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利明光:我国人身险业仍处于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新浪财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全会报告13次提及保险,为保险业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正如利明光所说:“保险行业应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新‘国十条’的发布为契机,全面践行金融报国、保险为民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发挥经济稳定器和社会减震器功能,为实现金融强国目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与此同时,保险机构贯彻落实政策精神,沿高质量发展之路踔厉前行。作为行业头雁,中国人寿始终聚焦主责主业,遵循国家政策引导。对此,利明光表示:“中国人寿将持续深耕国内市场,充分发挥经济稳定器和社会减震器功能,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以改革促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风险管理需求,努力实现多目标高水平动态平衡。”

坚守初心使命,中国人寿擘画未来5年发展蓝图:“未来3-5年将是中国人寿面向新时代、面向建设世界一流寿险公司,构建新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期。目前,我们正在谋划未来5年的改革蓝图和路线图,核心就是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寿险公司目标,立足一个基点,强化五种能力,优化两大机制保障,不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利明光对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充满信心:“保险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我国人身险业发展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未来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保险业的又一个春天已悄然而至。”

服务国家大局、明确发展航向

保险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对于中国保险业发展形势,利明光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保险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2024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总保费收入达2.6万亿元,同比增长5.1%,延续了恢复式发展态势;总资产超29万亿元,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和发展韧性。

面向未来,利明光展望道:“我国人身险业发展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未来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保险业的又一个春天已悄然而至。”基于上述判断,他进一步阐释指明原因:

二是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近年来,中国经济延续了回升向好态势,2024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仍是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到203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将比2020年翻一番,正处在保险增长弹性最大的区间。目前中国人均保费只有全球平均的7成,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复苏回升,将为行业持续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三是庞大的保险需求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支撑。中国总人口超过14亿,拥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无可比拟。特别是中国居民生活水平、人均寿命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期盼更优质的医疗、养老、照护条件,商业保险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方面可以有更大作为。随着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等业务将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面对当前市场环境,中国人寿如何布局未来工作?利明光阐述道:“展望下半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人寿将持续深耕国内市场,充分发挥经济稳定器和社会减震器功能,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以改革促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风险管理需求,努力实现多目标高水平动态平衡。”中国人寿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服务国家大局,紧抓行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寿险独特保障功能优势,进一步提高支持健康中国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主动性,从风险补偿、健康管理、康养服务等方面持续用力,更好推动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

二是以客户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保险保障需求。着眼于客户“生老病死残”在内的全生命周期保险保障需求,以及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需求,优化多元保险产品服务供给,做优基础服务,做强增值服务,做精康养生态服务,不断改善客户体验,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强化资负联动,推动资负两端相向而行。主动应对利率环境、客户需求变化,坚持资产负债相向而行,持续推进业务期限多元、形态多元、成本多元。进一步优化与负债特征相匹配的投资策略,并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四是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着力在新领域、新动能、新模式等方面突破发展瓶颈。深耕资源整合,有效发挥公司客户、渠道、生态优势。强化精细化管理、数字化赋能,加快新质生产力与寿险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投入产出效率。

五是防范化解风险,牢牢守住风险防控底线。加快推动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向全面、主动、长期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从“处理存量风险”向“防范增量风险”延伸。加强久期和利率风险管理,提升主动风险管理能力,持续防范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风险隐患。

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引领行业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金融重点领域改革。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如何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时代课题。对此,利明光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全会报告13次提及保险,为保险业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其中‘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成为人身险业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

中国人寿如何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利明光指出:“中国人寿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纵观国寿发展史,从‘股改上市’到‘营销体系改革’,我们始终将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造就了公司一次次的成长——发展质量显著优化,发展效率大幅提升,发展动能持续升级,极大地增强了发展的活力和内生动力,公司发展面貌焕然一新,牢牢巩固了市场头雁地位。”

展望未来,利明光介绍了中国人寿未来布局规划:“未来3-5年将是中国人寿面向新时代、面向建设世界一流寿险公司,构建新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期。目前,我们正在谋划未来5年的改革蓝图和路线图,核心就是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寿险公司目标,立足一个基点,强化五种能力,优化两大机制保障,不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强化五种能力建设。一是提升资负管理能力,加强资负两端联动,使“双轮驱动”更加协调、更加强劲。二是提升产品和服务送达能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提升渠道和销售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强化分类分层经营,打造线上线下供给体系,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好体验服务好客户。三是提升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发挥公司全渠道、综合经营优势,持续推动客户资源的内部迁徙;加快推进保险+服务的资源整合,打造国寿特色康养品牌。四是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加强各类成本的精细化管控,实现更加集约高效运营,更好发挥规模效应优势。五是提升大风控能力。推动保险价值从单纯的风险补偿,扩展至风险减量管理,带动产品创新,扩展保险服务覆盖面。不断提升合规经营水平,增强风险管理的预见性和敏捷度。

