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坏了可以再买,钱丢了可以再赚,笔记软件可以再换,可是你所记录的文字、拍摄的图片、录制的视频,一旦丢失就意味着你的人生从此空缺了一块难再弥补的漏洞。就算能够得到修复,你也不得不体验同一件事做两遍的痛苦,这种切肤之痛只有经历过才能痛彻心扉。
所以本文将为你呈现以下内容
注意:
你的硬盘比你想象的更不可靠
云端数据比你想象的更加安全
你的数据永远都处在风险之中
尽管云计算服务商与云笔记公司都对用户信誓旦旦地承诺,他们会竭尽所能地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但事实说明这暂时还只能是个美好的祝愿。
这个原则在备份这件事上算得上是世界公认的金科玉律,尽管现在还有4-3-2-1,3-2-2之类的变种,但对普通人来说,3-2-1就已经算是尽善尽美的备份原则了。
注意
群晖NAS是我的数据备份中枢,而NAS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小小的铁盒子,里面放了很多块大容量的硬盘,并且有一个7*24小时开机的处理器,可以像个人电脑一样处理一些简单的存储和上传任务。
NAS可以用网线或WiFi直连电脑,使得我们能够将电脑中的数据上传到这个独立的铁盒子中,以完成第一次备份;NAS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云存储服务进行连接,比如百度网盘、GoogleDrive之类的网络服务,使得NAS中的数据还能够继续上传到云端,以完成第二次备份。
我的MacBook和Windows上的所有的重要文档都自动上传到了NAS上,成为我的第一份数据副本。
而且这台NAS的存储池做了SHR模式的备份(类似Raid5),在这个模式下,假设我有4块硬盘,就算坏掉了其中任意一块,NAS也能正常使用,并且只要拔掉坏了的硬盘,换上新的,所有数据就可以被完美地自动修复。
群晖数据加密
你还可以在群晖中创建一个独立加密的共享文件夹,它会用AES-256级别的算法加密整个文件夹,以防止你的整台群晖或者群晖里的硬盘被盗。在文件夹单独加密的情况下,即使你拥有最高的管理员权限,如果没有解密的秘钥,这个文件夹也将是不可访问的。
群晖NAS上有个套件(App)叫CloudSync,能够将NAS与目前主流的云存储服务进行连接,如下图所示:
通常我不怎么频繁地使用这个方法,只会每个月备份一次。但如果你的群晖盘位不够做SHR或者Raid备份,就可以用这个方法使用移动硬盘进行定期备份。
群晖NAS有个套件叫USBCopy,可以设置为当移动硬盘插入NAS的USB口时,自动将指定的文件夹备份到移动硬盘中。
另外,如果你还需要加密备份到移动硬盘的话,则可以使用HyperBackup这个套件。
如此一来,如果将MacBook或Windows上的数据算在内,我现在的所有数据都拥有至少4份副本,并且其中有一份是加密存储在云端上,如果这样还能丢数据的话,那我只能微笑地面对恐惧了:-)
群晖NAS说到底是个昂贵的东西,比NAS更贵的则是塞在里边的硬盘和配件。
我目前使用的DS920+搭配4块8TNAS硬盘总价已经超过一万,但就我目前的体验来看,其实再降两级也完全足够,毕竟我对Docker和虚拟机之类的需求真的很少,所以如果你纯粹只是想用NAS来做简单的文档与影音文件的管理与备份,我认为群晖入门款的DS220+完全够用,或者你也可以选购价格相对更低的威联通。
如果你没有类似群晖这种在备份时能自动加密的设备,那么在我们将文档上传到云端之前,或者使用其他存储设备进行备份之前,你可能会需要对这些文档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密处理,以防止诸如网盘账号泄露、或者整个移动硬盘丢失导致数据被第三方获取的情况发生。
1、使用压缩软件进行加密
2、使用专业的加密工具进行加密
加密后的文件将带有.crypto的格式后缀,不熟悉这款软件的人根本不知道这种后缀格式的文件是干嘛用的,无形之中又多了一层私密性。
这个场景更适用于电脑送修,或者是预防个人电脑失窃等情况的发生。
