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保险行业数字化统一标准,一方面,将为保险行业探索应用新技术提供重要支持。未来,保险科技的量化、评价等也将变得更加可比和可行。另一方面,标准化工作还将为今后保险科技的实践运用提供更具前瞻性的理念。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复旦发展研究院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保险科技实验室主任许闲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从加大保险科技技术标准供给,到推动保险中介行业标准化工作,再到加强保险业基础通用标准建设,对标准化促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具体要求,确立了保险科技和数字化的行业标准,为企业创新和转型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保险公司尤其是头部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但缺乏统一标准,不同主体之间也缺乏信息互通机制。《规划》出台后,险企可以在标准框架内开展数字化和线上化转型实践,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行业整体的数字化水平。
跨越“数字鸿沟”,立保险业数字化统一标准
在保险业加速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转型不应以解决短期困境为目的,应致力于发展顺应客户长期需求的、可持续迭代的保险业务模式和专业能力,而数字化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推动力量。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去年年底发布《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充分表明了推动保险科技应用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近期《规划》的发布,更加体现了保险技术的应用和探索亟须标准化。
针对行业标准缺失所造成的影响,许闲分析认为,从行业整体来看,近年来,大中型保险企业在保险科技应用方面作出了很多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一些头部险企在科技化应用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实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家头部险企都有自己的数字化战略框架和技术底层逻辑与标准,缺乏行业统一标准,这就意味着客户要去理解和达到不同公司的标准要求。
除此之外,中小型保险企业受制于业务规模相对较小、资金实力有限等因素,进行较大规模的线上化和数字化转型会面临较大的技术成本支出。而由于行业此前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进而增加了数字化转型探索的不确定性,这意味着前期大规模的投入有可能是达不到标准的。
许闲表示,确立数字化统一标准,一方面,将吸引保险公司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深入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会进一步促进保险科技的发展。此外,在标准的推动下,未来保险科技的量化、评价等也将变得更加可比和可行;另一方面,标准化工作还将为今后保险科技的实践运用提供更具前瞻性的理念。《规划》中所提出的在业务经营管理中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将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在风险防范中注重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问题,也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发挥标准化作用,解保险业“数据孤岛”之困
随着保险线上化进程加快,海量数据(603138)在保险机构内部流动,其中包括了许多与外部平台、渠道合作所产生的数据。对于保险机构而言,这些无形的资产为产品营销、运营、风控、核保理赔等环节提供了巨大潜在价值。但今后应该如何合规地使用数据?如何提升数据价值?
康德胜举例说,除了像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技术外,行业常见的人脸识别、健康监测、智慧家庭等新兴技术,也在使用中存在信息盗用等问题。通过标准化工作去劣存优,推动合规、健康、有序的发展,有助于减少保险机构的经济损失和潜在风险,让技术回归服务于民的初心。此外,标准化工作还有利于新型IT架构技术的应用,借助以容器、微服务、DevOps为主的云原生技术,建设敏捷高效的数字化基础能力,提升资源效能、研发和交付效能,快速响应场景化业务需求,更好地支持瞬时高并发、多频次、大流量的互联网渠道业务发展,为保险服务提质增效。
线上化水平不均衡,须加快推动技术标准供给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上海疫情封控给保险业务开展带来了较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加速驱动了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进程。银保监会在《规划》中提出,加强保险科技领域的行业技术标准供给,要研究制定保险投保、核保、理赔、服务等重要业务流程规范及流程数据标准。制定保险数据分类分级标准,拓展保险业数据和信息交换技术标准,促进数据的安全保护和交流共享。
许闲在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近期调研成果时颇有感触,他表示:“通过我们联合上海保险同业公会对财险、寿险和中介等保险机构调研后发现,疫情期间除了不能线下展业导致业务开展受到较大影响之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业的数字化和线上化水平与能力发展不均衡。其中,约有70%的受访企业在数字化和线上化方面没有相应的系统平台,或是技术水平较低,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疫情封控和居家隔离的情况下,机构技术能力不足的弊端凸显。”
许闲进一步分析表示,在营销方面,部分企业不具备线上销售平台,直接导致短期内业务下降明显。此外,在远程业务开展中,操作和使用不便也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客户投保意愿。在公司运营方面,还存在少数公司没有线上办公平台、线上办公平台支撑能力不足以及人员不会使用远程系统等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业务的支持。在合规运营方面,对客户身份识别、核保核赔材料的提交和审核能力的支持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