优化两大机制保障,就是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应用和转化机制,不断夯实数字“底座”,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和公司经营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激励约束和人才发展机制,吸引和培养一批科技、投资、产品精算、销售、风控等领域的核心人才、领军人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新“国十条”为契机

为实现金融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9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释放保险业发展新机遇。新“国十条”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监管科学有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保险业新格局。

对此,利明光表示:“新‘国十条’承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对我国保险业未来改革发展做出了系统谋划。保险行业应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新‘国十条’的发布为契机,全面践行金融报国、保险为民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发挥经济稳定器和社会减震器功能,为实现金融强国目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在科技金融上,既要发挥保险业资金融通功能,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风险保障,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要创新风险保障功能,为科创人员提供多元化的保险保障方案。

在绿色金融上,积极为清洁能源的研发、投资、推广运用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不断优化绿色产业客户的一揽子保险产品服务方案。

在普惠金融上,在继续做好农民、老年人、妇女等特定群体保险保障的基础上,努力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并重点围绕新市民、新脱贫人口、新可承保人群需求,进一步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织密织牢保险保障网。

在养老金融上,有针对性地不断丰富缴费灵活、保障适宜的具备养老属性的产品体系,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同时进一步探索“保险+养老服务”的特色保障模式。

在数字金融上,加快数字化转型,丰富数字化服务供给,提高保险服务便利性、精准性和竞争力。

普惠保险的核心在于普遍惠及

中国保险覆盖面仍有较大扩展空间

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也是金融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对于做好普惠保险,利明光指出:“普惠保险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做好普惠保险充分体现了人身险的政治性、人民性,也对保险公司的专业性有着很高要求。”

中国人寿是如何做好普惠保险的?利明光表示:“中国人寿开办普惠保险可以追溯至2008年的农村小额保险,是国内最早开展普惠保险的公司之一。近年来,我们努力把握新时代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变化,通过扩面提质,让普惠保险成为人民病有所医、失有所护、老有所养的重要支撑。公司历史累计服务客户超6亿人,为老年人、新市民、灵活就业人群、农民等重点群体,提供养老、医疗、意外等多重保障。随着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国人寿升级开发17款‘乡村振兴’系列专属产品,2024上半年,中国人寿为1.8亿农村人口提供了超50万亿元风险保障,向231万人次赔付超80亿元,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面对发展普惠保险的核心问题,利明光阐释道:“我认为,普惠保险的核心在于普遍惠及。尽管我国已是第二大保险市场,但保险的覆盖面仍有较大扩展空间。比如,当前全国范围内有灵活就业人员2亿左右,新就业形态人员8400万人,新脱贫人口有近1亿人。发展普惠保险既是寿险公司的社会责任,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新增长点。”

因此,利明光指出,未来要推动普惠保险发展,必须坚持经济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并抓住以下四个关键点:

一是树立对普惠保险的正确认知,加大普惠保险供给力度。发展普惠保险需要着眼于当前还未覆盖或覆盖不足的领域和人群,通过新思维、新数据、新技术、新模式,探索更优的经营逻辑,优化产品、服务、流程,持续拓宽保险服务的边界,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注重科技赋能,真正提升便利性。要做好普惠保险必须发挥科技赋能的支持,提高保险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比如我们福建分公司的“乡村振兴保”,通过科技赋能,农民通过手机就可完成参保,9成以上服务实现线上办理、1万元以内赔款24小时到账,累计为福建省800多万群众提供普惠保险服务。

既是主责主业也是社会责任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养老需求日益增加,养老金融市场前景广阔。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是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对于中国人寿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布局,利明光介绍道:“中国人寿始终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围绕养老保险、养老服务、养老生态持续发力,大力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我们有着丰富的养老保险产品体系,各类商业养老保险准备金近4万亿,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期限、不同风格的客户养老保险需求,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养老‘钱袋子’;为广大老年长者量身定制涵盖健康、意外等多层次保险保障,并依托老年长者保险理赔绿色通道,让许多长者及时拿到了‘看病钱’和‘救命钱’;线上、线下适老化服务得到广泛好评,机构养老服务已覆盖14个重点城市。”

