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导读】《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目的是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逐步对各类企业和劳动者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剂使用基金。

目录

【备注】附件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实施办法之一附件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实施办法之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发布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进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推进保险费用社会统筹、扩大保险范围、实行职工个人缴费制度和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试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项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现行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还不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经过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现就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二、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是: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政策统一,管理法制化;行政管理与保险基金管理分开。

三、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在理顺分配关系,加快个人收入工资化、工资货币化进程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个人缴费比例。提高个人缴费比例的幅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职工工资增长等情况确定。为适应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对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提出两个实施办法(见附件),由地、市(不含县级市)提出选择意见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直辖市由市人民政府选择,均报劳动部备案,各地区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对两个实施办法进行修改完善。

四、为了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各地区应当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基本养老金可按当地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进行调整,具体办法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五、国家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鼓励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企业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可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根据本单位经济效益情况,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企业和个人自主选择经办机构。

六、各地区应充分考虑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件涉及长远的大事,对企业与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发放养老金的标准和基金积累率等问题,要从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口众多且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等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充分测算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统筹安排。要严格控制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收缴比例和基本养老金的发放水平,减轻企业和国家的负担。

七、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制度,做好缴费记录和个人帐户等基础工作,严格控制管理费的提取和使用,坚持专款专用原则,切实搞好基金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并努力实现其保值增值。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额,除留足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80%左右应用于购买由国家发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特种定向债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决定基金的其他用途。养老保险基金营运所得收益,全部并入基金并免征税费。

八、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逐步将企业发放养老金改为社会化发放,技术条件和基础工作较好的地区,可以实行由银行或者邮局直接发放;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也可以通过在大型企业设立派出机构等办法,对企业离退休人员进行管理服务。同时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将主要由企业管理离退休人员转为主要依托社区进行管理,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九、要实行社会保险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分开、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分设的管理体制。社会保险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制订政策、规划,加强监督、指导。管理社会保险基金一律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设立由政府代表、企业代表、工会代表和离退休人员代表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加强对社会保险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和基金管理工作的监督。

十、已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直接组织养老保险费用统筹的企业,仍参加主管部门和单位组织的统筹,但要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改革。

十一、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由劳动部负责指导、监督,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工作亦由劳动部负责推动。国家体改委要积极参与,可选择一些地方进行深化改革的试点,劳动部要积极给予支持。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也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配合,搞好深化改革的工作。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对这项工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务求抓出实效。对深化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认真地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及时报告。

一、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

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一)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月平均工资应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其中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月平均工资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200%或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入。个人缴费的比例。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职工按不低于个人缴费工资基数3%的比例缴费,以后一般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个人帐户养老保险费的50%。已离退休人员个人不缴费。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等非工薪收入者,可以当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的基数,并由个人按20%左右的费率缴费,其中4%左右进入社会统筹基金,16%左右进入个人帐户。

(二)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为度过本地区人口老龄化高峰,各地应按照部分积累制的筹资模式,测定长期的统筹费率。目前可先按当地现行的统筹费率缴纳养老保险费,通过提高收缴率和扩大覆盖面等措施,力求统筹费率稳定在测定的标准上并有所下降,以逐步减轻企业负担。

(三)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计征个人所得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予以支持。

二、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一)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社会保障号码(国家标准GB11643─89)或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每人建立一个终身不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按职工工资收入16%左右的费率记入,包括:1、职工本人缴纳的全部养老保险费。2、从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中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划转记入的部分。上述两项合计为11%左右。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从企业划转记入的比例相应降低。3、从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中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左右划转记入的部分。

(三)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按“养老基金保值率”计算利息。“养老基金保值率”根据银行的居民定期存款利率,并参考当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确定。

(四)职工在同一地区范围内调动工作,不变换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职工由于各种原因中断工作,其个人帐户予以保留。职工调动或中断工作前后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可以累积计算,不间断计息。

(五)职工在不同地区之间调动工作,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全部储存额由调出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调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划转,调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只能用于职工本人离退休后按月支付养老金,不能移作他用。

