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小明的故事53-成本分析找到问题的本质
会计小明的故事54-精益成本分析
会计小明的故事55-像福尔摩斯一样分析成本
会计小明的故事56-成本分析线索追踪
会计小明的故事57-成本分析之毛利分析
会计小明的故事59-构建成本分析体系
有人会说:“财务分析怎么创造价值,能创造价值吗?”,首先我们来看数豆职人公司,每月财务分析后的成本改善问题追踪表。
如果数豆职人公司,按照以上表如实的去改善,这就是财务分析的价值创造,这就是财务分析的终极目的。
前面的制造业财务分析,我们都是从微观去谈的。本篇跳出微观,从宏观视角来看看制造业成本分析。从如何解决问题,改善生产经营角度,从降本增效角度来看看制造业成本分析。成本分析一定不能局限于料工费的计算,而是料工费后面的各环节管理,用价值工程、精益生产等思维,用来财务上的分析和管控。
我们现在财务界是:“强调业务财务融合太多,强调基础数据,财务数据源太少”。任何分析都是建立在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源之上,离开了数据源就像是鱼离开了水一样。
1:对成本核算准确性的分析,须把握以下要点
①成本核算的方法是否考虑到企业的生产类型和工艺特点是否合理
⑥各种产品的成本核算是否有互相混淆的现象
2:对成本核算及时性的分析,应把握以下要点
①是否否及时取得核算资料
②否及时结算有关帐目
③是否按时提出准确的成本报表
④各部门涉及成本数据是否及时提供给财务部
①系统核算设置与实际生产是否匹配
②系统成本核算逻辑与实际生产业务是否符合
③系统涉及成本核算是否准确
④生产业务发生变化后,系统核算是否及时更新。
二:成本的形成过程分析
要分析制造业成本,必须从材料到产品整个过程中,需要哪些资源(人员、机器、物料、环境),每个阶段的资源如何有效组织,最后生产合格的产品。因此成本的形成过程,则是资源有效组合的过程,也是存在问题的地方和亟需改善的地方。
第一步:生产流程分析
第二步:关键环节分析
第三步:生产价值工程分析
什么是价值工程?根据百度定义“价值工程(VakeEngineering,VE)是指以产品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产品的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创造性设计方法。价值工程的基本思想是以少的费用换取所需要的功能。”
那么生产价值工程分析,则是研究改进转换机能,降低成本的措施。其基本方法是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于生产工作流程和工作成果的分析。具体分析关键环节的要点如下:
(1)描述部门功能
①该部门在组织机构中处于何地位
②该部门由哪些工作人员组成其人数与姓名
③该部门承担的任务或功能有哪些
(2)描述部门各功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①每个功能各由哪些活动组成活动方式是什么
②每个功能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
④每个功能与上游哪些“供应”部门发生联系输入要素是什么
(3)描述部门各功能的成本
①每个功能的人工费用是多少
②每个功能的设备、设施折旧费是多少
③每个功能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费用是多少,或材料、工具费是多少
④每个功能的其他费用还有哪些各多少
⑤每个功能的年总费用是多少
⑥部门各功能的年总费用是多少
成本分析很多人都知道,要做有深度的、高度的分析,要将全员成本概念落地执行。那么什么是全员成本概念呢?在通过价值工程思维的分析下,我们知道各部门在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然后一起分析如何来改善。
第四步:产业链分析
看过纪录片《走进工厂维系英伦饼干》,记者问饼干厂负责人:“你们如何控制原料,怎么知道明天要多少原材料呢”。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不订货”。不订货?记者疑惑的问:“那怎么解决的”。工厂负责人回答:“每个供应商都可以看到储料罐里面的剩余容量,当他们看到储料罐的缺货时就会自动发货过来”。
产业链分析,与上游“供应者”、下游“用户”一起研究以下问题,并作出改进建议。产业链分析的主要点:
①“用户”需要什么产品和服务对现产品和服务需要作哪些改进
②部门需要承担什么功能哪些需要加强哪些需要补充哪些需要取消哪些需要简化
③部门的功能成本如何降低功能成本目标的上限是多少降低率是多少
⑤借用丰田思维,和上下游一起研讨成本改善的问题。
成本分析不仅仅是公司内部的事情,需要站在产品所处的产业链,从上下游,对标同行业来分析成本。
三:成本计划和控制分析
很多企业的成本存在问题,都是管理出现了问题。而管理方面有主要是没有计划和控制。多数生产企业的管理非粗糙,不管是中小制造业,还是上市制造业公司,普遍存在这个问题。
做个成本的财务都知道,要把一些成立十几年企业的成本乱账梳理清楚,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至少要知道,如果你是这个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老板也和你说了因为管理问题导致十几年成本核算存在问题,那么你能否从管理上提出针对性意见?以上就从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来做一些思考。
1.成本方针分析
(1)企业是否有明确的成本方针正确否
(3)企业的成本问题居于什么战略地位是否恰当
2.成本计划职能分析
①是否进行成本预测
②如果进行,预测的内容是否全面
③预测的方法是否科学、适用
④预测的人员素质是否适当
⑤预测的质量(与实际成本水平的差异)是否较好
