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cif术语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CIP的英文是CarriageandInsurancepaidto(……namedplaceofdestination)——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
CIF的英文是Cost,InsuranceandFreight(……namedportofdestination)——成本加保险费、运费(……指定目的港)。
二、CIP与CIF的异同
(一)CIP与CIF的相同点
(二)CIP与CIF的不同点
1.适合运输方式不同。CIP术语可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而CIF术语只适用于海洋和内河运输方式。2.风险转移点不同。CIP术语风险转移点在装运地的指定交货地点,卖方承担在指定地点将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之前的风险,而货交第一承运人之后的风险则由买方承担。CIF术语风险转移点在装运港船上,即卖方承担货物装上指定装运港船上之前的一切风险,而货物装上船之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3.适用的运输单据不同。根据Incoterms2010的规定,CIP术语下,其运输方式灵活广泛,卖方应提交的运输单据则视不同的运输方式而定,如海运单、公路运单、铁路运单、航空运单等;而在CIF术语下要求卖方需提交海运提单。
三、结合案例分析内地出口时更适合用CIP贸易术语
事后,出口方又向承运人就有关损失提出索赔。对此,承运人同意承担有关仓储费用和两箱震荡货物的损失,利息损失只赔50%;但对于货价损失不予理赔,认为这是由于出口方单方面与进口方的协定所致,与己无关。出口方却认为货物降价及利息损失的根本原因都在于承运人的过失,坚持要求其全部赔偿。3个月后经多方协商,承运人最终赔偿各方面损失共计5.5万美元。出口方实际损失9.5万美元。
根据CIP与CIF贸易术语的不同之处阐述内地出口使用CIF术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
参考文献:
[1]宫焕久.进出口业务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在INCOTERMS2000的四组13种贸易术语中,CIF是我国出口企业使用较多的一种。这是因为CIF术语规定卖方选择货代、船公司和保险公司,可以较好地把握船货衔接,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外商与货代串通进行欺诈。同时,在货款中包括运费和保险费,故同等情况下CIF报价高于CFR和FOB报价,可以多创汇,此外,也增加了国内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的业务。因此,“出口CIF”几乎成了外销货物的定式,但是一味套用“出口CIF”模式,可能会使出口方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尤其是对内陆出口企业而言,从内陆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考虑选择使用CIP贸易术语。
一、贸易术语使用不当给内陆出口企业带来损失
由此案例可以看出,我国内陆出口企业距离出口口岸路途遥远,得通过陆路运输才能把货物运达装运港。本案中使用CIF术语,买卖双方的风险在装运港船舷转移,因而货物在陆路运输中遇到的风险都要由我方出口企业承担,势必增加卖方的负担。如果卖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CIP术语,则风险在货物交给承运人接管时即转移给买方,卖方只要取得货交承运人的运输单据,即可凭单议付。
二、CIP与CIF贸易术语的异同
(一)相同点
CIF贸易术语是指“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英文为Cost,Insurance,Freisht(…namedportofdestination),是指在装运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CIP贸易术语是指“运费和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英文为CarriageandInsurnacePaidto(namedplaceofdestination),是指卖方在装运地将货物交给其指定的承运人时即完成交货。二者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口方办理运输和保险,在报价中都包括了货价、正常的运费和保险费。
2.交货地点都在出口国,货物风险随交货的完成由卖方转移到买方。
3.都是象征货,即出口方凭单交货,进口方凭单付款。
(二)不同点
1.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
CIP比CIF更适合内陆企业的出口业务。CIF贸易术语只适合于海运、内河航运等水上运输方式,而CIP贸易术语适用于多种运输方式。我国大多数外贸业务都是以海运为主,中西部和东部一些不靠口岸地区的外贸业务,通常就需要通过包括海运在内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实现。如出口到美国或欧洲的货物,可以采用海陆联运或陆运等方式,如仍采用CIF贸易术语在港接,则会增加内陆出口企业的交易成本。同时,集装箱运输方式早已被贸易界广泛接受,这也为内陆出口企业使用CIP术语提供了便利。集装箱运输的蓬勃发展,势必会减少运输中的货物装卸,降低运输损耗和贸易成本,有利于CIP贸易术语在内陆地区的推广。
2.签发的运输单据不同
3.出口方所承担的责任不同
使用CIP贸易术语时,出口方的责任可以尽早减轻。CIF贸易术语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买卖双方所承担的风险以装运港船舷为界。对内陆出口企业来说,在货物交由陆路运输的承运人接管后,便丧失了对货物的实际控制权。让出口方在已经丧失货物的实际控制权的情况下继续承担责任和风险,这是不合理的。而如果采用CIP贸易术语,则无论在什么地方,以哪种方式运输,出口方的风险、责任都以货交承运人为界,只要将货物安全移交承运人即完成自己的交货任务,以后的货损等风险都与出口方无关。尤其是在采用集装箱运输方式时,整箱货常由出口方装箱后运至集装箱堆场(CY),散装货运至集装箱货运站(CFS),然后再由承运人装箱,最后装船。在此情况下,如果采用CIF贸易术语,出口方不仅无法控制货物的安全,还要承担集装箱货物直到装船前的所有风险和费用。
4.运费承担不同
三、推广使用CIP贸易术语的重要意义
案情回顾:
山东某外贸公司以CIF条件签订了一份出口淀粉的合同,装运港为青岛港,向当地一家保险公司投保了海运货物一切险,保险金额为CIF价格加成10%0货物运离发货人仓库在码头等待装船期间,遭受了特大海潮,货物严重受损,经检验部门检验,己构成实际全损。
外贸公司就受损货物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理由有二:根据海运货物保险条款中有关保险期限的“仓至仓”条款的规定,保险责任自保险货物运离保险单所载明的起运地仓库或储存处所开始运输时生效,此案中货物在码头等待装船期间受损,属于保险期内发生的损失:另外,造成被保险货物损失的原因是海潮,属于一切险的承保风险。
保险公司认可了上述索赔理由,但在赔偿金额上不同意按保险金额,即CIF价格加成10%进行赔付,理由是货物受损时尚未装船,作为被保险人的外贸公司并未支付货物的海运运费,亦即被保险人并未遭受运费损失。且海运货物保险属财产保险,根据财产保险补偿原则的规定,保险赔偿不能超过被保人实际遭受的损失,被保险人不能通过保险而额外获利。如果保险人按保险金额赔付了被保险人,那么被保险人未支付的运费也得到了“赔偿”,被保险人显然通过保险而得到了额外的利益,是不合理的,因而支付保险赔偿时要将运费从保险金额中扣除。
