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中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概念并要求我国各地农村要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真正地契合市场需求,从而形成农产品质量过硬、农业生产结构合理的农业供给体系。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改变,农业发展已经由生产矛盾转向流通矛盾。因此,在我国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探究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建设农村物流体系意义重大。
当前,学术界对农村物流的概念和内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王新利(2002)从集成角度出发,认为农村物流是集农产品仓储、运输、销售及农民从外部获得基本生活用品的综合性产业。谢水清(2006)提出农村物流是与城市物流相对的概念,农村物流并不是指农产品的流通,它是为农村和农民提供一切生产与生活的总称。吴委哲(2014)从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角度出发,认为农村物流是为解决农产品由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如何快速且安全地运输到城市的过程。朱萌敏(2015)拓展了农村物流概念与内涵,认为农村物流不仅仅是农产品从农村向城市运输,也包括城市向农村运输其它产品。即农村物流是指在农村地区范围内,一切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其它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物流活动,并指出物流活动包括:农业生产物流、农产品销售物流及农产品废物回收物流以及农民消费物流。
二、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1.利好政策频发,农村物流业发展迅猛
图12006-2016年农产品物流总额
2.互联网电商企业踏足农村业务,推动农村物流业升级转型
自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之后,各地政府纷纷推出农村电商发展政策,为电子商务产业进入农村提供了政策保障。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农村电商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12月,农村地区网络销售总额为12448.8亿元,较2016年增长39.1%,其中农村实物产品网络销售总额为7826.6亿元,同比增长35.1%,农村服务类产品网络销售总额为4622.2亿元,同比增长46.6%,生鲜农产品网络交易总额为1391.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0%。伴随着农村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物流服务需求持续高涨,因此许多大型互联网电商企业为了拓展农村业务,以优质服务获得农民认可,纷纷开展农村物流布局。其中,以互联网电商企业京东、阿里巴巴和苏宁的农村物流布局最具有代表性(表1)。显而易见,互联网电商企业在农村物流的布局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了农村物流发展的新动力。同时,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还将推动农村物流朝向农村智能物流转型与升级,为农村物流业发展提供更多路径。
3.农村物流业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物流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其运行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物流硬技术和物流软技术的成熟度以及二者之间的协调度。当前,应用在农村物流业的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电子货架管理技术以及无人机配送等技术。由于农产品需要保鲜特性,因此农村物流相比于城市物流或者其它形式的物流对物流技术要求更高,主要表现在包装、运输以及装卸环节,其中运输环节如何保鲜最为重要。目前,农产品运输保鲜主要使用冷链物流技术,即使用制冷技术手段,使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始终保持在低温环境下,从而保证农产品的鲜度与品质,防止污染。随着农村物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多以及人们对农产品品质需求的日益强烈,我国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不断增长。根据中国冷链物流联盟统计数据显示,按照地域划分,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华东地区大型冷链物流企业为362家,华中地区大型冷链物流企业为109家,具体统计如图2所示。此外,我国2016年全国冷库存储量达到4015万吨,较去年增长8.2%。种种数据充分表明我国农村物流核心技术发展迅速,不仅利于农村物流发展,更能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表1典型互联网电商企业农村物流布局
图22016年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各地区数量(单位:家)
三、我国农村物流商业保险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村物流商业保险模式
(1)基于邮政快递的传统农村物流模式。邮政快递作为我国最早开展农村快递业务的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将服务范围覆盖到所有农村地区,即使是特别偏远的农村地区,邮政快递也可以为其提供快递服务。基于邮政快递的传统农村物流模式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邮政快递终端实体服务站遍布全国各地,基本实现由村到乡到县到市再到省的线性网络服务与管理模式,服务对象具有广泛性和分散性;第二,农村邮政快递长期扎根农村,对我国“三农”问题认识深刻,再加上从村到省的线性网络布局使农村与城市信息交互更加深刻,可以让农民及时了解城市需求,以便更合理地安排农产品的种植与生产,保证农民利益最大化。邮政快递农村物流商业模式如图3所示。
图3基于邮政快递的农村物流商业模式
(2)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产品加工农村物流模式。基于产业链的农产品加工农村物流模式的核心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它是连接农产品与市场的中间环节。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产品加工企业会向生产者提供基本生产资料或者相应生产技术,使农业生产者可以生产出符合标准与要求的农产品。对于农产品生产者而言,只需要根据订单需求生产相应的农产品即可,无需考虑农产品的包装、存储以及销售等问题。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产品加工农村物流模式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该种模式的主导者必须是大型农业生产企业,并且具有连接下游销售渠道能力;第二,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农产品加工企业具备加工、包装、运输以及销售等能力,缩短了整个农产品产业链长度,提升了产业链运作效率,降低了市场风险。农产品加工农村物流模式如图4所示。
图4农产品加工农村物流商业模式
图5第三方物流企业农村物流商业模式
2.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3)农村物流服务模式单一,运营成本较高。当前,我国农村物流业主要向农民提供基础的农产品运输服务。与城市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相比,农村物流企业还缺少物流金融、物流信息以及中介服务等增值性业务,因此导致农村物流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创新与发展动力。而在运营方面,由于我国农村分布较为分散,因此物流企业想要实现农村物流业务全覆盖需要在许多区域建设相应的服务点。同时,每个服务点还需要配备若干服务人员与运输车辆等交通工具,因此导致物流企业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较高。此外,农村人口分布并不是很稠密,如果只为一个或者几个农民配送产品同样会增加物流企业运营负担。统计数据显示,农村物流的配送运输成本是北京以及上海等城市配送运输成本的5倍,再一次表明了农村物流运营成本高问题。
四、促进我国农村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1.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
2.统筹农村物流发展规划,建立农村物流发展机制
3.创新农村物流商业模式,拓展农村物流服务功能
作者:胡亚兰鲍金红
原标题: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商业保险模式与优化策略——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