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的高级哺育动物,其寿命注定受到自然规律的节制。但人的寿命到底有多长久,能依据什么科学根据来测定呢。全世界研究生命科学的专家学者,在测算哺育类动物的生命周期过程中,得出3种公认预测人类寿命的方法:一是生长期法。即按哺育动物生长期的5-7倍测算,人类生长期为20-25年,则人类的寿命在100-175岁之间;二是性成熟期法。即按哺育动物性成熟期的8-10倍测算,人类性成熟期14-16岁,则人类的寿命在112-140岁之间;三是肺成纤维细胞分裂法。人类的肺成纤维细胞分裂次数为40-60次,按此推算,人寿至少也可达110岁。当然,还有诸如心脏跳动次数测算法等等。但以上3种方法对自然界所有哺育动物的寿命进行测算,都验证了其科学性,有力地佐证了人类在防治病理性衰老的前提下,自然寿命百岁有余。
平均寿命
人类的平均寿命,是在我们的生存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的。单口相声演员方清平在相声中说,原始人类平均只能活14年。百度一下,秦汉时期平均寿命26岁,唐朝平均寿命29岁,清朝平均寿命只有33岁,解放初期我国国人平均寿命也只有35岁。当然,因战乱和生存条件差,影响了历史上中国人的平均寿命。
2018年,国家卫健委公布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其中:男性73.64岁,女性79.43岁。我们是全世界人均寿命增长最快的国家,然而在世界各国人均寿命排名上,还是屈居53位。从全国各省、市人均寿命排名来看,第一名是上海市,人均寿命80.26岁。我们湖南省人均寿命74.7岁,居全国第20位,只是中下水平。2013年中国最长寿十大寿星排行榜:阿丽米.罕色依提127岁;图如普.艾买提121岁。湖南凤凰人田龙玉老人120岁,2017年还报导了她尚能生活自理。总之,现代人的寿命,无论是整体平均寿命还是个体寿命都在不断增长,我们身边八、九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
因此,健康长寿,可期可待。一是现在湖南人的平均寿命,比较哺育类动物的预测寿命中期值140岁,还有差不多一个甲子的空间,潜力巨大。二是湖南省与上海市人均寿命对比,我们湖南省人平均少活了5.6岁。上海是大城市,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和工作压力等都不比我们优越,但人均寿命比我们长,个体寿命就更加突出。算一下5.6年就是2045天,这不光是一个数字概念,生命只有一次,光阴对我们老年人,对我们家庭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为此,我们湖南省老年人的健康养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先是争取达到上海市人均寿命的目标,做一个健康长寿老人;同时向人类自然寿命前进,做一个颐养天年的百岁人瑞。
三.养生长寿
宝贵历史财富。
“尽其天年”是中华养生的至高目标,也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我们的祖先圣贤,为此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财富,对提高我们现代人的寿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诞生了一部集哲学、医学于一体的巨著《黄帝内经》。它系统地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和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是公认的中医学理论和中华养生学的基石。此后历朝历代,从帝王到百姓,在不同层面对养生长寿进行了持久、深入和广泛的探索。譬如秦始皇派徐福蓬莱求仙;汉武帝修建“承露盘”获得“甘露”后调配玉屑饮之,求长生不老;中国道教炼丹服食羽化成仙等等。但更多的是诸如汉朝名医华佗,唐朝养生家孙思邈,元朝真人邱处机等对效法自然、科学养生的探索。纵观历史,我们的祖宗先贤,在养生长寿方面积淀了海量的经验、方法、知识和著作,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为现代养生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华养生理论
中华养生术,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内容,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扎实可靠的效果而闻名于世。综合其理论和方法最重要的有这样4个方面:
天人合一,效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华养生术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养生学家和中医学家认为,人由自然界而产生,依赖自然界而生存,人的生命活动必须顺应自然界的消长变化规律,如顺应四季养阴阳,顺应日月调情志等等,揭示了效法自然而长寿的状态。将养生大成者谓之真人、至人和圣人,表示不同级别的人掌握“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自然养生法则的程度。先哲老子李耳,深谙人与自然的关系,精辟论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规律。中国古代著名的阴阳五行学说,效法自然,调理阴阳,更是中国养生术的重大要义。现代养生学认为,正确认识和遵循人与自然的客观关系,对养生长寿非常重要。
