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三、高职教育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可行性
1、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使得课堂翻转的课前学习切实可行。
2、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需要数量规模上的发展,更需要质量效益上的提高。教学方法改革对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运用更加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重视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加大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力度,改革其他教学要素等。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工具――“微课”、“慕课”的运用。
1、教学模式对比
传统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后作业课前学习,课堂讨论答疑,课后巩固、可重复学习复习
教学手段教室、黑板(或白板
PPT),相对单一视频、网络课程、模拟实操等,多媒体、多样化
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理论讲授知识案例分析、情境教学、小组研讨、视频分解、参观学习等
教学内容理论知识案例、小组探讨、答疑
师生角色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
(1)课程文件提前准备
(2)课程视频录制与准备
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几点心得
1、合理布置自主学习任务
“翻转课堂”强调课前学习,为了避免课堂翻转因为学生没有提前学习而无法实施,教师有必要对课前自主学习进行监督检测,合理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这是“翻转课堂”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
2、制作优秀的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是学生课前学习的重要媒介,优秀的视频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所以,课前学习视频制作质量要好,内容上由授课教师精心设计,视频制作技术上可以请专业人士指导。
3、高效组织课堂学习活动
课堂学习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设计,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怎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才是教育的目的和教学的本质。
4、适当的激励与获取支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辅助的“教练”,要能够激励学生养成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努力获取学校、同行、家长的支持与认可,才能更好地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持续进行。(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1]刘全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2(4)
1展现魔幻和戏剧性
动画片有两个根本特性:一是夸张;一是变形。漫画是绘画的一种,而没有经过变形和夸张的绘画则不是漫画,更不是动画片。动画艺术是以绘画艺术作为基础的,包括动画的制作都是以绘画造型作为拍摄对象,但是都不同程度的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从而改变现实中的各种关系。
动画的变形具体包括3个方面:造型的变形、动作的变形和声音的变形。
1)人物造型的变形:动画片中的人物的形态的正常结构、体积、比例、颜色、质感和量感等,都经过了全部和局部的放大或缩小,增加或减少,甚至是解体后重新组合的处理。动画片中的人物造型和拟人化的动植物和物品的造型全部如此,是根据生活和自然中的类型共性为依据进行了变形,而不是根据个性特征创造的。
2)景物造型的变形:动画片中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环境中的景物设置不是以自然和生活中的实体为基础的,而是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的简单的装饰性的图画,是想象的虚幻景物。
3)色彩造型的变形:动画片中的色彩造型是单纯的、艳丽的色块组合,这是在现实生活常态中所没有的,是一种形式上的虚幻色彩造型创造。
4)动作的变形:第一,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物及他们的形体不是固定的,可以任意变化。人的各个肢体的部位可以随意的延长或者缩短,增大减小,这就为动作的变形提供了无限的可能;第二,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或者拟人化的人物形象的运动形态、速度、幅度等是无限自由的,可任意变化;第三,动画片中人物、景物、物体的运动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可谓是天马行空,自由往来。
5)声音的变形:动画片中的声音或者音响虽然也是现实的物质实体发出的,但是为了和变形夸张的造型相符合协调,声音也加以处理,具有比较强的装饰性和戏剧性。
2展现时尚,塑造唯美与艺术的意境
动画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为它的发展离不开当时它所处的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它所展示的画面和造型都会贴近观众的审美。因而,动画无疑创造了一个脉络的入口,联系了不同族群的共鸣,当然也会涉及时尚领域。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跨界与动画合作。
3幽默诉求,营造轻松喜剧效果
一、尊重个性,鼓励创新
二、案例引导,启发思维
三、以赛促教,实战演练
1问题分析法简介
“问题分析法(problemanalysis)”的一种解释是:“科学管理中的心理学方法之一。它是按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寻找出问题所在,并确定问题发生原因的系统方法。在管理中,通常把实际状况与应有的要求标准之间的差异叫问题”。在现实生活和理论研究中问题分析法都是一种经常使用的研究思路,其要点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分析法中提出问题又是重中之重,有人甚至说能够提出问题那么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在管理类课程教学活动中常用的“5W1H”分析方法(Who、Why、What、When、Where、How)是一种很好的提出问题的思路。包括“5W1H”等分析方法在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用问题分析法的成功关键是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
作者:赵志耘
参考文献
一、案例教学法的由来、特点及教学方面的优势
(一)案例教学法的由来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学生成课堂主角,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2.增加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机会。
3.过程是关键,结论无对错之分。
在案例教学的运行中关键是让学生体会案例分析中如何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其实不一样的案例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即案例分析中很难得出标准答案。在案例教学中让同学们自己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使学生把观点阐述清楚,表达明白,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既明白团队合作的作用又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思想,锻炼自己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尤其是培养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的胆量,敢说敢做,这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形成敢于挑战的习惯。
(一)案例教学法在理论知识讲授部分的运用模式
1.导入式举例。
2.佐证说明式举例。
3.开放式案例分组讨论。
(二)案例教学法在实践技能培养部分的运用模式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时,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一)必须保证案例与授课内容紧密相连
在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时,教师要善于选择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的案例,而选择时要注意尽量要选典型性案例。因为选择贴切的典型性案例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相对抽象的基础理论,也能够为学生在日后应对类似问题提供借鉴和帮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角色转变很重要
(三)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力需要不断提高
对于学生而言,和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反应和表现将成为教师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的重要参考因素。为此,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组织与引导,获得学生的认可与配合。具体来说,对学生的组织和引导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来进行: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应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并预先将案例布置给各小组,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结合书本理论提出自己的认识与判断,形成书面提纲;课中参与环节,学生应以小组为单位,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当遇到不同意见时,应以恰当方式在恰当时机展开辩论,认真听取教师的点评;课后反思总结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研讨之后,对照书本理论知识,结合其他同学观点和教师的点评,重新阅读思考案例,总结归纳收获与启示。
(四)不能忽略案例的时效性
(五)重视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