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现有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新出生的一批人平均可存活年数。数据测算以国家卫生健康委生命登记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普查数据为依据。
对于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三大原因之一的“死亡率”,人口学家常用“预期寿命”来进行描述和分析。哈珀指出:预期寿命是指在给定死亡条件下,某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关于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国家卫健委解释道:指“在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现有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新出生的一批人平均可存活年数。数据测算以国家卫生健康委生命登记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普查数据为依据。”
联合国人口署的《世界人口展望2019》提供了世界各国(地区)男性和女性以及不分性别的“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的数据。我们选取了2015—2020年和2045—2050年的数据来作分析:
按2015—2020年出生的人的预期寿命排序,如果不分性别,前10位依次是中国香港、日本、中国澳门、瑞士、新加坡、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冰岛和韩国。人均预期寿命在82—85岁之间。在这五年中,世界平均水平是72.3岁;中国则是76.6岁,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3岁;世界排名是第74位。
据预测,按2045—2050年出生的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排序,如果不分性别,前10位依次是中国香港、日本、中国澳门、瑞士、新加坡、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和冰岛。人均预期寿命在86—90岁之间。在这五年中,世界平均水平是76.8岁。中国则是81.5岁,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7岁;世界排名是第78位。
若按女性排列,依次是中国香港、日本、中国澳门、韩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士、新加坡、澳大利亚、冰岛;人均预期寿命在87—92岁之间。届时,中国女性是83.1岁,世界平均水平是79.1岁,超过世界水平4.0岁。
建国以来,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处于稳步提高的态势,按照联合国人口署提供的数据,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1950—1955年是43.8岁,1960—1965年是44.6岁,1970—1975年是61.7岁,1980—1985年是67.7岁。1990—1995年是69.4岁,2000—2005年是72.3岁,2010—2015年是75.1岁,2020—2025年是77.5岁。[3]据卫健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2017年是76.7岁,2018年是77.0岁,2019年是77.3岁,2020年的78.0岁,2021年是78.2岁。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到,2010—2015年间,在世界200个国家和地区中,60岁的男性预期寿命排名前10的为澳大利亚、瑞士、中国香港、冰岛、以色列、加拿大、中国澳门、日本、新西兰、法国,预期寿命在22—24岁之间。当年男性的世界平均水平为18.8岁,中国是18.5岁,低于世界水平0.3岁;世界排名为第87位。
2010—2015年间,在世界200个国家和地区中,60岁的女性预期寿命排名前10的为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法国、西班牙、马提尼克、瑞士、瓜德罗普岛、澳大利亚、意大利,预期寿命在26—29岁之间。当年女性的世界平均水平为21.6岁,中国是20.7岁,低于世界水平0.9岁;世界排名为第104位。
2010—2015年间,在世界201个国家和地区中,65岁的男性预期寿命排名前10的为巴巴多斯、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瑞士、日本、以色列、冰岛、法国、巴拿马、加拿大,预期寿命在18—20岁之间。当年男性的世界平均水平为15.1岁,中国是13.9岁,低于世界水平1.2岁;世界排名第112位。
2010—2015年间,在世界201个国家和地区中,65岁的女性预期寿命排名前10的为日本、中国香港、法国、中国澳门、西班牙、瓜德罗普岛、马提尼克、瑞士、澳大利亚、意大利,预期寿命在22—24岁之间。当年女性的世界平均水平为17.8岁,中国是16.8岁,低于世界水平1.0岁;世界排名为第111位。
综上所述,世界上2010—2015年间年龄为60岁的人的预期寿命排名前10的国家和地区中,男性和女性都在前10名中有6个国家和地区,即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法国、瑞士和澳大利亚;只有女性在前10名中的另外4个国家和地区的是西班牙、马提尼克、瓜德罗普岛、意大利;只有男性在前10名中的另外4个国家和地区是冰岛、以色列、加拿大和新西兰。
从所在的地区看,男性前10中,亚洲有3个——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以色列,欧洲有3个——瑞士、冰岛和法国,大洋洲有2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还有1个在北美——加拿大。女性前10中,亚洲有3个——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欧洲有4个——法国,西班牙、瑞士和意大利,澳洲有1个——澳大利亚,还有2个在加勒比海地区和拉丁美洲——马提尼克和瓜德罗普岛。
世界上2010—2015年间年龄为65岁的人的预期寿命排名前10的国家和地区中,女性和男性都在前10名中有5个国家和地区,即日本、中国香港、法国瑞士和澳大利亚;只有女性在前10名中的另外5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澳门、西班牙、瓜德罗普岛、马提尼克、意大利;只有男性在前10名中的另外5个国家和地区是巴巴多斯、以色列、冰岛、巴拿马、加拿大。
从所在的地区看,女性前10中,亚洲有3个——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欧洲有4个——法国、西班牙、瑞士和意大利,大洋洲有1个——澳大利亚,还有2个在加勒比海地区和拉丁美洲——瓜德罗普岛和马提尼克。男性前10中,亚洲有3个——中国香港、日本和以色列,欧洲有3个——瑞士、冰岛和法国,澳洲有1个——澳大利亚,北美洲有一个——加拿大,还有2个在加勒比海地区和拉丁美洲——巴巴多斯和巴拿马。
此外,常用的概念还有健康预期寿命。沙拉·拉迪特卡和詹姆斯·拉迪特卡(SarahLaditka&JamesLaditka)指出:健康预期寿命也称为积极预期寿命,现在已经成为衡量人口健康的有用指标。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预期寿命”下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在某个年龄不受疾病、死亡和机能障碍的影响,有望在健康状态下生活的年数”。
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卫生统计2022》给我们提供了2019年世界各国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的数据。我们据此来做分析:
就地区而言,在健康预期寿命排位前10的国家和地区中,亚洲有4个——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以色列,而且夺得了前三位;其他的6个都在欧洲——瑞士、塞浦路斯、法国、西班牙、冰岛和意大利。
如果我们把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相差的岁数称为“不健康预期寿命”:最高的为西班牙和意大利,均为11.1,最低的是新加坡,为9.6。看来健康预期寿命排名前10的国家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还挺大。
饶有兴味的是:之前,我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2000年、2012年和2019年中国人——男性、女性和不分性别——平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的数据,我们据此来做分析: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到,2000年出生的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女性和不分性别分别为70岁、73岁、71岁;而健康预期寿命则分别为63岁、66岁、64岁;平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均为7岁。2012年出生的人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女性和不分性别分别为74岁、77岁、75岁;而健康预期寿命则为67岁、69岁、68岁,平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则为7岁、8岁、7岁。从在2000年到2012年间,虽然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男性、女性和不分性别都分别增加了3—4岁不等,但健康预期寿命和平均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几乎是同步,并无明显进步。2019年,平均预期寿命男性、女性和不分性别分别为75岁、81岁、77岁,健康预期寿命则为67岁、70岁、69岁。比2012年平均预期寿命分别增长了1岁、4岁、2岁,健康预期寿命增长了0岁、1岁、1岁,平均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不减反增,进一步扩大到8岁、9岁和8岁。当时,对这样的结果还感到很失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