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精算师考试要求内容及教材

本科目是关于风险管理和精算中随机数学的基础课程。通过本科目的学习,考生应该掌握基本的概率统计知识,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初步了解各种随机过程的性质。

考生应掌握概率论、统计模型和应用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考试内容:

A、概率论(分数比例约为35%)

1.概率的计算、条件概率、全概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第一章)

2.联合分布律、边缘分布函数及边缘概率密度的计算(第二章)

3.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3.1、§3.2、§3.4)

4.条件期望和条件方差(§3.3)

5.大数定律及其应用(第四章)

B、数理统计(分数比例约为25%)

1.统计量及其分布(第五章)

2.参数估计(第六章)

3.假设检验(第七章)

4.方差分析(§8.1)

C、应用统计(分数比例约为10%)

1.一维线性回归分析(§8.2)

D、随机过程(分数比例约为20%)

1.随机过程一般定义和基本数字特征(第十章)

2.几个常用过程的定义和性质(泊松过程、更新过程、马氏过程、鞅过程和布朗运动)(第十一章)

E、随机微积分(分数比例约为10%)

1.关于布朗运动的积分(§11.5、第十二章)

2.伊藤公式(§12.2)

考试指定教材:

考试形式:选择题

考试要求:

本科目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数学知识背景。通过学习本科目,考生应该熟练掌握利息理论、利率期限结构与随机利率模型、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的主要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上述几部分内容涉及的方法和技巧。

A、利息理论(分数比例约为30%)

1.利息的基本概念(分数比例约为4%)

2.年金(分数比例约为6%)

3.收益率(分数比例约为6%)

4.债务偿还(分数比例约为4%)

5.债券及其定价理论(分数比例约为10%)

B、利率期限结构与随机利率模型(分数比例约为16%)

1.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分数比例约为10%)

2.随机利率模型(分数比例约为6%)

C、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理论(分数比例约为26%)

1.金融衍生工具介绍(分数比例约为10%)

2.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理论(分数比例约为16%)

D、投资理论(分数比例约为28%)

1.投资组合理论(分数比例约为12%)

2.资本资产定价(CAPM)与套利定价(APT)理论(分数比例约为16%)

考试指定教材:

本科目是关于精算建模方面的课程。通过本科目的学习,考生应该掌握以概率统计为研究工具对保险经营中的损失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并建立精算模型的方法,进而要求考生掌握模型参数估计以及如何确定该使用哪个模型、如何根据经验数据对先验模型进行后验调整的方法。

A、基本风险模型(分数比例约为34%)

1.生存分析的基本函数及生存模型:掌握对一元生存模型和多元生存模型进行分析的基本函数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常用参数生存模型的假设及结果。

2.生命表:掌握生命表函数与生存分析函数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同假设下整数年龄间生命表函数的推导;选择--终极生命表的有关计算。

4.短期个体风险模型:单个保单的理赔分布;独立和分布的计算;矩母函数;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

5.短期聚合风险模型:理赔总量模型;复合泊松分布及其性质;聚合理赔量的近似模型。

B、模型的估计和选择(分数比例约为29%)

1.经验模型:(1)掌握非完整数据生存函数的Kaplan-Meier乘积极限估计、危险率函数的Nelson-Aalen估计;(2)掌握生存函数区间估计、Greenwood方差近似及相应的区间估计;(4)掌握三种常见核函数的密度估计方法,熟悉大样本的Kaplan-Meier近似计算方法,熟悉多元终止概率的计算。

2.参数模型的估计:(1)掌握完整样本数据下个体数据和分组数据的矩估计、分位数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方法;(2)掌握非完整样本数据(存在删失和截断的数据)的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方法;(3)熟悉二元变量模型、和模型、Cox模型、广义线性模型等多变量参数模型的参数估计。

3.参数模型的检验和选择:(1)学会运用p-p图、Q-Q图和平均剩余生命图等图形来直观选择合适分布的方法;(3)掌握利用x2拟合优度检验、K-S检验、Anderson-Darling检验和似然比检验进行分布拟合效果检验或分布选择的方法。

C、模型的调整和随机模拟(分数比例约为37%)