而外贸公司不能接受保险公司的说法,认为应按保险合同中规定的保险金额获得赔偿。双方在赔偿金额上发生了争议。双方争执不下,外贸公司遂向法院提出诉讼。法院经取证后,最后判定外贸公司胜诉,保险公司应按投保金额赔偿,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经典分析;
现代国际贸易实务普遍将货物的运费并入货物保险价值之中一起投保,多数情况下并不将运费作为单独的利益另外投保。这种做法在法律上也是有根据的。我国((海商法》第219条规定了确定货物保险价值的基本方法:货物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货物在起运地的发票价格以及运费和保险费的总和。尽管在计算货物的保险价值时可以并入运费,但需注意的是货物保险的保险标的是货物本身,而运费只是货物保险价值的一部分。而不是保险标的的一部分。尤其是采用CIF价格术语时,售货合同往往规定投保金额为合同CIF价格附加一定比例加成,无论运费是预付还是到付,在保险货物遭受损失时,包含了运费、保险费在内的保险金额就成为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的有效依据。如果保险标的发生了承保范围内的全损,保险人就应按保险金额进行金额赔付(假设没有免赔额)。
另外,根据契约自由原则,保险人也完全可以在保险合同别约定:“按CIF价值投保的货物如果在运费尚未支付前遭受损失,保险公司将在赔款中扣除运费。”这样,合同的特别约定就超越了有关法律的规定,这对双方也是有约束力的。在这种情况下,本案中的保险公司即可按扣除运费后的保险金额予以赔偿。
另类剖析:
以上是书本上的案例及对案例所做的分析,初看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细细考量后就觉得存在纸漏之处。在本案例中,法院的判决有庇护外贸公司,将保险公司推向承担交易失败成本之嫌。在以往很多保险索赔的案例中,法院通常都是站在被保险人的立场上思考整个案件,而忽略了其司法中立的特殊地位。在这件案件中,法官考虑问题不够周全,有失公正原则。
海运保险属于财产保险的范畴。财产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对所承保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损失补偿原则是财产保险的核心原则。它是指在财产保险中,当保险事故发生导致被保险人经济损失时,保险公司给予被保险人经济损失赔偿,使其恢复到遭受保险事故前的经济状况。损失补偿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有损失,有补偿”,二是“损失多少,补偿多少”。坚持损失补偿原则,一方面可以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被保险人通过赔偿而得到额外利益,从而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在实施损失补偿原则时应该注意,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以实际损失为限、以保险金额为限、以保险利益为限,三者中又以低者为限。本案中外贸公司以CIF条件投保的海运货物一切险是属于财产保险,作为财产保险,其最核心的原则应该遵守损失补偿原则。
下面对案情进行详细分析:
在CIF条件合同中,以此种方式订立合同的原意是充分保证买家得到货物,买家付了货款+运费+保费。购买保险的目的就是充分保护买家的利益,该保险是为了当货物在航行途中遭遇保险事故全损时,买家财货两空,保险公司按照保险金额为CIF价格加成10%全额赔付给买家。以补偿买家的经济损失,保证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此种情况下买家,卖家,运输公司三方都没有因灾害补偿额外受益,完全符合财产保险公司的损失补偿原则。
但是事情从另一方面考虑,即假设货物在航行中因保险事故受到全损的情况。此时由于货物己越过船舷,在航行中。买家承担相应的灭失风险。买家拥有针对货物的保险利益,是保险受益人,索赔人应该是买家。法律依据是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的第三节财产保险合同第四十八条: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不得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本案中的外贸公司只是投保人,不是受益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因此外贸公司没有索赔权。此时拥有索赔权的是买方。
由于货物已经装船,卖方可以拿到装船单,可以顺利通过银行信用证拿到全部货款即CIF价格。买方此时损失货物,又损失货款,而且货物也运输过来了,运输费也不能省。因此买家完完全全损失CIF价格。因此保险公司根据保单责任及损失补偿原则全额补偿买家的全部损失即保险金额。此时买方、卖方甚至运输方都没有损失,同时也都没有因为灾害补偿而额外受益。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个案件原理应该分两方面分别考虑。本案适合第一种情况,即保险公司只需补偿给卖家除运费之外的一切损失:当有案例属于第二种情况时,即保险公司补偿包括运费在内的保险金额。这样的补偿原则符合财产保险的核心原则,同时也符合最新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这样的司法理解我认为是对该类案件最好的解释。
众多翻译家和从事商务英语翻译的学者对此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张新红、李明认为,商务英语翻译“译者除了要精通两种语言及其文化以及熟悉翻译技巧之外,还必须熟悉商务方面的知识,了解商务各个领域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法”。常玉田谈到翻译的原则时说:“翻译的最基本任务不是转换语言,而是传达‘意思’、‘信息’和‘内容’”。刘法公先生提出的“忠实、准确、统一”的商务英语翻译原则从根本上适应了商务英语这一特殊性。所以,商务英语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和其他文体的翻译,它必须强调语义的对等或等效,做到“地道、准确”,让读者有专业化的感受,而不是一般的语言描述。
二、商务英语语言的专业性及翻译策略商务英语涉及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等方面,其语言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三、商务英语语言的正规性及翻译策略商务英语语言正式、精炼,用词严谨。
尽量做到措辞严密,选词要准确,概念表达要确切,物与名所指要正确,数码与单位要精确。译文所传递的信息同原文所传递的信息要保持一致。商务英语翻译与贸易、合同、保险、投资、货运、金融等领域的文字相联系,所涉及内容严肃而具体,不允许译者在翻译时随便表达,翻译过程中译名、概念、术语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统一,不允许将同一概念或术语随意变换译名。套话的格式都是固定的,句式也是很正式严谨的,翻译时同样不可以随意而为。
四、商务英语中一词多义性及翻译策略商务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常见。
