用的高负担、劳动关系的管理难度,使得招聘用工成为成本最高的一种用工方式。

对于后者来说,采购自己员工之外的自由职业者提供的劳务、服务,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按照税法规定,一是要取得发票作为抵扣税款和列支成本的凭证,二是要预扣20%-40%的个人所得税。

问题在于:

首先,作为自然人的自由职业者不能为用工企业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工企业必然要损失进项税金抵扣的权利;

其次,自由职业者可以到税务机关代开普通发票,但由于操作成本的存在,用工企业可能连普通发票也拿不到。这样,企业所得税的核算也成为问题。

第三是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为自由职业者按20%-40%代扣个人所得税,如果导致这些人员在年度内多缴了个税,可以通过年度汇算清缴退税来解决。但仍然是操作成本的问题,这些零散的用工人员并不愿意按税前标准来计薪酬。在这种情况下,用工单位有两种选择,一是依法依规代扣个税,但无法转嫁代扣的个税,最终由自己承担,实质是提高了用工价格,提高了用工成本。二是不履行代扣义务,从而形成税务合规风险。

以上用工单位的痛点,就是灵活用工平台生存的基础。灵活用工平台通过各种安排,为用工单位开具了与劳务相对应的劳务发票,让用工单位在不必承担高额的社保费用、繁重的劳动关系成本之外,还能抵扣进项税金,能列支所得税成本费用,所有痛点迎刃而解,自然会受到用工单位的追捧,灵活用工平台一时无两的繁荣发展也在情理之中啦。

二、灵活用工平台的风险是什么

灵活用工平台的产生,并不会理所当然地解决用工单位的痛点。客观地说,灵活用工平台只是承接了用工单位转移过来的痛点,充当了用工单位的风险“防火墙”。如果灵活用工平台在承接痛点之后,并没有合理地消化这些痛点,那么“防火墙”最终还是会把火烧到自己身上。从这个角度来说,灵活用工平台赚取的利润真的是高风险的“血汗钱”,从事的是“火中取粟”的高危行业。

分析灵活用工平台的风险,要从其运营模式入手。

灵活用工平台有两种运营模式:一是平台直接承揽用工企业的服务、劳务,再将服务分拆后转包给一个或多个自由职业者,其业务本质是采购服务再销售。二是平台企业仅提供中介服务,为用工企业和自由职业者提供交易平台和通道,只收取中介费或手续费。由于自由职业者的无组织性,并极度抗拒税务操作成本,所以两种模式必须解决共同的问题,即平台要代自由职业者开具发票并缴纳税款。第一种模式下,平台作为向用工企业销售服务的销售方,需要代自由职业者向自己开具发票,从而取得抵扣进项税金、所得税税前列支成本的凭证;第二种模式下则是代自由职业者直接向用工企业开具发票。所以,每一个灵活用工平台,必然要取得委托代征资格,并同时取得代开发票资格。

在这种运营模式下,会产生以下风险:

(一)纳税地点的偏差

(二)个税的代扣代缴

由于自由职业者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适用固定的征收率,平台受托代征增值税税款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个税来说,平台如果为自由职业者代扣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所得税,仍然要执行20%-40%的预扣率。这显然是平台不能接受的。于是平台往往谋求核定征收,而核定征收的前提是将自由职业者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界定为“经营所得”。但自由职业者并没有工商登记,能否认定为“经营所得”,仍然是实务中争议比较大的问题。(详见小郭说税之96:《令人纠结的“个人经营所得”》)

以上两点产生的争议,决定了灵活用工平台能否在一个地方落地生根。如果当地税务机关认为自己对全国各地的自由职业者提供的劳务有征税权,就可能放开委托代征的口子;如果认为自由职业者提供的劳务属于经营所得,就可能放开核定征收的口子。只有两个口子同时放开,平台企业才能在当地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然而,本文对这两个问题都持否定意见。平台企业的合规风险由此产生。

(三)通过用工平台向自己的员工发放劳务费

这是一种异化的操作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是,用工单位降低了社保费用,员工因为增加了20%的费用扣除,从而降低了综合所得税负,但却降低了自己的社保保障水平。这种模式当然会导致国家社保费和税收的总体减少。这种模式的风险在于,该业务的真实性不被税务机关认可,从而认定为虚开发票,进而带来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三、如何防控风险

上述风险,都在于各方对政策理解和执行口径存在偏差而导致的风险。如果平台企业肆意虚开发票,那就是切切实实的危险了,并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在分析了上述风险之后,接下来我们要提出应对措施。