2.信度理论:熟悉各种信度模型,如有限波动信度、贝叶斯信度、Bühlmann模型、Bühlmann-Straub模型中信度估计的计算方法;熟悉使用经验贝叶斯方法估计非参数、半参数和参数模式下的结构参数并计算信度估计值。

3.随机模拟:随机数的产生方法;离散随机变量与连续随机变量的模拟;熟悉使用Bootstrap方法计算均方误差;熟悉MCMC模拟的简单应用。

考试形式:选择题(分数比例为60%)、主观题(分数比例为40%)

本科目是关于经济学基础的课程。通过本科目的学习,考生应该掌握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原理。本科目的学习将帮助学员掌握和运用经济金融学中一定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初步具备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微观经济学(分数比例约为50%)

考生在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了解经济事件的结构并对基本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增加对市场和经济决策行为的理解。

1.供给和需求理论,市场均衡价格理论

2.消费者行为理论

3.生产者(厂商)行为理论

4.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5.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

6.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7.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B、宏观经济学(分数比例约为30%)

考生应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熟悉重要的经济模型、假设和政策,了解它们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相互关系。

1.国民收入的核算原理和结构

2.IS-LM模型与AS-AD模型

3.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5.汇率与宏观经济政策

6.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7.失业和通货膨胀

C、金融学(分数比例约为20%)

考生应掌握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理论和实务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掌握货币、风险与利率和金融市场的基本内容,了解国际收支、汇率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概念和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和政策的基本原理,熟悉主要的金融工具的定义与特点,以及金融市场和机构的组织形态和基本性能,了解基本的金融调节政策。金融学部分包括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的理论及实务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应用。

1.货币、利息与利率

2.金融市场的主要内容

3.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4.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5.金融与经济发展

6.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

7.国际金融市场

8.国际资本流动

9.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政策

10.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考试形式:选择题(分数比例为70%)、主观题(分数比例为30%)

本科目是关于寿险精算数学和实务的课程。通过本科目的学习,考生应该了解寿险精算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寿险精算实务的基本原理。

对于寿险精算数学部分,对传统的精算部分,熟练掌握与保险、年金有关的生命表、保费、准备金的计算。另外熟练掌握多元生命、多元风险模型。掌握多种状态转换模型的基本内容。

对于寿险精算实务部分,理解人寿保险产品的基本定价方法,初步了解人寿保险定价现金流测试的基本过程和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初步具备建立寿险定价模型的能力,并对影响定价的几种主要因素有一定的认识。掌握人寿保险产品的准备金负债的基本评估方法。对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有基本的了解。

A、寿险精算数学(分数比例约为55%)

1.生存分布与生命表(分数比例约为5%)

2.人寿保险的精算现值(分数比例约为5%)

3.生命年金的精算现值(分数比例约为6%)

4.均衡净保费(分数比例约为8%)

5.责任准备金(分数比例约为10%)

6.毛保费与修正准备金(分数比例约为8%)

7.多元生命函数(分数比例约为5%)

8.多元风险模型(分数比例约为5%)

9.多种状态转换模型(分数比例约为3%)

B、寿险精算实务(分数比例约为45%)

1.寿险基础(分数比例约为9%)

2.定价(分数比例约为15%)

3.准备金评估及偿付能力监管(分数比例约为18%)

4.附录中国寿险业的精算规定(分数比例约为3%)

非寿险精算理论部分的考试基本要求:了解风险度量的基本理论、损失分布理论和信度理论等;理解非寿险费率厘定、非寿险费率校正和非寿险准备金评估的基本思想;掌握再保险的基本理论。

非寿险精算实务部分的考试基本要求:初步了解风险度量的传统与现代方法;基本掌握非寿险精算中的常用统计方法;理解非寿险费率厘定和非寿险准备金评估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非寿险费率厘定、非寿险费率校正和非寿险准备金评估的主要技术与方法;掌握再保险的费率厘定和准备金评估基本方法。

A、风险度量(分数比例约为10%)

1.风险的定义、特征和风险度量的性质

2.传统风险度量方法

3.VaR的定义、计算方法、应用和优缺点

4.CTE风险度量及其他风险度量方法

B、非寿险精算中的统计方法(分数比例约为10%)

