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以下简称利率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
《倡议》:将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
《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要求,将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并于2024年12月1日起生效。
据介绍,非银同业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不跟随央行政策利率变动,滋生套利空间。2022年至2024年第三季度,央行政策利率从2.2%降至1.5%,而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基本不随央行政策利率变化,始终维持在1.75%左右的水平。据了解,个别财务公司、理财子公司在某银行的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近3%,而四大行一般性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1%。
业内人士表示,非银机构资金体量大,议价能力强,银行不惜“高息买存款”。非银机构普遍资金量较大,占据议价优势,与银行一对一谈判要高价。同时,银行为满足内部考核规模要求或流动性指标需要,宁愿“花钱买存款”。
增加银行息差压力,滋生套利空间。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但同业活期存款利率降不动,吸引部分存款绕道基金、理财存入同业,推高整体负债成本。同业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引发多种套利模式。如企业存款通过绕道财务公司变成同业存款,可赚取超过100BP的利差。
业内人士表示,《倡议》发布后将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有效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实施好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营造适宜利率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打破梗阻,疏通利率政策传导。通过引导金融基础设施同业活期存款利率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利率走廊下廊)联动,通过引导除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外的其他同业活期存款利率与央行政策利率联动,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同时,强化利率政策执行,维护理性有序的竞争秩序。
稳定净息差,支持银行稳健经营
将同业活期存款纳入自律后,有利于缓解银行息差收窄压力,更有效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同时利好银行股估值,有利于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
压缩套利空间,回归同业业务本源
将同业活期存款利率与央行政策利率联动后,“利率高地”将有效消除,压缩一般性存款与同业存款之间的套利空间。同时,有利于提高交易结算效率,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银行流动性影响总体可控
银行应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加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
《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倡议》要求,银行应在同客户签署的存款服务协议中加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并于2024年12月1日起生效。
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存款服务协议长期锁定利率,加大银行利率风险,形成利率政策传导梗阻。
若客户同银行签订一个期限很长的服务协议,如三年、五年,并锁定利率水平,但市场利率是变化的,则加大了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也造成利率政策传导受到梗阻,不利于维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业内人士表示,“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引入,
·对银行来说,有助于管理自身利率风险,降低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保障持续稳健经营;
·对客户来说,促使其将闲置资金投入生产经营。聚焦主责主业,避免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沉淀空转;
·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说,也有助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疏通利率传导的堵点,市场化的利率“形得成”“调得了”,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