(3)成本计划体系是否完整
(4)成本计划的先进性如何能否为企业职工所接受
(5)成本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遇到这些问题其中属于计划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占多大比例对成本计划工作的评价,可用“分析对比表”的形式进行。
3.成本控制职能分析。
成本控制的任务是跟踪成本形成过程,核算实际成本信息,对照成本目标和各定额标准发现偏差,分析重大偏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纠正的措施。分析成本控制工作,要对成本控制的主要环节(事前、事中和事后)、程序、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发现主要问题。
A:对事前控制,主要应分析
①有无明确的目标成本(即控制标准)
②目标成本是否具有动态合理性
③各项标准和定额是否先进合理
④各项标准和定额是否及时更新
B:对事中控制则应着重分析
①产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其成本的形成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②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信息能否及时反馈到控制部门
③控制手段是否健全其有效程度怎样
④企业是否已建立了成本控制的责任体系
⑤在发现成本形成过程中出现超标准、超定额、超计划的偏差后,是否及时采取措施
C:对事后控制的分析
四:料工费分析
料工费分析的维度是把实际成本水平与计划成本目标、历史最好水平,特别是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与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后,寻找重大的差距。分析工作可按成本项目展开,也可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类展开。分析时,要通过ABC排列图,找到对单位产品成本影响最大的成本项目或因素,作重点分析。判断单位产品成本的问题,要抓住两个环节,即实际成本是什么,目标成本应该是什么。在分析具体成本因素时,还要注意以下要点:
(1):材料费分析要点
②是否研究过降低采购价格的措施
③标准价格、消耗定额的计算方法是否妥当
④库存程度是否合理
(2):工资费用分析要点
②工资比率的决定方法是否合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如何
③标准工资和工时定额的设定方法是否妥当
④是否作过必要的差异分析
⑤多余的产线人员是否进入其他产线工作
(3):车间经费分析要点
①车间经费预算编制的状况如何其预算是否有弹性
②标准值的确定是否妥当
③是否积极地控制实际发生的车间费用
(4):企业管理费分析要点
①管理费中各部分费用是否必要、是否合理各部分费用的结构是否合理
②管理费的预算和企业的需要是否平衡
③管理费的使用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④是否定期对实际使用中的差异进行分析、寻找原因,并提出必要的纠正措施
五:成本分析的分析
有人看到标题觉得这里是不是写错了?成本分析的分析是啥意思?这里讲的是我们需要换一个视角来看审视成本分析。
我们知道从自我中跳出来一旁观者的眼光去审视自己,才能不被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界定我们的眼光,才能发现更多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才能让自己越来越好。而成本分析是一样的道理。
成本分析我们做好了,虽然以上讲了四个维度,但是毕竟财务人员自己做的分析,肯定会受到自身的影响,导致分析的局限性或片面性。如何改善这个问题,则需要我们跳出自身来看我们的分析。
跳出财务视角来看成本分析,首先财务人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分析不一定是完美的,更多的时候是不足的。其实我们需要学习业务知识,生产知识,同时还要借用外力,把分析与各部门进行交流讨论,找到问题点。最后我们需要在公司战略、公司业务、财务数据三个大方面来思考成本分析。
通过多维度企业成本分析,判断成本上升的关键因素,分析其原因,提出降低成本的措施的重要工作。对其分析评价,应着重以下要点:
①成本分析的质量如何分析的深度和中肯性如何是否能控制关键产品及关键成本项目
②成本分析的效果如何所提出的降低成本措施是否为领导采纳有关部门是否执行
③成本分析的制度如何是否定期进行是否形成以财务部门为中心的多层次、多部门的成本分析体系
④成本分析的高度、深度是否足够?分析是否与公司战略、公司业绩目的,公司生产经营紧密联系起来,深度方面是否直面问题根本?
⑤成本分析的落地执行如何?面对成本分析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各部门是如何改善的,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后续责权利如何分配?
成本分析的分析,通俗点就是需要从专业和管理方面下手,专业方面,财务人员和各部门人员,能否足够专业,直击问题本质。管理方面,财务人员和非财务人员,对于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是否建立了一套敢让大家说真话的机制和文化,让问题如实展现在管理者面前。这两点是财务分析的关键,只有专业,大家都不说真话,可能问题依旧是问题,敢说真话,但是专业性不够,大家只是够性情,足够感性,没有专业的找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