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可能在各种场合,都被各式各样的套路营销过保险,精算师八哥觉得,保险这么高大上的一个金融合同,硬生生的给玩坏了。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几种让人无语的保险销售套路。
为了给大家比较行业保单的价格,八哥有时候就会在很多保险公司的小程序里面,找对应的保单信息。
并不是保险让人反感,而是这种牛皮膏药一样的营销方式好嘛。
如果打车软件经常给你推送消息,“有一位帅哥司机被500人好评过,正行驶在距离你500米处,要不要试试?”
生活中要是都这么搞营销,谁不烦?
所以我真不知道,全国800万的线下代理人,为什么偏偏就采用几乎其他行业都不屑的营销方式,来推销保险呢?
第二种方式就是炒停促销。
保险公司停售产品这件事,得两面来看,确实有那种便宜的保单或者是核保规则非常宽松的,因为监管政策变动不允许再卖了。
但还有一些原本就不咋地的产品,停就停了也不可惜,但是偏偏有些代理人利用很多人占小便宜的心理,炒作促销,乍一看还以为投保不要钱似的。
所以大家要是再遇到类似“我们是特别针对你们这些优质客户申请的,优惠截止到本月底”之类的话,得警觉点了。
投保需要客观冷静,像八哥之前说的,多学习多提问,都明明白白搞懂了自己要买的是什么保障,有没有坑,再花钱。
几十年的缴费期,保终身的合同,买个房子你都得考察大半年,怎么换到保险这里,你就能一冲动呢,对吧?
第三种呢,就是利用高收益诱惑你,让你误以为保险就是投资理财。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银行网点,很多人去银行存取钱的时候,经常会被大堂经理搭讪,特别是家里管钱的中年大妈,一看一年5%的收益,不错呦,就被拉进里屋聊聊。
能以高收益理财的外套迷惑人的保险产品,一般都是分红型的两全险、万能险和终身寿险。
所谓两全保险,就是保障期内发生身故赔保额,合同满期的时候返还投资收益。普普通通的两全险是很少有人买的,因为收益率实在太低了,有时候算算,可能一年也就是2%不到。
但是套上了分红的外套,反正分红水平也是浮动的,推销的时候一定就往最高了说呗。
分红水平一般是半年调整一次,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是每个月调整,运气好的可能保障期内三五年都不动,运气不好的,投保完满1年就下调收益。
反正是保险公司的权利,理论上你投保过了15天的犹豫期,人家就可以下调。
很多老年人去银行存钱,被推销误买了终身寿险,后来一听原来得等自己死了才能返钱,这换谁能受得了?
你可能以为反正都是要留给孩子,也没问题呀,但要是这家孩子不孝顺,老两口就这么点养老钱,可能明年还等着看病呢,咋办?
忽悠人投保,本质上其实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不尊重对方,欺凌对方,不真诚,套路。
很多线下代理人、银行的客户经理本身对于保险知识并不精通,没法靠真本事解答投保人的各类问题,但想要赚钱,也只能靠话术了。
第四种就是曲意迎合你,甚至是利用你对于疾病的恐惧而推销保险。
保监会是明令禁止线下代理人在医院附近推销保险的,这是因为很多人饱受疾病折磨,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还无法冷静理智的思考一份几十年保障的保单,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这个时候如果利用人的痛苦营销保险,以后等到患者病好了反应过味了,很容易对当初签的这份保险合同后悔,觉得并不适合自己。
我就知道有一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蹲在医院旁边的天桥上面,发保险传单,监管机构是不让在医院附近卖保险,但稍微离远点,找个去医院的必经之路,打个擦边球呗。
这个代理人往往会这么说,“甲状腺结节、肺结核、子宫肌瘤、胃溃疡……不管你得了什么病,赶紧先投保再说,不是有两年不可抗辩呢么,以后跟他保险公司死磕,一定赔你钱。”
呵呵,说的我都快信了。
要是人人都这么做保险生意,保险业可能真的离倒闭就不远了。
这种模式的违规营销,被禁业处罚,是迟早的事。
第五种就是七大姑八大姨的来跟你手把手的聊保险,熟人推销是我们很难绕开的一个坎。
先跟你聊工作怎么样啦,在外打拼不容易,有没有对象啊,小孩几岁啦,然后就开始切入正题了,有个保险我得跟你好好讲讲……
对你营销看你没兴趣,等你走了,开始对你老爸老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游说,“给孩子添一份保障也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啊”、“孩子在外打拼不容易,真有个三长两短咋办”、“保险公司最近有场讲座,会后送米送油,一定得去听听”……
生意归生意,要是掺和了亲情,总会变味,以后发现有更好的保单,我要退保的话,是不是就得罪人了?要是真一次性的付款,给你赚点也就算了,问题是一下子交二三十年的保费,不能不慎重啊。
而且往往这种靠亲情营销的,一般都不专业,否则凭本事靠手艺能吃饭的,谁还来讨这个嫌?
今天跟大家聊了这么多线下保险销售的套路,其实本质还是没有站在我们投保人的利益这边考虑问题。
我们到底是否需要保险,需要什么样的保险,自己的身体状况能不能投保,价格是否最低服务是否最好,以及所要买的保障里面有没有特别需要注意事项,这些最关键的投保问题,往往在线下销售过程中,代理人都会尽量回避。
因为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很深的专业性知识、是需要很大的耐心去倾听你的需求、是需要对行业全面了解才会推荐最适合你的,而非仅仅是自家公司的保单。
精算师八哥跟周围的小伙伴说过,经济形势不好一定会以各式各样的途径传导到给每个人:P2P投资失败、报复社会(滴滴杀人事件),那么保险销售乱象会不会也一样屡禁不止呢?
对于这些线下代理人来说,钱如果真的好赚,谁还乐意靠忽悠坑人的方式,给自己养家糊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