1.常用的损失理论分布及其数字特征和损失分布的拟合方法

2.贝叶斯估计的基本方法和后验分布的计算方法

3.随机模拟的基本方法和损失理论分布的随机模拟方法

4.信度理论的基本方法和非同质风险识别的方法

C、非寿险费率厘定(分数比例约为20%)

1.费率厘定的基本概念

2.费率厘定的两种基本方法:纯保费法和损失率法

3.均衡已赚保费计算方法:危险扩展法和平行四边形法

4.终损失计算方法:损失进展法和趋势识别

5.分类费率和冲销

6.费率厘定实例

7.效用理论与非寿险费率厘定:风险指数、高保费、低保费和优保险

D、非寿险费率校正(分数比例约为20%)

1.经验费率和信度保费的基本概念

2.贝叶斯保费计算的前提条件和计算方法

3.Bühlmann信度模型的基本概念、结构参数的估计方法和Bühlmann信度保费计算方法

4.Bühlmann-Straub信度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参数的估计方法

5.NCD系统的构成要素与模型、用转移概率矩阵表示NCD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BMS基本原理与评价标准

E、非寿险准备金(分数比例约为30%)

1.非寿险责任准备金基本概念

2.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的基本方法:比例法和分布法

3.未决赔款准备金评估的基本方法:链梯法、分离法、案均法、准备金进展法和预算IBNR方法

4.保费不足准备金及充足性检验方法、理赔费用准备金分类及其评估方法

5.未决赔款准备金评估的合理性检验

F、再保险的精算问题(分数比例约为10%)

1.再保险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再保险的费率厘定和准备金评估:已知损失分布法和劳合社比例法,再保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再保险未决赔款准备金,Standard-Bühlmann法

3.优再保险与再保险创新

考试指定学习教材:

A、财务会计(分数比例约为60%)

1.会计:用于决策的信息系统(分数比例约为12%)。会计的涵义和作用;会计规范体系;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企业会计准则的作用;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与会计的关系。

2.会计基本理论(分数比例约为18%)。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和计量属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企业财务报告的组成和作用。

3.会计循环基本原理及流程(分数比例约为5%)。企业价值循环;会计等式与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会计循环的基本流程。

4.资产负债表要素的核算与披露(分数比例约为10%)。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主要项目的会计核算;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计算和列报。

5.利润表要素的核算与披露(分数比例约为10%)。收入、费用、利润主要项目的会计核算;利润表主要项目的计算和列报。

6.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分数比例约为5%)。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概念;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主要项目组成;保险公司现金流量表对现金流的分类。

B、保险会计(分数比例约为10%)

保险会计的特点和内容;非寿险合同、寿险合同、再保险合同主要业务的核算;保险公司主要财务报表的内容。

C、财务管理(分数比例约为30%)

1.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方法(分数比例约为5%)。营运资金管理有关概念;应收、应付款项管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管理;经营预算的编制、执行及考核;筹资组合和资产组合管理的基本方法。

2.筹资与投资管理:长期资本决策、资本成本与项目投资(分数比例约为10%)。长期筹资方式及其特点;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决策;项目投资与现金流量估算;项目投资评价方法概述。

考试形式:选择题(分数比例为30%)、主观题(分数比例为70%)

A、精算师、精算职业及精算工作的环境(分数比例约为15%)

1.精算师与精算职业(第一章)

2.精算工作的环境(第二章)

B、精算管理系统的环节(分数比例约为30%)

1.明确问题(第三章)(分数比例约为10%)

2.解决问题(第四章)(分数比例约为15%)

3.结果监控与反馈(第五章)(分数比例约为5%)

C、精算管理系统在精算实践中的应用(分数比例约为55%)

1.产品开发与管理(第六章)(分数比例约为20%)

2.负债评估(第七章)(分数比例约为20%)

3.资产负债管理(第八章)(分数比例约为10%)

4.偿付能力(第九章)(分数比例约为5%)

考试形式:选择题(30分)、主观题(70分)

A.保险法(分数比例约为70%)

1.保险的概念、特征和保险的分类(第1章);

2.保险法的概念、调整对象与地位;我国保险法的基本原则;我国保险法的作用及其效力(第2章);

