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CPA教材第十三章风险评估第三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藏经阁会计教学案例库

二、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一)行业状况

了解行业状况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主要包括:(1)所处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2)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3)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4)能源供应与成本;(5)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

具体而言,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了解以下情况:

1.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

2.处于哪一发展阶段,如起步√陕速成长、成熟或衰退阶段?

3.所处市场的需求、市场容量和价格竞争如何?

4.该行业是否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以及采取了什么行动使波动产生的影响最小化?

5.该行业受技术发展影响的程度如何?

6.是否开发了新的技术?

7.能源消耗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能源价格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

8.谁是被审计单位最重要的竞争者,它们各自所占的市场份额是多少?

9.被审计单位与其竞争者相比主要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10.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增长率和财务业绩与行业的平均水平及主要竞争者相比如何?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11.竞争者是否采取了某些行动,如购并活动、降低销售价格、开发新技术等,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二)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

了解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的主要原因在于:(1)某些法律法规或监管要求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有重大影响,如不遵守将导致停业等严重后果;(2)某些法律法规或监管要求(如环保法规等)规定了被审计单位某些方面的责任和义务;(3)某些法律法规或监管要求决定了被审计单位需要遵循的行业惯例和核算要求。

1.国家对某一行业的企业是否有特殊的监管要求(如对银行、保险等行业的特殊监管要求);

2.是否存在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如新出台的有关产品责任、劳动安全或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对被审计单位有何影响;

3.国家货币、财政、税收和贸易等方面政策的变化是否会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三)其他外部因素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影响被审计单位经营的其他外部因素,主要包括:(1)宏观经济的景气度;(2)利率和资金供求状况;(3)通货膨胀水平及币值变动;(4)国际经济环境和汇率变动。

1.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2.目前国内或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如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利率等)怎样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

3.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是否受到汇率波动或全球市场力量的影响?

(四)了解的重点和程度

例如,建筑行业长期合同涉及收入和成本的重大估计,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银行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专门规定,不能满足这一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可能有操纵财务报表的动机和压力。

三、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一)所有权结构

对被审计单位所有权结构的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关联方关系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决策过程。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所有权结构以及所有者与其他人员或单位之间的关系,考虑关联方关系是否已经得到识别,以及关联方交易是否得到恰当核算。例如,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属于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属于其他类型的企业,还应当了解其直接控股母公司、间接控股母公司、最终控股母公司和其他股东的构成,以及所有者与其他人员或单位(如控股母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的规定,了解被审计单位识别关联方的程序,获取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所有关联方信息,并考虑关联方关系是否已经得到识别,关联方交易是否得到恰当记录和充分披露。

同时,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对其控股母公司(股东)的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包括控股母公司的所有权性质、管理风格及其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控股母公司与被审计单位在资产、业务、人员、机构、财务等方面是否分开,是否存在占用资金等情况;控股母公司是否施加压力,要求被审计单位达到其设定的财务业绩目标。

(二)治理结构

良好的治理结构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和财务运作实施有效的监督,从而降低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治理结构。例如,董事会的构成情况、董事会内部是否有独立董事;治理结构中是否设有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及其运作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治理层是否能

够在独立于管理层的情况下对被审计单位事务(包括财务报告)做出客观判断。

(三)组织结构

复杂的组织结构可能导致某些特定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考虑复杂的组织结构可能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合并、商誉减值以及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等问题。

例如,对于在多个地区拥有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或其他成员机构,或者存在多个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的被审计单位,不仅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难度增加,还存在其他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复杂事项,包括:对于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和其他股权投资类别的判断及其会计处理;商誉在不同业务分部间的减值等。

(四)经营活动

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预期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主要交易类别、重要账户余额和列报。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

1.主营业务的性质。例如,主营业务是制造业还是商品批发与零售;是银行、保险还是其他金融服务;是公用事业、交通运输还是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等。

