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养老规划案例选保网

理财案例:中年白领邓先生夫妇的退休养老规划案例

邓先生是一位年届四十的工程师,随着女儿即将进入大学,邓先生觉得该考虑自己的退休生活了。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想过幸福的退休生活需要准备多少钱,现在应如何准备?理财师与邓先生夫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沟通,了解到邓先生目前的生活状况以及期望退休后的生活方式、内容与品质,为他们设计了符合理想而又有品质、独立的退休生活方案,然后计算出邓先生夫妇退休后每个月可领社保养老金,以及整个退休期间预计可获收入。理财师结合未来的通胀率、投资收益率精确测算出邓先生在整个退休期间所需的生活费、物业管理费、水电费、旅游费、保健治疗费、文化娱乐运动支出、身后费用、交通支出等项目的终值,再结合邓先生在退休期间可能的退休收入、投资收益,算出邓先生退休费用的缺额,并为他设计一个从现在开始进行定期定额投资的退休专项基金,通过低风险的组合投资,使邓先生在退休前的二十年期间在不影响目前生活品质的情况下,依靠积累与投资到退休前积蓄所需的巨额养老费用,保障邓先生夫妇在不依赖女儿的情况下过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

【案例背景简介】

邓先生夫妇在五年前购买了一套100平方米住房,购买时每平方米8000元,当时向银行申请了一笔八成二十年期贷款。买这套新房时付首期款和装修基本上花光了前些年的全部积蓄。这几年积蓄的约20万元又全部留给了女儿用作将来大学期间的费用。

邓先生觉得现在女儿的大学教育基本上安排妥当了,自己的全部积蓄都留给女儿用作大学的教育开支,除了一套房子外已经没有钱了,而且这套房产两口子还打算离世后作为遗产送给女儿。

最近,邓先生的一些同事纷纷退休,邓先生与太太合计,现在也40岁了,转眼再过十几年就该退休了,现在女儿长大了,自己的主要任务完成了,也该为自己的退休养老生活作作打算了,毕竟以后指望女儿养老不太现实: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一般小两口连自己都难养活,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都很艰难,还要培养下一代,哪有能力赡养双方的四位老人呢?因此,邓先生觉得还得靠自己早做准备,将来老两口退休后靠自己的积累过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晚年。再说了,现在都40岁了,奋斗了十几年,攒的钱基本上就用在日常生活、女儿教育和这套房子上了,没有一分钱的积蓄,现在不再打算积累点养老费用,转眼到退休时仍然两手空空,那时候再着急可就没办法了。

因此,邓先生向理财师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并希望理财师能为他们夫妇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退休养老方案。

理财师经过与邓先生夫妇的交流沟通,了解到以下一些情况:

(1)邓先生夫妇两人现在双方各有一位老人,但都没有与他们共同生活,因为夫妻俩都有几位兄弟姐妹,老人住在他们的兄长家里,邓先生夫妇每年只需各寄3000元赡养费即可,没有太大的赡养老人负担。

(4)邓先生目前所在单位在深圳市未出台统一社保规定前,自行为员工缴纳了部分社保金,直到1999年底邓先生单位按标准统一缴纳社保时,邓先生的社保养老金账户余额累计约有12000元,其后单位按规定缴纳社保,基本工资定在4400元,只要邓先生不离职,今后将缴存到邓先生55岁退休时为止;而邓太太所在的私营房地产公司从三年前才开始给她购买社保,也是按她月基本工资3000元的标准缴付社保。

(5)邓先生希望能于20年后共同退休开始养老生活,届时邓先生60岁,邓太太55岁,由于邓先生与太太的身体状况良好,他们预计可以活到80岁。

(6)邓先生夫妇没买过什么商业保险,只是按国家规定缴纳了各种社会保险费。

(7)邓先生与太太希望退休后过与现在相同品质的生活,他们觉得现在的生活算不上太好,也算不上太差,也就是普通市民的一般生活吧。只是邓先生与太太酷爱旅游,这些年太忙一直没有实现自己到全国各地走走看看的理想,所以非常希望退休后的前十年间每年能有2万元费用能出去旅游,70岁以后就不再出去了。

(8)邓先生对钱比较淡漠,也不懂什么理财知识,因此投资比较保守,从来没有炒过股票,一般有钱就存银行,只是买过几次国债和人民币结构性产品,没有什么投资经验。

(9)邓先生夫妇都是比较豁达的人,他们对女儿没有太高的要求,只希望女儿以后能有好的工作、好的家庭,能照顾好自己,不再需要老两口操心就好了,也不想给女儿压力,因此邓先生想靠自己的积蓄和社保养老,就不用女儿赡养了。当然,如果将来女儿有能力可以资助一些,邓先生就此改善一下生活,至于退休的全部费用则完全立足于自己准备。

