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旅游;景区;安全防护;秩序维护;策略
2影响景区安全防护及秩序维护的消极因素
尽管景区安全防护工作及秩序维护工作得到业界的普遍重视,其现实意义也被业界所深刻理解。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影响着景区的安全及秩序。
2.1安全意识不足,制约安全防护水平的提升
首先,景区管理人员思想散漫,对安全防护及秩序维护工作并未给予过多的重视,他们认为景区的工作做得已经很到位,没有提升的空间,因此,严重忽视了应当尽到的责任;其次,游客本身对于安全与秩序的重要性并未从内心给予认同,致使旅游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安全事故。
2.2安全防护机构不完善,影响景区安全及秩序
很多景区内并未设置安全防护机构,致使出现事故时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解决。即便有些景区设置了安全防护机构,多数时候也是临时设置,不具备长期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然影响景区的正常秩序,不利于景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景区设备设施无法及时更新,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目前,很多景区的设备设施过于老化,不能及时检测安全系数。因此,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因为设备设施老化而造成。可见,老化的设备设施是景区安全事故的潜在隐患。
2.4法律法规相对落后,无法适应旅游业发展形势
当前,关于旅游景区安全防护与秩序维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较为匮乏。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影响景区运转秩序,极为缺乏事故处理依据,致使很多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被耽搁甚至扩大化。
3实现景区安全防护与秩序维护的有效策略
既然景区安全防护与秩序维护工作已经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同,那么,面对景区现有的不良现状,我们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大力提升安全防护与秩序维护工作水平。
3.1增强双方安全意识,共同提升安全防护水平
首先,旅游景区工作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毕竟,景区是给游客带来身心愉悦的地方,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影响正常秩序,是游客及景区都不愿看到的场景。因此,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及时履行职责,即便出现安全事故,也容易被及时发现,处理在萌芽状态。其次,游客本身也要遵循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规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智的控制,对于不允许进入的区域坚决不要进入,以免以外发生,对景区与游客都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3.2设置专门安全防护机构,将则落实到个人
景区旅游事业的平稳发展离不开安全防护机构的大力推进。因此,旅游景区必须要设置专门的安全防护机构,并将发挥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工作人员在防护责任的制约下,更加谨慎周全的投入工作。当然,在事故发生后,可能会促使其他一些部门参与进来,比如当地政府、保险公司等,景区应当将与政府、保险公司等部门实现事先沟通,这样,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以实现及时的处理,使事故控制在最小程度内及范围内。
3.3完善更新景区设备设施,增加设备设施安全系数
2003年,赵州桥景区的阅览室因为电线老化发生了火灾,严重影响了正常秩序,使景区的游览秩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景区的设备设施应当及时更新完善,设备设施往往要与社会发展及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如此,景区设备设施的安全系数便会提高,必然会使广大游客受益,使景区的秩序处于高效运转的状态,必然也会提升景区的经济效益。
3.4完善构建科学法律法规体系,以备适应旅游业发展形势
旅游业的大力发展需要借助国家旅游政策的力量。然而,旅游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法律法规的切实保障。旅游景区的安全防护及秩序维护通过法律法规的调整与指导,必然能够达到经济效益的目标,也会满足广大游客的内心需求,实现广大游客的内心愿望。可见,法律法规可以将旅游景区的发展推向更高的层次。最终,完善法律法规,并构建科学的法律法规体系,定能使旅游业拥有更为乐观的愿景。
4结语
我国旅游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势态。那么,景区的安全防护与秩序维护工作必然要抓紧,要实现全方位的体现,多角度的体现。这样,景区在带给游客美好心情的同时,也会带给游客更多的安全感。最终,旅游景区才能在安全环境下收获良好的秩序。
参考文献:
[1]张素娟,旅游景区安全问题浅析――以石家庄旅游景区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35-35
[关键词]景区景点品牌营销资源保护改造与转型持续发展创新思路
影响景区景点持续发展的因素有两大类,第一类是自然灾害,即不可控制的天灾;第二类属于人祸,即人为因素给景区景点带来的各种灾害。如开发建设不当或经营管理不善给景区景点带来的毁灭性的破坏,以致断送景区景点的前景:人为地将旅游资源破坏,环境质量破坏,服务质量下降,生命周期制约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外部形势及时调整自身策略等,只能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显然人为因素是影响景区景点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景区景点情况各不相同,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具体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亦复杂多样,本人研究了国内外自然风景与历史古迹、城郊与乡村、正面与反面多个案例认为:旅游景区景点品牌营销、旅游景区景点旅游资源保护、旅游景区景点按消费需求变化实施改造与转型等方面树立创新思路是影响旅游景区景点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旅游景区景点的管理者必须在以上三个方面树立崭新的创新思路,大刀阔斧地对目前的管理状况进行彻底的纠正与遏制,拿出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才能确保旅游景区景点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旅游景区景点品牌营销的新思路