3.业务的开展情况。例如,业务分部的设立情况、产品和服务的交付、衰退或扩展的经营活动的详情等。

4.联盟、合营与外包情况。

5.从事电子商务的情况。例如,是否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以及从事营销活动。

6.地区与行业分布。例如,是否涉及跨地区经营和多种经营,各个地区和各行业分布的相对规模以及相互之间是否存在依赖关系。

7.生产设施、仓库的地理位置及办公地点。

8.关键客户。例如,销售对象是少量的大客户还是众多的小客户;是否有被审计单位高度依赖的特定客户(如超过销售总额10%的顾客);是否有造成高回收性风险的若干客户或客户类别(如正处在一个衰退市场中的客户);是否与某些客户订立了不寻常的销售条款或条件。

9.重要供应商。例如,是否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原材料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付款条件,以及原材料是否受重大价格变动的影响。

11.研究与开发活动及其支出。

12.关联方交易。例如,有些客户或供应商是否为关联方;对关联方和非关联方是否采用不同的销售和采购条款。此外,还存在哪些关联方交易,对这些交易采用怎样的定价政策。

(五)投资活动

1.近期拟实施或已实施的并购活动与资产处置情况,包括业务重组或某些业务的终止。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并购活动如何与被审计单位目前的经营业务相协调,并考虑它们是否会引发进一步的经营风险。例如,被审计单位并购了一个新的业务部门,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管理层如何管理这一新业务,而新业务又如何与现有业务相结合,发挥协同优势,如何解决原有经营业务与新业务在信息系统、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不一致。

2.证券投资、委托贷款的发生与处置。

3.资本性投资活动,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近期或计划发生的变动,以及重大的资本承诺等。

4.不纳入合并范围的投资。例如,联营、合营或其他投资,包括近期计划的投资项目。

(六)筹资活动

了解被审计单位筹资活动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评估被审计单位在融资方面的压力,并进一步考虑被审计单位在可预见未来的持续经营能力。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筹资活动,主要包括:

2.固定资产的租赁,包括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进行的筹资活动。

3.关联方融资。例如,关联方融资的特殊条款。

4.实际受益股东。例如,实际受益股东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其商业声誉和经验可能对被审计单位产生的影响。

5.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例如,衍生金融工具是用于交易目的还是套期目的,以及运用的种类、范围和交易对手等。

四、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一)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和行业惯例

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包括收入确认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投资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折1日方法,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其他资产减值准备的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方法,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等。除会计政策以外,某些行业可能还存在一些行业惯例,注册会计师应当熟悉这些行业惯例。当被审计单位采用与行业惯例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其原因,并考虑采用与行业惯例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适当。

(二)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三)在新领域和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的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

(四)会计政策的变更

如果被审计单位变更了重要的会计政策,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变更的原因及其适当性,即考虑:

例如,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注册会计师应考虑被审计的上市公司是否已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做好衔接调整工作,并收集执行新会计准则需要的信息资料。

1.是否采用激进的会计政策、方法、估计和判断;

2.财会人员是否拥有足够的运用会计准则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3.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会计政策的运用,如人力资源及培训、信息技术的采用、数据和信息的采集等。

(一)目标、战略与经营风险

目标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针。企业管理层或治理层一般会根据企业经营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各种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经营目标。战略是企业管理层为实现经营目标采用的总体层面的策略和方法。为了实现某一既定的经营目标,企业可能有多个可行战略。例如,如果目标是在某一特定期间内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那么可行的战略可能包括收购该市场内的现有企业、与该市场内的其他企业合资经营或自行开发进入该市场。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对目标和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

经营风险源于对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和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行动,或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不同的企业可能面临不同的经营风险,这取决于企业经营的性质、所处行业、外部监管环境、企业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管理层有责任识别和应对这些风险。

不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固然可能产生经营风险,但是,调整的过程也可能导致经营风险。例如,为应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企业开发了新产品。但是,开发的新产品可能会产生开发失败的风险;即使开发成功,市场需求可能没有充分开发,从而产生产品营销风险;产品的缺陷还可能导致企业遭受声誉风险和承担产品赔偿责任的风险。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与下列方面有关的目标和战略,并考虑相应的经营风险:

1.行业发展,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不具备足以应对行业变化的人力资源和业务专长等风险;