(一)为自由职业者代办个体工商户登记、代为申请核定征收

如果不能申请到核定征收政策,个人所得税税负无法确定,代扣个人所得税的实践可操作性就大大降低。那就只能由自由职业者自行申报经营所得个税,或者进一步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委托平台企业代为申报。这样操作,会大大提高平台的操作成本。当然,即便是查账征收,年中核算不健全的话,年末汇算清缴时,税务机关仍然会在税务总局规定的核定率范围内为其核定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这属于事后享受核定征收,相比事先核定的方式,不确定性在所难免。

(二)通过平台为自己员工发放劳务费,要明确区分劳动和劳务范围

在为员工发放正常的工资薪金之外,通过平台为自己员工发放劳务费,并没有法律的明文禁止。因此,在国家税务总局唐山市税务局稽查局、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与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税务行政处理处罚一、二审行政诉讼中,税务机关关于补税和罚款的主张并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但二十二冶对虚开发票的认定并没有提出异议,所以这种劳务交易的真实性能否得到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认可,仍然是不确定的。

当然,这种筹划极有可能面临这样一种质疑,即采用这种方式,因为额外增加了一部分费用扣除,从而减少了国家税收,从而质疑筹划行为的违法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予以应对,一、这原本是税制设计本身可以容忍的;二、因为直接支付劳动报酬的成本比较高,而支付劳务费报酬的成本相对较低,所以企业如果选择支付劳动报酬,可能会在考虑社保的负担下支付相比劳务报酬较低的劳动报酬,个税总体上还是均衡的。因此,这个质疑并不一定是成立的。三、税款数额的减少,与筹划行为是否违法并没有必然关系。