在不同的领域和专业,作为该领域或行业的行话和专业术语,同一个词往往具有多重含义。针对一词多义性,翻译时首先要判断该词在文中的词性,考虑到词与词的搭配关系,根据专业内容来进一步确定其词义。我们以floating一词为例,下面两个例子中都用到了floating一词,但其含义截然不同,第一句为Floatingpolicyisofgreatimportanceforexporttrade;itis,infact,aconvenientmethodofinsuringgoods(统保单对出口贸易至关重要,它实际上是货物保险的一种便利的办法),第二句为Itisnotsurprising,then,thattheworldsawareturntoafloatingexchangeratesystem(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又恢复浮动汇率就不足为奇了)。第一句中的floatingpolicy指以承保多批次货运的一种持续性长期保险凭证,常译为“统保单”;而第二句中的floatingexchangerate为“浮动汇率”,即可自由涨落,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综上所述,为了真正做好商务英语的翻译,我们必须在打好英语语言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商务知识的学习,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采用一些翻译策略,不断地学习最新的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才能使商务英语的翻译真正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常玉田:ef="整理提供经贸汉译英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一、实际托运人的含义
实际托运人,是指没有与承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而是将货物交给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有关的承运人或者实际承运人的人。首先,此定义排除了“与承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人”,也即“缔约托运人”,避免了一人多重身份造成的权利义务的混乱。第二,该定义舍弃了《海商法》中“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或者委托他人为本人”的说法,这是因为托运人和实际托运人委托他人交付货物的法律效力,依照《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完全可以确定,从法律效果上来说,此种行为就是托运人和实际托运人自己的行为,无需另行加以规定。第三,此定义增加了“将货物交给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有关的实际承运人”的规定,这是因为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或者实际承运人的法律效果是完全相同的。
二、实际托运人的法律地位
(一)关于实际托运人法律地位的几种观点
从定义可知,实际托运人存在的前提是实际托运人与缔约托运人并非同一人,此时,明确两者的法律地位对划分其权利义务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于实际托运人的法律地位,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1、将实际托运人归为“托运人”
认为应当将实际托运人归为“托运人”的观点中,分为了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以FOB条件下为例,此时就存在两类托运人。第一类是FOB合同的买方,他是与承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当事人,其与承运人的关系是合同关系;而第二类是FOB术语的卖方,作为提单关系的托运人,其与承运人关系基于法律的规定,是法定的提单关系,即为法定托运人。在该观点下,FOB术语的买卖双方都以“托运人”的身份同时存在。
第二种意见虽然认同应该将实际托运人归为“托运人”的范畴,但并不认同两类托运人可以同时存在。该种观点认为,不管使用何种贸易术语,都应当只有一个托运人。即使在FOB合同下,托运人也只能是卖方,并且提单应该是承运人向卖方签发。
而第三种意见也认为任何情况下都只存在一个托运人,但对托运人的认定,应该根据提单的记载,也就是说,谁被记载在“托运人”一栏中,谁就是托运人。
2、将实际托运人定性为“发货人”
该种观点主张,重新界定托运人,引入“发货人”的概念。在FOB术语下,明确区分FOB价格术语下的两类托运人,与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的是买方,即“缔约托运人”,而将货物交给承运人的是卖方,即“发货人”;而以CIF或CFR价格术语成交时,两种托运人合一。
3、将实际托运人从“托运人”概念中分离
该种观点认为,在FOB条件术语下,卖方不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当事人,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其不受运输合同的约束,但卖方又实际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承担了类似托运人的某些义务和责任,应当赋予其海上运输关系的主体地位,且这种主体地位应当是法定的。因此,应当在法律中直接规定“实际托运人”这个概念,明确其独立于“托运人”的法律地位。
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中,第二类托运人作为提单关系的托运人,其与承运人关系基于法律的规定,是法定的提单关系,无须在提单上托运人一栏中记载其名称。因此,唯一可以判定其作为托运人的标准便是将货物交付给承运人。该种判断方法看似简单,但在实务中进行识别却并非易事,容易引发争议。而第二种观点看似绕过了以往争论的关于“是”或“否”的问题,但却忽略了“实际托运人”与“托运人”的联系,而需要对托运人和发货人的权利和义务重新界定,工作量巨大,得不偿失。对于第三种观点,笔者持赞成意见,认为将实际托运人从“托运人”中分离是非常必要的,将在下文予以详述。
(二)确立实际托运人独立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从立法意图上来说,把实际托运人纳入到托运人的范畴,是为了保护FOB条件下的卖方,以法律形式确认卖方的地位,但并不是想要将所有托运人的权利义务都强加于实际托运人。如果赋予实际托运人以缔约托运人同样的地位,扩大了交货托运人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在增加其权利的同时,也扩大了其义务,这并不符合立法本意。从法理上来说,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实际托运人不与承运人签订海上运输合同,即双方之间不存在运输合同关系,因此,将其定义为托运人,理论上存在不足。综上,将实际托运人从“托运人”的概念中分离出来,确立其独立的法律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规定其不同于托运人的权利义务,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在法律中直接规定“实际托运人”这个概念,赋予实际托运人其独立于“托运人”的法律地位。
三、立法建议
综观海商法理论和海事司法实践,托运人问题应是我国《海商法》中最为尖锐的问题。而其中最基本的,也就是托运人的识别,就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结论迥异的判决。从修改《海商法》的角度上说,将“实际托运人”从“托运人”概念中分离出来,准确界定法律地位,明确设置两者的权利,合理分配两者的义务,是必然之选。因此,应对《海商法》做如下修改。《海商法》第42条应改为:托运人,指与承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人;实际托运人,指除托运人外,将货物交给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有关的承运人或实际承运人的人。