(10)邓先生夫妇的身体状况一般,谈不上很好,也谈不上差,好在邓先生还没得过什么大病,在单位每年也体检一次,基本上没什么大毛病,邓先生计划退休后得多运动运动,不能一天到晚像一些老人那样打麻将,既花钱又对身体不好,得了病还得花大钱,不如平常多锻炼少生病,省却上医院的很多钱。

第一部分养老规划的基本知识

一、养老保障体系的五重结构

每个人老来的最大愿望,就是活得有尊严、活得有自由、活得有质量。但是,目前中国老年人70%依赖子女养老,只有20%能独立生活,10%能自由地生活。而传统的养儿防老做法并不可靠,因为要想养儿防老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子女事业有成,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赡养老人;其二是子女道德素质较高,有孝心愿意赡养父母;其三是子女的配偶能接纳父母并与公婆和谐相处。可见,能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家庭并不多。因此,许多老人虽然能与子女共同生活,但是活得没有尊严、自由与质量,许多父母的老年生活不过是子女和孙子女的高级保姆,只管吃住,毫无生活品质可言。而现在的中国中年人一代是典型的夹心一代,既要养上一代,又要养下一代,还得为自己的退休作准备!

长期以来,国人的退休养老主要靠儿女,再不就是靠单位退休金,或者靠自己的长年积蓄。现在国家开始普遍实行社会强制保险,为参保人提供一定程度的社会养老保障,再加上一些公司自行实施的企业年金制度,以及保险公司推出的商业养老保险,使个人建立退休养老保障的渠道和形式趋于多元化。

因此,邓先生夫妇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多方面准备退休金:第一块是现有资产的累积及其复利终值;第二块是定期定额储蓄可累积部分及其年金终值;第三块是保险的现金值及养老给付值累积部分;第四块是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等单位职业退休计划所提供的养老资金;第五块是子女赡养费的给付现值。

二、养老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步骤

理财师为客户进行退休专项规划的核心包括两大块,一是计算要达到其期望中的退休生活所需的退休费用;其次是设计能达到退休所需的组合投资计划。

理财师计算退休所需费用,一般分以下九步来做:第一步计算目前的生活开支;第二步计算按目前物价水平预期退休时所需生活开支;第三步计算退休之初保持同样生活水准的开支;第四步计算退休后的总计生活开支费用;第五步计算社会保障和单位职业退休计划所能承担的部分开支;第六步计算自买商业养老保险所能承担的部分开支;第七步计算现有投资资产的累积终值;第八步计算养老费用缺口,即须靠退休储备来解决的部分;第九步设计符合客户投资偏好的投资组合及定期定额投资计划,通过投资帮助客户积蓄退休所需的储备基金。

三、养老规划常犯的错误

(1)起步太晚——最少要提早20年准备养老费用才比较轻松;

(2)存的太少——至少应将年收入的10~20%拨入退休投资基金中;

(3)投资回报太低——至少要实现年均回报6%;

(4)被干扰太多——往往为了子女教育或大额开支而推迟退休储备或削减退休储备;

(5)风险太高——退休投资绝对不能亏损,投资回报率至少要能对抗通货膨胀。

四、退休规划的阶段划分

在整个退休规划期间,分三个阶段进行财务安排:

1.退休准备阶段(2005年~2020年)

2.积极型退休阶段(2020年~2030年)

(1)邓先生身体状况应较好,在医疗方面的开支不会太大;

(2)邓先生仍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可以采用半退休半劳动的方式,退休后从事一定的顾问、技术、服务获得少量的收入,弥补退休费用的不足;

(4)这一阶段邓先生还可以进行有适当风险的基金投资。

3.被动型养老阶段(2030年~2045年)

五、退休规划假设条件

(1)通货膨胀率:假设在未来通胀率年均为3%;

(2)年利率:假设未来一年期储蓄存款年利率税后为1.8%;

(3)社保投资回报率:假设年均1.5%;

(4)货币型开放式基金的年均回报率:假设为3%;

(5)债券型开放式基金的年均回报率:假设为4%;

(6)指数型开放式基金的年均回报率:假设为6%;

(7)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年均回报率:假设为8%。

六、退休储备的投资方式

假设邓先生退休初期储备了一笔钱用于退休养老,这笔钱以货币型开放式基金的方式存入,而不是以银行定期储蓄的方式,也不是股票债券基金方式存入,这是因为货币型开放式基金相比银行存款而言,有几个明显的优点:

(1)收益率高:年均2%-3%,高于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税后收益,远高于活期储蓄存款。

(2)取用灵活:只需T+1提前一天通知银行和基金公司,第二天就可以取回钱,非常灵活方便,不会影响紧急用钱调度。

(3)免利息税:货币型基金的分红所得免收所得税

(4)安全无忧:货币型开放式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债、金融债等极为安全的债券品种,不会用于投资股票、房地产等高风险品种,而且货币型开放式基金的运作全部由银行监管,不会有挪用的风险,非常安全,不会有本金的损失。

(5)在国外,货币型开放式基金等同于现金,是最适合于老年人退休资金的投资品种之一。

(6)由于货币型开放式基金的收益率基本上与通胀率相当,因此可以对抗通货膨胀,而存银行活期则只会导致资产缩水,无法对抗通货膨胀。

七、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规定

根据深圳市和国家关于社会保险的管理办法,计算养老金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深圳市于1999年制订社保养老金强制性和统一缴纳标准前,职工所在单位自行为职工缴纳的社保养老金,由于之前国家没有统一规定,因此各单位缴纳的金额与标准不一,一般没法计算,只能到社保局查询自己社保养老账户的累积余额,许多单位更是从1999年才开始为员工缴纳社保金。

第二阶段:1999年到2005年期间,根据深圳市规定,职工所在单位每月须为员工缴纳员工基本工资的8%作为社保养老金,同时从员工工资中代扣员工基本工资额的5%作为社保养老金,这13%的社保金中,11%计入个人社保账户,其余计入国家社保统筹基金。

第三阶段:2006年1月1日后,根据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规定,调高个人缴纳社保金的标准,即单位每个月须按个人基本工资额的8%从员工工资中代扣代缴,而且也只有这8%进入到个人社保账户余额。

职工可以领取社保金的基本条件是:其一是至少连续缴纳社保费15年;其二是男性在60岁退休后开始领取,女性在55岁退休后领取。

第二部分邓先生夫妇的社会养老保险计算

一、邓先生的社会养老保险计算

1.邓先生到2005年底的个人社保养老金账户余额计算

(1)1999年底,邓先生的社保养老金账户已有资金12000元;

(2)2000~2005年期间,邓先生单位每月为其缴纳社保养老金4400×8%=352元;

(3)在此期间,邓先生每月个人从工资中扣缴社保养老金4400×5%=220元;

(4)在此期间,计入邓先生个人社保养老金账户的金额为4400×11%=484元。

假设这五年期间社保账户资金收益为0.8%,到2005年底,邓先生个人的社保养老金账户余额为42108元(SET:ENDN=5×12I%=0.8PV=12000PMT=484FV=?P/Y=12C/Y=12)。

2.邓先生到2026年退休时的社保余额

邓先生现年40岁,计划再工作15年,到55岁时提前退休,这样邓先生还要缴15年的社保金。但是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个人缴纳比例提高到8%,而进入个人账户的款项则由11%降到8%,假设未来15年期间邓先生的工资年均增长2%,而未来由于利率的上升,以及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的扩大,估计未来15年期间社保资金的投资回报率从现在的0.8%提高到1.5%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即使不提高投资回报率,考虑到目前我国处于低利率时代,未来的利率提升也是可以期待的,因此假设未来社保收益率为1.5%,到2021年邓先生55岁时个人社保养老金账户余额为83775元(SET:ENDN=15×12I%=[(1+1.5%)×(1+2%)-1]×100=3.53PV=0PMT=4400×8%=-352FV=?P/Y=12C/Y=12),这笔资金到2026年邓先生60岁开始领取社保养老金时进一步增值为83375×(1+1.5%)5=89819元。

3.现有余额到退休时的累积额

2005年底时邓先生的社保养老金账户余额已有42108元,这笔钱在社保账户余额中仍能产生投资收益,假设这笔款项在未来20年的投资收益率为1.5%,则届时这笔钱变成42108×(1+1.5%)20=56713元。

两项相加,当邓先生于2026年60岁退休时其个人社保账户的养老金余额为89819+56713=146532元。

4.邓先生60岁开始每个月可领养老金

根据社保规定,可领取社保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个人账户余额的1/120即146532/120=1221元;另一部分为城镇职工平均收入的20%。

以2004年深圳职工平均月收入2551元计,假设未来20年收入年均增长2.57%,则到2026年邓先生60岁开始领取社保养老金时深圳城镇职工平均月收入为4458元(SET:ENDN=22I%=2.57PV=3000PMT=0FV=?P/Y=1C/Y=1)。因此邓先生2026年开始每个月可领社保养老金为146532/120+4458×20%=1221+891=2112元。