Windows有两种方式启用Bitlocker进行加密
设置你的密码后,之后系统就会对整个分区进行加密
上面介绍的三种加密方法,我想已经基本能满足一般用户偶尔的加密需求了,但是Bitlocker会对整个分区的性能有影响,Encrypto每次都需要单独对文件进行加密或解密,长期使用的话还是相对繁琐。
创建完保险库后,在你的电脑上就会出现一个虚拟磁盘,就像插入一个U盘一样,所有被放进这个磁盘的文件都会被自动加密。而锁定保险库后,就相当于你拔掉了U盘,这个保险库就会消失,任何人都无法再访问这些文件。
在我看看来,Cryptomator是更适合用来搭配网盘进行加密同步的一个软件。
而Cryptomator表示,什么年代了还在用传统加密它所创建的保险库中,所有的文件都是被单独加密的,这就意味着即便是将整个保险库都放在同步盘中,就算有某个文件被改动后需要重新加密,那也只需要重新同步有变动的文件即可,这就使得公共网盘的端到端加密成为可能。
将保险库同步到另一台电脑上后,同样用Cryptomator打开就可以解密了。
如果你的电脑里有两块互相独立的硬盘,不是D盘和E盘的那种独立,而是两块在物理上可以互相抽离的硬盘,或者如果你有任何可外接的存储设备,例如U盘或者移动硬盘,那么这两个存储设备在互相独立的基础上,是不太可能同时坏掉的。
还是要再次强调一遍,如果你只有一个硬盘,哪怕分区分了D盘和E盘,由于这两个盘符本质上还是在同一个硬盘内,所以但凡硬盘损坏,那么你将同时无法访问你的D盘或者E盘,这两个盘符一定要是在两个不同的物理硬盘上才行。
排除特定文件夹
设置备份的频率
其实但凡你能够使用最常见的网盘服务进行定期(或自动)的数据备份,你的数据安全程度就已经能遥遥领先绝大部分用户了,毕竟多的是将所有重要数据都存放在同一个硬盘里的人,一旦硬盘损坏,所有数据就被一锅端了。并且你还要知道的一点是,固态硬盘一旦损坏,它的修复难度将远远高于机械硬盘。
所以问题来了,什么样的网络存储服务适合用来备份数据呢?
坚果云
国内体验稍微好一点的文件备份&同步服务我会选择坚果云,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空间太小,就算订阅专业版也只有42G,所以只适合用来存储和同步文档类资料。
不过就算如此我也强烈建议你不要只用网盘来备份你的数据,毕竟坚果云(包括百度网盘)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数据丢失的情况。现在的小容量的U盘也不过一杯奶茶钱,64G足够用来装完这辈子和下辈子的笔记文档了,所以建议结合上文提到的FreeFileSync来做双重备份会更加稳妥。
OneDrive
OneDrive可能是目前国内几个网盘服务中,相对便宜又靠谱的一个。你可以找几个朋友共同合租一个Office365家庭版套餐,平均到每个人只要50~60,不仅能够使用正版的Office,还自带1T容量的OneDrive。
并且我也会建议你在使用Office文件时,打开它的「自动保存」功能,以便能随时将你的文件上传到OneDrive上。
需要注意的是,请不要购买那种价格非常低的Office365账号,将你的重要数据存放在随时可能被ban的账号上,无异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使用下面这两款免费软件,可以将多个网盘(或者同一个网盘的多个账号)直接映射到本地,如果网速足够,就可以直接将网盘当成一个硬盘使用,在备份和同步体积较小的文档类数据时,体验远比OneDrive自带的本地盘功能要好。
Cyberduck与Cryptomator的无缝联动
我这里将Cryptomator的保险库创建在了坚果云中,那么当我使用Cyberduck打开了坚果云内的这个保险库时,它会自动识别出这个文件夹是用Cryptomator加密的,输入密码后你就能在本地访问坚果云网盘中的加密保险库了,省去了将保险库下载到本地再解密的过程,真的非常非常方便。
解密后的保险库
未解密、直接访问的保险库
显然,上述提及的所有备份、加密以及同步手段,全都与云端笔记无缘,但本地笔记与云端笔记并不是站到了互相对立的两端,而是各占圆的一半,缺了谁都不完整。那么在本地与云端之间,我们应当遵循何种策略进行选择呢?