2.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产品责任增加等风险;

3.业务扩张,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对市场需求的估计不准确等风险;

4.新颁布的会计法规,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执行法规不当或不完整,或会计处理成本增加等风险;

5.监管要求,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法律责任增加等风险;

6.本期及未来的融资条件,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由于无法满足融资条件而失去融资机会等风险;

7.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难以融合等风险。

(二)经营风险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多数经营风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但并非所有经营风险都会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经营风险可能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以及列报认定层次或财务报表层次产生直接影响。例如,企业合并导致银行客户群减少,使银行信贷风险集中,由此产生的经营风险可能增加与贷款计价认定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同样的风险,在经济紧缩时,可能具有更为长期的后果,注册会计师在评估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时需要考虑这一问题。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考虑经营风险是否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

目标、战略、经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举一例予以说明。例如,企业当前的目标是在某一特定期间内进入某一新的海外市场,企业选择的战略是在当地成立合资公司。从该战略本身来看,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但是,成立合资公司可能会带来很多的经营风险,例如,企业如何与当地合资方在经营活动、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如何在合资公司中获得控制权或共同控制权,当地市场情况是否会发生变化,当地对合资公司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方面的政策是否稳定,合资公司的利润是否可以汇回,是否存在汇率风险等。这些经营风险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可能会因对合资公司是属于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的判断问题,投资核算问题,包括是否存在减值问题、对当地税收规定的理解,以及外币折算等问题而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风险。

(三)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管理层通常制定识别和应对经营风险的策略,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此类风险评估过程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四)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考虑

小型被审计单位通常没有正式的计划和程序来确定其目标、战略并管理经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询问管理层或观察小型被审计单位如何应对这些事项,以获取了解,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六、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经常会衡量和评价关键业绩指标(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的)、预算及差异分析、分部信息和分支机构、部门或其他层次的业绩报告以及与竞争对手的业绩比较。此外,外部机构也会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业绩,如分析师的报告和信用评级机构的报告。

(一)了解的主要方面

1.关键业绩指标;

2.业绩趋势;

3.预测、预算和差异分析;

4.管理层和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性报酬政策;

5.分部信息与不同层次部门的业绩报告;

6.与竞争对手的业绩比较;

7.外部机构提出的报告。

(三)考虑财务业绩衡量指标的可靠性

小型被审计单位通常没有正式的财务业绩衡量和评价程序,管理层往往依据某些关键指标作为评价财务业绩和采取适当行动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管理层使用的关键指标。

需要强调的是,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与评价,是为了考虑管理层是否面临实现某些关键财务业绩指标的压力。此外,了解管理层认为重要的关键业绩指标,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和战略。这些压力既可能源于需要达到市场分析师或股东的预期,也可能产生于达到获得股票期权或管理层和员工奖金的目标。受压力影响的人员可能是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会),也可能是可以操纵财务报表的其他经理人员,如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管理人员可能为达到奖金目标而操纵财务报表。

在评价管理层是否存在歪曲财务报表的动机和压力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考虑可能存在的其他情形。例如,企业或企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否有可能被出售;管理层是否希望维持或增加企业的股价或盈利走势而热衷于采用过度激进的会计方法;基于纳税的考虑,股东或管理层是否有意采取不适当的方法使盈利最小化;企业是否持续增长和接近财务资源的最大限度;企业的业绩是否急剧下降,可能存在终止上市的风险;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可分配利润或现金流量以维持目前的利润分配水平;如果公布欠佳的财务业绩,对重大未决交易(如企业合并或新业务合同的签订)是否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企业是否过度依赖银行借款,而财务业绩又可能达不到借款合同对财务指标的要求。这些情况都显示管理层在面临重大压力时可能粉饰财务业绩,发生舞弊风险。

