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半年PK新局:三公司搅动老七家换位战,外资切换进攻形态人寿国寿人身险招商信诺原保险保费收入

5个点的保费增速、大差不差的投资收益率、非上市公司多赚的25亿利润以及丢掉的投资能力、黑化的优等生、三家银行系公司消失的200亿净资产、4家偿付能力不达标的老面孔,为2024年上半年的人身险市场画上了句号。

或许有的值得庆幸,但掰开来看,上半年并不好过。

全行业同比口径下5个点的保费增速,和13%的前值相比,跌去不少。保费增长萎靡乃至萎缩的,不仅出现在中小公司中,也蔓延至“老七家”险企。

市场格局的变化,实乃上半年的最大看点。多条鲶鱼正在挑战当前的保费格局。一面,泰康、瑞众、中邮已然打响“老七家”换位赛;另一面,中宏、大都会领衔的强势合资公司,也一改“温柔”表象,开始了规模的扩张。

至于持续不振的投资端,更是一言难尽,看似美丽的综合收益下,是半数下滑的投资收益率。最显眼的,便是中信保诚和长生人寿暂时丢掉的投资能力,原因则是没人了…

终于喘口气的净利润,迎来了增长,同比多赚了25个亿。但这个多赚的钱几乎来自中邮一家公司。而一些公司二季度切换新准则后消失的上百亿净资产,更是有点离谱…

下半年怎么玩?

考虑到增员等系列活动托底的上半年,代理人出清速度已较2023年明显放缓,半年仅少10万人,可谓效果拔群。是故,下半年大概率将上半年优增、客经战略延续。

当然,下半年延续的,也当少不了不断提前的开门红,及降本增效下的组织优化…毕竟已经没有太多其他的法子了。

1

-InsuranceToday-

上半年寿险保费增速降半

老七家换位赛打响,泰康瑞众中邮压上

外资切换进击形态,中宏大都会领衔

26291亿元的保费收入,可比口径下约5.10%的同比增速,勾勒出人身险公司负债端的大致模样。就着刚刚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来看,则是70余家公司合计约19914亿元的保费收入,6.69%的同比增速。

这个成绩,看起来还将就,不过凡事都要比着看。

和这俩增速的前值相比,相差一个身位:权威可比口径前值为13.83%,这70余家公司的前值为10.27%。另,20家公司保费负增长,也比2023年同期的14家多出了不少。

虽然保险公司们早不以保费论英雄,但并不代表保费规模一点儿不看。毕竟,咱人身险公司的“小而美”只是场面上聊以慰藉罢了。“稳而美”倒是有,有缘另起一篇再论。

具体到各个公司来说,总量上面,Top10公司基本还是老面孔,近5000亿的国寿和超3000亿的平安依旧是绝对的头部。但太保老三的位置,就不是那么“绝对”了。

太保寿险上半年1531亿元的规模,似乎很快就要被瑞众所超过。看看瑞众官网上不断跳动的保费数字,至7月31日,已超1530亿元。

有人说,瑞众这种新晋大公司的追赶,对太保这样根基深厚的“老七家”够不上实质性的挑战。那么看看同为“老七家”的泰康:近1400亿元的保费收入和约20%的高速增长…再看看太保寿险-1.23%的增速,确实危险。

如果说泰康、瑞众对太保寿险的追赶是“老七家”上半区的角逐,那么中邮对新华、人保寿险的“压制”,以及阳光人寿两位数的迎头赶上,则对增速蹉跎的新华和人保寿险构成了相当程度的挑战。

逐鹿,也不仅仅在Top公司之间。

除头部的太保和新华外,还有约18家公司上半年保费增速为负。但,有下就有上。上的是谁?

