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案例北京推老人意外险:摔倒可获赔偿

北京首推老人意外险:政府为京籍老人买单

在京生活的300多万老年人,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或逛公园、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受伤害,将可获意外伤害保险赔付。

为提高老年人抵御意外风险能力,发挥商业保险的重要补充作用,11月27日上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老龄办依托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在全市范围内推出专门针对在京生活或工作的50至60周岁退休人员、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意外伤害保险项目,为老年人在各类活动场所发生意外伤害时提供保障。

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表示,在京生活的老年人享受多项优待政策,因此出行范围和参与活动越来越广泛,而出现意外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政府出资为老年人购买意外保险,从提高风险意识和保障制度设计方面未雨绸缪。

其中,政府统保老年人将由市老龄办统一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签订保险协议,并向其支付保险费用。其他老年人如有购买意愿,可持参保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就近的中国人寿服务中心柜面办理。政府鼓励社会各界以企业捐赠、社会赞助、集体出资、子女购买等形式为老年人购买保险。

保险范围

含优惠老年人的各场所

北京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保障范围涵盖老年人可享受优惠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各类场所,涉及市域内公交车、出租车、地铁(城铁)等三种公共交通工具,公园、博物馆(院)、公共体育场馆、医疗机构等十二种公共服务场所,以及养老管理服务中心(站)、养老(助残)餐桌以及托老(残)所等六类为老服务单位。

老年人如被他人撞倒,是否能获理赔?据介绍,只要在理赔范围内,无论是否有第三方责任人,保险均将予以赔偿。

北京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保障范围

1.老年人乘市域内公交、出租、地铁期间

2.老年人进入市域内以下公共服务场所:(1)为本市老年人提供优惠的各类公园、风景名胜等旅游景区;(2)为本市老年人提供优惠的各类博物馆(院),美术、科技和纪念场馆,烈士纪念建筑物,名人故居,公共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3)政府支持的室外健身场地和为本市老年人提供优惠的公共体育场馆,各级文化馆(站、宫、活动中心、室),各级社区服务中心(站)和养老管理服务中心(站)、老年活动中心(站、室),老年学习培训场所、养老(助残)餐桌以及托老(残)所;(4)各级医疗机构。

3.老年人参加北京市域内以下活动:(1)参加政府机关、部门或社会组织举行的各种针对老年人的公益活动及会议期间;(2)老年志愿者参与的社会服务。

4.其他保险责任范围(北京市域内):(1)老年人在接受与政府签约的为老服务单位服务的过程中;(2)老年人在接受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注:志愿者须为政府机关、部门或社会组织统一招募的志愿者或须持“中国社区志愿者证”。

费用理赔参保人仅需承担15元保费

年度保险费为17元/份,保险期限为一年。其中,具有北京户籍60周岁及以上的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享受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及失独老年人,由市财政统一出资投保,每人享受一份,近7万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受益。

凡属于自主参保的老年人,中国人寿给予每份2元的保费优惠,参保人仅需承担15元保费,每人最多可投保4份。

每人最多可以获赔20万元

保单生效后,被保险人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发生意外导致身故、残疾、烧烫伤等情况最高赔付保险金5万元,养老(助残)餐桌或托老(残)所就餐引发的食物中毒导致身故、残疾最高赔付保险金5万元,因意外伤害发生的门诊、住院医疗费用最高赔付5000元。

由于每人最多可投保4份,因此最多可获赔20万元。

保险期间为一年。自2013年12月16日起开始面向社会受理投保申请,保险期间以保险凭证为准。享受政府财政统一出资参保的老年人,保险期间自2013年12月1日起至2014年11月30日。

延伸回应“讹人老太”反映意外受伤诉求

“尤其是骨折后会导致健康水平呈抖线下降,这种困境会导致老年人有很多恢复健康的诉求。”李红兵表示,满足这些诉求有多种途径,北京推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的重要初衷就是在老年人面临风险后有更好的保障。

期待“老人意外险”推而广之

北京推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就是希望借助保险救助的兜底,解除老人的后顾之忧。这不仅是对老年人的关爱与呵护,更是对社会道德的减压和护航,其政策善意毋庸置疑。

天有不测风云,不仅老人,儿童、残疾人乃至健全的成年人,都有可能遇到意外伤害。2011年5月1日起,天津率先推出“全民意外伤害险”,凡参加基本医保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都将获得意外伤害险,保费由政府缴纳。从长远来看,我们更期待“老人意外伤害险”也能升级为“全民意外伤害险”,在更多的地方推广开来。

老年人意外险,由谁埋单?

