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保险行业正站在变革的前沿。7月31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发展绿色保险。
为充分发挥保险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还出台《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未来绿色保险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驱动路径。
资产、负债两端发力实现绿色转型
《21世纪》:面对绿色转型的全球化趋势,保险行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LuciaSilva:绿色转型势在必行,从保险行业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去直面这些挑战,并迎接挑战。
我认为主要有两大挑战,如何从国际层面去定义绿色是第一个,可能也是最主要的挑战。第二大挑战是了解这些新技术带来的新风险,新技术带来新风险,这就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不断收集新的数据,并确保对这些风险的评估是准确的。此外,保险公司也需要理解这些新的风险形态,例如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会有哪些新的风险涌现出来,包括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CS)方面有哪些新的风险涌现出来。
《21世纪》:中国保险行业如何实现“双碳”目标?
袁颖晖:我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保险行业本身也是碳排放的制造者,因此保险行业需要加强自律,也就是说我们应当设定自己的碳减排目标。无论是在办公环境、差旅安排还是材料选择等方方面面,我们都需要做出坚定承诺,首先要把自身的碳减排工作做到位。
第二个方面,保险行业有资产端和负债端两个方面的责任。我们既要成为负责任的保险人,也要做负责任的投资人、雇主和企业公民。
作为负责任的投资人,我认为保险资金在运用过程中,应更多支持低碳行业和绿色转型的行业。同时,对高污染行业也需保持谨慎和限制的态度,这也是我们作为负责任投资人应尽的责任。
外资险企在绿色保险赛道有更多弯道超车机会
《21世纪》:中意财险如何进行公司战略和产品策略层面的布局?
袁颖晖:中意财险在两年前就明确提出要将公司打造成一家差异化、特色化、数字化特征明显的精品财险公司。差异化是我们的核心战略之一,我们选择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赛道:绿色保险和支持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
中意财险也有一些本土创新产品,比如在绿色节能建筑领域开发的基于用电量定价的责任保险。
《21世纪》:如何看待中国保险市场的绿色转型进展?给外资保险机构带来怎样的机遇?
袁颖晖: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其实是一样,绿色转型的趋势是已经确立,而且一定会坚定地往这个方向走。
第二,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保险市场各主体间都在以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参与,一些外资保险公司则可能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在不同的方面进行参与。
对于外资保险公司来说,绿色保险是一条新赛道。在这条新赛道上,所有的竞争对手几乎都处于同一起跑区,没有像在传统赛道上有太大的差距。所以我认为,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外资保险公司有更多弯道超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