3.保险合同的概念、特征;保险合同的种类(第3章);

4.保险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第4章);

5.保险合同的订立与效力(第5章);

6.保险合同的主体和关系人的法律地位及享有和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第6章);

7.保险合同的内容(第7章);

8.保险合同的履行;保险合同的变更、转让和权利义务终止等内容(第8、9章);

9.保险监管的有关理论,如保险监管的内涵;对保险业进行监管的必要性;保险监管的主体、方式和监管手段及措施;我国保险监管的目标和保险监管原则(第10章);

10.保险公司的设立形条件、程序;保险公司的变更和终止等(第11章);

11.对保险中介的监管,主要包括保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设立监管;保险代理人的行为规范及法律责任;对保险经纪人设立的监管、保险经纪人的行为规范及法律责任;保险公估人的设立、行为规范及法律责任等(第12章);

12.对保险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的监管,主要包括保险公司经营规则及保险公司违反保险经营规则的法律责任;对保险条款和费率的监管;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监管;对保险公司的整顿与接管;对保险公司市场退出的监管等(第13章)。

1.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分数比例约为10%)。

2.公司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分数比例约为10%)

3.营业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分数比例约为10%,参见附录)

11.对保险中介的监管,主要包括保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设立监管;保险代

理人的行为规范及法律责任;对保险经纪人设立的监管、保险经纪人的行为规范及法律责任;保险公估人的设立、行为规范及法律责任等(第12章);

1.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分数比例约为15%)。

2.公司法、侵权责任法(分数比例约为10%)

3.营业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分数比例约为5%)

考试形式:选择题(15%)、主观题(85%)

本课程包括财务管理概述、会计、分析、管理、实务五个方面。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考生应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熟悉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了解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与原则,能够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做出评价,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建设性的财务战略规划与决策。

在熟悉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投资管理、盈余管理、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建立系统的财务控制和管理模式,综合运用财务、精算方法进行全面预算和绩效管理,提高保险公司战略规划、偿付能力管理、资本管理和价值管理的有效性。

A.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概述(分数比例约为5%)

1.理解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和目标

2.了解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容与环境

3.了解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理解财务管理组织基本原理

4.了解精算师在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B.保险公司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和报表体系概述(分数比例约为5%)

1.掌握保险公司财务会计基本原理

2.理解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内容

4.理解保险公司财务报表的合并原理及其实务操作

C.企业会计准则概述及操作实务(分数比例约为5%)

1.了解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

2.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要求

3.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原保险合同的要求

4.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再保险合同的要求

D.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执行实务(分数比例约为8%)

2.掌握保险公司签发合同的拆分及保费收入确认的原则与方法

3.掌握财务报告准备金/负债计量原则与方法

4.能应用书中的内容分析和解决保险公司中实务问题

E.保险公司财务报告及分析(分数比例约为8%)

1.人寿保险公司财务报表项目实务

2.掌握人寿保险公司财务报表项目及其财务分析指标,并能进行利源分析

3.保险业务:寿险财务数据分析(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

4.能应用书中内容对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的财务报告比较分析

F.保险公司盈利及其管理(分数比例约为8%)

2.理解影响寿险公司盈利的因素及其对公司的影响

3.寿险公司费用管理:了解寿险公司的各类费用,掌握费用分摊的方法

4.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盈利案例分析

5.能运用书中知识对寿险公司盈利进行分析

G.保险公司价值管理(分数比例约为10%)

2.理解内含价值报告的背景、定义和计算步骤等

3.掌握EV报告的内容、使用和方法

4.理解欧洲CFO论坛关于EV的操作标准方法

5.掌握经济价值评估的组成和计算

6.能够应用书中的内容和知识点解决和分析关于内含价值和经济价值评估的实务问题

7.掌握寿险公司的价值管理和估值方法

H.保险资金投资及其管理(分数比例约为8%)

1.理解寿险资金投资原理和管理

2.了解寿险资金投资的组织架构

3.掌握寿险资金投资的主要资产类型及管理办法

4.理解寿险资金战略配置的理论,了解配置步骤和流程

5.理解寿险资产委托管理基本内涵及其模式

6.掌握寿险资金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

I.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分数比例约为7%)

