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活力渐升“保险+期货”降低农产品风险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从“蒜你狠”到“蒜你玩”,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的“过山车”,成为影响农户增收的重要风险。为抵御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运用“保险+期货”服务三农已成为当前农业及期货市场的焦点。

2016年是玉米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年。经过一年的实践,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下游饲料企业、淀粉企业等都切实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成效。在东北黑土地上,去年参与玉米“保险+期货”创新试点的农户已经尝到了甜头。

玉米期货引导作用显现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2016年3月,国家适时取消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改革后的玉米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价格不再承担补贴农民的功能。

“玉米供给侧改革对北方地区玉米加工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据东北地区某深加工企业人士介绍,在国家实施玉米供给侧改革之前,收储把东北与华北的玉米价格拉得很离谱。东北每吨价格高出市场价一两百元,让东北企业窒息了。另外,玉米价格掉下来以后,跟美国进口玉米价格持平,这样也堵住了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现在,企业的开工率和收益率出现全面回升,今年一季度还扭转了去年亏损一亿多元的局面,实现1000多万元的利润。

不仅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获得了实惠,玉米下游饲料企业、淀粉企业的贸易量也出现显著增长。“由于去年玉米市场取消临储收购,企业市场化收购极大地释放了市场的活力,使得玉米下游饲料企业、淀粉企业需求量大增,企业的贸易量也有了大的提升。”大连良运集团总裁助理、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传辉表示。

实际上,在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取消之后,市场价格便出现大幅下跌。去年玉米期现价格呈现震荡走低态势,期货价格波动幅度不仅较2015年有所放大,并且跌幅也明显大于现货价格,直到年末,期现价差才逐渐收窄。

在去年我国“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玉米面积调减3000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500万亩。而作为此次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减玉米面积的任务最重的省份——黑龙江,此次调减1000万亩,随后要发展什么品种将由市场决定。

以黑龙江农垦总局北安管局赵光农场为例,该农场有50万亩耕地,以前主要种春小麦,2009年开始改种玉米,面积一度达到43万亩。这50万亩正好在“镰刀弯”内,今年种了30多万亩大豆,还有17万亩玉米。

据了解,黑龙江西部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缩减地区,改种多以大豆为主,其次便是水稻、马铃薯和其他杂粮。

上述东北地区某深加工企业人士也表示,今年4月底企业已与ADM签了基差合同,每个月交易1000吨玉米,以玉米期货1709、1801合约为参照,8个月共交易8000吨。企业可以一次性全部在期货市场套保,对方也可以一次性全部买入。另外,2014年底玉米淀粉期货上市后,对整个行业指导意义很大。除了价格标杆作用,市场竞争更加多元。“原来我们买玉米卖淀粉,只有现货交易的买卖双方博弈,现在有第三方加入,参与的主体更多了,我们是非常喜欢的。”

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农垦管理局赵光农场负责人介绍,该农场50万亩耕地的租金中原来有种植险,种植险覆盖冰雹和涝旱等自然灾害。但农民仍然面临价格波动的风险,去年114户农民参加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购买了1万吨大豆的价格保险,锁定卖价3780元/吨。他希望今年试点中能把种植险和价格险进行合并,来保障农户的收益。

“通过2016年‘保险+期货’项目的运作,我们发现场外期权权利金过高,对‘保险+期货’试点的实施、扩大参与面积有一定的影响。希望监管层积极推进场内期权业务,以降低手续费成本,这对进一步完善项目产品设计、更加贴近农民需求将起到关键作用。”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会长、南华期货副总经理唐启军表示。

据唐启军介绍,在大商所的支持下,2016年由吉林省农委牵头组织领导,永安期货及永安资本、人保财险吉林分公司、安华保险吉林分公司、中航安盟保险吉林分公司多方合作,以云天下农业投资公司作为参与主体,开展玉米“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工作。截至2016年12月31日,试点项目在榆树市、德惠市、农安县、公主岭市、梨树县、扶余市为15073.12吨玉米现货提供价格保险,覆盖面积近2万亩,累计赔付农户129955.92元。

此外,“保险+期货”项目创新了保险与期货融合的金融发展模式。保险和期货是两种金融产品,都是有效的金融手段,通过保险和期货两种手段的融合,能有效发挥保险和期货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既能有效引导玉米种植主体的市场化生产行为,又能有效化解风险。

数据显示,伴随着国内玉米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玉米期货市场的活力逐渐提升,2016年玉米期货持仓量创出历史新高,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90.72%和130.8%。今年前4月玉米期货成交量0.7亿手,同比增长90.49%;日均持仓184.6万手,同比增长77.08%,成交量和日均持仓量在全国农产品期货中均排名第一位。

除玉米品种外,“保险+期货”试点品种也在不断扩容。据了解,2015年大商所推动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首创了“保险+期货”模式,2016年大商所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安徽省开展了12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包括9个玉米试点、3个大豆试点,共计投保大豆3.45万吨,玉米16.65万吨,保费总额2648万元,上述项目均根据大商所期货合约确定目标价格和理赔依据。此外,目前,郑州商品交易所已在白糖、棉花品种开展了“保险+期货”试点,上海期货交易所也在筹划橡胶品种试点工作。

“保险+期货”也成为期货扶贫利器,将继续发挥期货公司利用金融工具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的作用。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日前曾表示,“保险+期货”模式利用市场化手段,在保障农民基本收入的同时,利用期货市场转移了保险公司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继续推广下去。

