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

“中国正在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商业动荡:传统企业在衰变,大企业在裂变,小企业在聚变。想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佼佼者,唯有看透商业规律!

后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是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

不仅仅止于此,在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从用户的“价值创造”和企业的“价值获取”两个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构建出一个全新的“4C”模型:

Co-creation(共同创造):对于用户,体验比功能更重要,对于企业,设计比功能更重要。

Commodity(产品核心):对于用户,好用比产品更重要,对于企业,免费比盈利更重要。

Community(社群生存):对于用户,兴趣比归属更重要,对于企业,社群比细分更重要。

Connecting(组织网络):对于用户,关联比产品更重要,对于企业,网络比组织更重要。

这是一个伴随移动互联、社交网络而来的“后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的面貌和商业世界的规则,已经远不再是传统的互联网概念所能解释的了。

马云、雷军等人取代了传统经济的大佬,成为当红的经济人物。地产、金融、家电等行业都在积极地拥抱“互联网思维”,网络英雄们都在忙着四处布道。

新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步成为主流,新经济正在改变甚至颠覆传统经济,用户“价值的创造方式”以及企业“价值的获取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前者是用户需求和消费所创造的市场价值,后者则是企业创新和运营欲赢得的市场价值。这都意味着不再一样的商业规则。

现代通讯工具和互联网带来的是连接方式的彻底改变:更快的连接,更广范围的连接,更方便的连接。互联网的实质就是“连接”物的连接、人的连接,以及商业与人的连接。

后互联网时代的本质

移动互联与社交网络以“人的行为为核心”的信息组织方式,赋予了用户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权柄。这并不是说单个的用户是强大的,而是说用户结成的网络是强大的。分散的用户因快速、实时、紧密、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而成为一个强大的整体,使居于优势地位的企业组织成为相对弱势的一方。

这就像希区柯克的经典作品《群鸟》中所呈现的意象:单个的飞鸟是微弱而不起眼的,而无边无际的群鸟聚集一处的疯狂攻击,却可以让小镇里很多原本比“鸟”强大得多的“人”陷入灾难和恐慌。

因移动社交网络合为一体的“用户”所拥有的市场权利越来越大。这一变化对商业世界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两大特征上:一个是“去中心化”(Decentration);另一个是“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

去中心化

网络是有结构的,其结构主要取决于“端口”的网络接入/连接方式。

而淘宝则是电子商务最重要的中心节点,它构建的虚拟商城,让商家和用户可以在一个庞大的商业中心交易消费,企业则通过收取“租金”来盈利。从这个意义上说,马云就是*的虚拟地产商,本质上和百货商场没多大区别。难怪他和王健林以一亿对赌,因为二人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主业都是地产,只不过一个在线上一个在线下,一个是虚拟的一个是物理的。

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在移动社交网络的情境下,信息的聚合变得无处不在。网络连接的端口,从物理走向虚拟,从单一走向多元。

未来可穿戴配饰的出现和普及化,会使接入网络的端口更加分散。Google收购Nest,主要原因在于Nest是未来智能家居的入口。

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中心的彻底消亡,只是它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一统天下。

去中介化

传统互联网时代有很多兴旺的“中介”生意,因为用户很多消费任务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但移动互联和社交网络时代,信息的获取不再依赖于专家意见,可以通过社会化网络的“推荐”来完成。

但随着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当酒店、航空公司可以直接与消费者沟通的时候,携程一类公司也就失去了其强势的中介地位。比如丽江的小酒店,可以建立自己的平台来吸引客户,而不必再依赖携程之类的传统中介。

而7天、锦江之星、汉庭这些大型酒店集团,已积累了庞大会员库。随着用户沟通更加便捷、更加低成本,若能更好地运营和挖掘自身的客户价值潜力,完全可以减少对携程、艺龙等平台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这两股力量同时也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彼此相互推动着,带来持续的影响和变化。在社会生活和商业环境中,二者的影响很难完全分开。总的来说,“去中心”的影响效应更大一些;“去中介”在一些情境下也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很多时候则是二者共同作用,驱动着商业形态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

后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新规则

“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这两大后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在用户行为和企业运营两个层面的变化中,展现出多方面的影响力。从中可以观察和判断移动互联和社会网络时代的基本商业游戏规则。这些新的规则,与传统商业思维有着很大差别。

以此认识为基础,从用户的“价值创造”和企业的“价值获取”两个视角出发,可以总结4组8个市场变化的特征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4C”模型(如图1所示),以期全面地呈现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体验&设计共同创造(Co-creation):以体验设计为核心,与用户共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对于用户:体验比功能更重要

