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点

2017年7月17日,泰州中院金融及破产案件审判庭正式成立。

主要内容:

一是出台《关于为泰州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优质司法保障的十八条意见》。

二是选拔23名具有金融知识背景的人才担任人民陪审员,推进专业陪审。

三是建立金融监管与司法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共享信息资源。

四是严厉打击非吸、集资诈骗等金融犯罪。

五是一体推进全市破产审判工作,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在保护金融债权方面的独特功效。

六是推行“1+1+2”金融审判模式,指导设立巡回法庭、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大力推进金融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拓宽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渠道。

亮点成效:

二是编纂《泰州金融商事审判白皮书》两份,有效进行风险提示,为金融监管机关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开展涉国有融资、担保公司诉讼案件调研,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集聚等问题献计献策。

三是2017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各类金融刑事案件608件,公正审理“12.17”特大网络现金贷团伙犯罪案,判决追赃金额34亿余元,现已执行到位24.15亿余元,化解金融债权33亿余元,有效稳控金融市场安全。深入开展“套路贷”虚假诉讼专项整治,“套路贷”虚假诉讼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新收一审民间借贷案件降幅达50%。

四是运用法治化、市场化方式推动企业破产重整,全力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2017年以来推动731家“僵尸企业”有序出清,盘活土地、厂房2700余万平方米。通过重整,协助妥善安置职工逾万人,盘活各类资产达15.5亿元,引入资金98亿元,有效释放大量生产要素和金融资源。2020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考核中,泰州法院牵头的“办理破产”指标全省排名第一。

复制推广情况:

2020年9月16日,全省法院金融审判会议对泰州法院金融审判经验进行推广。七家基层法院已先后成立专业的金融与破产庭或者审判团队,妥善审理各类金融与破产案件。

11.实施“三比一提升”专项行动

2019年12月,泰州市委、市政府启动重点开发园区高质量项目建设的“三比一提升”行动。

围绕“比质量规模、比推进效率、比产出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总要求,以全市18个开发园区为责任主体,将投资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作为考核对象,确定考核指标体系,及时修订考核办法,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的“三比一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月度快报、双月过堂、季度报告点评、半年现场督查、年度观摩述职”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创新领导方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出征。实行市党政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制度。

二是创新组织形式。将18个重点开发园区分为A、B两档,实行目标差别化、同级竞争、专项考核。

三是创新工作流程。定期组织新开工新竣工项目现场核查认定。

四是创新考核办法。对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专项考核”。对重点开发园区及其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提级管理、专项考核”。

截至2021年末,累计新开工5亿元和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81个,计划总投资2356.5亿元。重大项目数量、规模创地级泰州市组建以来新高。

2020年以来,该做法被南京、常州、山东滨州、陕西咸阳复制推广。

12.打造“泰好办”营商服务品牌

对标国家和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提速、资源要素保障、惠企政策落地、市场法治护航、城市环境提升、作风效能优化“六大专项行动”,打造“审批最简、成本最低、要素最优、执法最公、服务最好、生活最幸福”的“泰好办”营商环境品牌。

一是高起点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实施《2021年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创新明确70条“特色动作”,其中26条首次向社会承诺,37条提档升级,7条全省首创、全市首推,实现由“同质化”竞争向“品牌化”塑造转变。

二是高标准优化政务服务。全市的审批环节平均压缩66%、申报材料平均精简50%以上、审批时限平均提速33%以上,25个行业500余家企业享受到了“一业一证”改革红利,全市实现新设企业常态化半日内办结。

三是高效率解决企业难题。常态开展“三服务一优化”走访活动,累计走访企业3901家,收集反馈问题1557件,并定期跟踪、督查督办,全部问题解决率、满意率分别达96%、97%。

深化PPP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党建+诚信”建设、医疗卫生行业“信用+综合监管”三项工作入选省政务诚信建设推广案例;“热线归并优化”和“推行不动产登记‘四个一’服务”被国办两期《“放管服”改革简报》专题刊发;打造“泰税云”智能沟通咨询平台入选国家发改委《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推广案例;律师服务平台应用工作经验被省高院发文推广;发布企业开办团体标准列入省住所与经营场所改革试点。

13.企业债券申报“直通车”

