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期货”撑起龙江农业现代化“保护伞”

黑龙江日报2月9日讯2016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五年提出了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保障农民利益新模式。作为金融支农惠农的“保险+期货”也被正式写入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年我省承保了我国开展“保险+期货”试点以来承保面积最大、保障数量最多、单项目赔付额最高的大豆品种项目;2021年全省首张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期货”保单落地。在当前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自然灾害频发背景下,“保险+期货”为龙江农业现代化撑起了“保护伞”。

“保险+期货”剑指保量保价双保障

“‘保险+期货’模式是指农户与保险公司约定农产品交易价格或种植收入,保险公司通过购买看跌期权对冲农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当价格或收入低于约定值时,保险公司向农户启动理赔,但会从期货市场获得收益。‘保险+期货’模式从传统农业保险保障自然灾害风险,逐渐向保产量、保价格双保障推进,保护农民规避农作物价格波动衍生风险,有效避免了‘谷贱伤农’。”横华农业总经理代博超向记者介绍道。

在黑龙江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看来,发展“保险+期货”模式首先是我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市场价格波动不满足可保风险的背景下,采取市场化手段,将保险功能与期货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对接,可以有效补偿农民因农产品价格波动所导致的损失。其次,推广“保险+期货”模式是促进我省农民增收的有效支撑。传统作物成本保险以产量为依托,保障农作物自然灾害风险,“保险+期货”模式向保产量、保价格双保障推进,尤其是“收入保险”责任范围更宽、保障程度更高、险种优势更为突出。在当前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自然灾害频发背景下,利用金融工具保障农民预期收入,对于促进我省农民增收可以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第三,推动“保险+期货”模式是金融服务我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省部分“保险+期货”试点不断整合服务资源,引入了商业银行、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收购企业、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等机构,不断拓宽服务深度与广度,推出“保险+期货+信贷”“保险+期货+农产品收购”“保险+期货+信贷+现代农技”等多种模式,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的内涵价值,对完整农业产业链条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农险管理部副总经理李明波告诉记者,“保险+期货”保障了种植户在受到自然灾害或在农作物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收入不减,可以提高种植户种地积极性。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期货”利用市场化手段补偿养殖企业与养殖户因价格波动所导致的损失,“兜底”生猪养殖价格。

政策护航推动“保险+期货”稳步发展

据了解,从2016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五年要求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优化“保险+期货”模式。2019年10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林草局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扩大“保险+期货”试点。针对玉米、大豆临储政策取消,市场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影响大的问题,我省早在2015年就开始引导经办机构在“保险+期货”方面做出一些有益尝试,探索利用市场手段,综合应用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有效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

据统计,自2016年引入“保险+期货”项目试点落户我省至今,南华期货利用“保险+期货”、场外期权、“期货价格+价差收购”等多种模式相结合,共承做大豆、玉米等各类项目数量达到56万吨,面积达到325余万亩,承保农户数4.5万,累计为农户赔付近1.5亿元。

龙江种养领域“保险+期货”全面开花

据南华期货副总经理唐启军介绍,2019年,“收入险”项目成功落地国家级贫困县海伦,不仅成功保障了参保农户的利益,而且提升了大商所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力度。该项目既是大商所首个大豆“保险+期货”县域覆盖扶贫项目;同时也是我国开展“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至今,承保面积最大、保障数量最多、单项目赔付额最高的大豆品种项目。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作为该项目收入保险的主承保方,在海伦市承保大豆收入保险面积达到152.96万亩,涉及现货量25.02万吨,覆盖全市23个乡镇,投保户数达到23784户,总保费达6730.16万元。2019年末共向3.3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收入保险赔款9772.83万元,有力保障了海伦当地豆农的种植效益。

“我是尝到‘保险+期货’的甜头儿了。”海伦市双录乡双建村村民张德芳说起自己参加“保险+期货”的事儿,乐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2020年他为自己种植的139亩大豆投保“保险+期货”收入保险,缴纳保费695元,因遭受雹灾、涝灾导致99亩大豆受损,最终获赔20813元,亩均赔款210元。

来自黑龙江银保监局的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省“保险+期货”累计开办了93个项目,保费收入4.13亿元,累计承保种植业保险759万亩,提供风险保障56.78亿元,赔款金额4.14亿元。承保标的涵盖了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有效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并满足高保障需求。以2019年桦川玉米收入保险产品为例,亩均赔款高达268元,是传统政策性玉米保险亩均赔款的2.7倍。

为了让国家好政策更好地惠泽黑土地,我省金融机构一直在努力。2016年,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开展农作物“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由最初的价格险逐步过渡到收入险,品种也增加为大豆、玉米和粳米。2019年该公司同时开展了大商所三个“保险+期货”全县域覆盖试点项目:“保险+期货”九三玉米收入保险试点、“保险+期货”海伦大豆收入保险试点、“保险+期货”赵光农场大豆收入保险试点。2019年8月公司积极配合大商所粳米期货上市,开展了全国首单“保险+期货”粳米价格保险试点。