THE END
1.券商观点10月保费点评:人身险短期承压,财险保持稳健2024-11-22,华西证券(002926)发布一篇保险行业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人身险短期承压,财险保持稳健。 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事件概述: 各上市险企陆续发布月度保费公告,2024年1-10月累计原保费收入及同比增速分别为:中国平安(601318)(7,432亿元,+8.1%)、中国人寿(601628)(6,269亿元,+4.9%)、中国人保(601319)(6,06...http://news.10jqka.com.cn/20241122/c663783700.shtml
2.中证证券保险领先指数下跌4.8%,前十大权重包含东方证券等从指数持仓来看,中证证券保险领先指数十大权重分别为:东方财富(15.4%)、中信证券(13.86%)、中国平安(13.31%)、中国太保(7.17%)、海通证券(5.04%)、中国人寿(4.39%)、华泰证券(4.21%)、国泰君安(3.98%)、招商证券(3.29%)、东方证券(2.62%)。 从中证证券保险领先指数持仓的市场板块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74.70...https://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241122163740718623520
3.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24年版)(最新)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优惠价:8200元 人寿保险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在新兴市场,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对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人寿保险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近年来,保险公司开始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包括健康保险、养老保险、教育保险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数...https://www.cir.cn/R_QiTaHangYe/70/RenShouBaoXianFaZhanQuShiYuCeFenXi.html
4....美国国家保险公司股票走势分析美国国家保险公司公司介绍 证券代码 ANAT 证券名称 美国国家保险公司 证券类型 - 上市板 - 上市场所 纳斯达克交易所 首发上市日 - 首发价格(元) - 更多美国国家保险公司公司介绍美国国家保险公司公司资讯 2024年8月5日美股上市公司最新市值前十排名榜 环球股市 2024-08-05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迪士尼、礼来跌...https://m.cngold.org/usstock/m_anat.html
5.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事项】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11-22 【行政许可事项】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申请行政许可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11-22 【行政许可事项】期货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11-22 非法证券期货风险警示 辖区监管动态 警惕假冒“合格境外投资者”名义开展的不法活动 03-02 ...http://www.csrc.gov.cn/
6.新华保险(601336)估值分析特色数据估值仪表盘:估值指针的可视化展现,仪表盘越偏向左侧代表该股越低估,反之则表示该股越高估。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4.2.5 估值较高估值较低现况 数据解析:根据证券之星行业相对比较显示新华保险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http://stock.quote.stockstar.com/info/comment_601336.shtml
7.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规范性文件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8 年修订)》(以 下简称“《股票上市规则》”),制定本指引。 1.2 本指引适用于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 主板(不含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 1.3 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 ...https://china.findlaw.cn/lawyers/article/d442960.html
8.券说证券抓不住重点?考点总结送给你—金融市场第一章(2)“一行三会”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此种叫法最早起源于2003年,“一行三会”构成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格局。“一行三会”均实行垂直管理。 六.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中央银行是代表一国政府发行法偿货币、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的重要...http://bang.api.duia.com/duibaApp/appViewTopic?topicId=404535&isLiao=0&isApp=0&userId=0
9.东方财富网:财经门户,提供专业的财经股票行情证券基金...东方财富网,专业的互联网财经媒体,提供7*24小时财经资讯及全球金融市场报价,汇聚全方位的综合财经资讯和金融市场资讯,覆盖股票、财经、证券、金融、美股、港股、行情、基金、债券、期货、外汇、科创板、保险、信托、黄金、理财、商业、银行、博客、股吧、财迷、论坛等财http://dfcfw.com/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21最新)第六条 保险业务由依照本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保险组织经营,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保险业务。 第七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办理境内保险的,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保险公司投保。 第八条 保险业和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保险公司与银行、证...https://m.hbs18.cn/h-nd-689-689.html
2.保险:保险投资指南之寿险新准则分析手册.docx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2024.05.19保险投资指南之寿险新准则分析手册 虽然新保险合同准则与寿险利源的相关性更强,但是由于寿险会计计量本身的复杂性,诸多投资人反馈新准则报表不易理解,本文从投资人熟悉的寿险利润来源出发,尽量以浅显的语言阐述其如何进入会计报表。理由2023-052023-082023-112024-022022023-052023-082023-...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29369131.html
3.最新研报下载保险行业2023年半年度策略报告:保险行业:基本面...【最新研报下载】 本文是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关于保险行业2023年半年度策略报告。报告认为,保险行业基本面改善有望延续,板块估值修复将成为中期主题。报告分析了保险行业的行https://www.985data.com/?p=379320
4.提高中山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对策银行、证券与保险被称为拉动金融业发展的“三驾马车”,要促进中山金融业发展,提高中山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必须大力支持证券与保险业发展。 1、大力支持证券业发展。与中山市保险业快速发展的情况相比,中山市证券业的发展速度相对偏慢、总体规模偏低,与中山的GDP不对称,与中山实体经济发展对证券业的要...https://gdxk.southcn.com/zs/llwzllzz/content/post_628736.html
5.2021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发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和作用,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这段话在谈经济社会发展。https://m.gd.offcn.com/html/2021/03/251355.html
6.国信证券日期:2024-11-16 20:56:04 研报出处:国信证券 行业名称:保险行业 研报栏目:行业分析 孔祥 (PDF) 6页 460 KB 分享者:cha***ma 推荐评级:优于大市 PDF阅读器下载 请阅读并同意免责条款 研究报告内容 分享至: 事项: 9月份以来资本市场反弹,叠加长端利率企稳,上市险资产端得到显著修复。随着行业2025年“...http://wwws.hibor.org/data/8d476cf6e334a1ef6e8998432524f3c8.html
7.开源证券其中中国平安+9.0%、中国人保+7.0%、中国人寿+4.9%、中国太保+2.4%、新华保险+1.8%。(2)2024年10月单月:5家上市险企人身险总保费合计713亿元、同比-1.2%,增速较9月-7.3pct。其中:中国太保+2.3%、新华保险-0.2%、中国人保-0.9%、中国平安-1.9%、中国人寿-2.6%,4家上市险企10月保费增速回落主因预定利率...http://wwwtest.hibor.net/data/f1dcc0e12a87aaed40cf9923d0569aaa.html
8.证券从业资格证考前复习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服务机构证从知识近年来,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比重持续提升,但个人投资者参与比例仍然较高。各类机构投资者中,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市场形成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1994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 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方式分为竞价和询价两种,询价交易占主导地位2021年4月19日,广州期货交易所揭牌仪式举行。我国共...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999258/article/details/130381689
9.华创证券研报出处 华创证券 研报页数 7页 推荐评级 推荐 研报大小 630 KB 研究报告内容1、据险企最新披露公告,2024年1-10月上市险企人身险保费及同比增速分别为:国寿6269亿元,同比+49%;平安4775亿元,同比+90%;太保2196亿元保险行业月报(2024年10月),同比+24%;新华1556亿元,同比+18%;人保1456亿元,同比+70%。 2...http://www.glybw.com/doc-e773029d36234296fe3c87a953110c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