一是加快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目前,中国三支柱养老金规模占GDP的10%左右,与全球平均水平存在差距,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意义重大。商业保险作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重要参与者,应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和跨期财务规划需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下一步,中国人寿将进一步加快包括商业保险年金、个人养老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在内的保险业务发展,不断增加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财富储备。

二是持续丰富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供给。尽管中国居民的养老观念正在发生积极改变,但实际提早进行养老规划的仍然是少数。客户调研发现,已购商业养老保险人群中,45岁以上人群占58%,30-45岁只有19%左右。实际上养老保险越早开始做准备,就越有助于养老保障积累。中国人寿将充分发挥保险专业优势,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特点、不同风险偏好,创新发展各类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收益形式更加多样的养老、健康和意外保险产品,帮助客户提前做好全生命周期养老规划,安享富足晚年生活。

三是打造国寿特色的健康养老服务生态。养老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仅涉及养老资金保值增值,还涉及老年医疗护理、健康管理、人文关怀等多层次养老需求。保险资金是真正的耐心资本,其长期、稳定的投资属性与养老产业高度契合,保险公司在打造“金融+养老服务”模式上有其独特优势。因此,中国人寿将发挥资负两端优势,围绕客户多层次养老需求,打通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养老照护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保险业与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增加优质养老服务供给,聚力解决养老服务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努力为客户提供具有国寿特色的综合性养老解决方案。

