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苏州一位企业高管退休了,工龄30年,缴费指数2.03,个人账户余额40多万,退休工资少得可怜。(至于她怎么实现的50岁退休我们不得而知)
但这位退休高管的养老金替代率还不到一半。
(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工资/退休前工资)
很多朋友都开始好奇,自己退休后能到底能领到多少退休金?到底怎么计算?铺天盖地宣传的个人养老金又是什么?这期我们就详细地说一说。
此文很长,干货很多,建议收藏。
我们通常说的五险一金,五险包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一金就是住房公积金。
本文讨论的内容是其中的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的参保人群分为三类:
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有什么区别:
企业交的那部分进入统筹账户,个人交的进入个人账户。
统筹账户可以理解为进入了一个大池子,我们国家实行现收现付制,现在的年轻人交的钱直接用来给现在的老年人发退休金。个人账户的钱就是自己的钱,但是要退休后按月领取。
如果退休后没领完人就没了呢?可以由继承人一次性把剩余的钱取回来。
我们现在直接能查询到的就是,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
先说一下查询路径,拿起手机1分钟内就能查到:
注册完成后,在页面下方点击“个人社保参保证明查询”,如果在不同地区缴纳过社保,需要分别点击缴纳过的区域查询。
查询到的是一个盖满章的文件,仔细看一下,页面下方就有自己的账户余额了。
查到了余额可以干什么呢?可以代入到退休金计算公式里面,是其中的一个参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参数:
退休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领退休金的两个前提条件是:
1,到了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年龄当前还是按照原来的女性(50~55)男性60。延迟退休政策正式出台后,这个还会变化。
2,且交满15年养老保险。
医保要求高一些,职工需要交满25年医疗保险才能办理退休。
除了常规情况,也会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病退,丧失劳动力,有毒有害工种等。
退休年龄关系到交了多少年社保,一个正常上班到退休的人,肯定是退休年龄越晚,交的社保越多。
社会平均工资跟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所以到社平工资高的地方退休肯定比在社平工资低的地方退休领到的退休金要高。
2023年5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数据。
那是想到哪儿退休就能到哪儿退休的吗?
当然不是,我们看一下退休的属地原则:
达到退休年龄时和缴纳年限时,要么在户籍所在地退休(假如原籍社平高)
要么在自己累计交满十年社保的地方退休,需要退休前一个月在此地交社保。
如果换了几个地区工作,都不够十年,那还是要回原籍退休。
看完了上面这个过程,就知道其实我们是没办法预测未来准确的退休金数字的,因为社平工资这项就是不确定的。但我们可以知道大概的原则,影响退休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1个人基础薪资。
2社保缴费年限。
3所在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自己大致算一下,就会发现,养老金替代率真的很低。而且还面临着快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
前面说过社保是现收现付制,现在3个人交社保,一个人领退休金,所以我们看到的老年人好像生活的很开心,到处旅游,接济子女。
中国老龄办预测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4.8亿,到时候就是1.3个年轻人交社保,1个老人领退休金。
目前世界范围内养活退休人的钱主要来自3个支柱:国家给、企业给、自己给,对应养老金第一、第二、第三支柱。
1.国家给的部分,也就是社保里的退休金,基本实现全覆盖,但保障水平低,这部分缺口越来越大。
2.企业给的部分,也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主要看自己单位的福利如何。
3.自己给的部分,也就是自己存钱给自己养老,比如购买商业养老金。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就是国家怕咱们退休金不够呀,让大家早点开始存钱。怎么促进这个事发生呢,就给咱们退税。用退税去鼓励大家早点存钱。避免老了以后像日本韩国的老年人一样去打工,开网约车。
不但退税鼓励开个人养老金账户,还退税鼓励买税优健康险,各个省市也在推广自己的普惠医疗险,说明医保基金业没那么富裕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人口结构导致了未来一定是年轻人变少,老年人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