品牌是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既是某种标志、符号,又是消费者消费某种产品的体验和感受。每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一种产品和服务,支撑品牌的形象和理念,但同时品牌又必须超越这种产品和服务而相对独立存在。金牌银牌不如品牌,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在现代营销理念当中,品牌可以称得上是营销的核心和灵魂。品牌作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全面简洁地向消费者传递其本身所代表的独特形象和旅游产品吸引力。
旅游是一种预消费产品,消费者不能向传统型的消费活动一样可以直观地挑选商品并在付款后形成快速消费。因此购买过程中旅游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品牌塑造已成为旅游景区景点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品牌营销就是针对目标市场确定、建立一个独特的景区景点品牌并对景区景点品牌设计、传播,从而在旅游者心中占据一个独特地位的营销过程。其着眼点是旅游者的心理感受;其途径是对景区景点品牌的设计;其实质是依据细分市场旅游者的种种特征设计景区景点产品属性并传播景区景点品牌,从而在旅游者心中形成一个景区景点刻意塑造的独特形象。品牌营销并不是针对景区景点产品本身,而是要求景区景点营销工作做到旅游者的内心深处。
如从“五岳独秀”到“中华寿岳”的品牌创新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南岳衡山景区品牌营销的创新思路:
南岳衡山是一个老牌景区,自古有“五岳独秀”的美誉,但随着新景区的不断增多,全国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使老品牌焕发出新活力便成为南岳发展旅游的一个关键问题。
五岳中衡山以“秀”见长,但南方众多名山大多也是清秀之山,例如,青城山、三清山等,衡山的秀难以凸显出其比较优势,难以真正树立鲜明的差异化形象。同时,针对市场进行分析,南岳衡山的重要目标市场是珠三角和港澳地区市场,这里的旅游者普遍有追求健康长寿的诉求,结合南岳寿文化源远流长的资源特征,南岳于2000年提出了“旅游品牌强区”的发展战略,在品牌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将南岳衡山的品牌形象重新定位为“中华寿岳”,确定了打“中华寿岳,天下独寿”这张王牌,以品牌树立形象,以形象拓展市场,以市场促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大连注册“浪漫之都”城市旅游品牌,亦在旅游景区景点品牌营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大连2003年在全国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城市旅游品牌——“浪漫之都”,开创了全国先河,并先后推出了五张旅游特色牌、六大浪漫、中国旅游50最等,成功塑造和提升了城市的旅游品牌。
二、旅游景区景点旅游资源保护创新思路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旅游资源是旅游经济的特有范畴,是指一切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及事物的总和。旅游资源是区域发展生态旅游的客体基础,其管理目标就是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追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优化,使资源优势转变成产品优势,增强旅游景区的市场竞争力。最优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可以理解为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注重环境自我保护与人工保护相结合的最佳资源开发度。在这种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下,能够保持旅游资源常用常新,避免造成环境质量本质恶化,有利于旅游景区在获得效益的同时得以持续发展。旅游资源从宏观角度看,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自然旅游资源,二是人文旅游资源。
如喀纳斯景区保护环境不惜牺牲经济利益这一案例为旅游景区景点在资源保护方面树立了榜样:
另外,在一些旅游发达国家,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如垃圾门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们只要在街上拾一袋垃圾,或捡几片落叶交到公园和游泳池的垃圾站,就可免费入内。加拿大的普罗维斯堡市有一家游泳池,也以垃圾作为门票。这些都是对旅游景区景点资源保护好的举措,值得推广。
三、旅游景区景点按消费需求实施改造与转型的新思路