2.形神相依,动静相宜。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论述形神相依的关系时说:“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形神早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人的形与神,是生命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据此,中华养生术可以分成形养和神养两个大的类别,这两个方面都是十分重要,不可偏废。
形养类,主要是指活动身体的体育运动类。谓之“摇筋骨,动支节。”汉代名医华佗提出运动强身的养生理论,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摇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自创了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动作的《五禽戏》,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
在形养与神养两者之中,道家、养生家更强调神养一类的功效。认为“神者生之本”,神者,古人理解为是人的精神,人的灵魂,藏于心,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养生就要重视养心,也即是养神。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进而指出:“脑为元神之府。”所谓养心,并非指保养心脏,实际上是指调节脑的精神活动。《内经.灵枢.本神篇》说:心神紧张,思虑过度,容易伤神,神伤则五脏不和,精气耗损,人便憔悴而致虚劳。因此,历代养生名家均主张要重视品德修养及人的精神调摄。强调养生要乐观、愉快、安静、平和,免受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伤。一般而言,形养以动为主,神养以入静为主。但中华养生术特别强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例如按摩、气功、太极等中华养生术莫不如此。
3.未病先治,摄养为先。预防疾病,消除病痛于萌芽,是中华养生对人类的又一重要贡献。《黄帝内经》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东汉名医张仲景则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强调:“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重要医理。未病先治,符合现代生命科学,重点防治影响人类寿命“病理性衰老”的科学论断。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在他的《月溪心法》中更是提出了“摄养为先”的著名理论。论述了“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的养生和保健重要思想。但自古以来“未病先治,摄养为先。”的养生理念多局限于王公贵族及少数人之中,从客观上讲也没有条件在大众中普及。现在,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显著提高,养生保健的观念已经在民众之中普及,已经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4.我命在我,可尽天年。天年,是指人的自然寿命。《黄帝内经》说:“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岐伯认为人的寿命百岁有余。传说中国古代最长寿的人是彭祖,活了八百岁,民间流传“彭祖寿高八百春”。还有武当真人张三丰,正史记载他生于宋朝,到明朝还多次受到朱元章的诏见,显示出他至少活了四五百岁。历史学术界据史料推断张真人活了217岁。他有句名言:“福自我求,命自我定。”近代则有四川人李青云,他生于清康熙16年(1677年)卒于民国22年(1933年)一生娶妻24位,有180个后人,活了256岁。现代则是本文提到的新疆阿丽米罕.色依提,131岁普查时乃健在。
因此,人的寿命长短,不完全由上天决定,人的主观努力能起到关健作用。只要自己注意保养身体,就能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是可以做到的。(三)中华养生方法我国养生术内容丰富,分类繁多。包括顺四时、节阴阳、调精神,贯穿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我认为1997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养生知识精华》一书的分类较为科学。全书将养生术分为形养术、神养术、药护术、饮食术、四时术、房中术、气功术、运动术、健美术、按摩术、针灸术11个类别。
下面,我就养生术中渊源清正、流传广泛、学练简便、效果良好的中华瑰宝按摩术,重点推介神奇的保健秘籍《床上八段锦》。四.《床上八段锦》此书记载的是山东人谷岱峰老先生祖传的保健强身祛病秘术。老先生说他年轻时因科举用功太甚,以致40岁不到就病痛缠身,老相顿现。练此功后不到半年,就病除体壮。1962年他78岁时(60年代人平寿命57岁)仍耳不聋,眼不花,精神健硕。(练功效果实例,参见本书第6章“保健按摩的效用”)
我父亲离休时身患高血压、冠心病、胃出血、支气管炎、坐骨神经痛等多种疾病,有一次竟连续吃了200来付中药而病痛未消。后来他按《床上八段锦》的功法练习,收到了惊喜。不吃药,光按摩就控制住了血压,支气管炎好了,冠心病不要随身带“速效救心丸”,坐骨神经痛好了,就是胃出血症状也大大减轻了,健康地活到了87岁。他后来嘱咐我珍藏此书作为传家宝,并复印了数本送给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