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管理的意见》(皖教秘高〔2020〕67号)要求,由大赛组委会提交的《2020年安徽省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赛项规程》,经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审定通过,现将赛项规程予以公布。大赛组委会要严格按照规程开展各项竞赛组织工作。请各高校按照规程要求,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学生参赛。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
2020年9月25日
2020年安徽省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名称:安徽省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
英语翻译:AnhuiCollegeStudents’InterculturalCompetenceContest
赛项组别:本科组
二、竞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安徽大学
承办单位具体负责大赛的保障工作,包括场地、设备、餐饮、安全、志愿者服务等。
各参赛高校在组委会和承办单位指导下参与竞赛工作,其竞赛组织工作由各校教务部门负责。各参赛高校应成立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一名负责人,具体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负责人联系方式应通报组委会秘书处,以便工作联系。
(一)组委会
主任:
储常连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副主任:
梁祥君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薛照明安徽大学副校长
委员:
朱永国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
各参赛高校外语院(系)负责人
(二)专家委员会
张红玲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张喜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彭仁忠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朱晓申温州大学教授
张四红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林莉兰安徽建筑大学教授
(三)仲裁委员会
孙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曹军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秘书长
刘进芜湖翻译协会会长
(四)秘书处
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安徽大学外语学院
秘书长:
詹全旺安徽大学外语学院院长
秘书:
戚涛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
徐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安徽经理
三、竞赛目的
大赛以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外语能力为宗旨,专注打造大学生语言文化类一流竞赛平台,为大学生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创新创业合作提供能力支撑,为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创新探索,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掘培养卓越国际化人才。
四、竞赛内容
(一)竞赛内容
(二)竞赛方案
初赛由各参赛高校参照决赛要求自行组织,最终每校推荐一个参赛团队报名参加决赛。
决赛由大赛组委会统一组织,第一轮即案例展示分析成绩前60%进入第二轮即情境述评,两轮总成绩排名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五、竞赛方式
比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参赛语种为英语。
(一)初赛(9-11月上旬)
各参赛高校应组织开展校内初赛选拔,参照决赛评分标准认真做好参赛团队的选拔,最终每校推荐一个参赛团队报名参加决赛。未经学校公开选拔的团队,不得报名参赛。
初赛为校级选拔赛,采用团队赛形式,参赛团队参照决赛案例展示分析环节,编写案例并制作PPT,进行10分钟展示分析和5分钟回答评委提问。
(二)决赛(11月下旬)
决赛即省赛,采用团队赛形式,包括案例展示分析、情境述评、回答评委提问等环节。
六、竞赛流程
内容
说明
9月-11月上旬
初赛选拔
各校组织初赛,开展赛前训练,参赛团队编写跨文化案例,制作参赛PPT,根据案例编排现场展示。
11月10日前
决赛报名
提交报名表和承诺书。
11月10-20日
提交材料
11月20日下午
报到
各校根据比赛通知报到,提前熟悉赛场,并进行抽签。
11月21日-22日
决赛
11月21日进行第一轮即案例展示分析环节,11月22日进行第二轮即情境述评环节,比赛结束后当天公布成绩。
12月
发布获奖结果
获奖名单公示、公布。
七、竞赛试题
竞赛试题,包括自主编写跨文化案例、跨文化情境视频。案例文本体例、展示PPT示例、跨文化情境视频实例从大赛官方网站下载。
八、竞赛规则
(一)报名资格
(二)报名要求
(三)赛前准备
所有专家/裁判和大赛组委会及秘书处成员需签署承诺书。
现场决赛,2020年11月21日-11月22日。
参赛团队报到、熟悉比赛场地
11月20日晚7点
在赛场召开领队会议
11月20日晚7点30分
现场抽签、彩排走场
11月21日上午7点30分
参赛团队在候赛室候场
11月21日上午8点
比赛开始
先进行第一轮即案例展示分析环节,后进行第二轮即情境述评环节。比赛出场顺序由各参赛团队领队或选手于赛前一天彩排现场抽签决定。
(五)成绩公布
现场打分,现场公布成绩。大赛成绩经竞赛组委会网站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并将获奖名单在高教网再次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颁发获奖证书。
九、竞赛环境
(一)竞赛场地
竞赛场地由承办高校提供,须满足各个比赛环节实施的条件。
总赛场,1个至少能容纳200人的大教室或会议室,用于比赛和开闭幕式等。
备赛室,3个独立小教室,教室内需有多媒体设备,用于情境述评环节备赛。
候赛室,1个至少能容纳100人的大教室或会议室,用于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休息。