(七)职工在离退休前或者离退休后死亡,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尚未领取或未领取完,其余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按照规定发给职工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从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中记入的部分,归入社会统筹基金。职工离退休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已领取完毕时,由社会统筹基金按规定标准继续支付,直至其死亡。

(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的一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基金。原有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改革时已有一定工龄的职工离退休后的部分养老金、寿命长和收入低的职工的部分养老金,以及根据在职职工工资增长调整养老金水平所需资金,按规定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

三、基本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

职工到达法定离退休年龄,凡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或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连续工龄(包括缴费年限)满10年的人员,均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养老金。为确保职工离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又能体现本人在职期间的贡献大小和个人缴费多少,实行基本养老保险金与个人缴费的年限和数额挂钩。相应的计发办法是,以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包括本金和利息),按离退休后的预期平均余命按月计发。鉴于在职职工以前没有实行个人缴费,有些职工实行个人缴费后不久即将离退休,因此分别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计发办法,以使新老养老保险制度有机衔接,平稳过渡。

(一)凡本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到达法定离退休年龄离退休时,一律按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按月支付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为:月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120

(二)本办法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原来的办法计发养老金,同时享受改革后的养老金调整待遇。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3年内到达法定离退休年龄离退休的职工,在按改革前原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的同时,再按缴费期个人帐户累计额存额的一定比例增发养老金。计算公式为:月基本养老金=按改革前原计发办法计发的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增发比例确定增发比例的原则是,使同一工资水平的职工,后离退休的养老金比先离退休的略有增加,但差距不宜太大。

(三)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3年后到达法定离退休年龄离退休的职工,其在本办法实施前的工作年限可视同缴费年限,以职工个人帐户中的储存额推算出全部工作年限的储存额,再除以120,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为:月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系数÷120设置系数是为了推算出其全部工作年限的储存额,以及合理调整过渡期间不同人员的养老金待遇。系数根据工龄和缴费年限制定。少数职工按第(三)条计发的养老金如果低于按第(二)条计发的金额,可改按第(二)条计发。

(四)职工的离退休年龄,按现行规定不变。对国家规定可以提前离退休的从事高空、井下、高温、低温、有毒、有害工作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职工,仍可按国家规定的离退休年龄执行,离退休时按本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五)本办法实施后,职工获得劳动模范等称号时,由奖励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或由单位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离退休时不另外提高基本养老金计发标准。对本办法实施前获得国家规定可享受养老保险优惠待遇的劳动模范等称号的职工,离退休时仍保留优惠待遇。

(六)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最低标准,由地方政府制定。凡符合按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可补足到规定的养老金最低标准。

(七)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连续工龄(包括缴费年限)不满10年,或者本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缴费不满15年,到达退休年龄的人员,按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的全部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八)符合离休条件的人员,其离休待遇仍按国家现行规定执行。

(一)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以下简称缴费工资基数)。企业以全部职工缴费工资基数之和为企业缴费工资基数。月平均工资应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其中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缴费工资基数;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计入计发养老金的基数。

(二)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称为“缴费年限”。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三)企业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比例缴费,并在税前列支。职工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比例缴费。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计征个人所得税。个人缴费比例随着职工工资收入的增长而逐步提高。具体比例由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和职工承受能力确定。已离退休人员不缴纳养老保险费。

(四)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等非工薪收入者,可以当地全部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不超过当地企业缴费比例与个人缴费比例之和,具体比例由当地政府规定。缴费年限自开始缴费始,至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止。

(五)社会统筹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予以支持。

(一)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社会保障号码(国家标准GB11643─89),为每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逐月计入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和个人帐户。手册和个人帐户由所在企业填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定期审核,职工本人保管。职工离退休时,按照手册中记载的缴费工资和个人帐户中的储存额(包括本金和利息)为其计发养老金。

(二)个人帐户包括:1.职工个人缴费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记入个人帐户;2.企业缴费中,职工缴费工资基数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200%以上至300%的部分,可以全部或者一部分记入个人帐户;3.上述储存额的利息。个人帐户中还应当记录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缴费工资基数以及缴费比例。