核心理念:按照内容的有效期选择笔记工具
显然没有任何一家云笔记服务商能给你这种承诺,微软谷歌的服务都有关停的时候,所以你也应当明白,云笔记只是一种「需要持续付费的服务」,服务或终止于你停止付费那天,或终止于经营不善倒闭的那天。
你的数据只有放在你的硬盘里才能真正属于你自己,所以前文讨论的那几种备份方法就能派上用场了。
工作时的流水账报告、短期的任务与计划、有效期较短的备忘录,或者任何你认为即使丢失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的内容,则不论是本地文档或在线文档都可使用,选择你最习惯、最趁手的那一款即可。
可以预见的是,目前主流的云笔记至少在未来5年都将持续存在,那些你觉得五年后大概率将不再被需要的文档,尽可放心地放在云端之上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明白云文档的特性,能否持有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云文档,是否清楚云文档存在的风险与隐患,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对你的数据的掌握程度。
无需安装、开箱即用、以及最重要的云同步是所有云笔记与生俱来的能力,但享受这些优点的同时,你应当清楚云端背后「附赠」的风险,就像你要知道选择本地笔记也可能遭遇笔记误删、硬盘损坏等问题一样。
云端笔记的最大优势,就是不需要像那些纯本地在线的笔记一样,需要费心去折腾多端同步的方法。毕竟如果你试过Obsidian的iOS与Windows客户端的同步,就会明白要想顺畅地全平台同步Obsidian将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除非付费)。
但云端笔记在安全与隐私这件事上,还是完全无法与本地笔记相提并论的。
上述四点是所有云笔记都不会告诉你的事实,但你一定要心里有数,才能更好地判断什么样的内容适合放在云端之上。
否则未来一旦你离开这家企业,你就将立即失去这些文档的访问权限,不论你找谁都没用。
如果你已经从「内容的有效期」这个维度判断,将数据放在云端也不是不行,那么我认为云笔记软件其实在多数情况下,不论是便捷性还是功能性上都要好于完全本地离线的笔记软件,毕竟云端意味着付费,而付费意味着能支持开发更多的功能。
但这时并不意味着你应该以「笔记功能的丰富与否」来判断一款笔记软件的好坏,否则印象笔记大概能做到天下第一吧,我认为还有两个重要因素是你需要认真考量的。
最不体面的笔记软件是不管你付不付费,它都要锁住你的所有笔记,生怕一让你导出,你就立马要移情别恋,所以焊死车门,谁都别想下车。什么叫不自信,这就叫不自信。
所以如果你要选择这些类型的笔记软件,就得做好一辈子不迁移数据的心理准备。
注意:弹幕统计无法做太细致的数据清理,没办法排除单用户重复发言,也没有录入使用缩写或错别字的弹幕
注:
以Notion为例,你可以一键将整个笔记库内的所有内容导出为HTML、Markdown以及CSV格式,虽然你并不能将这些导出的数据重新导入Notion,但至少你的所有文本、图片、以及表格都能切切实实地存储在你的本地硬盘中。
我这两三年来存储在Notion的笔记一共有3.2G的大小,超过6000个Page。建议你在导出时,将导出格式选择为HTML,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导出文件的可读性。
所以你觉得Noiton是因为一百亿刀估值了才能这样,还是是因为这样才能一百亿刀估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