2018年起两年内,泰州市申报企业债券不需要经省级发改部门转报,直接报送国家发改委。

为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升直接融资比重,2017年初,市发改委制定了“创新融资方式降低企业成本”专项行动计划,建立企业债券项目库,逐项梳理债券品种、债券规模、项目进度,采取“请进门、走下去”的方式,从选择募投项目开始,主动跟进每支债券申报进程及发行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纠正。由于我市该项工作成效在全国领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进行表彰,国家发改委实行“直通车”机制,极大地加快我市企业债券申报进程,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截至2021年末,全市累计获批企业债券46支,规模480.4亿元,支持了10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和运营。我市在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债券、绿色债券、停车场专项债券等创新品种方面均走在全省前列,在落实企业债券风险防控方面措施得当,维护了我市金融系统安全。

全国表彰,省内唯一。泰州获得国办文件公开点名表彰,是国家层面对泰州发展环境及发展成效的充分肯定。该文件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对泰州城市形象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

14.推进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

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依托“药”的优势,推进大健康产业向医疗养生、生态旅游前伸后延,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一是中国医药城建设加快。成立中国医药城发展委员会,出台24条政策措施。2021年底中国医药城落户医药企业超1400家,其中世界知名跨国企业14家,全国生物医药类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列12位。

二是医药制造创新能力增强。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ICGEB)—泰州区域研究中心加快推进,北京大学医学部医药(泰州)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实施。2021年医药产业完成产值806亿元,同比增长10.9%,连续20年位于全国前列。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等进入全国医药工业百强榜。

三是健康服务势头良好。获批苏中首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被吸收为世卫组织健康城市联盟正式会员,投入运营全省集成功能最多的“泰有福”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举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成立文化旅游长三角全域推广中心。

四是健康产业发展机制逐步完善。药品进口口岸检验所加快建设。江苏省药监局泰州审评核查分中心授牌成立。

202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支持泰州等地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泰州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重点围绕全域化布局、全产业协同、全生命周期覆盖等三个方面,高质量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15.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积分制

推出“创新积分贷”产品

2020年我市发布《泰州市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办法》,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实施科技创新积分管理,整合分散在多个部门的科技创新政策,集中折算成“积分红利”,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企业成长性等进行科学赋分。

依据企业科技创新积分搭建“创新积分贷”产品体系:

一是原创性开发“拟增积分贷”产品,企业凭已获但未兑现的积分以及可预期积分,向银行申请贷款;

二是融入式设计“已获积分贷”产品,接入银行现有的“人才贷”“高企贷”“研发贷”等产品,企业凭借积分申请增加授信额度;

三是嫁接式享受“泰信保”担保政策,对前一年度积分处于排行榜前列的企业予以担保费减免;将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纳入企业“征信评价模型”,为企业积累信用。

2021年10月9日,“创新积分贷”产品体系正式发布。既设置线下产品提供多倍增信,也开发线上产品即时获信即时放贷;既有针对积分头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也有覆盖支持30个积分以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企业既可凭已获但未兑现的积分以及可预期积分向合作银行申请贷款,还可凭借已兑现积分申请增加授信额度,获得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放款快的信贷支持。

有效解决轻资产科技型中小企业、早期初创企业融资问题,获评“2021年度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创新项目”。截至2021年末,泰州市“创新积分贷”贷款累计授信达76笔、3.7亿元;放款53笔、3.15亿元。

获新华日报、凤凰网、中国江苏网、江苏经济报、泰州广播电视台、泰州日报、泰州科技、学习强国等媒体宣传报道。

16.开发利用“泰企通”服务平台

2020年,泰州市率先在全省打造了一个整合多部门、多系统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泰企通”服务平台。通过2年的持续推进,平台功能不断创新提升,“线上+线下”工作模式初步形成。

该平台是为全市工业企业专门设立的非审综合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政策推送和解读、诉求直达服务,平台建立了企业驻厂员疫情防控系统、企业疫情直报和督查系统,助力企业科学防疫。

平台被省政府列为江苏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项目,并作为省典型案例向国家网信办报送。

17.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创新“泰信保”+“智改数转”融合模式,对符合条件的“智改数转”项目,优先纳入“泰信保”业务支持范围,减免大部分担保费,代偿风险由基金、合作银行业金融机构、再担保机构和担保机构,分别按20%、20%、40%、20%的比例共同承担。1000万元超额部分银行根据企业实际适当追加其他担保措施,贷款利率上限不超过LPR+100BP。