由于邓先生1992年前即已参加工作,如果他当时是在国有单位工作,则退休后除了可领这2385元的基础性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外,还可领取过渡性养老金与基本调节金,由于邓先生一直在民营企业打工,故理财师不考虑他可能获得的这两块社保退休收入。

5.邓先生在整个退休期间可领取的社保养老金

在20年退休期间,邓先生可领取的社保金分两块,一块是固定的,即个人账户中支出部分,每个月固定领取1221元,则在20年退休期间累计领取1221×12×20=293040元。

而国家支出部分则随着工资的增长而增加,假设年均增长率为2%,则在整个退休期间国家支出的部分款项为262664元(SET:ENDN=20×12I%=2PV=0PMT=891FV=?P/Y=12C/Y=12)。两项相加,邓先生累计可从社保获得养老金262664+293040=555704元。

二、邓太太的社会养老保险计算

邓太太于三年前开始缴纳社保,同理也分四步来计算邓太太退休社保金:

1.到2005年底邓太太个人社保账户余额

邓太太所在单位三年前开始缴社保,根据邓太太月基本工资3000元的标准,单位每个月为她缴社保金3000×8%=240元,个人缴纳3000×5%=150元,而进入个人账户的余额为3000×11%=330元。故到2005年底的社保账户余额为12020元(SET:ENDN=3×12I%=0.8PV=0PMT=330FV=?P/Y=12C/Y=12)。

2.到2026年邓太太的社保账户余额

假设邓太太在未来二十年年均收入增长2%,社保投资收益率为1.5%,而2006年开始计入个人账户余额的款项为3000×8%=240元,则到2026年时邓太太的社保余额为83526元(SET:ENDN=20×12I%=[(1+1.5%)×(1+2%)-1]×100=3.53PV=0PMT=240FV=?P/Y=12C/Y=12)。

此外,邓太太在2005年底个人社保账户中的12020元也可享受投资收益,二十年后这笔钱增值为12020×(1+1.5%)20=16189元。两项相加,邓太太55岁退休时(2026年)的社保账户余额为83526+16189=99715元。

3.邓太太退休时每个月可领取的社保养老金

由于邓太太与邓先生同时退休,同时领取社保金,故届时城镇职工平均收入标准相同,则邓太太退休时可领取的社保退休金为99715/120+891=1722元。

4.邓太太退休期间累计可领取社保养老金折算到2026年时的现值

由于邓太太开始领取社保金时年龄为55岁,假设邓太太与邓先生同时去世,则邓太太可领取的固定部分社保金为:831×12×20=199440元。而国家支出部分累积额为262664元(SET:ENDN=20×12I%=2PV=0PMT=891FV=?P/Y=12C/Y=12)。两项相加,邓太太在退休期间累计可领取的社保养老金为199440+262664=462104元。

第三部分邓先生夫妇的退休需求计算

一、退休期间的基本生活费用需求计算

1.邓先生夫妇退休生活品质设计

目前邓先生夫妇每月开支4490元,包括物业管理费300元、水电费550元、通信费500元、食品费780元、交通费(两人合计)560元、人情馈赠300元、衣物卫生用品400元、理发美容化妆保健200元、买书碟电影等文化开支200元、运动保健支出300元、药品保健支出400元,此外买房子的贷款月供到退休时已基本上还完,在此不用考虑。

假设邓先生夫妇始终保持目前的生活水平不变,退休后由于生活内容变化,通信费用可望减少150元、交通费减少160元、衣物开支减少150元,美容化妆费用减少,但是要增加健身运动费用,以及增加医疗营养费用每个月各100元,综合调整后得出,按目前的生活水准邓先生夫妇每个月的基本开支为4130元。根据年均3%的通胀率,邓先生夫妇要保持目前的生活水准,那么当他60岁退休时(也就是到2026年),他每个月所需基本生活开支为7459元(SET:ENDN=20I%=3PV=4130PMT=0FV=?C/Y=1P/Y=1)。

由于退休期间邓先生每个月可领取社保金为2112元,邓太太可领取的社保金为1722元,合计3834元,相比两夫妇刚退休时所需生活支出7459元,缺口为3625元。但这是静态的缺额,因为退休生活开支的增长速度将远高于可领取社保金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缺口越来越大,就需要在刚退休之初储备更多的退休金以应对通胀的威胁。

