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于2012年因患淋巴细胞白血病去世,我家公公2018年秋季确症食道鳞状细胞癌,经过1年多往返北京的奔波,最终切除大半部分食道和胃,才得以保住生命。如果我的父亲当年能去北京看病或许可以多陪伴我几年,就是因为没有保障,看不起病,在小地方的医院把病耽搁了。身边活生生的案例使我的深深明白,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大概率事件,保险是保障幸福生活的必需品。
2017年年底生下我家宝贝,作为父母,都是想着把最好的保障给孩子,我也不例外,于是主动联系的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之前车险也是和他办理的,他又是我老公的老乡,慢慢也算熟络,于是让他为我家孩子设计一份保险。
他为我家孩子设计的是“少儿平安福17”,见面时他把保单的条款说明了一下,说这款产品是目前市面上保障最好的产品,保额41万,癌症赔付3次,间隔5年,由于我之前从未了解过保险,只能是听他说,自己毫无概念,感觉癌症赔付3次还不错。纸质化的合同,实在不愿意看,觉得保险代理人对自己的产品肯定门儿清,讲的肯定透彻,回家后保单也被深深地压在柜底(明显感觉是他在暗示我这么做,面谈分开时,他特意告诉我保单压在柜底,希望孩子这辈子也用不到这份保单),就这样15天犹豫期很快过去了。
重新拿出保单来详细看的时候,是打算帮我的侄女儿投一份保险的时候。同样我又联系了之前平安的代理人,他为我侄女设计的是“平安爱满分”。当时想着比较一下“平安爱满分”和“少儿平安福”哪一款产品更好,就随意上网搜索了一下,不查不要紧,一查发现“少儿平安福”各种保障在同行中都显得相形见绌。
以下是我家孩子的保单
保监会规定好的25种重疾,占重疾赔偿的95%,玩不出什么猫腻,没有坑。
4.轻症
最高发的三种,轻微脑中风、不典型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都不赔。
5.少儿特疾
根据各家保险公司理赔数据来看,常见且易得的儿童特定疾病有:白血病、严重川崎病、严重肌营养不良症、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重症肌无力、严重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I型糖尿病、严重哮喘、骨生长不全症、疾病或外伤所致的智力障碍、严重癫痫、重症手足口病等等。
话不多说,自己对照缺多少。而且少儿最高发的"川崎病,骨发育不良,手足口病"都没有囊括
6.5年间隔期
不同癌症之间需间隔5年,设置非常巧妙,估计精算师设计时都拍手称好。
医学界为了统计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采用大部分患者预后比较明确的情况作为统计指标。转移和复发大多发生在根治术后三年之内,约占80%,少部分发生在根治后五年之内,约占10%。
并且还必需同时满足:
1、与前一次肿瘤无关的新发肿瘤
2、不能是前一种的复发
3、前一种肿瘤不能仍持续存在
条款中设下层层陷阱,要想理赔还得拼人品。说白了,你就是不想赔呗
7.癌症多次赔付
癌症和重疾发病顺序有猫腻,如果被保人先罹患45种重疾中的普通重疾,其他重疾责任和癌症责任同时终止,仅赔付一次。谁能知道自己先得什么病,花里胡哨的坑人骗人。
保费贵,哪怕保障全一点儿,花着一流的钱买的是三流的产品,平安保险,真是让人恶心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