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渠道高质量转型的策略与路径

养老年金、终身寿险、健康保险将构建起个人及家庭风险与财富管理的底层架构,发挥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减震器作用。

“人生中的三张核心保单”基于不同风险类别为客户提供保障,降低了寿险公司承保风险集中度。同时,通过保险产品的销售既能为银行贡献中间业务收入,也能为银行客群的深度经营发挥重要作用。

保险业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社会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发挥着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回顾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史,在40余年的征程中,行业已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道路,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但近年来,寿险业陷入承保业务增速放缓和投资收益下降的双重困境,全行业都在寻找高质量转型的方向和出路,其中举足轻重的银保市场也正面临着深度调整,如何从负债端调整业务结构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成为当前业内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及经营抉择。本文提出“人生中的三张核心保单——养老年金、终身寿险、健康保险”理念,旨在为客户提供保障配置新方案,为银行提供保险营销新策略,为保险公司提供稳健发展新路径。

银保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呼唤回归保障、产品转型

回顾行业发展历程,人们会发现,银保业务的每一重要阶段都离不开几个要素:市场与利率的环境变化,银行销售渠道的重视程度以及监管政策的引导态度。

伴随着以上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现阶段银保渠道产品销售正在经历从趸交走向期交、从简单期交走向长期期交、从重理财轻保障走向以保障为主的转型变化,与此同时,合作银行的工作重心也需要从简单的理财场景、中收导向转向规划保障场景与客群经营。

从利率变化角度来看,受长期利率中枢下降影响,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从几年前上限4.025%调至2.5%,储蓄类寿险产品的理财属性弱化。从银行诉求角度来看,在银行转型零售业务迈向“大财富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客群经营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银行正在经历从过去增量客户竞争向当前存量客户开发的转型阶段,寿险产品凭借天然长期、高频交易属性将会增强客户黏性,深化客户关系,这进一步引导保险代销从短期期交走向长期期交。从监管政策角度来看,在“报行合一”监管政策指导下,寿险产品手续费同化,过去银行以中收为导向的保险代销策略必然发生相应调整,保险在银行诸多金融产品货架中的定位被重新审视,其中风险保障功能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助力发挥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减震器作用

养老年金保险是指投保人一次或按期交纳保险费,以被保险人生存为条件,保险公司按年、半年、季或月给付保险金,直至被保险人死亡或保险合同期满。年金保险对长寿时代有着极强的适用性,可以看作是一种长期储蓄,提供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主流的分红型年金保险,其预定利率与分红调剂可以锁定未来长期收益水平,有效化解长寿风险和利率风险,是天然的解决养老问题的金融产品。养老年金保险内嵌的预定利率因子是保险公司向保单持有人的承诺,符合养老资金积累对安全性和稳健性的要求,也符合我国现阶段大多数老百姓的需求和风险偏好。

终身寿险是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人身保险,可分为定额终身寿险和增额终身寿险。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形态最早源于中国台湾,进入大陆后凭借高现金价值、快速“返本”、销售讲解简单、类似理财产品优势被市场追捧,在近几年的银保渠道占据期交市场八成份额。但就保障功能看,其身故杠杆效应低,远不如定额终身寿险。定额终身寿险作为较早的人寿保险险种,诞生于15世纪商品经济发展时代,具有高杠杆、高保障功能,强烈体现个人价值和家庭责任。美国保险学家休布纳的“生命价值理论”提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等于其一生为自己和家庭创造的收入和财富。定额终身寿险融入生命价值理论,倘若被保险人在保障期内不幸身故,保险公司会遵照客户意愿,按照合同约定向受益人支付约定的高杠杆赔偿金,实现其延续家庭责任的愿望。

健康保险规避了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个人及家庭的财务稳定器,主要包含重疾险和医疗险。由于近几年重疾险改革保障范围收窄、市场逐渐饱和、所交保费基本等于保额等诸多原因,市场规模由上千亿元滑落至200亿元左右。面对持续增长的医疗通胀,具备高杠杆效能的医疗险成为人们更佳的选择。医疗险具备四大特点,一是刚需:长寿时代人人都将带病长期生存的论断不断被验证;二是高频:每年缴费、可随时申请理赔服务、定期享有健康管理等;三是排他性:根据补偿原则,医疗险累计赔付金额不会超过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用,一份保险即可满足医疗保障需求;四是家庭销售属性,由于是每个人的刚需,从满足家庭保障需求出发,医疗险在实务中大多数是为家庭成员购买。