2.邓先生夫妇基本退休生活需要计算

考虑到通胀率,如果邓先生夫妇要在退休期间一直保持同样生活品质,则他们在整个退休期间所需费用为2448805元(SET:ENDN=20×12I%=3PV=0PMT=7459FV=?P/Y=12C/Y=12),扣除他们可从社保获得的养老金,两人的退休生活费用的缺额为2448805-462104-555704=1430997元。

由于这笔钱是以2045年的终值计算的,如该退休基金在退休期间始终投资于一个年均回报2%的货币基金,则他们在2026年开始退休时需准备的退休储备基金为963020元(SET:ENDN=20I%=2PV=?PMT=0FV=1430997P/Y=1C/Y=1)。

也就是说,邓先生夫妇需要现在开始准备一笔退休基金,当这笔基金经过投资到2026年时增值到963020元,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退休生活所需了。如果邓先生夫妇现在开始每个月从工资中投资一笔钱用于准备这笔退休生活储备金,并定期定额投资于一个年均回报为8%的指数型开放式基金,则他们每个月须投资1635元(SET:ENDN=20×12I%=8PV=0PMT=?FV=963020P/Y=12C/Y=12)。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处年龄不同,邓先生在现在中年时期(退休准备阶段)的投资可以稳健偏进取些,因此可以选择年均回报8%的指数型基金,以减轻月投的压力。如果邓先生非常保守,只愿意投资于年均回报4%的债券型基金,则每个月须定期定额投资于退休基金的款项为2626元(SET:ENDN=20×12I%=4PV=0PMT=?FV=963020P/Y=12C/Y=12),这样每个月邓先生夫妇就要多投资991元。

但是当邓先生进入退休生活阶段后,邓先生的这笔退休资金就不能再选择回报高但同时风险也高的指数基金,而应投资于安全性、流动性更好的债券基金或货币基金。

二、邓先生夫妇退休期间的医疗保障费用需求

1.邓先生夫妇退休期间的医疗费用需要

邓先生夫妇的医疗保障费用原则上主要靠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尤其是商业保险来解决,按目前中等水平测算退休期间综合治疗费用大约是:小病每年3000元、中病退休期间患三次每次3万元,大病一次约20万元计,目前每位老人在25年养老期要准备的医疗保险额度要365000元才能满足需要,考虑到通胀率,15年后邓先生退休时这笔医疗保障额要达到568658元才够(SET:ENDN=15I%=3PV=365000PMT=0FV=?C/Y=1P/Y=1)。

可见邓先生夫妇要在退休时每人储备568658元医疗费用,两人合计1137316元才能满足医疗需要,而且这笔开支在退休期间还要随着通胀率上升。

2.邓先生夫妇退休期间小病支出需要

在安排邓先生夫妇退休时要准备的退休费用时,这里只考虑为邓先生夫妇准备一笔小病日常医疗开支费用,按现在每人每年3000元标准计算。此外,由于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要高于通胀率,以医疗费用年均上涨率5%计算增长到12474元(SET:ENDN=15I%=5PV=3000×2PMT=0FV=?C/Y=1P/Y=1)。

因此,邓先生在退休时每年要准备12474元用于日常小病医疗,如果储备的这笔资金全部用于投资年均回报4%的债券型基金,那么邓先生退休时要准备的退休期间医疗费用储备额为354004元(SET:ENDN=25I%=[(1+4%)÷(1+5%)-1]×100=-0.9524PV=?PMT=-12474FV=0C/Y=1P/Y=1)。

3.邓先生到退休时社保医疗金账户余额

根据深圳市社会保险管理办法中关于医疗保险费计缴的规定,企业按员工每月基本工资的6%扣缴医疗保险社保金,同时按员工每月基本工资的2%代扣医疗保险社保金。而住院医疗保险费、地方补充医疗保险费与生育医疗保险费则均由用人单位分别按职工工资的0.8%、0.7%和0.5%缴交,无需个人支付,这笔保费进入国家医保统筹基金,不进入个人社会医保账户。假设邓先生与太太的社保中的医保金缴付都是从五年前开始,缴付的标准与现在一致,而且以后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此外,根据深圳社保条例规定,社会医疗保险金分社会医保统筹基金与个人社保医疗账户,其中个人缴纳的社会医保费以及部分单位缴纳的医保费(35岁以下的参保人单位所缴医保费的30%计入个人账户,35~45岁的40%计入个人账户,45岁以上的50%)计入个人账户,单位所缴医保费的其余部分及补充医保费、住院医保费、生育医保费等则计入社会医保统筹基金。