1.了解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2.掌握寿险公司资产负债模型的主要内容和建模技术

3.掌握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和ALM报告

4.能够应用本章知识点解决和分析实务问题

J.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及监管(分数比例约为10%)

1.了解低偿付能力要求、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及偿付能力对可分配利润的影响

2.掌握针对偿付能力的管理措施

3.掌握偿付能力管理的国际比较分析

4.掌握我国的偿付能力管理监管体系与实践

5.了解偿付能力监管的近发展趋势

6.能应用本书的内容分析和解决偿付能力及监管的实务问题

K.保险公司的资本和盈余管理(分数比例约为10%)

1.了解保险公司资本管理的背景、目的、内容等

2.掌握保险公司的资本需求评估

4.理解财务再保险在保险公司资本管理中的作用

5.掌握决定股利政策的因素以及公司的股利政策

L.保险公司战略规划(分数比例约为7%)

1.了解保险公司中长期计划与公司战略的关系

2.掌握保险公司中长期计划的编制步骤和内容

3.掌握保险公司中长期计划的可行性分析

4.能应用本书的内容分析和解决中长期业务计划编制中的实务问题

M.保险公司全面预算和绩效管理(分数比例约为9%)

1.理解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内容与编制方法

2.保险公司关键业绩指标(KPI)的设定---寿险公司价值树

3.保险公司KPI设计案例---寿险公司KPI设计例子

4.能根据寿险公司价值树设计KPI进行绩效管理

参考资料:

推荐阅读材料(供考生学习参考,非考试命题教材):

考试形式:单项选择题(5%)、多项选择题(10%)、问答题及案例分析题(85%)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考生应掌握有关财务管理的系统理论,了解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与原则,掌握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并能运用财务管理的方法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出评价和建议。同时,能够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建设性的财务战略规划与决策。

在掌握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资金投资管理、盈余及其管理、财务报告分析的基础上,在了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价值管理、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能够建立系统的财务控制和管理模式,做到资本的有效管理,并能综合运用财务、精算评估方法进行全面预算和绩效管理等支持。

一.保险公司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基本原理、报表体系概述和财务报告分析(分数比例约为10%)

5.掌握保险公司财务会计基本原理

6.理解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内容

8.理解保险公司财务报表的合并

9.产险公司财务报表项目实务

1.了解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大致发展过程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

6.掌握保费收入拆分执行原理

7.掌握财务报告准备金/负债计量原理

8.能应用书中的内容分析和解决保险公司中实务问题

三.保险公司盈利及其管理、保险公司价值管理、保险资金投资及其管理和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分数比例约为30%)

2.理解影响保险公司盈利的因素及其对公司的影响

3.保险公司费用管理

5.掌握保险公司的价值管理、估值方法及案例分析

6.理解保险资金投资原理和管理

7.掌握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资产类型及管理办法

8.理解保险资金战略配置的理论,了解配置步骤和流程

9.掌握保险资金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

10.了解资产负债管理的背景及基本原则

11.掌握资产负债模型的主要内容和建模技术

12.掌握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和ALM报告

四.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及监管,保险公司资本和盈余管理(分数比例约为15%)

5.能应用本书的内容分析和解决偿付能力及监管的实务问题

6.了解保险公司资本管理的背景、目的、内容等

7.掌握保险公司的资本需求评估

9.理解财务再保险在保险公司资本管理中的作用

五.保险公司战略规划、全面预算和绩效管理(分数比例约为15%)

5.理解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内容与编制方法

6.掌握保险公司绩效管理,保险公司关键业绩指标(KPI)的设定,能根据产险公司价值树设计KPI进行绩效管理

考试形式:客观题(20%),主观题(80%)

本科目是非寿险精算方向的高级课程,内容包括非寿险定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通过本科目的学习,考生应该掌握各种非寿险定价模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熟悉各种定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在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可以根据非寿险损失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定价模型,并对模型的输出结果做出合理解释;能够应用适当的方法对常见的非寿险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厘定其费率。本科目的主观题部分会要求考生完成定价过程的部分计算环节。

A、非寿险定价基础(分数比例约为15%)

