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3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有关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将“误导或怂恿保险客户非正常退保”等纳入打击范围,并强调要严厉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非法获取保险客户信息等违法行为。
近年来,“误导或怂恿保险客户非正常退保”之势愈演愈烈,部分地区甚至已形成“代理退保”的隐蔽“黑色产业链”(以下统称“退保黑产”)。退保黑产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网络平台盗买客户信息,教唆引诱他人非正常退保或骗取高额理赔款,给保险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与声誉损伤,更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重扰乱了保险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退保黑产触犯了哪些法律,如何常态化地开展打击退保黑产工作,从监管部门到保险机构进行了哪些探索?针对这些问题,《中国银行保险报》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采访,形成此专题报道,以期整合一切社会力量打击退保黑产,令其无处遁形。
假冒保险公司营业
□记者朱艳霞
按照该工作人员发送的地址,张女士来到位于朝阳区双井附近的一个写字楼里。到达指定楼层后,她发现前台有一块很大的牌子,写着“保险售后综合服务中心”,但是没有任何保险公司的标志。在与工作人员对接后,对方介绍了保单的分红情况,紧接着便向张女士介绍另一款产品,称这款产品收益更高,并怂恿张女士在手机APP上办理退保,承诺可以为她办理全额退保。
向特定保单下手
事实上,张女士的经历只是退保黑产的冰山一角。《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到,退保黑产于2018年零星出现,2019年开始呈现高发态势,并已逐步形成产业链条。目前,黑产作案手段不断升级,呈组织化、规模化发展趋势。
从各地情况来看,目前,上海、广东等地是退保黑产的重灾区。
上海银保监局收到的举报投诉情况显示,2019年以来,以“代理全额退保”为主要形式的恶意代理投诉问题在保险行业呈快速增长态势。据不完全统计,上海银保监局收到的举报投诉件中,疑似退保黑产件占比已经从2019年的30%上升到目前的80%。
2020年初,受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广东保险业成为退保黑产的重灾区。2021年上半年,广东银保监局机关收到疑似代理退保黑产投诉653件。
业内普遍认为,退保黑产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而且严重侵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致使消费者资金受损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接触到一位散播“承办全款退保险”信息的发布者,该人士承诺100%退保,但要收取四成手续费。
据了解,退保黑产团伙阻断消费者与监管部门、保险机构之间的正常沟通,切断消费者依法合规维权渠道,利用“信息阻断”骗取消费者支付高额费用牟利。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以此赚取佣金,甚至实施非法集资等诈骗行为,使得消费者遭受更大损失。
致使消费者丧失保障
张某按照李某教唆,通过12378投诉,称如果无法续保则要求保险公司给付补偿金60万元。同时,李某一直阻拦张某与保险公司直接沟通协商。后经福建省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居中协调无果,最终,保险公司告知张某无法满足诉求予以结案。
但是张某在投诉保险公司后不到1个月,不慎从高处坠落,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月余,耗尽家中仅有的存款20多万元,无奈之下暂办理出院手续回家休养。据悉,后续康复费用还需30余万元,张某家属四处寻找亲朋好友筹措治疗费用,因病致贫。在此期间,代理人李某收取了一笔手续费后早已不知所踪。
若张某当时按照保险公司承保意见继续投保的话,则可以通过所购保险获得理赔金补充。事后张某后悔不已,自己作为家庭顶梁柱已丧失劳动力,家庭经济情况出现困难。
被黑产团伙及黑恶势力恐吓
退保黑产已触犯法律
业内普遍认为,司法打击是当前治理退保黑产,尤其是遏制违法犯罪活动最直接、最有力、最重要的措施。
退保黑产究竟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对这些不法团伙作案怎么量刑,司法打击还有哪些方面探索?近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刘伯嵩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详细解答了上述问题。
主要涉及三种罪名
“目前上海司法机关查处的退保黑产主要涉及三种罪名,分别是职务侵占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以及诈骗罪。”刘伯嵩说。
首先,以利益分成拉拢离职的保险代理人或从保险公司内部人员购买保单信息,已经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其次,退保黑产团伙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客户,诱骗投保人放弃原有保单,然后购买新的保单,再与保险代理人勾结,将新保单挂在新业务员名下,骗取保险公司对新人的奖励,这种“挂新人单”的方式就构成了职务侵占罪。此外,利用保险公司某些险种首年佣金高的特点,收集“客源”购买这些保险,同样挂在新业务员名下,从保险公司获得的佣金高于首年保费,从中赚取差价,这种方式也构成了职务侵占罪。
那么这三种罪名分别会处以怎样的量刑呢?
