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保险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连接各行各业、关系国计民生,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保障、助力共同富裕的有力手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保险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并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

服务新质生产力

从承保端看,保险业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健全涵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体系。

“生物药械科技保险能够减轻药械研发企业因研发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压力,也极大地保障了企业研发活动的稳定性。”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IHM创新中心)负责人表示。前不久,中国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联合IHM创新中心,试点落地广州市首单生物药械科技保险。

从投资端看,保险资金正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以及创业投资等支持力度。“保险资金久期长,具有跨周期属性。壮大保险资金,有利于培育‘耐心资本’、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李云泽表示。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国寿资产投资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存量规模2034亿元。”中国人寿资产公司副总裁刘凡表示,保险资金可通过股权投资或非标债权对科创产业园及各类科技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在初步应用化及产业孵化阶段,开展股权投资;而进入相对成熟的产业化阶段后,保险资金则可通过股权投资,以及投资股票和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二级市场,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支持。

保障民生补短板

《决定》强调,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为推动老有所养,保险业打造丰富多元的适老化产品体系,提升老年群体风险保障水平。

在南京江北新区安平护理院,护理员正在为93岁的余爷爷进行日常护理。余爷爷患有帕金森和阿尔茨海默病,属于重度失能人员。去年5月,经中国人寿寿险江苏分公司评估,老人顺利住进了护理院并得到专业护理,身体情况逐渐好转。余爷爷的儿子算了一笔账:原来在家请保姆24小时护理,每月费用6800元;而按照南京地区长护险待遇标准,入住机构自费部分为5000元,照护负担和经济负担都减轻了。更重要的是,专业的护理服务大大提升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

目前,49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结合本地经济情况,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累计超过235万人享受长护险待遇,累计基金支出超720亿元,提供服务的定点护理机构约8000家,护理人员接近30万人。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长期护理保险处处长雷雯表示,下一步,将研究与失能等级评估标准相适应的护理需求认定标准,依据失能等级和评估需求认定的结果,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计划清单,以确保服务和费用更加精准。

为助力病有所医,保险业在经办大病保险的同时,努力发展“惠民保”、商业健康险,助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多地“惠民保”持续在保障人群、保障范围、便捷理赔等方面迭代升级,着力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充分体现了普惠型商业健康险保障民生作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江苏医惠保1号”已累计赔付18.41亿元,赔付人数超17万人,人均赔付1.04万元。

为加大新市民群体保障力度,保险业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店经营者等新市民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开展相应的新就业形态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例如人保财险开发司机专属收入损失保险,如网约车司机因意外事故、住院医疗等导致无法出车,可获得每日定额的收入损失保障,保障司机基本生活水平。

筑牢灾害防护网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各类灾害易发多发。从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到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安全事故,保险业通过分散风险、及时理赔、推动预防,能够有效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提高全社会整体抗风险能力。“从全球平均水平看,重大灾害事故的损失补偿中,40%左右由保险业承担,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李云泽表示,保险业在完善国家应急保障体系方面,完全有潜力、有能力发挥更大作用。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巨灾保障需求,今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通知》,将巨灾保险保障责任由原有单一地震,扩展增加台风、洪水、暴雨、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同时翻番提升居民住宅基本保险金额。今年年初,河北省为全省城乡居民投保综合巨灾保险,标志着全国首单全灾种、广覆盖、长周期的综合巨灾保险落地河北。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巨灾保险渗透率有望进一步增加,这将有助于保险业在自然灾害事件中,继续发挥‘经济压舱石’的作用以提升社会韧性。”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财产险业务核保总监刘春林认为,巨灾保险更好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人身伤亡和住宅修缮等费用,凸显了巨灾保险在灾后经济复苏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然而,由于费率不足、难以避免逆选择、潜在损失巨大,数据孤岛现象及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不完善,保险业也面临挑战。但从长期来看,这也意味着行业在自然灾害保险保障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在应对自然灾害之外,保险业还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损失补偿和事故预防功能,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助力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如在住房安全方面,中国人寿前置化风险减量服务,在建筑设计和建设期间就介入风险减量服务,聘请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风险减量服务是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积极作用。”中国人寿财险公司财产保险部总经理邹红表示,公司计划在2023年至2025年3年间,开展覆盖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19个重点行业领域的系列能力提升项目,通过开展专项技能培训、编制风险查勘指引、组建阶梯型专业队伍、筛选优质外部专家资源,提升风险减量服务能力。

THE END
1.20172021年全国保险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全国2017-2021年期间,保险业企业总数2018年同比下降了-20.27%,2019年同比下降了-27.60%,2020年同比增长了10.75%,2021年同比下降了-30.46%。https://www.qichamao.com/trend/detail/3741703e8272e4554f81c5aa276179b9.html
2.2021年全国残疾人数量残疾人康复机构数量在岗人员数量及残疾...1、2021年全国残疾人数量、残疾人康复机构数量、在岗人员数量及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趋势分析图残疾人即肢体、语言、听力、精神、智力或多重存在长期缺损的人,这些缺损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或可阻碍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一、残疾人康复发展概况优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经办服务,推动实现残疾...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8312034.html
1.拥抱变革:展望2024中国寿险行业–McKinseyGreaterChina[1]信息不对称情况越来越少,消费者倾向于利用大数据进行自我学习,对于保险信息有个性化的了解 [2]业务之声:险企应全面审视自身业务模式、流程和客户需求,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改进。同时,险企还需要关注行业趋势、竞争对手和最佳实践等,以持续改进业务策略;客户之声:险企应主动倾听客户反馈,一线业务人员可通过定期访谈...https://www.mckinsey.com.cn/?p=18310
2.保险行业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今年的深度剖析市政工程风雪漫长安在市政工程发布了:保险行业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今年的深度剖析,摘要:,,今年保险行业发展呈现稳健态势,呈现出多元化、科技化和个性化趋势。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保险行业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如智能保险、健康保险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增长。行业https://www.ynjjlzs.com/post/289.html
3.保险业2021年回顾与2022年展望:唯有变革重构方能先见曙光处于关键转型过程中的中国保险业,在2021年的发展并未再现以往数年间的迅猛,行业增速远低于同期GDP增速,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发展阶段,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呈现下降之势。 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3.3%,整体增速放缓趋势明显。虽然新增保单件数345亿件;赔款与给付支出1.2万亿元,同比...https://www.da-quan.net/wa/hhayn33n3td7h3aeyh.html
4.研究报告2021中国保险科技趋势报告——附下载链接对于保险行业而言,保险科技的广泛应用正在全方位地重塑传统保险行业,包括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产品形态等;同时,不断拓宽保险业务的可保边界、风险类型、保障范畴及承保能力,有助于推动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报告全面评估中国保险科技的发展状况和主要趋势、市场参与主体的科技转型战略,并与发达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此...https://blog.csdn.net/m0_58728846/article/details/121176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