本部分主要考察对非寿险损失数据的汇总和整理,主要是风险单位数数据、赔款数据和保费数据,考生应熟悉非寿险损失数据的特点,并根据定价需要采取合适的数据整理方法。此外,考生应该掌握非寿险定价的主要过程及其基本原则。

B、分类风险的定价(分数比例约为20%)

本部分主要考察非寿险分类费率厘定的各种方法,重点是迭代法(小偏差法)和广义线性模型,考生应熟悉它们的基本性质,在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考生应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费率厘定方法,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本部分不直接考察对统计软件的应用,但会考察对统计软件输出结果的解释。此外,本部分还会考察非寿险产品中常用的分类变量。

C、个体风险的定价(分数比例约为15%)

本部分主要考察信度模型的应用,表定费率和综合费率的应用,奖惩系统的特点和应用,追溯费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考生不仅应该熟悉个体风险定价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还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D、特定保单条款的定价(分数比例约为15%)

本部分主要考察当保单中包含一些特定条款时的定价问题,具体包括免赔额保单的定价,限额保单的定价,共同保险保单的定价,以及索赔报案制保单的定价。考生应该熟悉这些定价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性质,可以完成定价过程中的有关计算。

E、附加保费(分数比例约为10%)

本部分主要考察费用附加和利润附加的计算,以及保费原理及其应用。考生应该熟悉费用附加和利润附加的各种计算方法,它们的假设条件和优缺点,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熟悉保费原理的特点以及在风险附加计算中的具体应用。

F、其他定价方法(分数比例约为10%)

本部分主要考察资产份额模型和巨灾风险的定价原理。考生应该熟悉资产份额模型的基本原理,该方法在非寿险定价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定价方法的主要区别。本部分还会考察有关巨灾风险定价的一些基本概念。

G、再保险定价(分数比例约为15%)

本部分主要考察各种再保险的定价原理和基本方法,具体包括比例再保险、险位超赔再保险、事故超赔再保险和巨灾超赔再保险的定价方法。考生应该熟悉这些定价方法的特点和计算过程,还可以根据有关要求计算再保险的利润附加。

考试指定教材和资料:

考试形式:客观题(30%),主观题(70%)

本科目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非寿险精算数学基础和非寿险实务背景知识,建议考生应预先通过课程A6(非寿险精算)、A8(精算管理)和F5(非寿险精算实务)等课程。通过学习本科目,考生应从技术方法和制度设计两个方面熟练掌握非寿险责任准备金评估的实务操作技术和流程,特别是能够应用精算原理和方法分析在精算评估、财务规划、风险管理以及保险监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新问题,体现精算师对保险行业与公司的重要价值。

本课程内容覆盖面较宽,既包括技术方法,又包括报告制度,还包括准备金与保险公司财务和风险管理的联系,考试目的在于考核考生是否具备综合应用精算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学习和考试内容可以概括为三部份。

B、非寿险责任准备金的评估方法和实际问题(约占60%)。包括指定考试用书中的第3—12章,以及附录1-2和附录5的内容。

F9资产负债管理

本考试科目是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高级阶段的考试课程,在学习本课程前,考生好已经具备财务管理(F2)和投资方面(F8)的基础知识。

考生应了解如何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和支持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负债评估和资金运用活动。同时,了解资产负债管理在保险公司整体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能够综合运用本课程中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案例分析。考生应对我国当前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状况有所了解,并结合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保险经营环境和监管环境积极的思考我国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将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充分和有效地应用于我国的保险经营实践。

A、资产负债管理基础(分数比例约为15%~20%)

资产负债管理是保险公司商业经营管理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终目的是协调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以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

1.资产负债管理引论。考生应对资产负债管理的全貌有所了解,并具体掌

握以下知识点:(1)金融业资产负债管理产生的历史渊源和条件;(2)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基本原则、主要方法;(3)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途径和应用。

2.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历程。考生应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并具体掌握以下知识点:(1)保险公司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外部动因和条件;(2)保险公司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内部动因和条件;(3)保险公司产品的变迁对资产负债管理的作用及应用;(4)保险公司进行资产和负债综合管理的发展历程。

3.现代金融风险管理。考生应对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全貌有所了解,并具体掌握以下知识点:(1)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市场风险与资产负债管理的关系;(3)信用风险与资产负债管理的关系;(4)承保风险与资产负债管理的关系。