刘伯嵩介绍,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以5000元为起点,5000-5万元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5万-50万元处3-10年有期徒刑;50万元以上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职务侵占罪还没有针对退保黑产的标准,目前来看侵占6万元以上便构成犯罪,6万-100万元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100万元以上处3-10年有期徒刑。“从上海已审理的案件来看,基本都在100万元以上,主犯大多都判处了3-10年的有期徒刑。”刘伯嵩说。
多个黑产人员被判刑
2020年10月,广东省开平市人民法院判决,周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交易信息500余条,自称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人员,向客户歪曲解释保单,并私自操作客户手机,屏蔽保险公司的客服热线,诱导消费者办理减保、退保,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其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判决,郭某某、邱某某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假投保、恶意退保的方式,骗取保险佣金,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已构成诈骗罪。判处郭某某、邱某某有期徒刑3年,罚金人民币3万元、2万元。
2021年9月28日,上海市静安区法院判决,徐某某在担任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业务负责人期间,指使业务主任张某某等人,采用挂单方式造成保险公司多给予保险代理新人奖励共计184万元,从中获利30余万元等行为,已构成职务侵占罪,判处其有期徒刑2年6个月,并处罚金9万元。
近年来,已有多起退保黑产案件的涉案人员被判刑。同时,有多起案件已进入审理阶段。此外,还有银保监局、保险公司向公安部门移送了案件线索。
但是,依然有大量退保黑产团伙“逍遥法外”。《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到,退保黑产团伙往往冒用他人身份进行展业,即所谓“挂单”,将真正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员信息隐藏起来,使保险公司无法通过保险代理人的身份信息准确识别犯罪嫌疑人,增加了打击的难度。
挥“利剑”斩黑产
据了解,2020年6月,银保监会启动“恶意投诉”治理工作并与公安部就加强部门间协作达成共识后,多地银保监局与公安机关会商合作,快速打开了打击退保黑产的工作局面。
监管部门亮“利剑”
退保黑产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20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警示广大消费者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各地银保监局也发出风险提示。
2021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有关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要求各保险机构将“误导或怂恿保险客户非正常退保”等纳入打击范围,并再次强调要严厉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非法获取保险客户信息等违法行为。
《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到,在银保监会的指导下,各地银保监局纷纷亮出“利剑”,严厉打击退保黑产。
2020年以来,上海银保监局通过非现场数据的场景化运用,首创知识图谱技术在打击黑产领域的应用。从退保资金流水着手,穿透式追踪资金流,运用多人关联分析,连通孤立数据,形成灵活交互的可视化交易对象图谱。
广东银保监局率先在省级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粤省事”全面上线应用电子执业证。以电子执业证上线为契机,督促各公司清理了长期不出勤、业绩不达标及违反合规要求的人员。截至8月底,59家拥有人身保险销售团队的寿险公司已全部上线电子执业证,上线率达100%。持有电子执业证的人身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已达33.84万人,人身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上线率达到88%。
此外,督促保险机构完成客户风险排查、推动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实施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编制警示教育读本等一系列举措的推出,对退保黑产进行了精准有效打击。
多方协作共战黑产
近期,已有多起由监管部门指导行业配合公安机关破获退保黑产的案件。
2020年底,某保险公司根据前期排摸的线索,锁定了一个规模约200余人的退保黑产团伙。上海银保监局研判发现,该团伙涉及受害消费者数量多、保险公司范围广,立即靠前指导。经调查发现,自2019年起,徐某某、朱某某纠集大批社会无业人员和多家保险公司离职人员,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地开展黑产活动。
“与公检法机关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是打击退保黑产的重要措施。”一位资深律师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各地都应加强多部门联动,进一步提升打击质效。
揪内鬼反欺诈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寿险“老七家”的上海分公司因非正常退保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02亿元。
“除了一些资金的损失,退保黑产对整个行业的保单继续率、保单品质等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表示,退保黑产破坏了行业生态,扰乱了正常的行业发展秩序,对保险业的稳健经营造成了极大影响。
此外,黑产团伙借助自媒体、网络大肆宣传保险无用论、诋毁保险产品和功用,加深了社会公众对保险业的不信任感和不认可度。
近年来,保险机构与退保黑产的斗争从未间断。他们一方面刀刃向内,全面排查风险;另一方面广泛收集线索,借助法律手段维权。
揪内鬼全面排查风险
