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保险最坑人?“防坑”干货整理好奉上

很多人买保险都进入一个误区,稀里糊涂的每年交大几千,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并不合适,退保退的现金价值少的可怜,简直觉得自己亏大了。那么,什么保险最坑人?本期我们整理了防坑指南,为大家伙好好盘一盘。

什么保险最坑人?

2、万能险产品:

要说什么保险最坑人,市场上提供的万能险险种,虽然一张保单解决了重疾、意外、养老的所有问题,可是实际上缺陷也不少,体现在:

(1)保障力度较弱:分红不如专业的理财保险,附加重疾险保额不高,很难抵御未来大病风险;

(2)缴费高:往往这类产品,交费也比较高,交费的年限也比较长,需要客户有持续缴费能力,如果交不起费用了,也很亏。

3、返本类型的产品

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需求也不同,要看什么保险坑人,其实如果从保险的本质角度来说,就是用最少的钱撬动最高的保障,对于客户最有利。返本类型的产品最常见的是:返本意外险和返本重疾险。

以返本重疾险来说,如果是50万保额,分30年交,30岁女性投保:

(1)***消费型重疾险:保70岁,每年缴费2400元左右,相对市场价格较低的一款;

(2)****储蓄型重疾险:每年缴费4800-5000元左右,保终身,不提供身故保障;

(3)****返本类型的重疾险:每年缴费8000-1万左右,70或80岁退累计保费,保终身。

可以看出,返本类型的重疾险交费特别高,在同样的保额下,交费高出一倍,实质没有特别大的必要,不过很多人的需求就是想强制储蓄、大龄人群怕保费倒挂,这些个别的情况就另当别论了,从大众的需求而言,这种保险不是特别符合投保的需求。

关于什么保险最坑人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一定帮助。

THE END
1.生命保险的意义与功能用确定的小一部分现金流去规避掉未来不确定的大额现金流损失风险;用安全稳健的方式去强制储蓄未来长期的现金流,规避掉我们可能都忽略掉的人性的弱点和风险,这是从理性层面的表达。 可以预见到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觉知到这些都是人生的一部分,觉悟到生命的本质便是无常,有开始就有结束,有生便有死,然后用生命保险的...https://www.jianshu.com/p/00001935d2be
1.理财保险被忽悠,你需要知道的真相保险大全销售人员在推销理财保险时,往往只强调产品的收益性,而对风险避而不谈,投资者在购买后,一旦遇到风险事件,如市场波动、保险公司经营不善等,可能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3、混淆概念 一些销售人员在推销理财保险时,混淆保险和储蓄的概念,夸大保险的储蓄功能,误导消费者购买,保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而不是储蓄。 https://www.snetx.cn/post/246373.html
2.储蓄型保险骗局辽宁省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2012年度消费维权典型案例显示,存单变保险的侵权行为仍然高发,储蓄型保险坑骗消费者情况亟须警惕。广大投资者一定要清楚,银行储蓄并不等于储蓄保险。他同时指出,储蓄型保险本质仍是保险,其拥有传统保障型寿险应有的保障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对被保险人的身故赔付保险金上。专家认为储蓄型保险以其强制...https://m.shenlanbao.com/he/313604
3.银行经理推荐了储蓄险,了解之后算了算真的很坑平时有在看利率知道这个利率不太现实,一般也就2.3%~2.4%顶天了,但是还是坐到银行里面去喝了喝茶,果然是储蓄型保险类的产品。具体的细节我也没听太明白,要了个名字知道之后大概就回家了。 回家去网上找了找收益表和网上的条款: 网上找到的收益表 这些名词有点眼花缭乱,于是我又去找了下条款,大概是这样的: 1....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302942814/
4.储蓄型保险的陷阱甘耍3460……》 不知道您购买的是否是国寿鸿富两全保险(分红型).这种保险期间是6年期的,交费期是3年.交费满三年后就不用再交费了.保单选择6年的保险期间,满6年期之后就可以取出来了.满期保险金=基本保险金额*交费期间(年数).例如,您...毛步15677556906》存钱储蓄和购买储蓄型保险到底有什么区别 甘耍3460…...https://www.da-quan.net/ti/%E5%82%A8%E8%93%84%E5%9E%8B%E4%BF%9D%E9%99%A9%E7%9A%84%E9%99%B7%E9%98%B1.html
5.保险公司买保险可以退保吗【法律意见】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保险种类比较复杂,有些具有分红性质,有些具有储蓄性质,有些具有消费性质,有的指定受益人,有的未指定受益人。处理该问题应当依据《婚姻法》、《保险法》等法律的规定,对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保险的行为,应视为一种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只能对现有的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https://m.66law.cn/v/wenda/138697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