(三)个人帐户中储存额的利息,按照养老保险基金营运的实际收益计算。

(四)职工在同一地区内调动工作,不变换个人帐户。职工由于各种原因停止工作或失业而间断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其个人帐户予以保留。职工调动或中断工作前后缴费年限可以累积计算,个人帐户储存额不间断计息。职工在不同地区之间调动工作,个人帐户及其储存额应随同转移。

(一)缴费年限满10年及以上的,按以下办法计发养老金:1.社会性养老金:按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20~25%计发,具体比例由当地政府确定。2.缴费性养老金:个人及企业缴费每满1年,按缴费工资基数的1.0%~1.4%计发,具体系数由当地政府确定。社会性养老金和缴费性养老金从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按月计发。3.个人帐户养老金:记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包括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职工符合离退休条件离退休后,可以由本人选择一次或者多次或者按月领取。职工或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个人帐户储存额的结余部分一次发给其指定的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职工未达到规定离退休条件但遇到非常特殊的困难时,经过申请、审查和批准,可以在个人帐户中提前支取一部分费用,具体办法另行规定。4.随着个人帐户养老金逐年增加,逐步冲减基本养老金中保留的各种补贴,以至缴费性养老金。逐步将基本养老金调整到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合理水平。

(二)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社会性养老金和缴费性养老金按缴费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两个月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养老金,一次付清。个人帐户养老金按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包括本金和利息)计发,一次付清。

(三)职工的离退休年龄和离退休后其他待遇,暂不作变动。从事高空、井下、高温、低温、有毒、有害工作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职工,仍可按国家规定的离退休年龄执行,离退休时按本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四)本办法实施后,职工获得劳动模范等称号时,由奖励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或由本单位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离退休时不另外提高基本养老金计发标准。对本办法实施前获得国家规定可享受养老保险优惠待遇的劳动模范等称号的职工,离退休时仍保留原规定的优惠待遇。

(五)符合离休条件的人员,其离休待遇仍按国家现行规定执行。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七日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简称《通知》,下同),特制定本细则。

一、关于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企业的范围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企业应包括驻农村的国有企业、县以上集体企业,以国有股、县以上集体股为主的股份制企业,及莫合资、合作、独资的外商投资企韭。驻县城以外镇的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是否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各县(市)自行确定,但不包括乡村农民集体或个人举办的企业。

二、关于退休养老条件九四年一月一日以后,职工达到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的退休年龄,单位和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五年的,均可按《通知》的有关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已参加了社会统筹的国有企业和县以上集体企业的固定职工,九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的实际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但不包括从事特殊工种工作折算增加的工龄;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按济劳险字(1992)第233号文件规定,经鉴定致残程度属于一至四级的可以办理退休,按其缴费年限计算待遇,缴费年限不满30年的,按30年计算。

四、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的征集市社会劳动保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各单位上年度工资总额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及全市工资平均增长幅度,制定年内各单位每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计划,并组织社会劳动保险机构按月收缴。各单位根据缴费计划按月向社会劳动保险机构缴纳,每年按照年末实有缴费职工人数,由企业填写结算表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登记表进行结算。有余额的其余额作为企业下年度的缴纳额;不足的企业应予下年度补齐。对街居、镇办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由各区、县社会劳动保险机构组织收缴并按季汇总上报,工商行政部门、街道办事处和镇政府要积极配合。职工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全省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200%的部分,企业和个人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也不作为计发第二部分基本养老金的基数;职工本人缴费工资低于全省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60%,企业和个人按金省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五、基金管理市和各县(市)区社会劳动保险机构,应在银行开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户。与企业结算实行全额收缴、全额支付。基金余缺由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统一调剂使用,有结余的县(市)区社会劳动保险机构在下月五日内将其余额上缴;基金不敷使用的县(市)区社会劳动保险机构,应写出书面申请,报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财务处核实后,按其缺额下拨。调剂使用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由市劳动局报省劳动厅批准后实施。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动用和截留职工养老保险基金。