除了老字号的旅游集团加速扩张旅游地产业务外,新兴的旅游集团也瞄准了旅游地产的投资开发。2011年1月17日,刚刚于2010年7月挂牌的四川旅游发展集团,获得了14家银行累计510亿元的授信,银企双方将在旅游地产开发贷款、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并购贷款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旅游地产”是近年来一些旅游经营中很有特点的新现象,适应了人们追求休闲、度假、养生、健身、运动与商务结合的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对一些难以维系的景区进行转型和改造也是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思路,是一种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瑜.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常向鹏,樊莉莉.旅游景区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旅游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2009年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将旅游业定位于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全面确定了旅游业发展定位和方向。在旅游业发展中,旅游景区的贡献功不可没。事实上,无论国内外,旅游景区发展均是旅游发展的前提、核心与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实现旅游景区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全国各地纷纷探索与创新旅游景区发展、经营模式,其中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是最引人注目的创新举措之一。由于我国特有的产权制度,旅游景区产权归属国家与集体,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便成了最具中国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之一。自从1997年湖南省以委托经营和租赁经营的方式出让了张家界黄龙洞和宝峰湖的经营权,开启了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先河以来,各地掀起了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至少有20多个省(市、区、县)的400多家旅游景区采取了经营权转让的方式。总体而言,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促进了我国旅游的发展,当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二、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的核心问题
1.价值取向
2.价值评估
3.监督机制
4.协调机制
三、结论与展望
[1]钟泓.从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探讨风景名胜区开发和管理模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1):21-24.
[2]霍孟杰.对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1):125-127.
[3]王凯,谭华云.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对边远旅游地影响的实证研究――湖南凤凰旅游景区(点)的案例分析[J].旅游科学,2005,19(4):38-43.
[4]郑向敏.旅游旅游景区(点)经营权转让亟需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J].旅游学刊,2005,20(3):11-12.
[5]阎友兵,成红波.旅游旅游景区经营权的转让[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131-135.
[6]阎友兵,赵黎明.旅游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92-96.
[7]阎友兵,王琳.旅游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26(6):100-102.
[8]谢茹.试论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J].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4,35(4):50-55.
[9]范.我国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中的制度安排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39-43.
[10]李爽,袁书琪.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问题探讨[J].福建地理,2005,20(3):24-27.
[11]黄安民,赵黎明.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利益权衡与协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58-63.
SomeCoreIssuesofTransferringofManagerialAuthorityataScenicSpot
SuLu-jun1,HuangFu-cai2,LiJian-zhong2
(1.BusinessSchoo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83;
2.ManagementSchoolof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China)
Abstract:Transferringofmanagerialauthorityoftourismattractionsisoneofimportantwaytoattraction,andalsoistheimportantdrivingforcemarket-orientedmanagementoftourismattractions.Thispaper,basedontheproblemsintheprocessoftransferringofmanagerialauthorityoftourismattractionsandsomecontroversyofliteratures,thinksshouldbevalueorientation,valueassessment,monitoringmechanismsandcoordinationmechanism,fourcoreaspectsoftransferringofmanagerialauthoritytoregulateoperationandmanagementoftransferringofmanagerialauthority,ensuretherapid,health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attraction,andmakegreatercontributionsformajordevelopmentandprosperityofourtourismindustry.
