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孩子买的保险一年七千多,三年下来交了两万多,想退保只能退个一万左右,怎么办才好啊?”
常有朋友这样问好哥。
随着保险普及,人们开始看保险,懂保险。
翻开以前买的保险,感觉不是太贵就是太坑,于是萌生退保之意。
“退保可以,损失自担”,业务员也会这样和你说道。
犹豫期之外退保,只能退还现金价值,而前几年的现金价值和所交保费相比实在很低,好哥自己的一份保单交了7700退了400多。
交也不是,退也不是,往往令你两头为难......
近期,这个问题貌似有了“解决办法”。
好哥在网上浏览到一些可以“全额退保”的机构,他们声称:
“专业保险维权,全国退保,不限地区不限保险公司!”
“能退的、断缴没退过的、已退却没有全退的,没能力续保想退的保险都可以帮你退!”
他们真的有这么神吗?真的是在为消费者维权吗?
下面也来看看他们究竟是什么神操作~
1、钓鱼取证,套路纯熟
他们早已生成一套完整且缜密的流程,惯用手法如下:
首先,这些机构会给你一套话术模板,在平时不经意的聊天中,故意引导保险业务员做出不利陈述。
监管部门本着“有投诉必处理”的态度,向保险公司施压。
而保险公司此时往往处于不利的一方。
最终,只要操作得当,这类退保往往都能成功。
曾几何时,保险公司是强势的一方,惜赔、拖赔让人敢怒不敢言。
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崛起,恶意退保现象也随之变得频繁,现在的保险公司也是越来越不容易了。
“地主家也没余粮了”,某保险公司内部人员如是说道。
2、一时获利,往往损失更多
看似维护了我们的利益,实际呢?
一方面这类机构收取的费用并不低,在退保过程中消费者会损失30%至50%的本金,而这些全部来自你所缴纳的保费。
另外,不仅收取费用,在成功退保之后也会理所当然给你推荐其他保险产品,形成了一套“退保—投保”的完整产业链,极容易上当受骗,损失更多。
第二,随着恶意退保的增多,保险公司反欺诈意识和技术也会逐步提升,这种恶意退保成功可能性必然降低。
即使成功了,保险公司为了防范这类情况再度发生,会将投保人纳入行业黑名单,以后投保将极大可能受到风控,导致无险可投。
第三,一时获利,最终还要消费者买单。
在保费厘定中,退保率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退保率上升,保险公司为了维护经营成本和承保利润,势必提高保费,而这部分终究将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3、退保多与少,早有定论
而很多朋友始终不解,气愤道:为什么退保的钱这么少?我又没出险,太不公平了!
你的确没有出险,但是你要知道保险公司不仅仅做你一个人的生意,还有成千上万个和你一样买这款产品的客户。
你没出险,不代表别人没出险,只要有人出险,保险公司即需赔付,而赔付的钱必将从你的保费中扣除一部分。
如果你真的不幸出险了,交了8000,保险公司赔了你30万,你会觉得这样对保险公司不公平吗?
当然,如果销售过程中存在虚夸收益、隐瞒病情投保等情况,这些都属于严重的销售误导,我也大力支持你们向监管部门投诉,和业务人员、保险公司去争去斗,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写在最后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在利益面前还是要擦亮双眼,避免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