单从增速角度看,国民养老、复星保德信、国宝人寿和汇丰人寿保费均翻番。另一些增速较快的中小公司,多为成立颇久的老牌合资公司。

中宏同比增速近55%,中美联泰增速超45%。华泰近40%,中荷、中意增速均在35%以上,招商信诺、中英等增速也超20%。

事实上,从今年上半年的银保数据就即可看到合资外资公司的“蠢蠢欲动”。

在老外眼中,利率下来了,理财型产品可以做了,“抄底”的战略机遇来了,而且是轻装上阵。为啥?这些公司早年激进的理财型产品卖得少,和中资公司相比没那么大的利差损风险。

而这些奋起的老牌合资公司,其实也不是今年才开始扩大规模。

从2023年上半年的增速,即同比前值,可以看到,中宏2023年上半年保费同比增速就达50%,中意增速前值也近30%,招商信诺、中英也连续两年维持25%左右的增长。

2

30家公司投资收益率不及去年同期

但综合收益率普遍较好

中信保诚和长生丢掉个别投资能力

只因投资队伍没人

负债的另一面,投资如何?

看看你手头的基金和绿得发亮的股票,今年上半年的资本市场是个啥样,一清二楚。但要是早早买到了“电茅”长江电力那样的“避险资产”,那便是云淡风轻,长期主义信手拈来。

保险机构也差不多是这个理儿。

投资收益率总体看来似乎和去年没太大差别。差不多有30家公司投资收益率不及2023年同期,但投资收益率中位数和去年同期相差不大,今年约为1.91%,去年同期约为1.87%。

但综合收益率却表现颇佳,尤其是二季度。

61家公司中,17家公司综合收益率超5%,综合收益率下降的只有12家公司。似乎要是没有4个点,都不好意思说出来,毕竟中位数都到了3.84%,比去年同期的2.37%高出了1.47个百分点。

不过,钞票是在纸面上还是口袋里,自个儿门清。

通过会计规则改变一些金融资产的计量方式,其实也挺正常的。而这些做出来的收益和利润,落得的好看排名和彰显的投资能力,也是经营班子忽悠股东和哄骗自个儿的好抓手。

至于长期投资能力,即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收益率,由于是按年度更新,故按理来说二季度的披露和一季度的披露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这里根据各公司总资产规模降序,看看不同资产规模的保险公司的长期投资情况。毕竟同样实现4%的收益,10个亿、100个亿、1000个亿乃至1万亿,对投资能力的要求显然天壤之别。

1万亿平台上的泰康和5000亿平台之上的中邮,从近三年的投资收益率来看还是四平八稳。2000-3000亿平台的公司则显现出了分化,银行系的工银安盛和建信具有明显优势。至于1000-2000亿平台,招商信诺、中英、中宏等几家强势外资合资公司也相当醒目。而1000亿以内的中小公司中,也有国联、财信、恒安标准等近三年投资上“又快又好”的公司。

投资端另一个值得玩味的,便是中信保诚和长生人寿失去的投资能力。

根据披露信息显示,中信保诚暂时丢失了两项投资能力:不动产投资管理能力(投资不动产金融产品)和股权投资管理能力(间接股权投资)。长生人寿暂时丢失了一项投资能力: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背后原因也很离谱,没人了。

先看看长生人寿的披露:

“近期公司信用评估团队人员发生变动,导致信用评估团队人员数量不再满足《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优化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经公司评估,该情形属《通知》第十三条规定的重大事项,即投资团队主要人员变动导致投资管理能力不符合能力标准公司自2024年6月1日起暂不具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再看看中信保诚的两则披露:

俗话讲,事在人为。人没了,事也很难做好。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投资没搞好,盈利也很难有起色,甚至前功尽弃。