因此,揪内鬼是打击退保黑产的重要工作。对此,平安人寿一方面建立线索收集机制及平台,运用数据分析等方式锁定外部疑似不法组织或个人线索;另一方面组织内部深入排查,寻找内部疑似不法人员线索。新华保险制定了防范和处置代理退保投诉的工作要点,组织分公司参照做好“代理退保”投诉的防范和处置工作。
此外,《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到,近期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已有多家公司进行风险排查工作。例如,对老客户全面开展服务大回访等。
借助法律手段维权
为了有效打击退保黑产,各保险机构组织收集证据材料、推动追偿及维权。
呼吁行业联合打击
针对退保黑产组织化、团伙化、异地作案导致的打击分散、打击滞后、侦查取证难等问题,多家保险公司建议,协同内外部力量建立行业联防机制。
具体来看,多家公司建议行业协会牵头搭建“保险黑产组织库”信息共享平台,对格式化投诉话术、信函进行识别,对代理退保组织特征进行风险识别与预警,各险企将疑似代理退保组织、恶意投诉人、虚假投保人等信息统一录入,信息共享,并对“代理退保组织库”人员实施行业禁聘、限制投保、投诉拦截等管控措施。
平安人寿认为,行业内部应成立反代理退保组织专项小组,针对代理退保组织展开联动调查,互通线索,共同打击,逐步完善应对体系。此外,建议各公司设立退保黑产的举报奖励制度,鼓励消费者举报黑产组织、打击黑产。
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帆建议,行业应成立专门小组,对黑产涉及的违法犯罪证据进行广泛收集,鼓励知情人员积极投诉举报,将收集到的线索、证据建立完整的证据库。
此外,杨帆认为,各保险机构要优化内部制度,对新招录员工的履历进行审查,并要求新招录员工提供不涉黑涉恶承诺,坚决防范和遏制有涉黑涉恶背景的人员进入保险行业。同时对员工做好培训工作,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素质,提升服务品质。
记者观察:从源头上防控退保黑产
当前退保黑产对保险市场秩序及社会稳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全行业也迅速行动,相继采取加强信息安全、风险提示、收集线索报案等措施,但是要清除这一“毒瘤”,还需从源头上早防范、早控制,遏制不良苗头。
从源头上防控退保黑产,必须加强两个“教育”。一方面要加强保险从业人员警示教育,提升保险代理人质量;另一方面要做好保险消费者教育。
事实上,退保黑产链条诸多环节都需要保险公司内部人员配合。据了解,有的黑产组织还通过有计划、有预谋地安插团伙成员入职保险公司,在各个环节里应外合,内外勾结作案。上海警方侦破的职务侵占案中,警方就发现有退保黑产安插同伙入职保险公司相互配合,将退旧后新承保的保单挂单在新代理人名下,利用保险公司对新人的奖励制度,骗取新人津贴和管理津贴。
朱俊生认为,退保黑产与行业过去大进大出的“人海战术”有一定关系。人海战术下,保险营销员的专业性相对不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为行业受退保黑产损害埋下了隐患,而且营销员大进大出,一些离开的人带着对行业的负面情绪加入了黑产组织。
同时,黑产泛滥的一个原因是个别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在展业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合规行为。他们会对消费者隐瞒、夸大保险产品责任或承诺高额的经济回报。
因此,保险机构需要反思“人海战术”的负面影响。打击退保黑产,要提高代理人质量,提高销售合规性,从源头上降低“恶意退保”的可能性。杨帆表示,各保险机构要优化内部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从源头做好防控。对新招录员工的履历背景进行审查,同时对员工做好培训工作,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素质,提升服务品质。
从消费者教育的角度来看,朱俊生认为,如果消费者对保险产品有更多的认知,包括对保险常识,营销员理论上应该和消费者讲清楚,如此便可避免退保黑产的很多蛊惑。所以提升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十分必要。
事实上,对于退保黑产,监管部门、公检法机关、保险机构以及媒体都有义务推动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教育工作,助力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侵权鉴别能力。行业应进一步向公众普及保险知识,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地区。“这些地区由于中高收入人群少,人们保险意识普遍较差,容易受黑产蛊惑。”有业内人士表示。
媒体人也应扛起保险消费者教育的大旗,通过持续报道退保黑产侵害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营造强大的舆论攻势,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消费和维权理念。
Tips:风险提示
1.2020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警示广大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上海银保监局等发布《关于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避免上当受骗。建议消费者如果因民事纠纷与保险机构发生争议,应采用正规的维权途径,避免黑产人员借机牟利。
Tips:科技赋能靠前阻击——打击黑产模型
上海银保监局制定监管数字化“1号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打通了银行监管和保险监管的协同路径,银行EAST数据与保险数据逐步融合,为精准追踪、定位违法犯罪分子的行为模式和资金流向提供了工具和数据支持。
2020年以来,上海银保监局通过非现场数据的场景化运用,首创知识图谱技术在打击黑产领域的应用。从退保资金流水着手,穿透式追踪资金流,运用多人关联分析,连通孤立数据,形成灵活交互的可视化交易对象图谱。当异常关系聚集出现时,即可识别风险行为,精准锁定嫌疑人。
打击黑产模型可以实现从个案单一研判打击,转型升级到“批量化”处置的研判模式,实现从单家机构检查向全辖风险排查转化。深化运用这一信息化科技手段,动态跟踪研判行业中的新变化、新趋势,将大幅提高发现违法犯罪线索的能力。
此外,研究保险数据与银行EAST系统在更多场景的交叉应用,结合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新技术,丰富线上分析工具,形成数据之间的有机关联跟踪、抓取异常数据,可以有效定位黑产风险问题,提升打击精准度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