六、管理服务费的提取和使用管理服务费由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按照原规定比例提取,用于工作人员的办公经费、工资、劳保、福利等支出。管理服务费按比例分成,并淀据各县(市)医社会劳动保险机构收缴率的完成情况下拨,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七、基金转移城镇在职职工经省、市劳动厅(局)批准,从济南市以外的地区转移到济南市历下医、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和历城区(以下简称五区)或从济南审五区转移到济南市以外的地区,由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办理转移手续;驻章丘市和四县的企业,由各自社会劳动保险机构办理转移手续。办理转移,用工单位应携带《城镇在职职工转移通知书》或《城镇在职职工转移介绍函》和《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分别到市和县(市)、区社会劳动保险机构缴清基本养老保险费后办理手续。由外地转入市辖五区的,其基金转入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后,由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办公室签发《外地转入职S-退休养老保险基金通知书》,介绍到区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分处继续缴纳。驻济南市境内的铁道部、邮电部、水利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所属的企业,转入、转出职工,也应办理基金转移。

九、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分配到我市城镇企业工作的其军龄视同缴费年限。指数化缴费工资按照职工本人在我市的实际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确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212人(不包括合同制职工)调入企业工作的,原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视为缴费年限。从到企业工作领取工资之月起,单位和本人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指数化缴费工资按照职工本人在企业的实际缴费212资和缴费年限确定。

十一、关于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用职工历年的缴费工资分别除以相应年度的全省平均工资,求得历年的指数,然后将历年指数相加除以缴费年限,得出平均指数,再将平均指数乘职工退休时上年度本省月平均工资,即得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公式如下:Ci,X1X2……Xn.C1C2……Cn,S——职工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X1、X2……Xn——职工退休前一年、二年……n年的缴费工资;C1、C2……Cn——职工退休前一年、二年……n年本省的平均工资;N——企业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企业和职工缴费满四年的,以实际缴费工资计算职工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一九九七年底以前退休的职工,以退休前四年的工资总额或缴费工资计算职工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THE END
1.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对职工养老保险作出具体规定,允许不同地区、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 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改变养老保险完全由国家、企业包下来的办法, 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职工个人也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623/20/1677993_34841625.shtml
2.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主要内容和基本政策人力资源法规人事帮邦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遵循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保险制度,体现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的共同责任。 2、遵循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坚持养老...http://www.bao12333.com/article/detail/n_id/2347.html
3.养老保险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从此,我国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在这种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可称为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http://www.gen-strong.com/html/newfile11.html
1.聚焦农民优化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取得多方面的重要进展。在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方面,形成分别面向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城乡居民三大群体的法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系根据社会保险法第22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https://szb.farmer.com.cn/nmrb/html/2024/20241129/20241129_5/nmrb_20241129_12874_5_1862252745626587180.html
2.聚焦农民优化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这一制度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城乡居民无养老金的问题,赋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权益,普遍而稳定地增进了农村老年居民福利,但需要优化制度设计,更加关注农村居民养老保障,逐步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基本养老金差距,发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https://www.cqrb.cn/xiangcun/fabu/2024-11-29/2099221_pc.html
3.打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演进轨迹:1951~2008我国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来,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收入来源单一,只有国家法定的养老金,保障能力相对较低。1991年,福建、四川、广西等省区试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河南省南阳地区、山西省祁县、湖北省黄石市试点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四)1991年后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时期...http://app.reformdata.org/print.php?contentid=22861
4.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的比较(图二) 1、生育保险制度参保人数偏低。 从图一可以明显体现,xx市现在参加职工生育保险的人数只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的30左右,绝大多数企业都未给企业职工参加生育保险。按照《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规定,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月缴纳。20xx年5月1日起宁波开始实施《宁波市城镇企业...https://www.jy135.com/zhidu/795581.html
5.养老保险的含义是什么基本养老金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 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它居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既有区...https://www.66law.cn/laws/665093.aspx
6.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我市提出到20xx年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衔接,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参保城乡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得到更好保障。 个人缴费标准从7档增至12档...https://www.ruiwen.com/zhidu/5810995.html
7.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流动负债我国养老保险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社会统筹与职工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但是第三层次属于职工的个人行为,与小企业无关,不属于职工薪酬的范畴。 1.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根据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相关规定,小企业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https://www.yjbys.com/edu/gaojikuaijishi/14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