用户体验从来都是重要的商业元素,尤其是高端产品,如珠宝、汽车等。但今天用户体验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已成为市场成功的核心衡量标准。不是因为功能不再重要,而是功能的需求已经基本被强大的技术和工业力量满足了,用户更加注重使用的友好性和情感的体验性。

iPad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体验和设计的成功。为了实现体验的*化,苹果宁可牺牲物理性能。

在iPad推出不久的2011年,摩托罗拉发布了物理性能更强大、价格更低的Xoom。但用户并不买账,当年34月的出货量仅有10万台(有用户说,购买Xoom的前提是“买不起iPad”)。而苹果却卖掉了能生产出来的所有iPad,有310万台。

对于企业:设计比性能更重要

不是性能不再重要,而是性能必须服务于设计,包括产品、功能、交互、观感等一切的设计。

如果不能赢得用户的心,产品的性能再高也是枉然。因为产品得不到用户的喜欢,没有生命活力在其中,是无法在市场中健康生长的。

惊喜创造大师乔布斯曾说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不是消费者的任务。”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去了解用户,而是要真正地去洞察用户需求,不再停留在表面的调研、反馈数据之上。

虽然都在传说苹果从不做消费者调研,但事实上苹果每年花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做用户研究。是的,研究而不仅仅是调研。调研只是搜集企业想要的数据,而研究则是在洞察消费者想要但“自己并不真正确知的东西”。

好用&免费先君子后小人:以免费且足够好的产品为基础,构筑新的商业模式

去中心化削弱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开发出能帮助用户完成生活任务的产品,是市场成功的必要开端,但仍需大量的尝试与奋斗。同时企业应该认清自己力量衰退的事实,让渡价值,以赢得用户,促进成长。

对于用户:好用比产品更重要

供给的丰富和产品信息的易得,使用户愈加倾向于选择能够解决自己问题的“好用”的产品,而不再那么依靠对品牌的认知和信赖。这也是“用户权利”的集中体现。

足够好才是真的好,产品不需要完美,却需要具有能够快速黏住用户的吸引力。用户的认可,相当于打开了成功的大门,但只是成功的开始而非结果。产品并不是核心,销售也不是目的。新商业的成功,在于用一切手段赢得用户。

对于企业:免费比盈利更重要

在新的商业世界中,产品就是营销。产品不再是死物,它通过用户的口和手,更通过用户手中的移动终端,变成了会说话的、活的生命。一个生命,它的形象靠的是自己的展示,而不是别人的宣传。就像孩子的成功是自己活出来的,而非父母可以完全计划安排的。

周鸿祎一直相信,产品被消费和使用,只是企业、用户间关系的开始。用户使用产品时,其需求才开始被逐步挖掘出来,因此迭代升级非常重要,否则用户粘性就会失效,后续的价值就会停滞,生意也就此卡壳了。

用户当然有可能在无数次失望之后摒弃你的产品,但是只要对你的产品的最初印象还不错,一般用户不会频繁转换产品和品牌。因为通过产品升级获得更多功能,比转换产品更方便简单,也更省时省力。

从这个逻辑来说,赢得用户比直接盈利更加重要,因为用户会为你持续地创造价值。这也是“免费经济”可以实现的原因所在在用户价值链的其他环节获得盈利,完全弥补了前期的投入。成功的免费商业模式,辅助环节其实才是真正的盈利中心。

360的过人之处在于,直接把价格昂贵的杀毒服务费用降到了零。但通过吸纳用户和增加用户粘性,在浏览器和搜索环节赚了大钱。亚马逊低价出售Kindle,以及Facebook正在酝酿的免费无线上网,遵循的也是这个商业逻辑。

对此,互联网先知凯文·凯利曾在十年前就给出过忠告:“试图免费的每一个动作都一定能揭示以前没有发现的各种有利之处。”

产品是构筑新的商业模式的基础。小米成功的核心所在就是产品,其产品集中体现了雷军“让用户尖叫”的战略,也体现了其致胜“七字诀”中的“*”,即把产品做到*,超越用户的预期。

把精力集中在产品上,创造能解决用户生活任务、好用的产品。把生意看成一段关系的经营,而非一次交易的达成。交易是一时的,关系是久长的。如果与用户保持住友好的关系,何愁没有生意可做?正如Google创始人施密特所坚信的:你照顾好你的产品,产品会照顾你的利润。