不可否认,在一些“讹人”事件中,核心的问题是保障制度的不到位。如今,北京推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就是希望借助保险救助的兜底,解除老人的后顾之忧,减少讹人事件的发生。这是对社会道德的减压和护航,其政策善意毋庸置疑。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能发挥多大作用,还应“看疗效”。

此前市场上其实不乏同类产品,但并未取得成效。一方面,是老年人舍不得为自己花钱,加之对保险缺乏了解,担心投保容易理赔难,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参保人数太少,也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运营风险。去年,北京市针对养老机构首次推出“养老院险”,承保公司负责人就坦言“赔穿了”。如果这老年人意外伤害险遭遇同样的命运,保险公司还会继续开展下去吗?

据介绍,北京户籍60周岁及以上享受“低保”人员、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及失独老年人,由北京市财政统一出资投保。在给予肯定的同时,我们更希望政府部门将服务进行到底,统一为全市老人购买意外伤害险。政府埋单,可以彻底消除因种种原因造成的失保行为,为广大老年人撑起保护伞。

事实上,不光是老人,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意外伤害。据悉,从2011年5月1日起,天津率先推出“全民意外伤害险”,凡参加基本医保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都将获得意外伤害险,保费由政府缴纳。从长远来看,我们更期待“老人意外伤害险”也能升级为“全民意外伤害险”,在更多的地方推广开来。毕竟,政府埋单“全民意外伤害险”,正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广大民众共享改革成果的一种体现。

“老人意外险”,您终于来了

四川“讹人老太”的故事还没有最终答案,首都北京好像找到了一个防止讹人的妙招——推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虽然这份保险目前看来是由商业保险公司负责实施,但是,之于改变我国老人的权利现状尤其是应对突发意外事故,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老人讹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在社会层面,尤其是福利和保障领域,我国老人出现意外时缺少保障与医疗高成本化,是讹人现象屡屡出现的其中一个原因。正如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所说的,“如果确实存在讹人现象,也是因为老人出于自身保障体制不到位而不得已为之。他不知道自己这一跤要搭上多少钱”。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推出,有可能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但是,“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的社会意义,绝不仅仅在这一挽回社会公德的层面。除此之外,这对于300万北京老人也确实是一笔实实在在的实惠。一者,“门槛非常低”,这份保险的年度保险费仅为每份17元,一人最高可购买4份。在保单生效后,被保险人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发生意外最高赔付保险金5万元。

二者,公共财政的有效参与,也会给各个地方政府做出表率。据了解,北京市将对60周岁及以上享受低保人员、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及失独老年人,由北京市财政统一出资投保,每人一份。政府的积极参与,会让更多的老人得到实惠,而这也正是当下各地政府应该具有的态度。

这是一项专门的“老人权利”。眼下的情况是,我们太缺少这种针对专门人群而设立的小型保险了。值得期待的是,其他省份也将会陆续推广这种保险制度。这也算是各地老人们的一个福音。

【启示与思考】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这样的传统文化熏陶之下,我们始终相信绝大多数老者都会对帮助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刻意诬陷者少之又少。正因为搀扶老人、平安无事的情况太常见,而帮助老人反被诬陷具有“新闻点”,所以这种“小概率事件”才时不时见诸报端,让一些人产生了不必要的担心。

现在我们看到,公安机关完全有能力查清事实真相,而且会对敲诈勒索者依法做出处罚,这就让热心人少了一份后顾之忧,也对“碰瓷”的人产生了一份威慑。本市的最新政策规定,低保、“三无”、失独等困难老人不需要自己缴纳保费,其他老年人自主投保每年也只需要缴纳十多元钱,就可以拥有一份意外伤害险,万一老人在公共场所摔伤,就可以获得赔偿。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老人经济困难、没有子女或者子女不孝,摔伤后无力承担医药费,也就有了诬陷别人的“动机”。反之,如果他们老有所依、伤有所养,诬陷好人就会成为“更小”的小概率事件,再加上公安机关的调查执法“给力”,遇到老人摔倒假装没看见,也就更没有了借口。