[1]裘剑锋.实际托运人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孙永刚.论FOB术语下卖方在海上货物运输中的法律地位[D].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一、三个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概述
目前我校三个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和架构已经确立,并已渗透到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三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能力的构成
国际贸易专业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外贸函电运用能力、价格核算能力、合同操作能力、信用证操作能力、结汇单据制作能力等。
1.外贸函电运用能力
(1)能在不查阅参考书和字典的情况下,熟悉进出易过程中各类函电的内容。
(2)熟练掌握根据业务场景和有关信息,以英语撰写:建立业务关系、进口询盘、出口发盘、进出口还盘、进出口成交、提出/接受/拒绝信用证修改要求、履约状况通知/询问、索赔理赔、业务善后等贸易函电。
2.价格核算能力
(1)了解进出口价格构成要素,熟悉进出口常用贸易术语(FOB、CFR、CIF)的主要内容。熟练掌握出口商品FOB、CFR、CIF报价计算。熟练掌握根据国外客户报价计算国内销售报价。
(2)熟练掌握还价利润的计算。熟练掌握根据既定利润率及国内外客户还价进行可接收的国内外采购价格/或其他费用的计算。
(3)熟练掌握进出口成交后合同成本、费用、利润的计算。
3.合同操作能力
(1)熟悉进出口合同的格式、结构及基本内容。
(2)熟练掌握主要进出口合同条款(品质、数量、价格、包装、运输、保险、支付)的内容,能熟练地进行主要合同条款的中英文互译。
(3)了解进出口合同其他条款包括一般交易条件的主要内容,能够进行该类条款的英译中操作。
(4)熟练掌握进出口买卖合同的填制。能根据谈判记录、往来函电或其他信息,规范、准确、完整地进行进出口合同的缮制或对进出口合同条款进行审核修改。
4.信用证操作能力
(1)了解信用证结算方式的特点。
(2)熟悉信用证的结构。
(3)掌握信用证业务的运作流程。
(4)熟练掌握主要信用证条款的内容及其含义,能够正确解释并分析信用证文本,同时能熟练地进行主要信用证条款的中英文互译。
(5)熟练掌握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及/或出口合同对信用证进行审核并准确指出信用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
(6)熟练掌握信用证开证申请书的内容及填制方法,能根据国际惯例及进口合同正确填制或审核开证申请书。
5.结汇单据制作能力
(1)了解进出口贸易常见结算单据的种类。
(2)熟练掌握根据合同、信用证和国际惯例制作并审核进出口贸易结算单据,包括:汇票、发票、装箱单、提单保险单、产地证、受益人证明等。
三、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
按照三个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框架,结合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能力的划分,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构建如下:
第二课堂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为以学生自我实践为主体的各类技能比赛、社团活动、考证考级等项目,是第一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为学生在第一课堂掌握了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专业核心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如国际贸易操作能力单证技能的培养,第一课堂教学目的只能是使学生掌握能力或技能的会的过程,但要达到熟练程度,光靠第一课堂的教学时数是不够的,在第二课堂通过设计国际贸易操作能力比赛或单证技能比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实践要求,从而能进一步提高专业核心能力或分项能力。
第三课堂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分散的顶岗实习或以产学合作教学形式的集中顶岗实习,是培养和锻炼岗位能力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也是学生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结合岗位实际进行各种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
通过三个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地理解,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订立合同的基本技巧,合同的履行、外贸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全方位、多方面、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的实践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业务与管理人才提供保证。
[1]曹屯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宁波城市学院学报,2006.1
商务英语信函是一种常用的英语应用文体,它在贸易往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商务交流中,有些信件冗长而不连贯,有些信件不符合商务交流的基本要求。与普通信件相比,商务信函有其独特的语篇特点。为了有效地利用商务英语信函进行商务交流,我们有必要对商务英语信函的语篇特点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情景语境特征
商务英语信函多用于国际贸易交往中,是英语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语篇。根据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项,商务英语信函的情景语境可以描述为:
话语范围:涉及外贸交易的各个环节,如下订单、跟进业务、付运、存货、付款等等。
话语基调:正式的,商务信函具有合同性质,是双方经过多次交往而达成的交易。
话语方式:用于阅读的书面语,具有较强的语境独立性,属于信函。
商务英语信函情景语境的这三个变项制约着语言的选择,使得语篇表现出特定的语域特征。
二、语言特征
1.词汇特征
(1)措辞明了、礼貌
商务信函在其词汇选择上,遵循“明了(clarity)”与“礼貌(courtesy)”的原则。要准确传达商务交流的内容,应该尽量选择简短或词义相对单一而稳定的词,例如用“use”取代“utilization”,用“try”取代“endeavor”等。在词义色彩方面,商务英语信函用词正式,礼貌用语颇多。收到对方的询盘、报盘、或订货等,不管能否接受,都要以礼貌的语言来表示诚挚的谢意,例如使用以下词汇:appreciate,please,thanks等。
(2)缩略语使用较多
商务英语信函中多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缩略语,这些缩略语定义准确,在商务信函中的使用相当的广泛,涉及到贸易价格术语、运输、支付与结算等。例如常用的缩略语有:FOB(FreeonBoard)“装运港船上交货”,CIF(Cost,InsuranceandFreight)“到岸价”,L/C(LetterofCredit)“信用证”,D/P(DocumentsagainstPayment)“付款交单”等。