目前邓先生单位每月缴付医保费为4400×6%=264元,单位扣缴邓先生工资中的医保费为4400×2%=88元,而计入个人社会医保账户的金额为88+264×40%=193.6元,如果工资水平保持不变,则邓先生45岁后每月计入个人账户的金额为88+264×50%=220元,这笔资金可享受活期利息收益,用于邓先生日常门诊治疗。如果邓先生一直不动用社保医疗卡中的钱,则当他55岁退休时该账户余额可达53243元。

4.邓太太到退休时社保医疗金账户余额

目前单位每月为邓太太缴付的社保医疗金为3000×6%=180元,单位每月为邓太太从工资中扣缴的社保医疗金为3000×2%=60元,而计入邓太太个人社保医疗账户的金额为60+180×40%=132元,当她45岁后增加到150元,同样可用于日常医疗门诊费用支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邓先生与太太希望这笔社保医疗金能为自己退休后的日常医疗保健服务,那么这笔医保金在退休前就不要动用,如果在退休前需要开支医疗费,最好是购买团体门诊保险来解决,成本低,效果好。但实际上只有较少的单位才能为保险公司接纳办理团体门诊险业务。

5.邓太太现在需要补充购买的大病商业保险额

根据社保规定,医保账户中的余额可以用于日常门诊治疗,由于邓先生在退休前也需要支出日常门诊医疗费用,所以这笔社保医疗费用就不可能用于退休后的日常医疗。

另外,参加社保医疗保险的职工,如果发生规定的重大疾病,一般可获得15-20万元的住院治疗及手术费用,由于社保医疗额每年重新计算,假设两人在退休期间累计可从社保获得医疗保障60万元,因此两人可获保障为60万元,但相比1137316元的大病保障需求来说,两人还有约537316元的大病保障缺额。

这两部分缺额都可以通过邓先生与邓太太现在开始购买补充商业重疾保险来充实,而且邓先生现在已40岁,由于一般保险有20年的缴款期,而且年龄越大保费越高,现在买商业健康险正是时候,再晚就不好买了。

其一,建议邓先生与太太通过所在公司购买团体门诊险,以补充日常治疗费用的不足,只要单次门诊费用不超过500元,都可到保险公司获得报销,如无法参加团体门诊保险,就需由邓先生夫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支出该项费用。

其二,建议邓先生与太太各购买一份保额为10万元的康宁终身重疾险,一旦被保险人发生规定的数十种重大疾病,该保险能给予被保险人20万元的赔付;如果被保险人意外去世,还可获得30万元赔付,作为两夫妇另一方的补充退休费用,而且该保险还有一定的现金价值,退休后可以用来补充养老金。

但是,根据社保医疗条例规定,虽然社保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医疗费用,但对不同的病种、药品、医疗次目都有不同比例的自负额,通常为医疗费用的5%~20%,假设在全部医疗费用中自负10%,则邓先生夫妇必须在社保与商业医保的基础上,再准备一笔(1137316+354004)×10%=149132元的医疗现金储备金。

这笔终老费用建议邓先生就不要进行投资,而是存在银行定期储蓄,那么,邓先生夫妇在退休时要准备的两人终老身后费用为17595元(SET:ENDN=(80-55)I%=2.5PV=?PMT=0FV=32620C/Y=1P/Y=1)。

四、退休期间的旅游费用计划

邓先生计划在退休后的前10年内每年安排2万元与太太周游全国以至世界,由于这2万元是按现在的物价水平设计的,那么当邓先生退休时,他每年需要的旅游费用为36122元(SET:ENDN=20I%=3PV=20000PMT=0FV=?C/Y=1P/Y=1)。

同样由于这笔资金每年取用两次,对流动性要求不是很高,为了对抗通胀,建议邓先生将这笔旅游专项资金购买债券型开放式基金,这样在退休时为未来十年准备的旅游费总额为377419元(SET:ENDN=10I%=[(1+4%)÷(1+3%)-1]×100=0.971PV=?PMT=-36122FV=0C/Y=1P/Y=1)。

第四部分邓先生夫妇的退休理财规划建议

一、邓先生夫妇在退休时要准备的退休准备金总额

第一项退休基本生活费用缺口:963020元;第二项终老身后准备费用:17595元;第三项日常医疗保障准备费用:354004元;第四项旅游专项准备费用:377419元;第五项退休期间医疗费用的自负额:149132元,五项合计为1861170元。

