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的是标准化合约。农产品作为期货合约标的物,需具备统一的质量标准。除一般的商品合约条款外,还要包括统一的交割等级标准,高于或低于交割要求的商品都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在交割价格上加减升贴水。这势必会倒逼种植、加工、仓储、运输等环节加强管理,加强各环节的标准化管理,提升农产品品质,从而获得较好的收益。同时,期货价格可以高效地引导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良性循环。
农民通过期货市场可以及时了解农产品远期价格,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种植盲目性,提高种植效益。
用好期货价格,增加农业收入
农民及种植者由于信息接触面较窄,无法了解现货市场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无法对现货市场的价格作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可以通过期货价格的变化来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期货盘面价格。农民及种植者可以根据这个价格在期货市场随时销售农产品,也可以比较期货市场的价格,在收获月份通过现货市场进行销售,而不用等到收获季节再集中销售,躲过价格低谷期;同时,还可以通过期货价格信号,与市场中介组织、加工商合作,不再仅仅依据贸易企业或中间商单方面的报价,增强了自己的主动性和价格的话语权。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诚信程度
期货市场作为规避价格风险的保障,有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壮大,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然后通过套期保值交易锁定利润,降低现货风险,同时也可以在商务合作中占据有利地位。
以往的农产品买卖,交易双方都担心对方不守信用,大都采取钱货两清的现货买卖形式。部分不良商人在采收季节压低收购价格,使农民利益受损。有的贸易商虽然签订了收购订单,但缺乏监管机制,若出现违约情况,受骗吃亏的大都是农民。
期货交易会使这一问题得以改善。期货交割制度具有强制性,如果不交货或者不收货,可能面临赔偿责任,买卖双方不用担心对方不履约的情形。期货工具加强了农业产业链的契约化程度。不论是农民还是企业,双方一旦签订协议,到时必须按规定履约,信用的链条得以建立起来,为诚信及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金融服务
长期以来,受农业低收益、高风险的特性和涉农信用环境相对薄弱等因素影响,融资成为涉农产业尤其是中小涉农企业的痛点。“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制约了涉农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