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涉案金额逾千万元的雇主责任险诈骗案件、伪造事故骗保1000余单的健康意外险系列诈骗案件……近期,上海地区深入开展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工作,接连成功破获多起重大保险诈骗案件。
集中查处重大保险诈骗案件
打击保险欺诈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协作,方能有效遏制其发生。《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上海地区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部门、公安司法机关、行业协会、保险机构、中国银保信“五位一体”反保险欺诈工作机制,通过信息互通、风险共研、打防结合、协同治理等举措提升工作合力,集中查处了一批涉及面广、影响恶劣、性质严重的保险诈骗犯罪案件,实现全链条、全环节打击。
在一起涉案金额逾千万元雇主责任险系列诈骗案件中,上海地区保险欺诈专项打击工作组通过大数据排查和风险研判,锁定蔡某某等不法保险中介雇主责任险诈骗案件线索。蔡某某等不法保险中介为赚取雇责险投保佣金,勾结董某等多家钢结构加工行业劳务企业负责人,教唆指导企业雇主诈骗保险金。雇员意外受伤后,企业雇主在蔡某某等人授意下,制造雇主已向雇员支付经济赔偿的假象,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获得的理赔款被雇主私自截留,并以另行投保的团体人身意外险等理赔款“搪塞”受伤雇员,共骗取5家保险公司1000余万元。
在另一起健康意外险系列诈骗案件中,李某、冯某等犯罪分子为骗取保险公司理赔款,对外付费招揽崔某等人作为被保险人,在多家保险公司同时购买意外医疗保险,并指使其故意制造意外事故,伙同私人诊所工作人员开具虚假就诊及住院证明申请理赔。该案涉及保单1000余单,涉案金额500余万元。上海地区保险欺诈专项打击工作组对涉案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开具虚假医疗证明的诊所工作人员开展全链条打击,抓获犯罪嫌疑人10余名,切实维护了金融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
形成区域性金融监管司法协作体系
“目前,上海地区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区域性金融监管司法协作体系。”上海金融监管局表示,在持续完善反欺诈体系建设方面,与公安、司法等单位共建金融司法和金融监管协同机制,在市、区两级建立“央地协同、行刑衔接、政企协作”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同时,成立“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工作组,设立“专项打击工作办公室”,实体化开展数据筛查、线索移送、案情通报等工作,推动建立长三角地区保险欺诈案件线索协查工作机制。
上海金融监管局还高度重视关口前移,溯源治理,提升行业风险防控能力。例如,印发机制文件部署非法金融活动打击、反诈防诈、从业人员管理、案件风险防控、安全保卫五大任务,切实防范金融领域违法犯罪行为;联动行业协会启动保险领域溯源治理工作,组织辖内保险机构召开雇主责任险健康发展座谈会,印发《关于警惕雇主责任险风险的提示函》,并制定《雇主责任险健康发展措施建议》,推动保险机构优化风险防控举措;指导辖内保险机构建立投保人投保真实意愿核查管理办法及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案件风险防控。
此外,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也是反保险欺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金融监管局与市公安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打击成效、典型案例并发布风险提示;会同“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工作组成员单位深入一线普及反欺诈知识,结合重要宣传日开展多层次活动;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指导保险行业协会在公众号开辟“反保险欺诈之声”宣传专栏,依托“长三角直播间”开展“打击保险黑产”直播培训,增强公众对保险欺诈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进一步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
在打击保险诈骗犯罪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上海金融监管局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
在深化长三角欺诈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方面,上海金融监管局将加快推进长三角反保险欺诈一体化进程,切实发挥信息互通、经验共享和案情会商实效,积极构建跨区域欺诈风险联防联控、金融犯罪打击治理的新模式。
在共建金融领域“大消保”工作机制方面,上海金融监管局将深入践行“为民监管”,推动实施“消保规范治理年”,指导各金融机构积极落实消保“一把手工程”,完善公司治理、健全体制机制、加强适当性管理,进一步强化“全流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建设。(记者孙榕)