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简称,2006年正式走进农村,每人每年交10元。新农合是以农民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方式,农民自愿参加,用以减轻农民面对大病时候的医疗支出负担。总之目的就是农民交费出小头,政府兜底出大头,农民生病有靠头。
但是,从2006年开始,每个人所需要缴纳的费用逐年增加,到了2023年已经涨到了每人350元。一开始大家非常认可,也愿意交钱,毕竟农民没有医保,交个三五十块钱,负担不重,也都交得起。但是交费翻了35倍之后,许多人就不愿意交了,2022年,虽然有村干部苦口婆心的劝说,但依然有四千万人断交。
为什么出现断交?
1.连年涨价。按2023年的交费数额来算,,如果一个农村家庭五六口人,就要缴纳两千来块钱,种地的收入又低,一年辛辛苦苦挣个几千块钱,光这个就要交那么多,确实很多人心疼。
3.多数人用不到。很多农民提出,我常年用不到新农合报销,甚至几年都没有报销过一次,为什么还要年年交钱?以前交的钱呢?毕竟大多数人常年不住院,但年底个人账户就清零了,还需要重新交费。
另外,2023年起,交费方式采取个人线上交费,因为都是农民,所以有很多村里人不会操作,这也是造成交费阻碍的一个原因。
所以,新农合在很多人眼里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很纠结。按照现在的趋势,交费的数额肯定还会涨,到时候断交的人可能会更多。
断交的后果是什么?
断交后的直接后果就是无法享受医保。断交新农合之后,一旦发生住院看病,就无法享受新农合的报销,如果没有别的医疗保险的话,就需要全额承担医疗费用。在农村家庭,如果一个人出现大病又不能报销医疗费用,大概率会造成一个家庭甚至几个家庭的经济困难,甚至带来不安定因素。
应该探索怎样的交费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蒋和生在2022年就提出了“阶梯式动态收费”政策,建议探索取消年底清零制,以遏制新农合断交现象的发展,维持新农合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实,年底的清零让很多农民感到不公平,别说不使用就顺延至下一年了,就算这个交费能像“车险”一样,只要不使用,下一年就能少交,这样都行。比如一辆车的商业险今年交三千,全年没有出险,第二年交两千五,第二年也没有出险,那么第三年交两千,如果出险了,保费金额回到第一年。同样新农合的交费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交了费用不使用下一年就不用交那么多了,肯定会调动更多人交费的积极性,甚至能促使大家更爱惜身体保障自身健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价格年年上涨,变得高不可攀,很多农民不堪重负,难道还引不起各方的思考?探索出新的交费模式,要从根源上找问题,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才是新农合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