3

61家公司比去年同期多赚25亿

昔日优等生中信保诚亏了34亿

建信工银农银净资产半年没了200亿

负债端投资端,终究要看利润。

或许在一些人眼里,人身险公司的利润“经不起推敲”。不过,目前也没啥好的信息披露,暂且凑合。

先看看上半年多少家赚钱了,多少家亏钱了。

32家盈利,29家亏损。和去年同期相比,亏损的公司多了4家。

再看看上半年赚了多少,亏了多少。

32家赚钱的公司一共赚了199.50亿元,比去年多赚了79.34亿元;29家亏损的公司一共亏了108.35亿元,比去年多亏了53.57亿元。加起来,盈利91.16亿元,比去年多赚25.77亿元。

盈利的公司变少了,反而利润变多了,为啥?主要原因就是中邮的盈利大幅改善。客观地讲,中邮此次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改变了行业的利润格局,扛起了盈利的大旗。

而往日的优等生中信保诚,此遭却以-34亿元的净利润成为上半年“最悲情人物”。或许,一系列班子成员变动,以及投资队伍的流失,不佳的盈利,在所难免。

资产方面,国寿超7万亿的总资产不消多讲,总资产千亿级以上的公司,要是算上尚未披露信息的上市公司和长期不披露偿付能力报告摘要的公司,早已突破30家。

不过,总资产不是此轮的看点,看点在净资产。

近年来,总资产增加而净资产明显下降的现象,不说随处可见,也是时有发生。有人猜测,这是一种“财艺表演”,真实情况不得而知。

但半年内大幅下降的净资产,很难让人说没看见。根据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数据显示,建信人寿、工银安盛、农银人寿这三家银行系公司的净资产科目,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数字”下降。

其中,建信净资产“数字”从年初的148亿元降至35.5亿元,少了110来亿元。工银安盛和农银相对好点,也差不多各少了50多亿元。

原因是啥?和一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摘要相比,这些公司的财务数据栏目,多了个备注。农银备注说得比较明白,就是用了新准则。

这也是为什么说净资产科目的“数字”,而非净资产。用年初上市公司官方的话术来说,就是“不可比”,既然很有可能都不是一个东西了,那还是说成“数字”比较好。

至于净资产为负的公司,每次都有那么一两家。有的大大方方披露,有的藏藏捏捏不想见人。不管怎样,早已不稀奇。

4

4家偿付能力不达标,4家3A公司

不及格的和三好生都是老面孔

今年一季度,有4家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都是老面孔,原因也均为“风险综合评级为C、D”。16家公司风险综合能力评级为A类,其中4家为AAA,8家为AA,4家为A。

不及格的:华汇人寿、合众人寿风险综合评级为C,三峡人寿、北大方正为D,一切照旧。

三好学生:达到3A标准的4家公司分别为恒安标准、中意人寿、中英人寿、同方全球,全是合资公司。有中资公司么?从一季度披露情况来看,国寿是唯一的中资3A公司,但目前其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还未披露。

尽管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都是老熟人,但并不能说全部都在躺平。

重庆国资领导调研三峡人寿时表示,公司要“凤凰涅槃”“虎口夺食”,加快走出发展困境。

不过,这些看得见的“老熟人”背后,还有不少沉在水下的公司。或许大家都能感觉到,不知不觉,就有一些公司“没了”,不再出现在偿付能力披露的list上。

这样的公司,光人身险公司就差不多十来家。尽管今年大家养老重出江湖,但年初“消失”的渤海人寿,迅速又填上了空位。

根据《今日保》此前在一文中所估算的,尚未处理但“挂号”的公司所涉及的资产规模或可达2万亿级,几乎相当于原华夏、原天安、原恒大和信泰的处理体量的两倍。

即使针对这些“不及格”公司处置还需一笔不算小的真金白银,但监管的决心同样不小。

2024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两会期间指出,要“积极化解存量,坚决遏制增量,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持续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在6月19日举行的陆家嘴金融论坛开幕式上,李云泽还在致辞中表示,“持续优化保险机构布局,加快高风险机构改革化险”。

显然,加快这些公司的风险出清,按照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重新起步,已是件要紧事儿。不管怎样,这个长长的List,还是尽快变短点为好,至少不要变得更长了。

5

下半年怎么看?