也就是说,邓先生要从40岁开始,采取积蓄、定期定额投资等方式,实现20年后退休时拥有一笔总额为1861170元的退休储备资金,才能确保夫妇俩能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那么,邓先生夫妇要想在60岁退休时拥有该笔退休补充养老专项基金,对于到目前还是没有什么积蓄的夫妇俩来说,就要靠退休前的20年从工资中节余出来。

二、方案一:每月强制储蓄方案

假设邓先生夫妇每个月在月末发放工资后,从工资中节省一笔钱,存银行定期,那么要想在退休时拥有186万,他们每个月的强制储蓄额为6448元(SET:ENDN=240I%=1.80PV=0PMT=?FV=1861170C/Y=12P/Y=12),差不多是两人目前每月基本工资的一半多,相当于将邓太太的全部收入用来储备两人的退休基金,而邓先生的收入用于应付日常生活,对夫妇俩的日常生活没有太严重的影响。

但是,邓先生夫妇每年收入扣减基本生活开支和养老定期储蓄后的余额是(4400×12+4×10000+10000)-6448×12=25424元,再扣除每年每人缴纳1万元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和年付房贷本息后,就没有任何结资金了。

三、方案二:定期定额投资债券型开放式基金方案

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都习惯通过强制储蓄的方式筹集养老费用,但是由于储蓄的收益率太低,连通胀都无法对抗,更谈不上有较高的收益减轻储蓄的压力了。

由于邓先生现在正处中年,女儿已经长大,家庭也没有什么负担了,工作生活都很稳定,可以承受一定的风险。因此,建议邓先生采取定期定额的投资方式,每个月从工资中取一部分钱购买一只年均回报为4%的债券型开放式基金,那么,要在退休时拥有186万的退休补充储备金,每个月投入的资金为5074元(SET:ENDN=240I%=4.0PV=0PMT=?FV=1861170C/Y=12P/Y=12)。

这样,邓先生夫妇的家庭月收入余额为:月均收入余额为12733元,每月定期定额投资基金5074元,每月扣缴社保费4400×(2%+8%)+3000×(2%+8%)=720元,每个月基本生活开支为4490元,每人月均购买大病与意外保险支出800元(两人合计1600元),正好将资金用完。

四、方案三:组合投资方案

养老储备投资不能激进,要以稳健为主,如果邓先生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考虑购买年均回报6%的指数型基金,或者购买一个年均回报5%的组合基金(10%货币型基金、30%指数基金、40%债券型基金、20%股票型基金),则月均投资额为4528元(SET:ENDN=20×12I%=5PV=0PMT=?FV=1861170C/Y=12P/Y=12)。这样,由于有较高的投资回报,邓先生要储备同样的退休基金,每个月定期定额的投资额就更低了,负担就更轻了,邓先生完全可以在准备足够的退休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在的生活品质。