B、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分数比例约为20%~30%)

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具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建立在对具体的资产和负债的充分认识和采用与之适用的计量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之上,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和经营环境,资产负债管理的技术方法有时会对经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掌握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的基本特征,熟悉目前金融资产和保险业务负债的计量中所采用的主要评估方法,熟悉资产负债管理中较为成熟的一般性方法和高级方法,了解资产负债管理中的绩效评估问题,以及正在兴起的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整体性方法。

1.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的主要特征。考生应对保险公司资产与负债的主要特征有所了解,并学习产生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和机制,具体掌握以下知识点:

(1)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与保险公司资产结构的关系;(2)从三个方面分析保险公司的资产结构和特点;(3)保险公司负债的形成机制;(4)各种保险主要业务形态的负债特征。

2.金融资产模型。考生应对常用的金融资产基本模型有所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模型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计算。希望考生具体掌握以下知识点:(1)无套利市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无套利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结论;(3)各种利率模型的基本形式和主要结论,并能够进行基本的计算;(4)债券模型,包括含选择权债券的定价原理和方法;(5)股权类资产的基本模型和应用。

THE END
1.汽车保险精算定价模型研究应用.doc摘要:汽车保险定价模型在非寿险精算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车险定价模型一百近年来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性回顾。一方面,本文简介了车险定价模型先验估费办法;另一方面着重简介了时齐后验估费办法,以及时变先验后验相结合精算模型;最后提出了车险定价模型将来发展方向。核心词:汽车保险;先验估费;后验估费;索赔频率;索赔额...https://m.taodocs.com/p-566960026.html
2.保险学院举行“CUFE讲解部分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对讲座内容表现出极大热情,问题涉及数据处理、模型应用等多方面。傅女士都一一耐心解答。 四节课的时间很快过去,傅宝丽女士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为同学们讲解了保险行业中使用的车险定价模型及其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使得同学们受益颇深。http://ins.cufe.edu.cn/info/1033/2462.htm
3.《大数据背景下降保险的精算统计模型与风险监管研究》序通过健康医疗海量数据的集聚,可深挖健康保险数据信息内涵,可拓展精算模型风险因子,可依据大数据技术和相关算法创新推动健康与医疗保险定价及风险控制方法体系的变革。利用海量数据(或称大数据)要素及其所蕴藏的巨大价值,有助于健康保险的精算统计模型与风险监管突破数据孤岛,对健康保险进行个性化、多维化和动态化定价,并自动...https://www.cssn.cn/jjx/cxykjfz/202308/t20230828_5681611.shtml
1.保险保费计算模型有哪些类型保险产品前言:一.传统保费计算模型传统保费计算模型是保险行业中常见的一种计算方式,主要基于统计数据和风险评估来确定保费。相较于传统保费计算模型,风险评估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出个体的风险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个体的风险评估结果和保费计算可能因保险公司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对于购买保险的用户来说,了解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帮...https://www.shenlanbao.com/zhishi/12-613843
2.基于多状态Markov模型的长期护理保险定价研究【摘要】:<正>我国于2005年推出了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虽然各家保险公司在长期护理保险的设计和推出方面有所尝试,但是对于中国保险市场来说品种仍然较少,且规模有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在于长期护理保险定价困难。目前主流的保险定价模型主要有三种:曼联模型、减量表模型和马尔科夫模型。其中曼联方法比较传统,也是保险...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JBX201601002049.htm
3.传统寿险产品定价模型与方法研究传统寿险产品定价模型与方法研究 沈怡复旦大学 目前保险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的寿险产品,而不同类型产品的风险是各不相同的。产品定价在寿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目前运用的几种定价方法并未完全考虑到利润和风险的关系,这可能给寿险公司带来经营风险。本文主要对以下三种不同类型的传统保险:定期寿险、...https://read.cnki.net/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5421902.nh.html
