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永安期货承办的第18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保险+期货”农业发展论坛成功举办。论坛紧扣“惠农强农十年路,期货护航启新程”主题,共同商讨“保险+期货”的发展经验与前景趋势,着力优化“保险+期货”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金融支农创新模式,为加快推进“保险+期货”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
回望来时路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秘书长冉丽
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王伟军
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王伟军表示,如今,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保险+期货”将期货价格、期货工具带到了田间地头,成为了党中央重视、地方政府支持、农户充分认可的农业风险管理手段,也成为期货市场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式。
积跬步以至千里
“保险+期货”模式在推进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优化,已经形成“保底租地+场外期权+期货”“场外期权+粮食银行”“合作社+基地+农户”“保险+期货+基差收购”“保险+期货+订单收购+银行融资”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模式。
大会现场宣传海报
供需发力启新程
中国期货发端于农业,服务于农业,更发展于农业。“保险+期货”十年磨一剑,已经发展成种植类与养殖类并存、大宗作物与特色农产品共惠、价格与收入双重覆盖的综合性农业保障体系。
永安期货总经理黄志明
永安期货总经理黄志明认为,要从供需两方面发力,将“保险+期货”转型升级为更完善、更全面的普惠金融模式,实现中国期货“小行业”和中国农业“大市场”的双向奔赴。“一方面,持续改革供给侧,我们需要更丰富的期货工具和品种、更多元化的资金。另一方面,持续提升需求侧,我们需要更多懂金融、用期货的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户。”
黄志明还表示,多层次资本市场正在深入中国乡村,将为乡亲父老提供普惠财富产品、产业股权投资、惠农贷款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在那时,只有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户有意识、有能力、有底气,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才能在中国乡村,真正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