THE END
1.保险课堂第五节保险发展史保险课堂 第五节 保险发展史 第五节 保险发展史 一、古代保险思想 (一)外国古代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保险 根据史料记载,原始的保险思想和形式在西方出现较早,但不是在现代保险业发达的大国,而是处在东西方贸易要道上的文明古国,如古代的巴比伦、埃及和希腊和罗马。http://www.qzr.cn/newsfile/bxjy/bxjykt/20061016131623.shtml
2.中外保险发展历程1972年4月1日起,恢复对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船舶保险。 1973年起,人保开办了来料加工、建筑工程安装、石油开采、钻井平台、油轮的油污及其他保险。 1974年,人保开办国际航线的航空保险。 《迷失的盛宴:中国保险史 1978-2014》这本书里,就有提到一些历史。 https://www.meipian.cn/23dkq92j
3.保险发展史测试题* 15、1988年,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成立 A、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B、平安保险公司 C、太平洋保险公司 D、泰康保险公司 * 16、 1992年,保险业对外开放步入试点阶段,国务院选定()作为我国第一个保险对外开放试点城市 A、北京 B、深圳 C、广州 D、上海 * 17、1996年,()是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以来,批准设立...https://www.wjx.cn/vm/YX6rNyi.aspx
4.巨变深刻地改变中国保险人盘点保险业的2008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中国健康险市场,引来众多外资保险公司的青睐,以成立第三方管理公司的方式,能帮助它们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瑞士再的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在医疗保健上的支出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有52%的支出由家庭直接支付。在这些支出中,商业医疗保险仅支付了不到6%,这意味着市场潜在的商机达到4890亿元人民币。 http://money.sohu.com/20081223/n261378056.shtml
5.保险的起源及发展历史算保费,并提出了“均衡保险费”的理论,从而促进了人身保险的发展。1762年成立的伦敦 公平保险社才是真正根据保险技术基础而设立的人身保险组织。 世界保险的起源 世界各国有关保险的渊源众说纷纭。 据古史文稿的引证和推论,远自奴隶社会起,已有互助救济的群体方法和活动。约在公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34152255_707415452.html
1.我国保险发展史和目前保险市场情况中银保险1949年10月20日,新中国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到1952年已有1300多家分支机构和34000余名职工。但到了1959年5月,由于受当时错误认识的影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被令停办一切国内业务,仅保留了部分涉外保险业务。 https://www.boc.cn/bocins/cusser/cs2/201110/t20111020_1884012.html
2.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史简介基础知识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史简介 前言:中国的保险行业发展较早,主要起源于鸦片战争时期,前期发展较缓慢,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保险行业成为我国市场上发展最快的行业,如今在我国的社会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保险业的开端提到保险业就不得不提到航运业,保险与贸易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它不仅是...https://www.shenlanbao.com/zhishi/5-55386
3.中国保险业发展史话(通用9篇)篇1:中国保险业发展史话 提高廉洁意识,服务公司发展——《中国廉政史话》读后感 为提高和丰富自己的廉政知识,近日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话》一书。通过几日的阅读,使我对廉政的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有了基本的了解,也增强了自己的廉洁意识。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93uh8y4.html
4.国内农业保险市场的政府定位:守夜人还是主导者?对此,有学者认为中国政府也有必要介入农业保险市场,[1~3]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政府介入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保险的市场萎缩问题,而且还会因政府的介入过深而导致效率低下、财政负担过重等弊端。本文从农业保险历史发展角度上考察了政府介入问题,并结合农业保险发展中的问题,重新探讨了政府在农业保险市场中的...http://www.sass.cn/109001/37511.aspx
5.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为摆脱西方国家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还致力于发展国外业务,与许多友好国家建立了再保险关系。除办理直接业务外,还接受私营公司的再保险业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迅速成为全国保险业和领导力量,从而从根本上结束了外国保险公司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国内保险业务停办 (一)保险业务的挫折 50年代初,中国...https://m.360docs.net/doc/3d15d125f7ec4afe05a1df3e.html
6.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自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加强保险机构的通知》始,我国保险业开启了近4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拟通过对过去近40年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回顾,总结经验教训以探寻未来发展之路。 一、历史是用来铭记的 ...https://econ.pku.edu.cn/ccissr/bdbxpl/312979.htm
7.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险百科到2004年,公司平均每天开发推广1个新产品。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引入精算技术开发产品的非寿险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且科学定价的保险保障服务。同时,公司积累了海量经营数据,具有坚实的决策分析基础,对中国非寿险市场发展规律有着较好的把握和认识。https://www.dby.cn/detail-102607.html
8.新华保险26年发展史就是一部听党话跟党走的奋斗史岁月不居,天道酬勤。今天的新华保险,是中国保险市场举足轻重的先锋队,是中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是中国改革开放快速崛起的企业样本,是“央企国家队”,是有着广泛美誉度的优秀企业公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纵观26年的新华保险发展史,就是一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历史,就是一部服务国家、服...https://m.yunnan.cn/system/2022/09/07/032267456.shtml
9.以一己之力颠覆中国支付行业——蚂蚁金服崛起史互联网保险是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保险市场是一个蓝海市场。从总保费角度来看,中国是全球保费规模第二大市场,但中国的保险深度和密度远低于发达国家。究其根本,中国保险的低密度和低深度与传统保险行业在价值链上的诸多痛点密不可分,这些痛点催生了互联网保险。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599428
10.太平洋保险公司发展史8篇(全文)中国保险业百年发展史 外商保险曾一度垄断(图)2009年08月20日 09:39 来源:重庆晚报 陈筱莹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重庆市保险学会成立大会纪念 钱波/摄 赵老还保留着刘伯承给他签发的委任书 赵老收集的老保单 赵同生,一位将一生献给了保险事业的88岁老人,见证了渝中乃至重庆市保险业发展的每一步。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kj2zlxk.html
11....特斯拉UBI车险能否重塑中国车险市场格局?那么,为什么马斯克这么看好UBI保险这块业务?试想,一旦特斯拉车险模式进入中国,将打开一个全新的空间:不低于中国汽车保险市场25%左右市场份额,即约2500亿-3000亿元的车辆里程保险细分市场,在传统车险发展面临桎梏、新能源车险条款即将面世的背景之下,或许将迎来一场新的改革奇迹。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11152181749416.html
12....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新闻我1999年底到上海工作,负责筹建原中国保监会第一个派出机构——上海保监办。在上海市委市政府亲切关怀下,上海保监办同志们上下集思广益、大胆探索,提出了“保险改革开放先行区、防范风险的示范区和产品开发的试点区”,俗称“三个区”的保险市场发展模式,为上海保险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亲历了上海保险业改革开放和发展...https://news.cnstock.com/news,bwkx-201812-4310522.htm
13.社会保障第一,提高社会保障费率,广辟资金来源渠道,增加社会保障收入;第二,降低过高的社会保障标准,减少社会保障支出;第三,减少国家干预,强化市场机制对社会保障的调节作用,使社会保障制度从"国有化"向"私有化"转变,让私有企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第四,鼓励发展商业性保险;第五,将社会保障基金的现收现付制改...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46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