而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保险+期货”项目不仅在种植业保险方面落地开花,也逐步在养殖险方面开展有益尝试,为我省养殖户及养殖企业提供农产品价格保障。2021年1月8日,我国首个活体畜牧期货品种——生猪期货上市,我省首张生猪“保险+期货”保单落地海伦市。此次“保险+期货”保单的落地,预计为被保险企业承保生猪16吨,提供风险保障49.09万元,将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服务,为地方扩展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THE END
1.IIGF观点“保险+期货”模式在农业风险管理的作用表1 2016-2022年“保险+期货”模式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撑 “保险+期货”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农产品的风险管理问题,通过风险转移机制保障农业经营者和涉农企业的收益实现。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受到不可控的外部环境冲击,如自然、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变化,甚至极端事件的发生,此类冲击通过农产品市场供需等渠道引起的农产...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6140.htm
2.“保险+期货”厚植广西沃土为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赵昌涛表示,未来华泰期货将与各方一道积极推动地方财政支持,创新推广收入保险模式,持续探索“保险+期货+N”的运作模式,积极推进“保险+期货”产品标准化,让“保险+期货”不断纵深发展,形成地方政府主导驱动、农户积极响应、行业支持激励、金融保障有力的常态化、机制化发展生态,进一步利用期货工具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乡...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4223054000472.html
3.调研报告:农民农产品价格保险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产品创新、开发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加速农产品“保险+期货”推广和应用。(三)建立完善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巨灾风险分散体系。风险分 担机制不仅有利于解决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的超赔损失问题,更是实现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配套机制。建议从保险制度安排和保险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2/0523/09/76407869_1032723171.shtml
4.2024《“保险+期货”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ocx关键词:“保险+期货”;风险管理;风险工具;期货 目录 TOC\o1-3\h\z\u32523引言 1 22098一、当前在“保险+期货”模式上的研究经验 2 20298二、当前“保险+期货”发展现状 4 23531(一)试点范围逐渐扩大 4 13208(二)涉及的农产品及可承保数量不断扩大 5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809/5204133304011304.shtm
1.如何了解农产品期货的作用?其在农业领域有哪些影响?总之,农产品期货在农业领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为生产者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还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通过深入了解和合理利用农产品期货,农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https://futures.hexun.com/2024-11-21/215686841.html
2.“保险+期货”模式持续优化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迅速,涉农期货期权品种日渐丰富,期货工具在稳定农产品价格预期、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护农业经营主体收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最接地气的模式,“保险+期货”自2015年由大商所首倡推出以来,携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二者之长,逐渐在大江南北生根发芽,为广大种...https://jrj.wuhan.gov.cn/ztzl_57/xyrd/bxy/202405/t20240509_2398784.shtml
3.花生“保险+期货”示范效应不断增强240205花生“保险+期货”模式从最初的“保价格”发展到现在的“保收入”,这一创新服务模式为农户带来了更大的保障。在辽宁地区的试点项目中,累计为近4万吨花生提供了为期4个月的花生收入保障,投保花生种植面积达到24.49万亩。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为其他花生产区提供了借鉴和示范效应,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https://www.kj400.com/9552.html
4.“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产品价格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ocx结论本文介绍了我国“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产品价格保险发展的现状、运行机制和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农产品价格保险的三大主体:农户、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并揭示了该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和推广性。保险+期货模式是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保护农民收入的新尝试。确定目标执行价格是保证该模型有效运行的关键...https://m.renrendoc.com/paper/254519777.html
5.贵州省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贵州省农产品保险+期货模式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农业保险,“保险+期货”模式,农产品,贵州省,2016—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6a提出要稳步推进"保险+期货"模式试点,"保险+期货"模式旨在帮助农户缓解农业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所面...https://wap.cnki.net/qikan-NYYS202114044.html
6.农产品市场问题(精选十篇)农产品市场问题 篇1 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微观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通过对二手车市场的研究、迈克尔·斯宾塞对保险市场的研究以及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对劳动力市场交易行为的研究, 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位学者研究的领域虽然不同, 但其结果殊途同归, 最后分析指出信息不...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a1mn3du.html
7.优化“保险+期货”——更好发挥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保险+期货”主要面向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链企业等涉农主体,由保险机构以农产品期货价格作为承保和理赔依据,向涉农主体提供价格或收入保险产品,并通过期货机构将保险产品中涉及的价格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进行分散,实现了涉农主体对接保险、保险对接期货,畅通了涉农主体通过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的...https://www.zhiguf.com/focusnews_detail/1394865
8.证券从业资格证考前复习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服务机构证从知识1.2.1.1 考点1:中国金融市场的历史、现状及影响因素 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全国性市场由此形成并初步发展1998年颁布了《证券法》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确立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999258/article/details/130381689
9.“保险+期货”模式的运行机制国际比较与发展探析摘要: 农业保险创新模式中的“保险 + 期货”模式是中国独有的,该模式相比于传统的农业保险具有更准确的风险定价和管理能力,提供市场价格风险保护,综合管理农业风险,提高市场流动性和价格发现功能,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农产品“保险 + 期货”项目已经进入稳步扩大的阶段,模式逐渐完善,尽管该模式在农业风险管理...http://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7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