“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共同作用下,用户的聚集是动态的。他们会因兴趣而聚合,却很难被细分定位所“击中”。用户已经不必再被动地听企业的声音。企业想要在用户网络中获得影响力,必须与他们融为一体。

对于用户:兴趣比归属更重要

社交网络时代,真正将消费者聚合起来的并不是他们外在的共性和归属,而是他们的兴趣。

对于企业:社群比细分更重要

在社交网络时代,以企业为视角的高傲的消费者细分定位,已经赶不上市场更新的速度了。唯有主动地构建和培育用户社群,才有可能赢得成功。

THE END
1.互联网+警告:请通过正确的地址访问系统http://sc.chinaport.gov.cn/
2.互联网发展趋势// 很抱歉!本词条没有更多信息 // 猜你喜欢 2024-11-19[考试动态]宁波工程学院2025考研复试科目考试大纲(同等学力加试):管理学 2024-11-19[考试动态]宁波工程学院2025考研复试科目考试大纲(同等学力加试):供应链管理 2024-11-19[考试动态]宁波工程学院2025考研复试科目考试大纲(同等学力加试):管理学原理 ...https://www.offcn.com/tag/210772.html
3.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2030年),移动互联网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领域,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臻成熟,5G网络的普及加速了数据传输速度,提升了用户体验,促进了高清视频、云游戏、远程医疗等高带https://www.cir.cn/5/83/YiDongHuLianWangDeFaZhanQuShi.html
4.202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研究报告正文数据中心互联网服务最新研究报告 更多 标题东财评级评级变动报告日期机构名称 计算机行业点评报告:AI应用有望进入全球共振时期 持有 维持 2024-11-14 开源证券 计算机行业专题:再看信创产业链与格局变化 增持 无 2024-11-13 华安证券 计算机行业报告:“低空经济”专题研究-未来已来,空管系统引领低空新质生产力 ...https://data.eastmoney.com/report/zw_industry.jshtml?encodeUrl=bu5LGmCzkbkC/lRME6T0akSPQEbFCWCvttMtpQsFiIM%3D
1.Google趋势2024 年全年,美联社和 Google 趋势携手合作,为您呈现热门趋势。 arrow_forward访问 趋势时间胶囊 在您特别的一年里,有什么热搜内容?探索 25 年里的 Google 搜索数据 arrow_forward访问 The Shape of Dreams 以直观方式探索针对梦境解析的 Google 搜索内容 https://trends.google.com/
2.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及应用现状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十九大报告再提网络强国,互联网发展不断迎来黄金机遇期。回顾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脉络,把握发展现状,对于促进互联网进一步应用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演进趋势 中国互联网从1987—2015年的发展历史根据特征基本上可以分为萌芽期、引入...https://m.fanwen.chazidian.com/lw/guanli/guanliqita/242145/
3.2020互联网发展及趋势!低价本身创造出对品质的需求,“得屌丝者得天下”不再是互联网世界的绝对真理。 手机市场中,华为凭借Mate7踏上高端市场,之后在中高端市场一路突飞猛进,一步步超越竞争对手,国产手机品牌也全面踏上高端化之路。 电商领域里,网易严选、苏宁极物等作为新物种出现,主打放心消费,替消费者挑选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商品,在竞...https://www.keceping.com/NewsDetail?article_id=141&pagenum=2
4.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亿邦动力是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及产业数字化知识服务平台。为您提供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产业互联网最新资讯、案例、知识、数据、评论、招聘、研究、咨询、会议、互联网广告等业务。https://www.ebrun.com/information/industry/
5.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趋势知识库与此同时,尽管农村地区网民规模、普及率不断增长,但是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异仍有扩大趋势,截至 2014 年 12 月城乡普及率差异达 34 个百分点,部分原因在于城镇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农村互联网普及推进工作的成果,根本原因则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妥善解决城乡数字鸿沟的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 https://www.shichangbu.com/know_info/23616.html
6.2016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趋势2016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互联网发展和网络强国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治网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于当前我国互联网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厘清了我国互联...https://m.jcszgdsxh.com/nd.jsp?id=3286
7.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与趋势讲座分享: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与趋势一、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一)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https://m.renrendoc.com/paper/216466258.html
8.2024年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前景分析互联网栏目为您提供2024年互联网行业定义及概况、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和互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市场政策及环境分析、重点企业投资分析等信息。https://www.chinabgao.com/k/hulian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