今年一季度,已经有4家企业“智改数转”项目通过“泰信保”获得放款2400万元,减免企业担保费17.6万元。

收集了13家银行、18个金融产品,编印泰州市“智改数转”金融产品宣传手册,并在全市制造业企业推广。

18.推进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改革

2021年,泰州市推进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低效闲置资源盘活提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优质增量”和“优化存量”来提升整体质量。

出台改革实施意见、推进方案、评价细则3份文件;制定盘活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差别化价格政策、土地奖励3项政策;成立由市委书记朱立凡为组长的市“亩均论英雄”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市、市(区)、园区三级亩均工作专班。

一是聚焦“退”,腾出产业发展空间。将改革与能耗双控等工作相结合,依法依规加速企业的腾退。

二是聚焦“增”,支持优势项目落地。支持低效闲置工业用地优先用于“含金量高、含新量高、含绿量高、含碳量低”的“三高一低”好项目。

三是聚焦“并”,推进企业集聚发展。引导高成长性小微企业进驻“专精特新”小园区;采取“村退园进”的形式,通过建设标准厂房打造特色园中园。

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三个导向。一是消除资源配置扭曲,形成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导向,全年盘活提升低效闲置用地25342亩,占地3亩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幅超15%;二是“三高一低”项目建设导向。统计入库盘活(改造)提升项目314个;三是加速低端低效企业腾退导向,腾退低端低效企业326家,腾退土地9184.6亩,减少能耗25.1万吨标准煤。

19.打好财政组合拳

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改革

围绕“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改革主线,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作用,优化完善财政金融政策体系,通过搭平台、强政策、优产品,着力在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小助微”。

一是立足产业导向,集聚金融资源服务重点项目和主导产业。设立普惠金融专项资金,落实促进企业上市(挂牌)、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扶持我市金融业发展壮大,打造PPP样板示范工程,加大降费奖补和贴息力度,吸引更多金融资源“输血”实体经济。

二是丰富特色产品,撬动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构建政银(担)联动机制,创新运用“两无四有”审贷模式,与40余家金融机构联手打造“泰信保”“富民贷”“小微创业贷”“科技贷款资金池”“农业保险贷”等系列财政普惠金融产品。2021年末,整合资源设立市级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推出“小微贷”“苏科贷”等专项产品。

三是注重降本提效,突出优化财政金融纾困解难。全面落实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引导担保机构逐步将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支持综合金融服务网络升级扩容,开发“富民贷”手机APP,推行“小微贷”“泰信保”业务“线上”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6.5亿元,撬动金融资源支持各类企业和创业主体5000余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30亿元,综合融资成本约5.5%,帮助企业和创业主体节约融资成本超2亿元。

2020年推进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被财政部确定为首批改革试点成效突出城市,经验在全国宣传推广。

20.组建运作信用担保基金

2017年,财政出资组建泰州市信用担保基金,创设“泰信保”融资担保产品,构建“政银担”联动合作与风险分担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坚持从市场主体需求出发,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活放大基金活力。

一是紧扣企业需求持续优化政策,体现“快”字。对“泰信保”业务政策多次进行调整优化,推行“见贷即保”,降低反担保要求,精简业务流程,压缩办理时限,降低担保(保险)费率,扩大减免担保(保险)费企业范围,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融资便利度。

二是压降成本助力经济发展,实现“低”字。积极运用市场报价利率(LPR),贷款利率下调至LPR加不超过100个基点执行,担保(保险)费率降至0.8%/年,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最高不超过5.5%/年。

三是构建载体创新运营模式,突出“新”字。2020年,实施信用担保基金公司制改革转型,组建泰州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作为信用担保基金管理人和“泰信保”等财政普惠产品的运营载体,并成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全国首批股权投资机构。2021年,通过预算安排、资金整合、市县联动出资等方式,信保基金由1亿元扩充至5亿元,政府增信作用逐步放大。

四是多方合作形成扩面合力,强调“合”字。鼓励有合作意愿且符合准入条件的银行、担保及保险机构加大资源倾斜,加入业务合作,共同汇聚支小扶微的政策合力。现业务已由原先只覆盖泰州市区拓展至全市域,合作银行增至29家,合作担保(保险)机构增至11家。

