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支付宝被盗刷122次向支付宝索赔,并骗得保险金约19.5万元。34岁的李某最终因诈骗罪获刑5年,处罚金5万元,同时被责令向被害单位退赔损失。
原审判决认定:2017年3月3日,李某虚构支付宝账户被盗刷的事实,向支付宝提出索赔,并根据该公司的要求向公安机关报案。2017年3月7日,被告人李开红骗得国泰财险根据支付宝签订的保险协议而赔付的人民币195171元。
二审最终维持了这一判决。
在一审和二审中,该案争议焦点有二,一是李某支付宝账户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间122笔支出计人民币195171元是否为他人盗刷;二是如果“盗刷”系李某所为,该案构成诈骗罪还是保险诈骗罪。
1984年出生、小学文化的李某是个自由职业者。在证人万某眼中,李某一直来自己的麻将室搓麻将,因牌技不行,每次输几千至几万元。李开红介绍自己是操盘手,做股票,清华大学毕业,家里很有钱。由于相信其能炒股,万某便将60万元交给李某炒股。
2017年3月3日,李某称支付宝账户被盗刷,向支付宝提出索赔,并根据该公司的要求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立案决定书显示,李某于2017年3月4日、3月5日向公安机关报案,称支付宝被盗刷17万余元,后公安机关于2017年3月6日立案侦查。
李某自己并没有购买账户资金损失保险,由于国泰财险承保了支付宝的个人支付宝账户资金损失保险,涉案的195171元由该公司向被保险人李开红进行了赔付。
庭审材料显示,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的两名员工在事后审查中发现可疑并报警,李开红谎称的另外51笔涉及67708元未赔付。
2017年3月23日,民警对李开红抓捕,对其居住的房间进行搜查,在被子下查获笔记本电脑1台,在床单下查获苹果手机2部,另查获银行卡10张。2017年12月22日,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检察院以指控李某犯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李某辩护人在二审提出的主要辩护意见则是,原审判决定罪准确,鉴于李某系初犯、偶犯,请求对李某从轻处罚。
关于李某及指定辩护人提出的主要上诉理由、辩护意见,二审法院经查认为:
5.上诉人李某在诈骗得款19万余元后,再次采用同样方法实施诈骗时被支付宝公司识破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故不能认定其为初犯、偶犯。原审法院根据李某的犯罪情节、认罪态度等,对其所处刑罚适当。
二审法院认为,李某及指定辩护人提出的上诉理由、辩护意见均不能成立,不予采纳。
此案中涉及的款项是由保险公司理赔的。如果“盗刷”系李某所为,该案构成诈骗罪还是保险诈骗罪?
一审法院认为,李某并未主动购买支付宝账户安全险,其获得的理赔款是基于支付宝向国泰产险投保的个人支付宝账户资金损失保险,虽然被告人李某属于被保险人,但由于该保险合作协议并不对外公开,被告人对保险协议及内容并不知情,其主观上是向支付宝索赔,客观上也并未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而195171元也是从支付宝转账至李某招商银行卡,故宜认定诈骗罪,不宜认定保险诈骗罪。
6月29日的二审裁定中,认为原审判决审判程序合法,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六十四条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没丢手机也没扫二维码,一觉醒来,自己银行账户里的钱却被盗刷了。继深圳之后,多地近期都出现了睡梦中钱款被盗刷的现象。移动专家表示,2G网络中,骗子可使用“GSM劫持+短信嗅探技术”,利用网站、移动支付APP的技术漏洞进行网络诈骗。为防止盗刷,用户应时刻注意保护隐私,也可在睡觉前关闭移动网络或者使用飞行模式。
半夜睡觉时银行存款被盗刷的案例,最早出现在深圳。家住深圳的网友“独钓寒江雪”发文称,某一天凌晨1点多起,她的手机陆续收到来自中国银行、京东、京东支付、环迅支付、房天下等多个号码发来的“验证码”短信,一共100余条。比如,京东金融自2点34分起,陆续发送了“(借款成功)您成功申请金条借款10000.00元,将于30分钟内到尾号0152的银行卡”、“恭喜您开通白条,额度为5000元”等多条短信。当天早上起床后,“独钓寒江雪”发现自己支付宝、余额宝、余额和关联银行卡的钱都被转走,同时被开通了京东金条、白条功能,借走一万多元。
随后,广州、河南多地都出现了半夜手机被盗刷的情况,手机用户均反映一觉睡醒后发现,自己账户里的钱不翼而飞了。
“睡一觉钱没了”是怎么出现的?北京移动的专家昨天给出了答案。据介绍,骗子是使用了“GSM劫持+短信嗅探技术”,先获取用户手机短信内容,然后利用各大知名银行、网站、移动支付APP存在的技术漏洞和缺陷,进行信息窃取、资金盗刷和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
如何防止这种新型的盗刷手段?专家建议,用户在设置支付、转账等功能时,除短信验证码之外,最好还要结合强口令、U盾等方式,通过多因素身份验证保障财产安全;不访问不明网站、下载不明来历的手机应用;保护好个人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在使用业务或访问网站时注意设置不同密码且要定期修改。
同时,由于此类犯罪常常发生在后半夜,用户也可以选择在睡觉前关闭移动网络或者使用飞行模式,避免被“掏空”,也可以直接选择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