意外伤害险作为一种商业保险项目,在现实之中并不鲜见,意外伤害保险也可以作为附加险附加于各种人身保险合同。但针对老年人群体推出意外伤害险,在国内并不多见。其推行填补了商业类保险对于高龄老人保险的空白,也为符合保险条件的老人提供意外伤害保障。

老人作为弱势群体,其“老有所养”的范畴里,理应有“老有所保”的权利,使之获得更广泛更可靠的保障。更重要的是,作为由政府主导和推动的一项保障措施,具有惠民的善意,加上公共财政为弱势群体的兜底,北京首推老年人意外伤害险的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广。同时,在特殊群体获得更大利益保障的情况下,对于社会道德也将起着引导和保护的作用。

在国人大多处于“扶与不扶”的纠结之中时,“老人讹诈”却在不断地上演,比如最近引起全民大声讨的“达州老太讹诈事件”事件。此事虽然最后通过法律框架得到解决,但其对于社会信任的伤害不容小视,何以会不断出现“老而不尊”的讹诈,相应的反思才刚刚开始。

老人们本是良知的护卫者,道德的坚守者,何以会“一讹到底”呢?其间不乏诸多可作解释的理由,一是老年人的意识迟缓,不但动作反应慢,头脑也迟钝,迟钝也还好,更要命的是他们对应性的反应迟缓甚至丧失。二是老人害怕承担由此造成的后果。如果老人在家中地位很低,而又家境贫寒无力承担医疗费用,就可能把自身过错转嫁给别人。之前就有媒体报道,一老太太之所以讹诈扶起者,就是害怕自己在家中受到歧视,于是便把责任推给别人。不可否认其间不乏主观因素,但更应看到客观因素的存在,毕竟老年人身份特殊又是弱势群体,如何实现更好的保护远比单纯的道德抨击更为重要。

正是出于对后果的恐惧,才使得老人们会作出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选择,若不能看到现象背后的潜在因素,就无法对症下药找到解决办法,类似的现象还会屡屡出现。自然,若要进行道德层面的维护,就必须为老人们提供应有的保障。老年人意外伤害险推出之后,无论是自我摔伤的,还是别人撞倒的,老人们都获得了最有效的保障。免去了后顾之忧后,其才会在行为方式上不会走偏。