THE END
1.中国车险市场产销现状与竞争态势分析报告2023一、西部地区竞争优势 109 二、2023年发展状况分析 110 三、2023-2029年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111 第九章 中国车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12 第一节 中国车险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112 一、当前中国车险市场的价格竞争现状及分析 112 二、实现良性保险价格竞争和有效监管的路径 113 ...https://96892234.b2b.11467.com/news/3322943.asp
2.2024年保险未来发展趋势2024年中国保险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第七章 中国保险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保险竞争状况分析 一、中国保险省市竞争力排行榜 二、中国外资保险公司竞争分析 三、我国保险三巨头竞争白热化 四、我国保险业竞争格局初现 五、我国外资保险竞争格局分析 第二节 保险业竞争力分析 一、保险业新规将提升行业竞争力 ...https://www.20087.com/M_QiTa/82/BaoXianWeiLaiFaZhanQuShi.html
1.20232029年中国寿险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博思数据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寿险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介绍了寿险行业相关概述、中国寿险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寿险行业的现状、中国寿险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寿险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寿险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寿险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寿险行业,本报告是您...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Q87504NRQF.html
2.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预见2023:《2023年中国保险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人保(601319);中国平安(601318);中国太保(601601);中国人寿(601628);新华保险(601336)等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原保险保费收入持续上涨 21世纪以来,我国保险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金监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http://tt.ye-su.cn/yy/andt2tatsn9dysdst2s.html
3.潜伏中国人保三个月,了解保险行业的现状以及中国平安改革分析四是从市场竞争状况来看,我国人身保险目前还没有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从保费收入来看,前5家公司的保费收入占市场的一半,前10家公司市场份额占到了市场的将近7成,仍然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从经营结果来看,前5家公司的利润约占行业的8成。 五是从经营管理水平来看,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相比,我们的经营管理...https://xueqiu.com/8843982041/245594246
4.中国保险行业分析报告(精选6篇)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业企业性质格局 第二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业上游议价能力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业下游议价能力 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业新进入者威胁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业替代产品威胁 五、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业行业内部竞争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7b4r4bl.html
5.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以市场准入为例,中国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市场准入并没有实际的处置权力。加上中国保监会的法律地位尚未确立,对监管对象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和法律制裁往往也流于形式,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行政干预过多。 四、对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的建议 1.使市场竞争有序化,完善相关制度法规等。https://www.unjs.com/lunwen/f/20170716000008_1395285.html
6.中国保险行业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策略多重因素叠加下,保险公司普遍存在 " 增收不增利 " 情况,需要在负债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供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在资产端严格评估投资风险和分散投资,以确保资金安全、维持投资组合的稳定性。 (二)科技发展给保险行业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 一是维护网络安全与客户数据保护的难度提升。保险公司作为数据密集型机构,...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6bd6f018e9f093daa0c5bd2
7.汽车销售行业竞争格局及主要发展趋势壁垒构成风险特征1、 行业竞争格局 汽车销售行业作为品牌汽车生产行业的下游产业,在市场上直接面对终端客户,但由于受规模限制,在产业链上对品牌汽车生产行业话语权较弱。国内汽车销售行业以 4S 店为主,在一定销售范围之内,4S 店的销售竞争主要体现在汽车品牌的竞争。 目前在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上,根据品牌国家属性,分为德系、日系、美系...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803956975793898075.html
8.山东保险业人才队伍状况调查报告财经频道1.人才队伍状况总体较好。调查显示,48.66%的保险机构对保险行业人才现状“基本满意”,其中省公司53.33%,中支43.72%选择此项。各级机构认为保险人才队伍总体上比较好,省公司对行业人才状况的满意度高于中支。同时,各级机构对人才现状选择“非常满意”的比例很低,仅为3. 83%,其中省公司为0%,中支为4.33%,没有一家省...https://www.dzwww.com/finance/zt/bx/hy/201011/t20101124_5997458.html
9.入保险公司心得体会范文第三、前途是光明的,满怀信心、坚持不懈就必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从xx进出口的数据显示,我们的经济正逐步走出低迷走向复苏,我相信20XX年将是丰收的一年,也是整个保险行业竞争激烈的一年,信心、决心将是我们到达成功彼岸的双桨。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不断总结班组经验和教训、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这两天的培训我一直在思...https://www.gwyoo.com/haowen/1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