“三张核心保单”不仅贯穿全生命周期,更是解决大部分家庭和个人保险配置的“方法论”。具体来看,在配置策略上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保障配齐”,即必须拥有实现不同保障功能的“三张核心保单”;二是将“保障配足”,例如养老年金保险的年保费建议在年稳定收入的20%水平左右;三是为“家庭乃至家族配齐保障”,即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拥有“养老保险、终身寿险、健康保险”,逐步实现全部家庭成员配齐“三张核心保单”,避免因家庭成员的保障缺失给整个家庭带来损失风险。

助力寿险公司实现“三差平衡”经营

寿险公司产品基于发生率、预定利率、预定费用率经验估计产品成本,定价与实际产品成本的差值构成利差、死差、费差三部分,形成公司利润。寿险业依托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红利,凭借负债驱动资产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利差益为主的利润结构。伴随利率中枢下行,寿险业利差大幅缩窄,资产端经营压力增大,部分公司出现了偿付能力风险。从长远来看,寿险公司的稳健发展需迈向利差、死差、费差三差平衡的综合经营模式,注重资产与负债匹配,从资产端久期、打平收益率等出发调整负债端产品销售策略,搭建保障类、储蓄类险种呈现均衡的产品结构。

与年金保险以生存为给付条件相反,终身寿险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死亡发生率遵循大数定律,具有客观规律,过去30年国民人口死亡率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在利率下行趋势下,这一变化为长久期资产配置创造了更多空间,为寿险公司经营提供了更高的死差益。特别说明的是,以储蓄为目的、类理财的增额终身寿产品不但不能扩大死差贡献,反而加剧了利差经营压力。在实务中,除保额递增的卖点外,其“灵活”领取部分现金价值的设计经常被夸大,变相为一种中短期存续产品,加剧了寿险公司长险短做风险。此外,增额终身寿险的新单价值率对投资收益率极其敏感。以一款分红年金产品和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为例做对比,如果按长期4.5%投资收益率计算,分红年金对公司的价值贡献是增额终身寿险的1.4倍,而如果长期投资收益率降低到3.5%,分红年金创造的价值就将是增额终身寿险的7.8倍。

助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收与客群服务拓展

“人生中的三张核心保单”立足商业银行“大财富管理”经营场景,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保险产品的销售既能为银行贡献中间业务收入,也能为银行客群的深度经营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告别零售客户规模快速扩张的时代,存量客户经营成为主流。“人生中的三张核心保单”在银行价值重塑过程中从客户需求出发,从养老、健康、财富三个角度切入,系统性地剖析客户主要风险保障缺口,为客户配置千人千面的、更贴心、更完善的保险保障产品,有利于深度挖掘客户的长期价值。“三张核心保单”有助于将银行经营的对象从单一客户扩展到家庭客户、家族客户,甚至扩展至背后的企业客户,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逻辑,主动求变、打破同质化,必将同时放大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彼此合作的发展空间。“人生中的三张核心保单”,立足于满足长寿时代下人们对养老与健康的原生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的价值取向。保险公司作为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通过合作银行前端销售为广大客户提供具体的全方位解决方案,遵循发展规律,回归保障初心,探索银保业务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助力人寿保险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

(作者为泰康保险集团管委会成员、泰康人寿常务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主要参考文献:

①李云泽.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的主题演讲

THE END
1.2024年财产保险未来发展趋势预测2024年版中国财产保险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财产保险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涵盖房屋、汽车、企业财产等多个领域。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保险公司纷纷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化风险评估模型,提升理赔效率和服务质量。个性化保险产品和定制化服务成为行业https://www.cir.cn/R_JinRongTouZi/15/CaiChanBaoXianWeiLaiFaZhanQuShiYuCe.html
1.保险营销渠道分析11篇(全文)1.1 销售渠道单一, 手续费恶性竞争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销售保险产品主要通过柜员“存款换保费”和信贷员的“双单” (保单、贷款单) 作业等方式。此外, 一个银行或保险公司可以和多个保险公司或银行签署合作协议, 而银行的优质网点资源是有限的, 在各家保险公司产品差别不大的情况下, 银行的员工一般以手续费的高低...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wm4lpot.html
2.渠道选择(精选十篇)渠道选择(精选十篇) 渠道选择 篇1 一、营销渠道策略要考虑的因素 1. 本企业的产品因素。 (1) 价值大小。一般而言, 产品单个价值越小, 营销渠道越多, 路线越长。反之, 单价越高, 路线越短, 渠道越少。 (2) 体积与重量。体积过大或过重的产品应选择直接或中间商较少的渠道。 (3) 时尚性。对式样、款式...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ef8xmrx.html
3.关于市场营销的论文二、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市场营销策略的劣势 传统市场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其销售渠道包括:制造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不论是在营销策略还是销售渠道上,传统的销售都存在较大的缺点,注定了其面临改革的局面。 https://www.yjbys.com/file/guanyushichangyingxiaodelunwen.html
4.保险市场营销保险百科(3)替代产品的影响 (4)购买者议价能力的影响 (5)供应商议价能力的影响 3.保险企业的目标和资源 (三)目标市场策略的选择1.无差异性市场策略 亦称整体市场策略。这种策略是保险公司把整体市场看作是一个目标市场,只注意保险消费者对保险需求的同一性,而不考虑他们对保险需求的差异性,以同一种保险条款,同一标准的...https://www.dby.cn/detail-103679.html
5.商敬国回望寿险35年:透过四大驱动力九大瓶颈九大展望,看科技...多年来,国内寿险业储蓄类产品占比较高,造成的后果是险企间的竞争要靠投资收益的比拼,属于收益导向的销售。 这一点在银保渠道最为明显,随着对银行高净值客户的开发,寿险产品的定价利率不仅要根据银行存款利率确定,还开始了对综合投资收益的研究。 保险公司对投资的日渐重视,投资收益驱动型模式出现,甚至成为寿险行业的...https://news.hexun.com/2019-01-03/195759784.html
6.寿险产品利润分布及寿险公司盈利周期的比较分析保险研究 2015年07期 截至2014年6月,我国寿险行业原保费收入7 671亿元,寿险总资产达7.64万亿,寿险业已成为金融行业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寿险产品的长期性强化了其资产和负债的累积效应,寿险公司负债评估是利润核算的基础,而负债评估涉及会计准则、规则和精算职业判断,负债评估方法的不同和评估假设的微小变化会对公司的...https://www.unjs.com/lunwen/f/20170704000008_1380521.html
7.保险经营管理模式有哪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某速展,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销售模式来拓展销售渠道,如搭建销售网站、使用移动端销售软件、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进行销售等。 2、强化营销策略 保险公司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用一系列的营销策略,比如针对年轻人推出特别版保险产品、针对老年人推出高保障、低风险的保险产品等,通过不同的营销手段来...https://h.chanjet.com/ask/30beae983d0ea.html
8....的“融·变”之道(2023年第4期)招商信诺人寿作为我国加入WTO后首批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之一,在我国开放方针的指引下,走出了一条融合中国和全球资源之长的经营之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涵盖保险保障、健康管理、财富规划在内的产品及服务,成为规模和效益均衡的寿险公司,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http://www.cisf.cn/fxgc/zdtj/3859.jsp
9.团险渠道定位及发展规划(56页).ppt一、双方合作是落实xx团险渠道发展策略需要 根据总公司“稳增长、重价值,强基础”发展战略,xx团险要打造一支作为公司短险创费助力公司转型,稳增长规模支撑渠道,以及发展中高价值期交业务的价值渠道。也就是打造规模、短险、期交全面发展的综合开拓渠道!我们致力于把团险渠道打造成公司最具竞争力、最具潜力、最具活...http://www.qzrbx.com/vip/146100.shtml
10.保险5大客户开拓方法在开拓新客户之前,保险公司需要制定明确的客户开拓策略。这包括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分析竞争对手、设定销售目标等。只有有针对性的策略才能更有效地吸引客户,提升销售。 具体步骤: 明确目标客户群体:确定目标客户的年龄、职业、收入水平等。 分析竞争对手: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优势和市场定位。 https://www.jiangshitai.com/article/13391.html
11.保险营销策划方案(精选6篇)(1)各小组上网查找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了解和熟悉相关保险产品所包含的保险责任和相应内容。 (2)各小组选择不同的家庭或投保人对客户需求、财务概况进行分析。 (3)根据客户需求量身订制保险计划,注意在责任范围、保障水平、缴费金额、保险期限、综合保障效果等方面应适合客户的具体情况。 https://www.oh100.com/zhichang/498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