Keywords:TourismAttractions;TransferringofManagerialAuthority;TourismDevelopment
作者简介:粟路军,中南大学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市场营销。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场景化营销;景区餐饮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本文受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日常餐饮行业场景化营销的启发,旨在通过分析旅游景区餐饮行业的现状,探讨研究景区餐饮行业应用场景化营销的方法,从而改善目前景区餐饮行业存在的问题,希望景区餐饮行业蓬勃发展。通过日常餐饮行业案例能够更加形象地体现场景化营销对餐饮行业的影响,对景区餐饮行业的转型创新具有参考借鉴意义。同时,本文所提出的应用方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景区餐饮业的改革创新和持续健康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场景化营销
(一)场景化营销的概念
场景化营销是根据消费者在现实场景中的内在需求和心态而设计的营销行为,涵盖了营销学、企业管理学、文学等学科。场景化营销主要是通过构造场景来激发和满足消费者内在的心理状态或需求。在不同场景下,消费者的心态和实际需求是变动的,场景的作用是把他们内心潜藏的东西挖出来,通过满足消费者当时当地的消费心态和实际需求来进行产品营销是场景化营销的关键。当前时代,营销过程更要注重消费者的参与,将移动互联网和场景营销结合起来,形成“互联网+场景营销”的模式,提升场景化营销的效率[1,2]。
(二)场景化营销的核心要素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场景化营销主要包含以下核心要素:1.数据信息。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消费者在对应场景产生的多种数据,包括用户真实的消费轨迹等;场景需要明确标出,这样才能在具体场景下,对数据进行记录、挖掘、分析与持续追踪,将消费者行为串联起来,形成立体鲜活的消费者。2.核心算法。以数据为基础,设计一套高效算法来让数据发挥最大价值。算法需要海量数据训练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在场景营销中,主要算法为推荐算法、分类算法等。3.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与产品营销的有效结合使得营销内容可以实时呈现给用户。场景营销十分强调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对营销内容、互动方式和产品展现形式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力求达到营销效果与用户体验的动态平衡。4.场景设立。移动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的普及,手机应用软件不断增多,使得场景营销无处不在,尤其体现在衣食住行这些必不可少的需求上。但是,需要对场景不断细化,设计新颖多样的场景来促使营销内容与之契合。
(三)场景化营销的优势
三、旅游景区餐饮行业分析
(一)旅游景区餐饮行业现状
(二)旅游景区餐饮行业发展趋势
(三)旅游景区餐饮行业存在的问题
四、旅游景区餐饮行业的场景化营销
(一)日常餐饮行业的场景化营销案例
(二)场景化营销在旅游景区餐饮行业的应用方法
五、结论
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餐饮行业营销的精细化程度势必需要提高。近年来互联网思维的普及,为场景化营销创造了有利条件。线下餐饮消费面临互联网餐饮的竞争,场景化是最可见的发展方向;线上餐饮拥有天然的数据资源,为场景化营销奠定了基础。景区餐饮消费的场景化营销普及是个性化服务的必然成果,未来势必更加深刻地影响餐饮行业。
[参考文献]
[1]冯燕芳.基于消费体验需求的“互联网+场景营销”及其营销效率提升[J].企业经济,2017(11):107-112.
[2]丁蕾.场景营销: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新思维[J].出版广角,2017(3):65-67.
[3]黄莉.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地方传统美食旅游的开发[J].粮食流通技术,2018(19):5-7.
[4]赵雪峰.旅游景区餐饮业发展的前景探讨[J].赤子,2020(4):153.
[5]童金杞.主题餐厅的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8(22):136-137.
[关键词]人文景区;竞合关系;晋商大院
[中图分类号]1759
[文献标识码]A
1文献综述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在旅游业综合效益的感召下,地区文化遗产旅游业出现了潮涌现象。区域内迅速产生了大批的人文类旅游景区。针对这一状况,旅游界的国内学者主要借助于地理学的空间结构理论和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对影响区域内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做了大量研究,探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竞合模式。例如:陶伟以苏南三镇为例,认为从区域旅游发展的动力来说,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是提高区域旅游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其中,旅游空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同区域之间旅游发展的基本动力;申秀英等从生态学的共生理论角度,探讨通过中国古村落旅游企业的共生进化推动区域旅游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国外学者则主要探讨旅游地竞争对一个国家或一个社区旅游发展的影响。
2山西晋商大院景区发展的实证分析
2.1晋商文化旅游地位的凸显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①晋商文化景区的领跑者从时段上出现明显更迭的现象。具体可分为4段:1996―2002年王家大院的增长幅度明显占据领先位置;2001―2003年平遥古城的稳态优势在增幅竞争中占据领先;2002―2005年常家庄园的进入,引起了3家地位的重新调整,常家庄园以“新”面孔位居增幅的前列;2005年至今乔家大院又重新回到领跑者的位置。②在各段中,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一个景区尤其是新景区的进入给老景区的增幅带来很大的威胁,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各景区收入增幅在一些时段内同步增减的现象。
