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采用以公共合同方式为主的卫生政策。医疗服务分为公立医疗体系及私营医疗服务两种;公立医疗服务又称为国民健康服务(nationalhealthservice,简称NHS),由国家用税收来购买医疗服务,覆盖绝大多数的英国人;私营医疗服务是公立医疗服务的补充,服务对象是收入较高,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较高的人群。下面介绍一下NHS医疗体系。
(二)英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
其次,英国医疗保障制度体现了较好的公平性。在英国,无论是劳动者还是非劳动者,也无论个人支付能力的大小,都可以得到免费的全方位医疗服务。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主要视患者的实际需要,而不是根据其实际支付能力提供医疗服务,体现了较好的公平性。
第三,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具有层次性,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NHS基本上可以满足国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以社区为基础的初级医疗保健以及以医院为基础的专门医师服务(亦即上文提到的二级和三级医疗服务的统称)各司其职,使得普通患者和危重病人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此外,对于那些想得到更便捷医疗服务的中高层收入人士,他们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购买适合自己的商业保险,例如英国保柏公司(BUPA)就是这样一个大型商业医保机构。2、从管理方面来说,NHS实行的是国家、地方保健局、地区保健局三级管理。地区保健局负责实际的保健服务。从财政方面来说,国民保健服务所需费用的90%由财政税收负担,同时,社会保险总额按一定比例汇入其中。政府将这些财源分配给各地方保
健局,再由各地方保健局按各地区的实际需要分配给各地区保健局。当然,在财源的分配中,还要考虑各地方之间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做到对各个地方均能提供充分优良的医疗服务。
第四,英国医疗保健成本较低,效率较高。就成本来说,英国的卫生保健支出,无论是国家总体支出规模,还是人均卫生花费,以及它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在OECD国家中都排在靠后的位置。而就效率来说,以普遍使用的两个衡量指标——婴儿死亡率和人均预期寿命为例,英国的数据也比较有说服力。为此,我们选择了OECD国家中有代表性的7个国家来做了一个对比。其中,英国、加拿大、瑞典属于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德国、法国以及日本属于社会医疗保险模式;而美国则是典型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二、英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二,医疗费用上涨。由于英国医院服务效率低下,部分收入较高的社会群体可能选择购买商业保险,而英国法律规定,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个人和企业可享受税赋减免优惠,这就促进了私人医院的发展和壮大,但是这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方面,收入较高群体选择商业医疗保险可能导致注入国家医疗保险的财政资金减少,不利于国家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私人医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必然导致城乡居民医疗费用变相增长。
第三,医疗费用不断上涨,政府财政负担沉重。在医疗市场上,由于存在第三方付费,即患病的受保人与医生之间不发生直接的财务关系,患者的医疗费用由政府为之买单,这大大削弱了患者对高医疗费用的抗拒。现如今,在市场环境下,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医疗设备和药品的价格节节高涨。而在患者与医生的关系中,作为供应方的医生面临的是软预算约束,这样一来,他就会不计成本的提高服务质量或扩大服务规模来争取市场份额。这就促成了政府每年的医疗保障支出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