2017年至2021年,“泰信保”业务规模逐年跨上新台阶,累计发放小微普惠贷款73.45亿元,支持市场主体1652户。其中,2021年全年业务新增发放小微普惠贷款36.45亿元,同比增长102.4%,惠及市场主体840户。

2019年“泰信保”获评全国融资担保分险类优秀产品,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充分肯定“泰信保”成效,入选全国政策性融资担保培训课程;泰州市信用担保基金获得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注资支持,并圆满完成各项政策性目标,获国担基金发函肯定。

21.构建“泰惠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政银保企对接机制

一是摸清供需底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全面摸排,把金融需求找出来;梳理政策资源,把金融力量统起来;贯穿产前产中产后,把金融服务联起来。

二是建好对接平台,解决供需不衔接的问题。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统筹推进;财政部门协同配合,指导推进;金融监管等部门通力协作,一体推进。

三是创新金融产品,解决服务不惠民的问题。金融机构推新品、降门槛、优服务,让经营主体多选择、简手续、得实惠。

四是推动整村授信,解决担保抵押难题。由村两委把关推荐,进行整村授信。

五是举办专场对接,解决供需矛盾难题。组织专项对接活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效应不断显现。

六是开展分类帮扶,解决个性需求难题。通过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形式,为市场主体开展个性化服务。

政银保企对接活动启动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各类农业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担保难、抵押物少等难题。2021年,共举办各类对接活动223场,累计签约各类金融服务项目1.25万个、提供支农资金86.5亿元,新增整村授信298个行政村、9014个市场主体,授信额度27亿元,涉农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21%。

农业农村部《农村改革动态》单篇刊发推介,得到农业农村部分管领导和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批示肯定。2021年12月13日,省农业农村厅专门下发《关于推广泰州市金融支农做法经验的通知》(苏农便〔2021〕220号),向全省推广我市经验和做法。

22.深化农业保险创新

2017年,市农保办牵头组织人保、紫金、太平洋三家农业保险公司,为农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需求,发挥农业保险在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减震剂”作用。

自主创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保险条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条款》和《低收入农户水稻收入型保险条款》。

一是助力低收入农户“脱贫摘帽”。2018年至2019年,我市建档立卡的16361户低收入农户积极投保《低收入农户水稻收入型保险》,为2.94万亩水稻提供5052.46万元的风险保障,确保农户每亩水稻收入平均达到1683元。两年来理赔资金达237万元,平均每户理赔资金为145元。

二是扩大特色农产品“知名度”。2018年至2021年我市积极宣传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保险条款》,为泰州特色瓜果、蔬菜、大米、水产、肉脯等农副产品提供7200万元的风险保障。同时,参保的经营主体可以冠名保险标识,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公信度,扩大销售渠道、增加效益。

三是给农户吃上“定心丸”。《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条款》能有效化解规模主体经营不善“跑路”而未支付农户流转费的难题,既保证了土地流出农户合法权益,又维护了农村和谐和社会稳定。2021年,我市有15.1万亩的承包地参保,实现182万元保费,防范1.22亿元风险。

省主管部门借鉴《低收入农户水稻收入型保险条款》保障农户种植收益的内核,在全省推进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

23.推进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苏贸贷”

2018年5月,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和中信保江苏分公司共同推出“苏贸贷”融资业务,省财政厅设立近3亿元资金池,鼓励合作银行至少放大10倍融资授信,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发放贷款。

“苏贸贷”是面向全省中小微出口企业的一项融资政策,主要通过出口信用保险与政府引导资金有机结合,在信保保单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从而鼓励银行将贷款投放给中小微出口企业。通过增信、信用保险、风险补偿等手段,进一步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从而调动银行贷款积极性,给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快速简捷的融资支持。

虽然各商业银行积极贯彻“脱虚向实”的要求,一直在努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是中小企业经营不够稳定而银行风险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这一矛盾客观存在,因此,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通过抵押担保等方式获得银行贷款,不仅门槛高、手续复杂,融资成本也居高不下。而“苏贸贷”为中小出口企业提供了一条更加便利的融资途径,降低了贷款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抵押担保要求,并设定了贷款利率上限。原则上只要在中信保投保、年出口额不超过3000万美元的出口企业,都可以享受这项政策带来的融资便利。