通过以上分析,旅游景区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清晰可见,同时可以从收入的增长图中,再次看到由于几家景区之间的交错竞争使得所在区域(晋中市)总收入的增幅在下滑的趋势中出现上扬的波动,而且表现出了增幅平稳的趋势。
3竞争为主的人文类旅游景区竞合关系的特征
为了深入分析竞合关系的特征,本文展开了各景区竞争力动因的调查(调查过程略),并结合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具有一般性意义的人文类旅游景区竞合关系的特征。
3.1不可移动的空间特征是景区竞合关系形成的原始条件
但同时由于资源的不可移动性特征,特定的空间结构给予了各景区特定的游客范围。在此例中各景区之所以可以将竞争的形势保持得轰轰烈烈,正是因为这些景区虽然争夺同样需求的游客群,但由于距离递减规律的作用使得各景区仍有自己的游客范围。因此,在客观上保持了协同的合作性。
3.2旅游景区的聚集与竞合是推动地方文化旅游品牌的必要条件
资源相似型旅游景区的竞争或合作是当地旅游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驱动机制。以晋商文化旅游区为例,景区的依次进入延续着晋商文化品牌的辉煌。如前所述,王家大院、常家庄园景区是在乔家大院旅游效应获得成功后相继出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以民俗、宗教、革命遗址、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出现,但旅游经营的现状都不如王家大院、常家庄园。而且从本省、外省游客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晋商文化已经作为晋中地区乃至山西地区的文化品牌和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形象代表。究其原因,则是几家景区的依次进入,不仅延续了竞争态势,而且竞争中无意识扩大了晋商文化的宣传力度和持久度。
再者,通过山西省各地区发展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从品牌的认知度来讲,位于晋北地区的五台山与晋中地区的平遥古城可谓旗鼓相当或略胜一筹,但晋北区域长期停留在五台山一云冈石窟两大景区,且由于地位显赫,使得其他景区进入后很快被迫退出,因此,在区域内没有引起竞争。垄断地位的长期存在,使得晋北区域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而晋中地区却后来居上,原因正是晋商文化景区保持数量增长的同时产生了激烈的内部竞争,在竞争中保持了文化品牌的活力。
3.3文化资源的市场利用效率是人文类旅游景区竞合关系实现的有效手段
人文类景区所依托的大多是各种广义上的文化遗产,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在理论上可以解决,在现实中无数经典案例被解决得更为巧妙。影视作品、大型文化主题歌舞、节庆活动都是各景区借助当地文化资源,利用市场手段进行文化内涵的体验化、感性化促销的有效手段。在晋商文化区内,平遥古城连续8年国际摄影节的举办,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与《乔家大院》影视作品的问世,王家大院针对客源地的宣传口号“王家归来不看院”及有效的销售手段等等,都使得各景区在彼此的竞争中胜出。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手段利用的效果问题,对照增幅图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市场促销手段对本景区的时效性非常明显,也就是说,景区促销力度与当年本景区收益呈正比,但同时一个景区的宣传促进了其他资源相似型景区收益的适度上涨。因此,区域内各景区竞相利用市场手段实现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保持彼此竞合关系的关键。
3.4以地域特征为主的微环境是影响景区竞争力的根本动因
旅游景区是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吸引物,就人文旅游景区来说,景区的收益直接关联到所在地区旅游业的收入和地方财政的收益。因此,地方的自然、经济、文化环境状况对景区竞争力的发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对晋商文化旅游区各景区的居民、游客、政府部门、旅游运营商的调查中,对影响景区竞争力的主要动因做了如下归结:
3.4.1旅游业在地区经济结构中的比较优势是根本动力
3.4.2居民的经济努力程度是景区实施优胜策略的人力保障
经济学家刘易斯曾经说过,人们改善生活的愿望和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正是一切增长现象背后起作用的、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根本特征的内在动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资源相似、经济环境相似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差甚远。调查资料显示乔家大院(祁县)与王家大院(灵石县)属于县域经济,农民收入的相对低下促使农民摆脱贫困的信心要明显强于常家庄园(所在地为晋中市)。在调查中前两地居民都表示了对于发展文化旅游与建立相应的集体管理组织的强烈意愿和凝聚力,而后者则表示了漠然的态度。旅游业的劳动密集型及居民态度对其长远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特点,使得旅游区居民的经济努力程度成为人文类景区实施优胜策略的基本动力。
3.4.3精英人物的权威作用是景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管理因素
每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不同的社会阶层中都有一定的精英群体,他们在某一行业或领域具有特殊的作用,这些精英群体在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和市场机制中,对增强社会经济的动态稳定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晋商文化各景区的调查中居民、旅游运营商等均承认景区在运营中存在精英人物,而且精英人物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对于景区组织秩序的维护、居民集体决策的引导与实施以及外部沟通等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而且从根本上节约了管理成本,实现了景区长远发展的组织管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