4.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定价研究——基于信用风险度量术...228 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 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定价研究 ——基于信用风险度量术的保证保险费率模型 1尹成远、刘振威、刘莉薇 摘要 贷款保证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保证保险费率厘定则是贷款保证保险制度在实施阶段最主要的技术性环节。本文在研究信用风险度量术的基础上建立保证保险定价模型...https://doc.mbalib.com/view/22f4d2a4a06996a48f31dcf5f303531a.html
5.人保财险发布网络安全保险风险定价模型——新华网依托创新的模型技术赋能网络安全保险定价,为解决发展中的痛点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网络安全发展的有关要求,人保财险联合专业的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服务机构,研发网络安全保险风险定价模型,助力我国网络安全保险市场高质量发展。该模型应用专业的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工具与方法,采集使用十万余全球安全事件...https://m.picc.com/home/news_1130/wapmtjj/202410/t20241028_7939.html
6.Cbozau论文关于汽车保险论文:汽车保险精算定价模型研究综述资源...在精算模型中,信息熵可以帮助衡量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保险产品的定价和资本预留。 2. **信息增益**: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中,信息增益常用于特征选择,它表示通过某个特征可以获得的信息量。在精算模型构建... 论文研究-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精算模型.pdf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34081620/9443900
7.上证研究大数据资产定价模型及保险产业应用探索新闻上证研究 | 大数据资产定价模型及保险产业应用探索 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入分配、安全治理四方面初步搭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回顾我们于2020年8月在人民论坛发布的《从人类文明...https://news.cnstock.com/news,yw-202301-5006926.htm
8.中国保险公司市场价值排行榜「最新」基于中华保险研究所十几年来对公司定价的研究和一年来对保险公司定价的研究,详细评估了中国每一家保险公司的公开及合法可得信息,并发展了保险公司动态非线性一般均衡定价模型(Insurance Company Pricing Model,以下简称ICPM定价模型),对中国145家保险公司(包括全部保险集团公司、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进行了...https://www.yjbys.com/edu/baoxiandailiren/222658.html
9.马斯克要颠覆汽车保险?UBI车险真有那么神吗那么UBI究竟怎么实现?总的来说,UBI保险的模式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数据,二是模型。其中车辆驾驶数据是保险定价精算模型的基础。而收集数据中至关重要的技术就是车联网及大数据分析,目前数据的收集主要有三种方式。 以美国为例,保险公司通常会在客户的车辆上安装一个OBD(On Board Diagnostics, 即一种为汽车故障诊断...https://36kr.com/p/1466257109699590.html
10.反向抵押养老保险11篇(全文)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定价与人的预期寿命密切相关, 而保险公司经营的基本人身险业务就是以人的寿命为标的。因此保险公司在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的设计方面拥有大量的专业精算人才, 具有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专业优势。另外保险公司还可为客户提供反向抵押养老产品涉及的相应配套保险产品及工具、与长期护理保险等养老险种挂钩。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htd16zd.html
11.保险业风险管理模型构建与评估.docx1.保险公司可利用风险管理模型进行风险管理,并对承保风险进行合理定价。 2.监管部门可利用风险管理模型对监管对象进行有效的监管。 3.风险管理模型也可应用于其他领域,如金融、投资、项目管理等。 风险管理模型的发展趋势 1.风险管理模型正朝着更加复杂、更加精细、更加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2.风险管理模型正朝着更加数...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8774181.html
12....车企将重塑保险产品及定价模型。这使得保险服务贯穿用户的整个...据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特斯拉的优势和核心在前端定价,而比亚迪则着重于汽车后市场的成本控制,在前端销售上会受限于经销商。 有人预判,车企正逐渐在保险领域取得主导地位,官方应用程序和智能座舱成为用户购买保险的主要入口;同时,车企将重塑保险产品及定价模型。这使得保险服务贯穿用户的整个使用周期,形成一个全周期价值的...https://www.yoojia.com/article/4878256987212194235.html
13.保险业周报79家财险公司公布二季度成绩单,47家上半年亏损保险行业的各类创新值得关注,保险科技的发展值得期待。 概要 上周,阳光保险上线了国内首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女性特定疾病保险产品;众安保险全资子公司众安科技上线了国内首个商保端SaaS服务平台;国华人寿联手蚂蚁保险推出了“互联网+长期重疾险”;无论是定价模型、理赔效率、用户体验等,行业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保险行业的...https://www.01caijing.com/article/26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