截至2021年底,我市共计32家企业累计授信金额1.13亿元。这些企业当年共计出口2.35亿美元。

24.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旨在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因缺少不动产担保而带来的资金紧张难题,是一种新型信贷方式。积极发挥指导服务作用,帮助企业把“知产”变“资产”,帮助金融机构与市场主体建设良好的信贷关系,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宣传服务“实”。开展“三走进”“市场监管项目行”活动,深入园区、企业、高校,组织对接会、推进会,宣传优惠政策,介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帮助企业掌握“知产”变“资产”方法。

靶向目标“准”。与商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质押融资工作落地落实;围绕企业知识产权和资金需求等要素,开展问卷调查,从3000多家企业中梳理出300多家反馈给银行,对达成融资意向的,跟踪服务,签约166笔(件)。

政策落地“稳”。印发《关于加强泰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易融”活动,落实贴息和评估费各50%补贴的优惠政策。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奖补政策已在泰州地区形成全覆盖。

办理流程“简”。在银行开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办理绿色通道,开展“知识产权融资一站通”活动,实现贷款申请的线上化;其中南京银行、中国银行实现“一键式操作、一次性导出、评估全免费”。近5年来,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件数和数额连年翻番,2018年的质押融资800万元,2021年达5.6亿元。2022年一季度知识产权质押金额2.59263亿元,同比增长136.41%,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一位。

25.打造“农保泰e贷”赋能乡村振兴

泰州银保监分局积极发挥跨行业监管优势,推动法人银行机构与农业保险共保体加强协作,激活沉淀信息资源,打造“农保泰e贷”服务模式,助力农户贷款增量扩面,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推动各法人农商行与农业保险共保体主承保单位人保财险泰州市分公司建立数据交换机制,将涉农主体的投保情况、保障面积、赔付信息等要素纳入信用状况评价和授信模型,从信用度、贡献度、风险度等维度进行数据交叉验证,做到对客户“精准画像”,从而把经营和信用状况予以量化,匹配相应的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聚焦种养殖业流动资金需求急、生产风险大、销路经常性受阻的特点,推动各法人农商行与人保财险泰州市分公司形成“生产有资金,销售有渠道,灾害有保障”的完整农业生产金融保障体系。人保财险各支公司向当地农商行主动推荐客户,由“农保泰e贷”产品提供生产资金,共同在“E路有我”等平台助力农户开展直播销货,拓宽本地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

26.建立“银税企零距离”项目

为深入开展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服务新发展格局“四保障六提升”行动,探索用好小微企业纳税信息,促进首贷提质扩面,泰州银保监分局联合市地方税务部门创新开展“学党史办实事银税企零距离”项目试点,搭建银行机构、税务部门、纳税企业之间的服务沟通桥梁,形成了“监管部门设计问卷-税务部门摸排需求-银行机构对接服务-小微企业首贷扩面”的金融服务“泰州模式”。

被银保监会系统公众号“金融街15号”、江苏交汇点新闻等媒体宣传报道。

27.组建运行企业征信服务公司

2018年1月26日,泰州市金控集团注册成立了泰州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围绕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投资400多万元建设地方企业征信系统,采集政府各部门涉企数据,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开展企业信用画像,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支撑。

二是全力推动征信数据采集,汇集企业生产经营等10大类170多项2.53亿条非银信息,覆盖在业的18万户法人企业和69万户个体工商户,基本涵盖企业信用评价所需信息维度。

四是加大征信产品开发应用,上线营销获客、征信报告、信用评分等7大类18项征信产品,与26家银行签订征信服务协议,贷前帮银行快速获客、准确识别风险,贷中帮银行看清企业、把准额度,贷后帮银行监测风险、预警异常。

一是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成效显著。征信系统为银行提供报告查询等服务7万余次,帮助银行获客9000多户,对3800户企业累计推送风险预警信息近6000条,支持2700多户小微企业融资超200亿元。

二是支撑首贷中心成效显著。依托征信系统,在2020年支持靖江建成全省首个首贷中心的基础上,2021年又上线市级首贷中心,形成覆盖全市的首贷服务网络,已培育新增首贷户20347户,解决融资需求315亿元。

三是支持银行线上贷进展顺利。与建行“社保贷”、交行“医保贷”线上产品正积极推进。征信公司获省2021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依托征信系统,会同市工信局研发“泰州市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对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精准画像。