2.句式特征
商务英语信函的语篇主要是提供信息的,陈述句使用得最多,它广泛运用于叙述、解释或说明外贸交往业务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事实。由于外贸交往遵循礼貌原则,因而商务信函的写作也要遵循礼貌原则。而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原则在句法方面主要体现在虚拟句的广泛使用。虚拟句使得语气委婉客气,在商务英语信函中使用较多。
三、衔接手段特征
衔接作为一种语义关系,在具体的语篇中主要体现为语法衔接手段(包括指称、省略、替代、连接等)和词汇衔接手段(包括重现、搭配等)。
商务英语信函常用语法衔接手段中的一些连接词组来使得上下文连贯。例如,表示次序的连接词组有first,second,then,next,after,finally;表示原因的有:since,because,as,for;表示结果或后果的有:therefore,asaresult,hence,accordingly,consequently;表示转折的有:but,yet,however,onthecontrary等。
例如:InourmessageofOctober31,wesaidthatwewouldsendapurchaseorderbytheendofNovember.However,asnegotiationswiththecustomersarestillcontinuing,weareunabletoplaceacompleteorderatthistime.Enclosed,instead,isaparticularorder(No.00501-55)forhalfofthemerchandiselistedintheprovisionalorder.ThesecondhalfoftheorderwillbecoveredbyP.O.No.00501-61,whichwewillissuebyDecember6.
在这个商函语篇中,表示转折关系连接词如however与instead的使用使得语篇的逻辑关系清晰。而“apurchaseorder”,“acompleteorder”,“apartialorder”这几个词组中“order”一词的重复出现所形成的重述关系则是采用一种词汇衔接的手段使得语篇达到连贯。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order一词反复出现而文中始终未使用代词it来代替order,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误解,使得意义表达更准确。商务信函中通常为了使行文准确,对指称、省略和替代这些衔接手段的使用比较少,所选择的尽量都是避免意义上有误解的词语或句子。
四、语篇结构特征
商务英语的语境构型决定了商务英语信函的语篇有着固定的模式。商务英语信函往往强调一事一信,内容多围绕一根主线展开,因此在信函中可以通过“事由(subjectline)”以突出内容主旨,使对方一目了然。商务英语信函的正文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内容较短的可以是三个自然段),即起始、主体和结尾。其中每个部分都有其默认的功能和作用:第一部分(即首段)抓住读者的注意力、需求或者兴趣;第二部分处理业务;第三部分呼应前文提出己方的希望或者祝愿。
五、结语
商务英语信函由于产生于特殊的情景语境中,具有其独特的语篇特点。我们在商务英语信函的写作中必须注意这些特点,从语篇的层面把握商务英语信函的特征,从而根据具体的语境构建出合适的商务英语信函语篇,写出符合语境的意义连贯的商务英语信函,真正实现商务英语信函在商务交流中的交际功能。
参考文献
商务英语是为国际商务活动这一特定的专业学科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很广,并具有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同时商务英语语言严谨,语法结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翻译策略,以提高翻译质量。
一、商务英语语言特点
商务英语语言词汇方面的特点。商务英语词汇具有术语性、普通词的专业性、简约性和繁复性等特点。(1)多用专业词汇,商务英语拥有数量可观的专业词汇,带有很强的专业性,并且词义专一。如:stock(n.)存货repeatorder重复订购confirmedL/C(n.)保兑信用证;(2)用语简洁,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尽量避免拖沓、繁琐的语言。句式上的特点,多用长句:商务英语在句式上具有长句多,有时整个一大段就是一个长句和多用被动语态。
二、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
1.一词多译及专业术语商务英语中词汇的翻译要根据前后搭配、上下文的联系准确选择。如Premium这个词有如下的汉译:a.保险费;b.额外费用,附加费c.超出平常价,溢价。同一个词,由于语境不同,其词义可千差万别。试看下面例子:
Theycannotobtaincreditatallinthetrade.他们生意信誉已荡然无存。
TheyhaveopenedthecoveringcreditwiththeBankofChina,London.他们已从伦敦中国银行开立了有关信用证。
以上两个句子credit词义都有所区别。商务英语翻译中包含大量的词汇,因此对于常见词汇的精确运用在翻译中很重要。作为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就要大量的掌握这些具有商务含义的普通词和复合词和缩略词语。如价格常用术语FOB,CIF有其特定的专业内容,又如C.W.O定货付款;B/L提货单;L/C信用证;C.O.D货到付现;W.P.A水渍险;bluechip蓝筹股、绩优股;baddebt呆账,等等。商务英语翻译要遵循商务专业用语。所以要求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及翻译技巧。
2.长句的处理商务英语中长句的构成成分主要是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要翻译好这些长句,不能受原文长句结构的影响,应该将译文的结构作相应的调整。如:Afterall,onlyafewyearsearlierthecompanyhadsuccessfullyopenedaDisneythemeparkinJapan,bridgingtheenormousdifferencesbetweenJapaneseandAmericancultures.EuroDisney,atleastinitially,provedtobeanotherstoryentirely.几年前,公司弥合了日美文化的巨大差异,在日本成功建立了一家迪斯尼主题乐园。但在欧洲建立迪斯尼乐园却完全是另一番情景,至少先期阶段并不成功。原文的bridgingtheenormousdifferencesbetweenJapaneseandAmericancultures根据逻辑关系放在了主句谓语动词之前才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atleastinitially放在句末起补充说明的作用。3.词类转译
词类转译是国际商务翻译中常见的译词技巧。常见的有名词与动词、介词与动词的互相转译。
