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不断扩大。自2006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试点以来,丽水市十分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将其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举措来抓,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逐步增加,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13年,根据省政府《关于鼓励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品种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并经省农险办批复同意在龙泉市、庆元县开展食用菌(香菇、黑木耳)保险试点。2014年,将松阳县纳入食用菌(香菇、黑木耳)保险试点。2018年,省农险办正式发文批复莲都区、缙云县、景宁县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试点方案。2018年全市已经开设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达到17个,涵盖了林木2个险种、种植业6个险种和养殖业4个险种,地方特色品种5个。其中林木实现了全市覆盖,水稻、油菜等实现了全市联片投保。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规模增长较快。从2006年试点开始,丽水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不断扩大,投保的规模也不断增长。2007年,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户数仅144户,保费收入47.41万元,完成了78户的农险理赔,支付赔款39.12万元;2012年,投保户数51.39万户,保费达3420.63万元;2018年投保户数23.45万户,承担风险保障金额为65.41亿元,完成了17488户的农险理赔,支付赔款2271.26万元。
(三)农业保险支农惠农的功能凸显。2018年底,全市共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17个,其中种植险6个、养殖险4个、林木2个、地方特色品种5个。投保户数23.45万户,承担风险保障金额为65.41亿元,完成了17488户的农险理赔,支付赔款2271.26万元,进一步发挥了农业保险支农惠农的功能作用,有力提升投保农户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四)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广。全市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品种达到5个(分别是茶园种植保险、食用菌保险、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杨梅采摘期气象指数保险、皇菊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涵盖龙泉、庆元、松阳、莲都、遂昌、青田、缙云、景宁等8个县(市、区),丽水已成为全省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试点覆盖面最广的地区之一。2018年,全市省级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试点投保总户数达到1740户,实现保费收入312.4万元,保额9720万元,已赔付农户964户,支付赔款76.8万元,赔付率达到24.58%,切实增强了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的灾害防御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一)农民保险意识淡薄,参保积极性不高。由于大部分农户长期处于传统的小生产模式下,自给自足和自然经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对农业气象灾害和病害存有侥幸心理,缺乏预见性。对农业风险认知不足,保险意识不强。
(四)财政投入不足,投保户负担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采取财政补贴和农户自负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财政补贴部分实行中央、省、县分级负担。但是对于欠发达地区、农业大县(区)等地方财力不足就明显构成保费补贴压力,造成减少保险品种现象。如2018年参保情况,种植险除设水稻、油菜外,其他险种参保户数都在个位数。同时,农户自负比例偏高,在开设保险品种中,水稻、油菜两个险种各级财政补助已经达到100%,无需农户自负,参保户数也较多,其他险种农户自负超过30%,农户负担偏重。如养殖险中生猪和能繁母猪的自负15%和10%,投保户数662户,但是鸡需养殖户自负35%,仅有2户投保。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宣传抓引导。进一步加强媒体宣传和引导,提高农业保险社会知晓度,澄清农业保险认识误区,增强农户保险意识,努力形成政府、农户、保险公司三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局面。丽水地区多数县、市财政较为困难,农民收入较低,将积极与国家、省里对接,争取能进一步加大对丽水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中央财政、省级财政的补贴比例,减轻农民负担。
(四)加大财政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保险补贴力度,一是提高欠发达地区保费补贴省级负担比例,减轻欠发达地区财政压力,促使欠发达地区开设更多的保险品种。二是减轻农户自负比例,特别是农户自负在30%以上保险品种农户自负的比例。三是通过整合国家支农资金,从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国家对农民的各项补贴中,整合一部分资金作为农民自筹保费,以解决农民自筹保费收缴难问题,有效扩大参保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