分析人士表示,“保险+期货”是营造一个共赢的局面,农民、期货公司、保险公司都能从中受益。种植户能够在农产品价格上得到保障,从而降低了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而期货公司、保险公司通过提供服务,也能够从中获取一定的回报利润。

THE END
1.[期货日报]让“保险+期货”更好造福千村万户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探索,“保险+期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陕西静宁县苹果“静宁模式”、黑龙江桦川县玉米“桦川模式”、海南天然橡胶“白沙模式”等众多各具特色的创新模式正不断涌现,在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三大功能下,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和稳定农民收入。 http://www.cfachina.org/industrydynamics/mediaviewoffuturesmarket/202402/t20240206_67293.html
2.辽宁人保财险,让“保险+期货”进入农业生产,让农民听懂明白农业与金融的距离越来越近。对于农民来说,“保险”“期货”等看起来非常复杂难懂的名词和事物,已经进入到日常农业生产中。为了让农民更好地了解“保险”“期货”“保险+期货”,开展相关的培训和知识普及活动必不可少。在培训会上,辽宁人保财险讲师王涛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近3年来全省玉米价格“保险+期货”试点开展情...https://m.xyz.cn/study/liaoningrenbaocaixian-news-2684497.html
3.连年推出玉米“保险+期货”模式武城帮农民兜底种粮收益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3日讯近日,武城县武城镇的种粮大户朱美枝,预留出了专项费用,用来为今年1630亩地购买“保险+期货”玉米价格保险。 去年9月,为提高玉米收入抗风险能力,朱美枝为1400亩玉米购买了期限3个月的玉米价格保险,每亩支付保费18元。在保险期内,玉米价格低于保险合同约定的目标价格,触发了保险责任。今年1...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xNDY1OTcwOQ.html
4.记者实探:聚焦中央一号文件“保险+期货”模式,如何为农民保“价...近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保险+期货”模式已连续七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及。从发挥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到如今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它已经成为许多农户保 “价”护航的重要工具。 那么,“保险+期货”模式经过七年的运行,到底给农民带来哪些好处?究竟保险怎样加期货?未来又将如何优化完善这一模式...https://m.yicai.com/news/101335152.html
5.中国太保产险农产品保险+期货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摘要:中国太保产险“保险+期货”模式,基于期货市场上相应的农产品期货价格,开发农产品价格/收入保险。农民或农企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农产品价格/收入保险,确保收益,减少价格波动对农业产业的影响,解决农户的担忧。 一、背景与金融需求分析 近年来,保险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作为...https://cn.afca-asia.com/Portal.do?method=detailView&contentID=1784
6.实探中央一号文件“保险+期货”模式,如何为农民保“价”护航实探|中央一号文件“保险+期货”模式,如何为农民保“价”护航。听TED演讲,看国内、国际名校好课,就在网易公开课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free?pid=BH0KQN9ES&mid=NH0KQN9FT
7.“保险+期货”县域覆盖的“双阳运作”新闻这一方面有效缓解了临储政策带来的市场扭曲效应和价格偏离,但同时也带来了农民收入保障的新难题。加上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价格冲击不断加剧,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控制变得极为必要,迫使新型农业补贴机制出现。在几年来的“保险+期货”试点中,吉林省各级政府积极参与,全力促进玉米产业转型发展。http://www.chinafarmernet.com/index.php?c=show&id=38679
1.“保险+期货”让农民心里托底连续8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保险+期货”让农民心里托底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这是自2016年“保险+期货”首次被写入文件后,连续8年被提及。从早前的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到优化“保险+期货”模式,试点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今年也是大连商品交易...https://szb.farmer.com.cn/m/mobile/2023/20230316/20230316_007/content_20230316_007_2.htm
2.优化“保险+期货”——更好发挥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这是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连续第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8年来,在中国证监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期货行业勠力同心、奋勇前行,推动“保险+期货”在服务“三农”、保障农民收入、推广普及衍生品风险管理理念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成为服务实体...https://www.zhiguf.com/focusnews_detail/1394865
3.“保险+期货”模式持续优化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金融服务“三农”最接地气的一种创新,“保险+期货”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助于稳定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接受采访的专家和学者们对“保险+期货”的应用前景充满期待,同时也表示,“保险+期货”模式需要依靠已上市的期货品种,希望进一步提升期货衍生品市场产品丰富性和功能发挥水...https://jrj.wuhan.gov.cn/ztzl_57/xyrd/bxy/202405/t20240509_2398784.shtml
4.央视网大豆振兴计划高端论坛:保险+期货保障农民收益编者按: 2019年5月10日,《央视网》播发讷河市新闻《大豆振兴计划高端论坛:保险+期货保障农民受益》, 视频报道如下。 制作:宫芮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497907
5.农民“靠天吃饭”怕没保障?“保险+期货”来帮忙!服务三农创新模式“保险+期货”业务,或许能够解答这个问题。在“保险+期货”的业务模式中,农民通过购买保险,将种植收入的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再通过购买场外期权方式,由期货公司把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最终形成一个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据悉,从去年开始,总部位于重庆的中信建投期货公司就陆续推出了多个“...https://www.cqcb.com/wealth/2018-09-19/1102854.html
6.连续8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保险+期货”助农民挑上“金扁担”下一步,大商所将深入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项目设置上充分围绕国家政策导向,服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积极响应农户、期货公司等参与主体的呼声,不断优化“保险+期货”。在种植项目上,撬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形成综合效应,探索解决农户备耕期融资难、销售期售粮难的问题,全产业链保障农民生产积极性。在...https://futures.hexun.com/2023-02-22/207838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