名词与动词的互相转译,如:Beforethepaymentofthesetariffs,theimportedgoodswillbeinthecustodyofthecustoms.交关税前,进口货物由海关保管。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词典上难以找到贴切具体上下文词义,如生搬硬套,译文往往语意不清,甚至导致误解。显然不能正确表达原文的意义,所以需要进一步的引申。领会词类转换,把握句子、段落的联系就句子内部而言,英语重形合,句子各成分联系紧密,汉语重意合,结构松散,更多依赖句内各成分的关系。汉语重视句子间的联系,而英语不太重视句子间的联系。Theeconomicgrowthratehasbeennoticeeablyaffectedbythechaoticstateofthemarket译文:经济增长的速度受到市场混乱的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英语中noticeably是副词,修饰谓语动词affected,翻译时将其当作一个句子来处理反而符合汉语习惯。)Duringthehalf-hourtalk,thetwosidesexchangedviewsonthechoiceoftermsofpayment.buttheymadenomentionofthemethodoftransportation.译文:在半小时的商谈中,双方就付款方式交换了意见,但没有提到运输方式。(mention是名词,译成汉语时要变为动词。)
4.词量增减
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词量增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翻译技巧。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原文上下文意思、逻辑关系以及译文语言句法特点和表达习惯,在翻译时有时增加原文字面没有出现但实际内容已包含词,或者减去原文虽有但译文语言表达用不着词。适当增词、减词,平衡断句与并句的关系英汉语句子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段不尽,所以为使译文更加精练,更符合汉语表达,有时需要省略部分词语;而有时为了使译清楚,可按意义、修辞和句法的需要在译文入原文无其词而有其意的词,使译文更加。同时也可将原文的一句话分成几句,或具体情况把两句话合成一句,及将原文的作适当的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译文的完整准确。WearepleasedtohavereceivedyourinvitationtothesymposiumonInternet.非常高兴收到了参加因特网会议的邀请。(省去代词“我们”)。PerhapsyouhaveoverlookedthefactthatyouraccountforJulypurchaseshasnotyetbesettle.译文:也许您忘了七月份购货帐还没有结。(名词fact不译出)。
总之,翻译不但是一种语言转换,也是一种文化交流。不仅要求译者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和基本的翻译技巧,也要熟悉两种文化。因此,需要翻译者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磨练。
参考文献: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知识的主动接受者甚至创造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学生参与教学对教师也大有益处。聪敏学生的精辟见解能启发教师思维,学生挑战性的问题刺激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这些都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下面就来谈谈什么是学生参与以及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学生能如何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1学生参与的概念
参与是管理学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一般来说,参与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行为上的参与,主要强调个体做什么,怎样做;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参与,主要是指个体重视、喜欢、强调、对所参与的对象充满激情等感情。在本文的论述中,我们主要强调学生行为上的参与,也即强调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参与的实际行动、行为表现。
2学生参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形式
2.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1)《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中涉及到大量国际贸易术语,如FOB、CFR、CIF等,这些术语均有特定的内涵,不同的术语之间非常相近,又有差别,很容易混淆;课程中还涉及到保险、运输、收付等内容,这些内容非常专业,而且涉及到很多不同的法律、法条、复杂的业务模式。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本科学生来说,要记忆、理解这些内容有相当的困难,学好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
(2)《国际贸易实务》又是一门非常灵活的课程。要做好国际贸易,需要贸易当事者了解基本的术语和规则。但更重要的是,贸易当事者需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双赢思维、敏锐的商业洞察力,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商务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多种能力。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时,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情景刺激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无形但极其关键的品质。
2.2学生参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形式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学生参与形式,使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扎实地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并得到良好的启迪。
(1)内容展示。国贸实务课程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刚性内容,如果仅仅采用教师讲授的形式,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和记忆。对于这些专业知识,教给学生自学的能力比教给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在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某个专题知识进行展示,由学生自己来讲。学生自己讲,就需要把内容吃透才能讲清楚。通过这样的方法,迫使学生自学内容,并找出疑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
由学生直接讲授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学习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并身临其境地体会贸易过程,对学生非常有益。