代理人或开始最后的“着陆”

优增客经或将延续

当然还有“广进”和开门红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2024年上半段的人身险行业,“忙”最为贴切。一来忙着“报行合一”下的战略决策,二来忙着产品切换以追赶不断下降的利率。如果说还有什么忙的,便是各大公司的优增和客户经营了。

正如我们在中所观察到的,推出各样的个险队伍企划,已成为今年上半年行业的一种风尚。

行至年中,老七家新华平地而起的“XIN一代”个险项目,似乎预示着“规划师”名头下的优增,将继续成为行业下半年的重要一幕。

不过,优增的难度,显然不小。

“…公司给了我一个培训课题,叫‘增员选材’。但我这下面的机构,员都难增来,还选啥才…”

“…谁来干保险?学历看得上的,都想朝九晚五坐办公室,一说吃了这顿没下顿的销售,没人干…”

但幸运的是,代理人出清或已经开始最后的“着陆”。优增的环境,或许正在变好。

从一份公开数据来看,5月代理人尚有260万人左右,尽管同比还是少了40万人,但和年初比,仅少了10万人。要知道,2023年1-5月,出清的代理人人数达25万。

如同中所指出的,上半年脱落了30万人,但又增来了20万。这年头,“大出”同时还能有“大进”,其实已经很不容易。

和优增同步进行的,便是各色各样的客户经营活动。除了答谢客户的手办,还有声势浩大的客户客服节,参观养老社区也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经营。

到了暑期,围绕着孩子们,甚至可以说是“杀疯了”。高考窗口期“抓手”的张雪峰,甚至成为高客运营的“财富密码”。此外,一些头部公司的省分老总们也不再端着,亲自下场督导各类水枪、足球类儿童活动。

欣欣然的另一面,是基层内勤的“广进”企划。

公司给你交三年社保,你转为外勤,成为个别公司的“温和手段”。在降本增效的总部方案里,增效可能难点,但降点本,还是可以的。关掉一些咸鱼机构,缩减一些空旷的职场,便成为首选。