事实上,善意与良知需要一定的环境才能实现,就像需求理论中的层级一样,只有解决了生存的问题,才会有精神层面更高的追求。自然,倡导和保护社会道德,也需要创造必要的条件,除了要对见义勇为者给予奖励之外,也应从最基础的权利保障入手。这是一种社会治理智慧,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THE END
1.保险人权利及保单选择权条款人身保险合同中与保险人相关的权利很多,这里仅阐述自杀除外条款、犯罪除外条款、战争除外条款等经常出现的特殊条款。 一、自杀除外条款 (一)自杀除外条款的概念 自杀除外条款,是指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合同,自合同成立或复效一定期限内,通常为两年,如果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不予赔付,超过一定期限,则保险...https://www.meipian.cn/58i0potl
2.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纠纷中,“猝死”焦点问题研析目前法院在处理由猝死引发的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纠纷中,在认定保险公司是否应当承担保险责任时,由于医学认知和法律依据的选择不同则会导致不同的裁判结果。为了解近两年司法实践中对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纠纷中猝死保险责任如何认定的裁判观点,我们利用Alpha案例数据库,以“猝死”、“意外伤害”、“一审”为关键字,检索2021至2022...http://jingqinglaw.com/h-nd-5535.html
1.人保有爱,暖心理赔暖人心——人保寿险东莞市分公司理赔案例摘要:2021年,客户A女士不幸确诊“运动神经元病”,人保寿险东莞市分公司理赔人员优先上门协助申请理赔,隔天结案并赔付保险金额30万元整。2023年,A女士再次联系人保寿险东莞市分公司咨询全残的理赔申请流程,理赔人员告知客户需要做伤残鉴定,并多次上门协助A女士办理伤残理赔申请,人保寿险东莞市分公司于理赔申请次日结案支付全...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231662
2.人身意外保险赔付及案例分析——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理赔案例 李某投保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附加了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一天,李某因支气管发炎,去医院求治。医院按照医疗规程操作,先为被保险人进行青霉素皮试,结果呈阴性。然后按医生规定的药物剂量为其注射青霉素。治疗两天后,被保险人发生过敏反应,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医治无效死亡。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是...https://m.cpic.com.cn/c/2021-05-31/1708374.shtml
3.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理赔案例保险理赔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理赔案例 前言:2001年6月6日,某市公安分局为其在职职工向保险公司投保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单中约定投保单位每一在职职工主保险额为20万元,附加意外医疗保险额为1万元。2002年2月23日,被保险人谢某在一酒店因意外情况导致颅脑严重损伤,24日被送往医院抢救,3月22日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https://www.shenlanbao.com/zhishi/7-12170
4.赤峰市中国中小企业公共窗口平台劳务关系即不适用劳动法律规定,但虽然是劳务关系,贵司应为他们购买人身意外伤害方面的商业保险,因为劳务工作者因工作负伤的,公司仍有比照工伤保险待遇赔付的法律责任。 对于未退休的员工,贵司应当签署劳动合同并依法交纳社保。关于劳动合同的期限具体见《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来决定签署固定期限或者无固定期限合同...https://fwpt.cfsme.cn/index/newsShowDetail.action?newsId=2476&catelogId=2
5.非车险常规业务理赔案例汇编(2009版)2、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中的“意外伤害”应如何认定? 【理赔结论】 1.按照保险合同专业解释原则,在保险合同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应按其所属行业或学科的技术标准或公认的定义来解释。医学上认为中暑是由于体液平衡失调,水、盐代谢紊乱,或因阳光直射头部导致脑组织受损所引发的一种急性过热性疾病的总称,临床可分为热射病、...https://doc.mbalib.com/view/4cc71e2481bd344e15cccdc8eec5dbf3.html
6.人身保险理赔案例(通用6篇)以《保险法》第三十条规定来看,“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结合本案例,由于被保险人投保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其合同(老条款)里没有将“遵照医嘱注射药物,导致被保险人的死亡、残废”作责任免除的内容,为此,如果受...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spcmpv5.html
7.保险公司与陈文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判决案例本案中被告提交给原告的机动车商业保险保险单、机动车商业保险免责事项说明书、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车家保定制版上等证据均不能体现残疾鉴定标准及伤残鉴定后按比例赔付的条款。另,被告出示的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产险驾乘意外伤害保险条款、2013年6月8日《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虽载明残疾...https://www.gzchlssws.com/jiaotong/8874.html
8.阜阳市人身保险2022年度部分典型理赔案例行业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保险在生活中变得不可或缺,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生活。保险的每一笔赔付,都有温度,每一次守护,都有速度。2022年人身保险理赔案例中,既有大额“快赔”,也有意外、重疾险赔付案例,充分发挥了保险社会“稳定器”、经济“减震器”的独特作用。 https://www.fynews.net/article-231813-1.html
9.微案例丨对保险公司依据免责条款抗辩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认定鲁法案例【2022】557 裁判要旨 原告依据与被告保险公司签订的农村小额意外伤害保险合同提起人身损害诉讼,被告抗辩该保险合同系格式条款,对此已尽到提示说明义务,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此,保险公司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其无法证明其对该格式条款已尽提示说明义务,应承当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应对原告的人身损害承当赔偿责...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360191
10.劳动自查报告通用15篇集团及各公司一直为全体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还陆续为全体职工缴纳了医疗保险、大病统筹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及补充医疗保险,每年都及时足额缴纳职工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从未出现过拖欠保险金现象。20xx年职工保险费用企业缴纳部分为:养老保险108.5万元;医疗保险19.5万元;失业保险19.9万元,工伤5.4万元。20xx...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30320172448_2565852.html
11.意外医疗保险的报销标准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通常作为意外伤害保险的附加险形式存在。目前市场在售的普通意外伤害保险(区别交通工具类意外伤害保险)一般都会附带意外伤害医疗。意外伤害医疗通常又包含意外门诊医疗和意外住院医疗。也就是说一些小的意外伤害达不到住院的程度(比如说猫...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意外医疗保险的报销标准的知识,跟着华律网小编...https://www.66law.cn/laws/600820.aspx
12.2023包头保险业十大典型理赔案例权益日前,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包头监管分局的指导下,包头市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2023年度包头保险业十大典型理赔案例”,这些理赔案例涵盖了政府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机动车险、财产险、责任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等多个险种,充分展示了包头保险行业在持续推进保险服务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快速应对重大灾害...https://www.workercn.cn/c/2024-01-26/81298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