(2)案例互动。因为国际贸易实务涉及到的实操内容很多,在教学中我们并没有相应的条件让每个学生去实习,所以需要运用各种实务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讲授案例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在给学生交代了知识点和案例背景后,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看看学生的反应,也即询问学生,如果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会如何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归纳,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3)问答参与。教师与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问答也是学生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通过不断的发问,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教师的问题可以是简单的问题,也可以是复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参与课堂,比如我问学生,一个国家如果进口大于出口,是什么学生会回答是逆差或入超。如果进口小于出口则学生会回答是顺差或出超。学生答对了简单的问题,心理上也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问复杂的问题,但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问题分解,让学生依次回答,逐渐引导学生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体系。比如在讲到产品包装时,我会问下面的问题:什么是产品包装产品包装重要吗为什么重要产品包装要注意什么内容呢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包装与国内市场中的产品包装相比,有什么特殊性吗这样问问题,学生的思路会一直保持活跃状态,能够很好地沿着问题线思考所讲授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3学生参与课堂需要注意的因素
3.1要对学生的参与行为给予激励
只有学生认为积极参与课堂可以获得良好的回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说明积极参与课堂对学生个人发展的益处,激励学生的参与行为。其次,教师还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质影响学生,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让学生有在老师面前表现、得到老师认可的欲望。再次,教师可以加大学生课堂参与的成绩权重,比如把课堂成绩提高到40%、50%,学生就会认真对待课堂参与。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定一些规则提高学生参与成绩的公平性。比如为了避免学生内容展示时的搭便车现象,我让每个小组的组长给组员打分,我根据小组的课堂表现给小组整体打分,并对各组员的成绩给予微调。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成绩的公平性,激励学生参与。
3.2要给学生做适当的指导
在学生参与课堂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有效参与行为的标准。比如学生做内容展示,必须明确自己展示的是哪部分内容,什么样的展示方式是好的展示方式,这样学生做起来就有针对性。同时老师要对学生的参与行为进行反馈、积极点评,对学生参与的内容给予引导、总结和提升。教师的这些指导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质量。
一、合同履行中违约的类型
(一)根本性新违约与非根本性违约
所谓根本性违约,按《公约》第25条的规定为: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约定,使合同的目的完全不能实现,以致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根本性的损害,即因为一方的违约导致另一方基于合同约定的可期待利益受到了损害。但有一种例外情况,即出现不可抗力的情形时,违约方可以以此为由进行抗辩。不可抗力是指出现了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形,在这种情形下,任何一般的自然人都无法预知该种情形的发生。因而根本违约方可以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免除责任。根据以上论述不难看出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一是违反约定与损害的产生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二是违约使另一方当事人的合理期待利益完全丧失,即损害结果严重;三是不存在不可抗力情形。
(二)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
预期违约的案例分析
(三)卖方违约与买方违约
二、国际贸易合同履约中违约的救济措施
(一)卖方违约,买方的救济措施
1、要求卖方实际履行
根据《公约》第46条的规定,当卖方违约时,买方可以选择要求卖方继续履行合同的救济措施,但是要求买方没有采取阻止卖方继续履行的救济措施。《公约》将要求继续履行作为违约救济措施的首要措施,表达了保证交易稳定的立法目的。
2、要求卖方交付替代物
要求卖方交付替代物是指卖方交付了合同约定数量的货物,但是交付的货物内容或者质量与合同约定的不相符时,供买方选择适用的一种救济措施。即要求卖方交付合同约定内容相符的货物。
3、要求卖方修理
根据《公约》第46条的规定,修理的救济措施针对卖方交付的货物存在瑕疵的情形,并且货物有修理的可能性。可以要求对货物的瑕疵部分进行修理、修补或调整,使其符合合同约定。但是请求修补的通知应当在《公约》规定的合理期限内提出。
4、要求卖方减价
根据《公约》第50条的规定,当卖方交付的货物与合同约定不符,或者存在瑕疵,即交付的货物的价值低于合同约定的货物的价值时,买方可以要求卖方减价。减价的数额以交货时交付的货物的价值与合格货物的差额为准。
依《公约》第49条规定,如果发生不交货的情况,如果卖方在合理期限内没有如约履行义务,买方即可宣告合同无效。这时再宣告合同无效,既显得仁至义尽,又符合法律规定。
(二)买方违反合同时适用于卖方的救济选择
(1)要求买方履行义务;
(2)要求买方在合理期限内继续履行合同义务;
(3)宣告合同无效。
三、结论展望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5.061
OnCollegeEnglishTeachingMethodsunder3+2Vocational
UndergraduateSegmentedTrainingMode
LUDongmei
(DepartmentofQualityEducation,NanjingCollegeofInformationTechnology,Nanjing,Jiangsu210023)
AbstractTheaimof3+2EnglishcourseinthemodeofsectionaleducationcombinedcollegeandvocationalschoolistonurturethetalentedpersonswithbothhighlevelofcollegeEnglishandapplicationofvocationalEnglish.3+2isbrand-newandthereisnoreferenceandexperiencetobeoffered.Thepaperexploresthenewteachingmethodof3+2Englishcourseintermsofvocabulary,listening,readingcomprehensionandwriting,whichisprovedtobeeffective.
