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能源汽车续保商业险缘何屡屡被拒
“买车两年多,开了一年网约车,也没出险,但今年险续保时,保险公司说只能买交强险和三者责任险,商业险不给保了。”北京网约车司机曹师傅近日向记者抱怨道。据记者调查,曹师傅的遭遇并非个案,除了网约车外,停产车型被拒或者遭遇大幅涨价的情况更为普遍。新能源汽车商业险续保难,已成为很多新能源车主的烦心事。
网约车、停产车型常遇续保难
威马汽车破产,让车主深陷麻烦旋涡,续保被拒便是其中之一。有保险公司给出的解释是,企业倒闭,没有配件难以维修,无法定损。还有一些车型,经过升级换代后停产,即使企业经营正常,配件供应也没有问题,但停产的老车型也会遭到续保商业险被拒的情况,或者遭遇涨价。“第一年商业险保费7000多元,一年没出过险,第二年续保时却被告知要1万多元,保险公司说我这款车型的风险太高。”刘先生虽然没遭遇拒保,但没出险保费却不降反升也让其很郁闷。
还有一些新能源车主,在续保商业险之际,被强制选择险种,甚至是与车无关的财险甚至寿险。“今年初,我买保险时,原来的保险公司搭售了一份寿险,不得已我只能换了一家保险公司。”北京电动车主李女士告诉记者,每次续保总能遭遇一些不得不多花钱的意外。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市场运行研究总监刘锋告诉记者,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续保商业险时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不同保险公司对续保新能源车型商业险的口径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续保商业险被拒的车型中,几款网约车明星车型赫然在列。”刘锋介绍。
险企拒保、搭售苦于亏损
“有些保险公司会针对网约车市场常见车型,以及出险率较高,且给保险公司造成较高赔付的车型予以拒保,可能会误伤某些无辜车主。”汽车保险资深行业人士魏然表示,“不同的保险公司政策有所不同,车主在续保时可多方咨询比较,有些保险公司还是可以承保的,并非所有险企一直拒绝承保某些车型的商业险,有时往往在某个时段内拒保某款车型。网约车只要按照规定投保运营车辆保险,可顺利参保。”
刘锋也表示,保险公司之所以拒绝给一些网约车续保商业险,根本在于,某款车型用于网约车运营较为普遍,其车险理赔给保险公司带来较大的负担,保险公司亏损严重,自然也就不再续保。针对停产车型,如果零部件也停产,涉及车辆的软件适配、技术代码等核心技术也受到影响。一旦这类车辆发生事故,维修店在维保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技术难题,或产生更高的成本,保险公司拒保也是无奈之举。
魏然强调,在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方面,保险公司的话语权非常低,对很多新技术的维修无法做到胸有成竹,只能按照车企规定的最高要求修,直接导致险企维保成本高,甚至亏损。据了解,为了追求更大收益,某些险企会在承保新能源汽车商业险的过程中,搭售其他非车险业务,要求车主购买更多保险,才能参保新能源汽车的商业险。虽然这种做法让消费者很难接受,但于险企而言是减亏的手段。保险公司为了生存也只能寻求更多销售方案,降低风险。
新技术需兼顾维修经济性
网约车、停产车型给保险公司带来过高的承保风险之外,新能源车险领域的发展状态也不尽如人意。近些年,新能源汽车不断加快新技术的应用速度,但部分车企在使用新技术时,更看重制造成本的降低和新技术所带来的新鲜体验,忽视了对车辆维修经济性方面的考量,直接导致这些车辆的维修成本高企,一旦发生事故出险,将给保险公司带来高昂的成本。
以高精雷达、激光传感器等智能化零部件为例。目前,车企为增加产品竞争力和卖点,很愿意“尝鲜”,使用最新的智能零部件和技术,并布置在车辆的前后保险杠上。一旦车辆发生剐蹭、碰撞,即便很轻微也极有可能对这些成本较高的零部件造成损害,带来远高于燃油车的维修成本。
魏然也表示,很多新能源车型的设计欠缺对车辆可维修性方面的考虑。在实际维保中,动力电池往往是不允许拆开维修的,车企往往要求事故车返厂维修或是直接更换整个电池包,而电池包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非常高,直接导致了理赔成本的增加。
“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优胜劣汰,劣势企业破产倒闭、车型停产将不可避免,甚至未来两到三年内会集中出现,停产车型的维修和续保问题须早做应对。”张宪国提出,在应用新技术、新产品之际,车企应充分考虑车辆的全生命周期使用、回收等问题,切实降低消费者的维修保养负担。“企业要增强系统思维,优化产品设计理念,不能简单照搬消费电子行业的理念,而要在开发设计上充分考虑汽车作为耐用品,需要安全使用10~20年的需求,以结实耐用作为设计原则。要兼顾产品可靠性、经济性,而不能一味追求先进技术的使用。”他说。
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已迅速扩大,老车型维修服务的高峰期即将到来。“新能源汽车的大三电、小三电,十年配件要保全。”张宪国强调,即使现在还较难实现,行业、企业也要逐步推进,理顺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价值链,零部件、经销商、保险服务机构,既要让任何一个环节参与者都有合理利润,也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用车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