THE END
1.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保险诉讼典型案例库重大疾病保险中保险代理人...【案情】 2010年7月23日,林某以自己为被保险人购买了某保险公司双账户(万能型)保险及附加万能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一份,基本保险金额为120 000元。2012年6月16日,林某因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入院治疗,并于2012年10月15日向某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某保险公司核实后发现https://www.iachina.cn/art/2017/6/28/art_74_45228.html
2.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开9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件资讯视频前7月我国保险业 赔付支出近7500亿元 鼓楼区:坚决打赢攻坚战 确保在复核大考中得高分 国家卫健委: ...农村环境整治+农业废物再利用=美丽乡村 国家卫健委:9月24日新增确诊病例8例均为境外输入 保障教育教学...徐州警方公布5起公安部督办典型案例 坚持作风引领 全面提升自我革新力 徐州市司法局 全面摸底排查风险点...http://www.qiyi.com/v_x4dtuxcwfw.html
3.[案例]关于审计农业险赔付资金的“新”用途[案例]关于审计农业险赔付资金的“新”用途 农业保险(简称“农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2012年《农业保险条例》中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农业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农业保险合同,对被...https://m.shenjishi.com/audit/516.html
1.保险公司理赔协议书16篇(全文)3000元以内赔款一个工作日内快捷赔付10000元以内赔款三个工作日内赔付1—2万元赔款四个工作日内赔付2—3万元赔款五个工作日内赔付3—8万元赔款超过8万元赔款。 甲方: 负责人: 年月日 保险公司理赔协议书 第2篇 甲方: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1ptlf1w.html
2.关于印发《上海市嘉定区区级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加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财金〔2016〕123号)和《关于印发<上海市市级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沪农委规〔2021〕4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级、区级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https://www.jiading.gov.cn/publicity/jcgk/zdgkwj/gbmwj__publicity/fdzdgknr/zfwj/gbmwj/165196
3.农业保险中骗取财政补贴问题研究在B、C两乡镇小麦农业保险理赔过程中编造虚假赔案进行骗保,两乡镇小麦保险投保面积近10万亩,通过编造虚假赔案每亩赔付6元左右,共计骗取理赔款近60万元。钱某、孙某通过虚假理赔形式返还合谋的村干部每亩5元钱后,剩余理赔款,都被赵某、钱某侵吞。由此典型案可以得出此类案件的共同特点有: 1. 农业保险违规承保现象...https://m.lunwendata.com/show.php?id=111188
4.农业保险理赔案例分析,如何避免常见的理赔问题保险理赔前言:农业保险理赔是指农业保险公司向农户提供的一种服务,当农户在保险期内遭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时,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保险公司会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赔付。其次,农户在提出理赔申请时需要提供详细的损失情况和证明材料,如果提供的材料不充分或者不准确,也会导致理赔金额低于预期。如何避免常...https://www.shenlanbao.com/zhishi/7-583377
5.开屏新闻产险理赔十大典型案例 (一)种植业保险:2019年12月,红河州蒙自市发生历史罕见的大面积持续霜冻天气,枇杷种植户面临巨额经济损失。平安财险云南分公司理赔专案组连续28天查勘,与853户受灾农户逐一完成赔款分户签字确认及理赔资料收集,于2020年1月22日完成所有案件系统结案,总计赔付3033.36万元。充分体现农业保险“保险为民,...https://www.ccwb.cn/web/info/202106021504210DN26F.html
6.保险业年度十大典型理赔案例揭晓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利用保险保障生产生活,保险业协会面向全行业征集了近350件具有代表性的理赔案例,涵盖了公共巨灾保险、信用保险、农业保险、扶贫保险、责任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等多险种,单个案件赔付金额从4亿多元到几百元不等,最终评选出“2018年度中国保险十大典型理赔案例”,财产险和人...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903141069946735.html
7.(2021)鲁0881刑初14号贪污保险诈骗罪刑事判决书2018年至2019年,被告人丛某某冒用他人名义投保小麦、玉米种植保险(商业保险),后又虚报农作物受灾进行虚假理赔,骗取农业保险理赔款。被告人丛某某垫付保费9532.50元,获得理赔款61977.38元,所得理赔款与支付保费差额共计52444.88元。 2020年4月27日,被告人丛某某接到曲阜市监察委员会电话通知后自动投案。 https://www.055110.com/xs/3/12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