Keywordsvocationalschoolandcollege;sectionaleducation;collegeEnglish;teachingmethod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到来,社会对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大。3+2高职本科分段式培养模式(以下简称3+2)就是顺应这种时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指高职本科联合办学,进入高职学院完成3年学业,经过选拔后升合办学的本科院校继续深造2年,取得为社会所承认的本科学历。2013年,我院首次招收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和光电子技术专业的3+2学生。和高职学生比,3+2学生具有更扎实更广泛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和本科院校学生比,3+2学生又具有一定的企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就是说,3+2学生是具有本科文化底蕴同时又具有高职特色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可以肯定,3+2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
就英语课程而言,高职英语以职场应用为主,只要求掌握实用词汇、句型;而本科英语教学要求不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较高职英语深,但缺乏一定实用性。这种明显差别我们可以从表1中清楚地看出。3+2的大学英语培养的应该是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2学生的英语基础比高职一般学生好,仍与本科院校学生的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如果用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来施教于3+2学生,难以达到后续本科要求;延续本科院校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他们就会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如何因材施教,摸索出一套具有高职特色的3+2英语教学模式,使这些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既达到本科院校英语水平,同时又能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其符合将来职业岗位的需求,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方法探索成果
笔者在为期一年的探索中,从词汇、听力、阅读和写作方面得到了如下几点成果:
1.1扩大词汇量
经过笔者调查测试,发现3+2学生的平均词汇量约为2800个,和本科院校要求的4500个还有一定差距。词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和译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英语大厦的基石和砖头,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听力无法理解、阅读不知所云、翻译和写作更是无从下手。所以扩大词汇量是提高3+2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第一步。
为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笔者梳理出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所差的词汇量,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做了很多介绍。广度方面,笔者介绍了很多词根、前缀(如pre--,sub--等)、后缀(如--able,--less等)等供学生理解记忆。如前缀sub指的是“低等的,下一级的”,所以让学生把submarine(潜水艇)、subtropical(亚热带)、subordinate(下属)、subsidiary(子公司),和subnormal(正常以下的,低能的)等含有此前缀的常用单词一起记忆。用这种方法记忆单词,既提高记忆效率又减少了他们记忆难度。
1.2渐变听力语速
笔者用语速为130词每分钟的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给3+2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248.5分的听力题,他们最高分才152分,最低分仅仅为71分,可以说听力成了限制他们英语进一步提高的绊脚石。
1.3增加阅读策略
当然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因此文化差异也阻碍着学生理解力进一步提高,所以在课堂上笔者会有意识地讲一些文化差异的例子。
1.4模仿写作
3+2学生的基础比高职一般学生要好,所以作文遣词造句方面也略胜一筹,但他们的作文也存在很大问题:(1)用词不准确,他们只会根据词汇的意思来选择单词,而不是通篇考虑语境来选择合适的单词。想表达“他重男轻女”,学生会直接把“重”和“轻”用单词“heavy"和"light"来表示,写成“Heregardsmenareheavywhilewomenarelight"。虽然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却令外国人无法理解其意思。其实这句话表达的是“男人的地位高于女人”的内涵,所以根据语意义应翻译成”Heregardsmenaresuperiortowomen";(2)中式英语痕迹很明显,他们总习惯于把脑袋里的中文想法逐字翻译出来,如想表达“他父亲身体很好”时很多同学会不自然的翻译成“Hisfather'sbodyisstrong”,而正确的应为:Hisfatherisstrong;(3)甚至还有很多低级错误,如标点和大小写乱用、英语时态单复数用错、作文结构失误等等。
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笔者采用了介绍格式―背诵范文―仿写输出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讲解各种文体的写作格式,如议论文的书写、职场询价函的撰写以及说明文的书写等等,介绍范文的同时也介绍一些经典名人警句、谚语习语让他们背诵,然后给出特定的题目让学生进行仿写输出。该教学方法效果非常不错,对于满分15分的作文,3+2学生所得平均分从7分上升至11分。
2结语
3+2高职本科分段式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既具有本科英语文化底蕴又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人才。然而3+2是一种新生事物,暂时还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本文关于3+2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尝试被证明是有效的,学生的词汇量从原来的2800个上升至3900个,听力理解力得到增强,阅读正确率提高,英语写作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然而该教学方法也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并进一步完善。
基金项目:本文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立项项目《3+2分段式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和探索》的最终成果,项目编号为:YS20140901
[1]杰里米哈默.英语教学实践[M].王蔷,陈芳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9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