十、技术平台
大赛技术平台由外教社提供支持,包括但不限于:
十一、成绩评定
(一)评分标准
大赛考察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和跨文化语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体评价指标及分值如下:
1.案例展示分析环节
评分项目
案例展示分析(60%)
基于案例问答(20%)
开放式问答(20%)
具体要求
展示与分析(团队协作);
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
准确性;
条理性;
逻辑性强,条理清晰;
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表达明确,说服力强。
2.情境述评环节
情境述评(60%)
基于述评问答(20%)
中国故事问答(20%)
团队协作;就其中展现的问题结合恰当的跨文化理论进行述评,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
内容生动性;
民族性;
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二)评分方法
由7-9名省外及省内非参赛高校从事跨文化教学与研究的专家担任评委,进行现场评分。案例展示分析环节,满分100分。情境述评环节,满分100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取算术平均分(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为单个环节得分。评委打分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评分区间为80-100分。
决赛总成绩=案例展示分析得分(占50%)+情境述评得分(占50%)
十二、奖项设定
按照决赛总成绩得分高低,按入围省赛团队数的10%、20%、30%设定一、二、三等奖,获一等奖的参赛团队指导教师为“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奖不超过入围省赛院校总数的20%。
十三、赛项安全
赛事安全是技能竞赛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赛事筹备和运行工作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大赛组委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大赛期间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工作人员及观众的人身安全。
(一)比赛环境
竞赛场地(含机房、体育馆、多媒体教室等)用电应报备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赛前会针对竞赛场地电线路进行检查,充分保障场地用电安全。同时配备后勤管理机动人员1名,用于竞赛过程现场用电安全维护。
(二)生活条件
参赛选手在各校指导老师带领下入住学校附近宾馆或由组委会指定宾馆。交通食宿费用由各参赛队伍自行承担。
(三)组队责任
参赛高校必须安排一名领队负责参赛师生的人身安全,并为参赛师生购买人身保险。各校指导老师应充分保证学生交通、食宿安全,指导学生训练,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参加竞赛,营造良好的参赛氛围。
(四)应急处理
比赛期间,承办高校将会同学校后勤部门做好供电、供水保障,一经发生断电、断水,立即启动备用线路供电应急预案和备用水供水应急预案。
(五)处罚措施
竞赛期间对于不能严格执行竞赛规则、违反竞赛规定的参赛队员,取消其参赛资格及成绩,并禁止参加下一年度的安徽省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
十四、竞赛须知
(一)参赛队须知
1.参赛选手及指导教师在报名获得确认后,不得再更换选手名单。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因故无法参赛,须由所在学校于赛项开赛七个工作日之前出具书面说明,经大赛组委会核实同意后方可更换。
2.大赛不收取参赛费用与报名费用。
(二)指导教师须知
1.各参赛高校须指定一名指导教师为领队,领队负责对所有选手、指导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实现与赛场安全管理的对接。
2.领队按大赛组委会要求准时参加领队会议,并认真传达落实会议要求。
3.对申诉的仲裁结果,领队要带头服从和执行,并做好选手工作。
4.指导教师应及时查看有关赛项的通知和内容,认真研究和掌握本赛项竞赛规程,指导选手做好赛前准备,督促选手带好学生证和身份证等。
6.指导教师在比赛期间应严格遵守比赛规则,不得私自接触评委人员。教育选手树立良好的赛风,听从指挥,服从评委,不弄虚作假,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如发现弄虚作假者,取消参赛资格,参赛成绩无效。
7.竞赛过程中,未经评委许可,领队、指导教师及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竞赛现场。
(三)参赛选手须知
1.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服从指挥,依据大赛组委会指定路线进入和离开赛场。
2.比赛过程中如遇问题,需举手向评委示意,选手之间不得互相询问,由评委记录并现场处理,违者按作弊处理。若突发故障导致比赛中断,应提请仲裁至现场确认原因,并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
(四)工作人员须知
1.服从大赛组委会统一指挥,认真履行职责。按时到岗,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做好分配的各项工作,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2.协助大赛组委会做好大赛有关服务工作。认真检查、核准选手证件,发现不允许带入赛场的物品,交由参赛队随行人员保管;引导选手进入和离开赛场,不得带领非参赛选手进入赛场。
3.遇突发事件时,应及时报告大赛组委会,同时做好疏导工作,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确保比赛圆满成功。
十五、申诉与仲裁
本赛项在比赛过程中若出现有失公正或有关人员违规等现象,代表队领队可在比赛结束后2小时之内向仲裁组提出书面申诉。大赛仲裁委员会在接到申诉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十六、竞赛观摩
十七、竞赛直播(竞赛录像)
1.赛场内部署无盲点录像设备,能全程实时录制并播送赛场情况;
2.有条件的可使用网上直播系统;
3.多机位拍摄开闭幕式,制作优秀选手采访、优秀指导教师采访、裁判专家点评和企业人士采访视频资料,突出赛项的技能重点与优势特色,为宣传、仲裁、资源转化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