事实上,寿险公司的“广进”也不是今年才开始。约莫从前年开始,就能时不时听到一些风声。嚎嚎的风儿,接下来秋冬显然还将扫走更多的落叶…

至于开门红,每年都有公司说不打开门红,但每年都在提前。

道理很简单,市场中就这么些客户,就这么多钞票,就岁末年初那个资金节骨眼,你不打,别人打,你就没饭吃。

去年大公司把开门红提前到九月底,今年会不会更早一点?毕竟9月初各公司的产品都已上新,努力活着吧。

THE END
1.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介中国人寿的前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1949年10月经中央政府批准组建,是国内最早经营保险业务的企业之一,肩负中国寿险业探索者和开拓者的重任。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公司拥有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管理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深谙国内寿险市场经营之道。2003年12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外上市。2007年1月,中国人寿...https://www.e-chinalife.com/xxpl/gywm/gsjs/
2.保监会公布一季度寿险业标准保费和规模保费数据关于2012年1季度寿险业标准保费和规模保费数据的通报 保监厅函〔2012〕178号 各保监局、各人身险公司: 现将各地区、各人身险公司2012年1季度标准保费、规模保费数据向行业通报,供各保监局、各人身险公司分析、对比相关数据,评估本地区、本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和质量提高的趋势是否匹配,结构调整是否取得成效时参考。 https://www.gov.cn/gzdt/2012-06/01/content_2150606.htm
3.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方2023年度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数据分析报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 1.主要业务维度保费结构 32.主要险种结构性增长情况 53.分公司类型增长情况 74.分渠道保费结构及增长情况 105.赔付情况 15 1.保费收入情况 192.赔付情况 221为深入了解健康保险业的经营情况及发展趋势,更好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30552710.html
4.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方为深入了解健康保险业的经营情况及发展趋势,更好服 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 1 近期完成了《2023年度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数据分析报告》。 2023年,从各类型公司的保费增速来看(表1),专业健康 险公司保费规模有较为显著的增长,专业养老险公司和财产 险公司相对平稳,而寿险公司则出现负增长。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529/8064062022006074.shtm
5.保险业上半年数据出炉寿险财险成绩几何?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保费数据统计情况。 总体来看,原保费收入略有下降。寿险企业表现出万能险、投连险规模上升的现象;财险公司则有龙头优势大的现象。 根据统计数据报告,行业原保险费收入22369亿元,同比下降3.33%。其中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024.18亿元,同比增长14.18%;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6345.19亿元...https://wap.eastmoney.com/a/20180821930801183.html
1....产品切换叠加“开门红”筹备寿险保费增速放缓保险频道10月1日起,分红险预定利率上限由2.5%下调至2.0%。随着传统险和分红险的利率下调均落地,寿险保费的脉冲式增长暂告一段落。 最近出炉的2024年1-10月保费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五大寿险公司合计实现保费收入约1.55万亿元,同比增长5.5%,较1-9月保费增速进一步放缓。 https://insurance.hexun.com/2024-11-21/215683877.html
2.中国寿险业发展前景(精选6篇)从一个数据就可以看出,中国寿险产品的保障功能是很低的,估计2011年全行业死亡赔付(不含重疾和医疗)约为110亿,只占当年寿险总保费的1.0%。人均赔付估计为4万左右,大约只有30万人从寿险公司得到了赔付。2011年全国死亡人数为960万,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寿险业特别是保障性产品的发展空间还很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0ye1ekz.html
3.“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七、农村寿险发展外部政策相关问题研究 第五节 行业发展环境 一、中国人寿保险业具备快速发展条件 二、我国寿险市场总体平稳健康无系统性风险 四、中国寿险业又将面对低利率挑战 第六节 市场发展 一、2009年中国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2010年中国保险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https://www.bjzjqx.com/IndustryInner/410902.html
4.上市险企迎来业绩开门红中国人寿上半年新单保费新业务价值两位...“从长期来看,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因此保险业有着巨大增长空间的判断没有改变。”在8月24日中国人寿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该公司董事长白涛指出。 8月23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布2023年A股半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9980777.html
5.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12篇(全文)一、企业文化与中国寿险业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又称为企业精神,一般是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ob7w77b.html
6.阅读法规:关于印发《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为规范保险公司对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管理,督促公司加强准备金评估的内部控制,提高准备金计提的充足性、合理性与科学性,促进公司审慎经营、防范风险,我会制定了《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二年三月一日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https://law.esnai.com/print/111659/
7.中国精算师的考试形式4. 附录中国寿险业的精算规定(分数比例约为3%) 考试指定教材: 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寿险精算》:张连增主编,李晓林主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版,第1-8章、第10-19章、附录。 A6《非寿险精算》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形式:选择题(分数比例为70%)、主观题(分数比例为30%) ...https://www.yjbys.com/edu/jingsuanshi/43103.html
8.寿险“开门红”受限之下,6大上市险企一月份保费收入普遍下滑,仅1...据公告披露数据显示,天茂集团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在去年1月份的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124.97亿元,而今年1月份已缩水至71.89亿元,同比下滑了42.47%。 同为寿险上市企业的新华保险也披露,公司今年1月份的原保费收入约为298.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了15.04%。 此外,几家综合性险企,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的寿险业务板块同...https://m.cls.cn/detail/1600306
9.金监总局首份保险业经营数据出炉:寿险表现超预期,上海前4月保费...?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国家金监总局”)发布2023年前4月保险业经营情况。这也是国家金监总局5月18日正式揭牌后发布的首份保险行业数据。 总体上看,今年前4月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2.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80%;赔付支出6237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26.11万亿元,占总资产的91.8...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286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