五、其他新型养老金融手段

(1)银行退休养老信托:退休前以储蓄方式定期定额累积存入,由银行设立投资信托进行运作和管理,退休后再向银行定期定额赎回。

(2)保险公司变额万能投资型保单:退休前向保险公司定期定额投入,退休后定期定额赎回,并提供综合性的医疗和意外保障。

(3)银行反向赎楼:退休前为供楼而工作,退休时完成供楼,退休

反向将该楼抵押给银行,每月定额获得一笔资金,去世后楼款用完,房屋由银行收回。

THE END
1.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案例报告第三次,帮助赵小静做出合理选择,指导制定行动方案。解决咨询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与职业规划相关的其他突出问题。 四、操作步骤 第一次咨询: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本科教学用) 个案工作案例分析(一): 案例1: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https://m.360docs.net/doc/16aecbf1b0717fd5360cdca4.html
1.保险计划书模板22篇我市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已公布,报销医疗费用时,须跨过最低赔付门槛,而社会医疗保险的平均支付以27328元为限,而根据现有的医疗收费标准,重大疾病的救治费用大约要100000元。 因此,如果拒绝条件许可,应尽早规划投资理财。 投保越早,缴费越少,负担越轻,而兼具医疗保障及养老功能的险种较为适合您的家庭。 合理地利用现有...https://www.baihuawen.cn/gongzuo/jihua/272991.html
2....责任之路,平安人寿发布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寿险保险业保险产品...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民众对于保险的需求已不仅限于风险保障,而是“保险+医疗+养老”的复合解决方案。基于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和细致研究,平安人寿在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指引下,依托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联合集团内其他专业公司,持续深化“保险+医疗健康”“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品质康养社区”三大服务生态...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L13CFV0550LJ66.html
3.保险规划设计案例.docx保险规划设计案例《保险规划设计案例》篇一保险规划设计案例保险规划是个人或家庭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状况,合理配置保险产品以达到风险转移和财务安全的目的。本文将通过一个虚构的案例,探讨如何为一位30岁的单身专业人士设计一套全面的保险方案。案例背景:张先生,30岁,单身,是一名IT工程师,月收入2万元。张先生目...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6943576.html
4.家庭理财规划方案范文(通用31篇)投资风格: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在保障生活质量的同时,为自己买一些保险,防止意外事故打乱一家人的生活。 保险类型:为了孩子与父母着想,意外险要考虑得多些,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购买部分健康保险。 家庭理财规划方案 3 男女双方在结婚成家后,理财就成为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对于新婚家庭的每一对夫妇来说,如何面...https://m.ruiwen.com/fangan/6610430.html
5.家庭保险规划保险百科(三)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的产品 四、家庭财产保险规划 (一)恰当估计损失金额,避免不足额投保 (二)避免超额投保与重复投保 (三)根据不同角色选购保险产品 五、保险组合方案 (一)全面保障方案 (二)经济保障方案 (三)基本保障方案 六、案例分析 (一)公寓式房屋财产保险规划--低收入 ...https://m.dby.cn/detail-103235.html
6.家庭理财规划方案(通用14篇)一般来说,家庭财产的规划都有一个按照收入进行有效配置的普遍规律,这也是理财规划师所说的4321定律:家庭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10%用于保险。 具体来说,一个普通家庭除了日常消费外,家庭理财规划方案里应该准备三份钱——第一份:应急的钱,6个月至一...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150822103336_307329.html
7.2天银行短期培训方案8篇(全文)5/10 3.保障额度确认 4.保险选择原则 1)关注保障范围 2)关注免责条件 3)关注保费缴交 4)关注保险合同 四、保险规划方案制定 1.目标确认 2.工具选择 3.方案实施 4.定期调整 案例演练:保险规划案例演练 第五讲:投资市场状况分析 一、财经有报天天读 1.核心经济指标研判 1)74P解读 2)PP9解读 3)3P9解读...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y2p3ayf.html
8.IT高管的理财规划方案之前看到一个有关理财的案例,今天想分享给大家,看看你身边的人是怎么理财的?你又可以怎么理财?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IT高管的理财规划方案,欢迎阅读。 理财案例 深圳田北俊先生,33岁,单身,本科学历,I T公司高管,税后月收入50000元,税后年终奖100000元。 https://www.yjbys.com/edu/licaiguihuashi/348871.html
9.理财方案(通用15篇)2.保险保障不够,应做适当增加。 3.开源节流,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4.投资额度应大幅提升,合理配置投资的产品,提高净资产水平。 理财规划方案 1、现金规划 家庭资产的流动性通常保留相当于3-6个月支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田先生家庭应留出65000-130000元的流动性资产作为满足家庭的'短期需求的备用金,以防突发性支...https://www.unjs.com/fanwenku/241999.html
10.家庭10万存款怎么制定理财方案3、保险(放心保)规划 杨先生和妻子由于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除了基本的社保外,建议以后两人再添置一些商业保险,双方各购买重大疾病和意外险,增加家庭保障。 以上就是家庭有10万存款的理财方案,小编给出的理财建议还是切实可行的,有10万左右存款的家庭可以参照。https://www.jy135.com/licai/10366.html
11.2009年4月12日晚点名材料3、 参赛团队从赛委会提供3个理财规划案例中选择一个。根据案例所提供的信息为该家庭或个人制定一个五年的理财规划,完成理财规划方案。(其中以案例3为例给出示例,但示例仅供选手参考,不作为初赛稿的统一模式)初赛稿件(打印文件及电子档,电子档交至mnlcds@163.com)在赛前同报名表交至金融学院学习部。稿件内容中不...https://jrxy.hbue.edu.cn/1c/b8/c680a7352/page.htm
12.养老规划案例理财家庭保险理财规划方案案例 家庭保险规划书/家庭保险规划方案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再到成家立业,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避开被岁月打磨的痕迹。成家后的自己一天天衰老,珍爱的孩子在一天天的长大,年龄在一直发生变化。每个家庭成员,因为年龄的差别,也划分出了不同阶段,家庭保险规划也正是... ...https://www.shenlanbao.com/he/17740
13.泰康惠赢智选版幸福300计划605版保险计划讲解案例27页.pptx泰康人寿推出的惠赢人生(智选版)保险计划,以其全面的保障和稳健的收益,为中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养老解决方案。本文将重点介绍605版保险计划,适用于50至65岁年龄段,旨在实现财富、健康和长寿的全面保>https://www.wanyiwang.com/view/127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